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自我认识及评价能力的增强

大学生自我认识及评价能力的增强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结构形式上,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状况等的意识。经观察发现,大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和同学对其评价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并且自我评价能力有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强的趋势。这表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并日趋成熟。

大学生自我认识及评价能力的增强

中国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古希腊也有名言“认识你自己”,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非常重要。大学生只有科学地认识自我,才能树立恰当的理想抱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并通过有效的自我监控,完善自我,与周围的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大学生能否自我完善对于他们的成功、成才和人生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环境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人格结构中自我调节的子系统。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认知的主体和客体都是自身(英语中的自身“Self”,既包括主我“I”,也包括客我“Me”),因此,自我意识是主我(“I”)对客我(“Me”)进行认识,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客我进行调控。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本质特征。

自我意识具有多个维度和层次,一般可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其加以分析。

从结构形式上,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主要涉及“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豪、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等,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和“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自我调控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的调节与控制,包括自主、自立、自制、自强、自卫、自律、自励、自我设计、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等,主要涉及“我怎样调控自己”和“我怎样成为理想的那种人”。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状况等的意识。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等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意识,如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态度、理想、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等的意识。

另外,人们还从自我观念上把自我意识划分为现实我、理想我和投射我。现实我是对自己目前的实际状况的看法,是个体对自己的现实观感。理想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自我形象,是个体追求的目标。投射我是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由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的自我观感。

(二)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处于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过渡时期,心理正从幼稚走向成熟。加上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转型期,传统价值观让位于多元价值取向、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和商业文化冲击力强大等,导致他们的内心更加容易骚动不安,他们渴望向传统挑战,开拓新的生活,但是又自觉现实我的力量薄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自我认识具有自觉性和理性

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发现生活和学习的天地一下子变得开阔了许多。大学里除了开设专业课程,还开设了公共必修课程和内容丰富的各类选修课程,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信息获得上,大学里同学之间交流内容较广泛,再加上方便的上网条件,使他们对各种社会事件和文化信息都能及时了解。自由、宽松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让大学生更迫切地反思自己,力图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会经常追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我可能和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大舞台上,我扮演什么角色?”“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和“我今后该怎么办?”等。

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上更加主动自觉,并更加理论化和理性化。他们不仅经常对“我是谁”之类的问题进行深入独立的思考,而且还热衷于就此类问题与同学交流,他们经常暗中观察周围的同学,根据与别人的比较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力图更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大学生常常会对哲学伦理学道德修养等课程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原因是这些学科会系统地探讨人生的意义,并锻炼人的理性的思维方式。

2.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具片面性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我所作的判断,是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经观察发现,大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和同学对其评价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并且自我评价能力有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强的趋势。这表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并日趋成熟。

但是,大学生要能客观有效地评价自我并非易事,其自我评价仍具有片面性。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高估自己,二是低估自己。经观察,大多数大学生喜欢高估自己。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尊感和优越感强,富于自我想象,以对自己目前和未来状况的美好想象代替现实;在与别人比较时,倾向于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从而自信心过强。部分大学生则低估自己,主要是因为:自我期望偏高,以致难以实现,导致对现实我的不满;无法正确看待社会竞争激烈的事实,导致对自我现状和未来的焦虑;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而自尊心过强,极易受到挫折,导致自信心下降。

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性

矛盾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这种矛盾性从心理上看根源于他们的心理尚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期,从社会上看则根源于他们尚未真正走向社会,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尚未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在许多方面,最主要的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交往需要与闭锁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以及自尊感和自卑感的矛盾,除此之外,还有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的矛盾、求知欲强而识别力低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和对异性的向往与害怕的矛盾等。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发展到高峰,加之他们的情绪体验十分深刻和丰富,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自己的现实状况,譬如,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体魄不够强健和社会交往能力较差等。由于大学生是以群体的形式在大学校园里共同生活和学习的,他们远离家长的管束,在一定程度上也较少受学校的约束,所以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力很大,表现在:情绪上容易相互感染、行为上相互模仿、认识上相互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他们的理想我更加远离现实,加重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矛盾冲突。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矛盾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它给大学生带来了困惑和苦恼;另一方面,它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在大学阶段,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要借此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寻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结合点。

(2)交往需要与闭锁需要的矛盾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基本满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基础上,会产生归属和爱的需要。大学生基本上可以满足前两种低层次的需要,所以,他们会受交往需要的支配,迫切地希望广交朋友,并希望能有几个知心朋友,大家彼此倾吐自己的心事,共同交流和探讨人生问题。但是,一些大学生又有强烈的封闭自己的自我意识。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向往一种个人的、独特的、自由的状态,希望在这种状态下独自思考和体验人生。大学生如果不能恰当地处理好交往需要与封闭之间的矛盾,要么会感到自己被朋友占据了、毫无自我,从而萌生失落感,要么会感到没有朋友,从而产生孤独感。恰当地处理好交往需要与闭锁需要的矛盾,则既能用友情抵御孤独,又能守住自我内心世界那份独特和宁静。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与同学交往要真诚,即敞开心扉,切忌说假话骗人;对同学的困难要主动热情地关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同学的真情;保留交往的界限,即注意所交的人、场合和时间等因素,掌握好自我暴露的分寸。

(3)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

大学生既强烈地要求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约束,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情感上和行为上又对家庭、学校存在较大程度的依附。这是因为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他们已处于向成人角色的过渡时期;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仍需要家庭的经济供给和与父母的感情深厚等原因,他们的依恋、依赖心理仍难以割舍。特别是对那些被父母过多保护、已经习惯于一切都依赖父母的大学生来说,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会特别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增强独立意识;锻炼独立的能力;与父母和教师等建立、保持亲密的联系,但要逐渐增加关系的平等性质。

(4)自尊感与自卑感的矛盾。

自尊感是个体能悦纳自己,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抱着肯定的态度。自卑感则是个体对自己不满,对自己持否定的态度。它们是自我体验中的两种相互对立的情感,但是在大学生身上,经常交织在一起。一般来看,大学生的自尊感特别强。这与他们在中学时代相比于其他同学比较突出有关。而进入大学后,与其他同学重新比较,许多人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不见了,从而感到焦虑、痛苦,自卑感强烈。另外,大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往往对自己有着过高的接近完美的要求,一旦发现自己存在某些不足,就容易夸大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是: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尊心,减少自傲情绪;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不足,增加进取心,减少自卑情绪;不要盲目地与别人比较,增强自信心和耐挫折能力。

4.自我塑造愿望强烈,主动性、自律性有所提高

对许多大学生来说,他们一旦意识到并认可了某种自我形象,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塑造的愿望,并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他们一般还会对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非常敏感,有非改之而后快的决心,并可能在行动上有切实体现。这些与大学生追求自我的完善,甚至完美有关,是他们力图实现理想我、控制现实我的表现。大学生在大学里,可以汲取到广泛的知识,并结识性格各异、家庭背景不同,甚至文化背景也有差异的同学和朋友,这给他们提供了多个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参照系,激发了他们原来就有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动机。大学集体的生活给了大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对许多大学生来说,这会锻炼他们的自制力,并促进他们提高自控能力。但也有些大学生,在这更多的自由空间里失去了方向,变得意志消沉,行为懒散,缺乏自控力。还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抱着消极的宿命论,根本不相信自己改变自己的可能性。因此,要教育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使他们了解改变自己的可能性和方式方法,促进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塑造,提高主动性和自律性。

(三)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的价值,应该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1.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www.xing528.com)

认识自我是人类的永恒话题。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大学生对自己的理想、兴趣、价值观、性格特征、品德和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就能够控制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也就能够提高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能力和作用,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否则,不利于自身人格的健康发展,并会造成人际关系不协调。

(1)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德等人格特征的认识、评价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大学生在选择比较的对象时,会选择条件跟自己相似的人,认为这样的比较才有可比性。例如,某大学生想客观评价自己进入大学一年以来学习成绩的状况,他选择考入大学时的分数跟他差不多的另一名同学作比较对象,这样是比较恰当的。但也有些大学生由于进取心不强或自信心不强,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比自己差的人作为比较对象。这样向下比固然能给比较者以暂时的心理安慰或心理平衡,但长此以往,可能造成自大心理或更加自卑。也有些自信心强的大学生敢于和比自己强的人比,比较的结果是知耻而后勇,找到了方向,并有动力赶超对方。因此,大学生在与他人比较时,首先要明确与他人比较的目的,既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又要认识自己的劣势,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不断进步。

(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自我。

他人的态度是一面镜子,可以用来认识自己。例如,某大学生发现另一同学对他很友善,愿意与他一起学习、交谈和娱乐等,那么就可以断定自己很可能有吸引对方的品质。但是,如果相反,那么该大学生就该反省自己身上很可能有什么特征引起对方的厌恶了。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往往要受到他人对我们的态度的影响。

但是,他人这面镜子有时也会歪曲我们的形象,这是因为他人可能对我们缺乏了解、有成见或偏爱和不太擅长评价别人等。因此,多用几面镜子往往可以避免偏听偏信。有些大学生只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辞,或只顾及好朋友对自己的态度,而对批评之辞感觉很难接受,或对非好朋友的态度不予领会,结果是容易盲目骄傲,不能看清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3)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我们既然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横向比较来认识自己,那么也可以通过与自己的纵向比较来认识自己。人们常常喜欢通过和过去的自己相比较来认识、评价现在的自己。例如,一个青年把现在的自己和童年时的自己相比,很可能认为自己在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一个老年人把现在的自己和年轻时的自己比较,则很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大学生一般喜欢和中学时代的自己比。有不少大学生作了这种比较后认为,他们现在虽然在知识上更丰富、眼界上更开阔,但是,在理想信念上则更模糊、心态上更焦虑不安。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大学生在中学时对大学生活充满了过高的期待,进入大学后不能较快地调整好心理落差,另外,对多元化的社会和社会竞争缺乏正确的了解、不知如何应对。大学生通过与过去的自己的比较,既充分肯定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从而树立自信心,又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退步,然后分析其原因,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4)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我们不仅是他人眼中的客体,也是自己眼中的客体,因此,可以通过直接地观察自己的心理过程、行为举止和活动结果来认识、评价自己。有些大学生不知该如何自我反省,他们以为自我反省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进行幻想。事实上,自我反省必须建立在自己积极地投身各种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才是可靠的。因为,个体只有通过积极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自己的品德和才能等充分地展示出来,才能给观察、思考自己提供机会和依据,根据自己活动的结果来对自己作出判断往往是更加客观的。

大学生要养成适当地自我反省的习惯,即不仅当成功的时候要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当失败的时候也要勇于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5)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

辩证思维是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的认识,可以避免认识的极端和片面,它是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由于自我十分复杂,包含多个层面和多个维度,所以只有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自我,才能达到客观、全面和正确的自我认识。大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以及还不善于用它来认识自己,所以,自我认识水平还不是很高。经观察发现,有不少大学生无论是通过与他人比较,还是通过与自己比较、自我反省等途径获取认识自我的信息时,都习惯于用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结果自我评价和客观评价之间相差甚远。辩证地认识自我要求我们既认识自己的长处,也认识自己的短处;既认识自己的现在(现在的我指现实我),也认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将来的我主要指理想我);既认识自己的某一方面,也认识自己的全部。

2.积极、快乐地接受自我

人在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即积极、快乐地接受自己,或称悦纳自己、爱自己。能否爱自己,这是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关键。爱自己意味着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来认可、肯定自己,是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优劣短长,而不是对自己的缺点自责、自我回避,或以假象自欺欺人。爱自己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硬要找理由,那么可能是“我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被赋予了最宝贵的生命”“我的生命里充满了喜悦”和“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等。

(1)积极地肯定自我。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既然人都有缺点或短处,那么要发展自我,明智的做法不是企图否认、遮掩或回避它们,因为这只能是自欺欺人。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短处是积极地肯定自我的关键。大学生对自己不能改变的短处,如先天的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等要勇于面对现实、坦然接受。对自己可以改变的短处,如不良的生活习惯、自私自利、意志薄弱等,则要坚决改正。有些大学生因为自己存在种种缺点,就妄自菲薄,导致自信心越来越差,连自己原来有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而积极地肯定自我,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体的能动性,使其心情愉悦,智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其朝着自我完善的方向前进。

(2)正确地对待挫折。

挫折是一种因为既定的目标无法实现而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在挫折发生时,有些个体常常会一味地自责自咎,贬低自己,导致自信心下降。大学生由于自我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情绪的起伏性较大,当他们面临挫折时,如考试成绩不及格、考试作弊被发现、考研究生失败、与同学发生人际冲突、失恋和毕业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等,他们常常会变得非常消沉,看不清自己的未来,觉得没有希望,对自己全盘否定。大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挫折,就要清醒地认识到:①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是难以避免的;②对待挫折的态度而不是挫折本身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更大,即要把一时一事的挫折看轻、看淡,愈挫愈奋,“失败乃成功之母”。大学生只有做到不因遭遇挫折而盲目地否定自己,才能得到完整的生活体验,达到健全的自我认知。

3.勇敢、勤劳地塑造自我

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悦纳的基础上,还要更进一步地达到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因为这才是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自我教育是个体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体内在的个人需要,以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过程。它体现了人的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大学生要鼓足勇气、不畏艰难、勤奋努力,这样才能逐步迈向理想我的目标和境界。为此,大学生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努力:

(1)确立正确的理想我。

经观察发现,许多大学生之所以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动力不足,与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理想我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确实常常会为各种流行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所吸引,但很快又会觉得空虚。正确的理想我是既符合社会需要,又符合个人特点的个人发展目标。大学生如果能够尽早确立正确的理想我,就能为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此,大学生首先必须尽可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大学里开设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和大学生修养等课程都旨在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科学地认识社会,而到农村访贫问苦、到工厂车间劳动、到革命老区调研和做青年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则旨在从实践上帮助他们客观地了解社会。其次,大学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悦纳,尽可能全面认识自己的特点,并接受自己。

(2)有效调控、提高现实我。

理想我是一个远大的目标,它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将它分解成一些子目标。只有把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立足现实,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实现理想,登上辉煌的人生顶峰。有些大学生一味沉迷于远大的理想,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最终他们只能是望着人生的顶峰兴叹。因此,必须教育大学生,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精神,使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能逐步提高现实我,接近理想我。

大学生从一个阶段目标到下一个阶段目标的位移,必须通过有效地调控现实我来实现。为此,大学生要增加自控力。自控力是个体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意志品质。自控力的强弱对个体能否实现既定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控力才能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并把自己内部的活动调节到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最佳状态,最终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