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传统石雕—历史名人墓葬的特点

福建传统石雕—历史名人墓葬的特点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有一些历史名人墓葬,如宋代蔡襄墓,位于仙游县枫亭。墓前现存石翁仲一对。博学多才,在文学、史学等方面有一定的建树和影响。顺治七年冬由其长子葬于今址。墓前分立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墓前100米处,原建有石构“忠烈坊”,后毁。另有石像生四对、石望柱一对。近代黄乃裳、黄乃模墓,位于闽清县坂东湖头村。此外,一些历史名人墓或存在一人多墓或历代迁葬的现象。墓址系杨时生前选定,历代重修。

福建传统石雕—历史名人墓葬的特点

另有一些历史名人墓葬,如宋代蔡襄墓,位于仙游县枫亭。蔡襄任泉州太守时,倡建洛阳桥。工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生平著作宏富,所著《茶录》《荔枝谱》二书,为我国较早有关植物分类学的专著。

宋代宋慈墓,位于建阳市崇雒。宋慈,建阳人,进士出身,历任通判、提刑等职。对刑狱检验富有研究,是南宋杰出的法医学家。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明代俞大猷墓,位于晋江市磁灶镇苏桉村。俞大猷(1504—1580),晋江河市人,明代抗倭名将,历任参将总兵,卒赠左都督。墓坐南朝北,砖砌双圹,外包三合土,长2.86米,宽2.96米,高2.38米。墓碑高2.45米,宽0.92米,上刻楷体“皇明都督虚江俞公墓”。墓前现存石翁仲一对。

明代游朴墓,位于柘荣县双城镇南街村。游朴(1526—1599),字太初,号少涧,福建福宁(今霞浦)人。明万历进士,历任成都府推官、大理寺评事、刑部郎中、广东按察司副使、湖广布政司参政等职。著有《游太初乐府》《浙江恤刑谳书》等。墓平面呈“风”字形,青石构筑,墓碑阴刻楷书“皇明湖广参政游少涧墓”。墓区通进深44.1米,通面阔40.5米。墓室前竖立半“八卦”形围山石。神道碑尚存。游朴墓的护栏石狮等雕刻得较有特色。

明代谢肇淛墓,位于长乐市营前镇下洋村大象山麓。谢肇淛(1567—1642)长乐江田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2)进士,官广西布政使。博学多才,在文学、史学等方面有一定的建树和影响。一生著作甚多,著有《五杂俎》《文海披沙》《小草斋诗集》等。墓呈“风”字形,坐东朝西,占地195平方米。砖、石、三合土构筑。前设石刻楼阁式碑亭,高2米,正中置石墓碑,上刻“大方伯谢公佳城,崇祯丁丑岁季秋吉旦立”。碑亭前有石雕祭台等。

明代黄道周墓,位于漳浦县绥城北郊。黄道周(1585—1646),漳浦铜山人。南明弘光帝时任礼部尚书。著名学者、书法家。清初在福建拥立隆武帝,往江西征兵,为清兵所俘。顺治三年(1646)三月五日在南京被杀。顺治七年冬由其长子葬于今址。墓为三合土构筑,呈“风”字形,坐南朝北,进深5米,面阔4米,封土堆前有墓碑及祭台。碑上刻“明赐进士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师吏兵二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前詹事府经筵讲官赠文明伯谥忠烈石斋黄先生暨配诰封正一品夫人谥考徽蔡氏之佳城,时壬寅年冬谷旦立石”。

清代江继芸墓,位于平潭北厝乡田美村。江继芸(1788—1814),平潭人,清道光金门镇总兵。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入侵厦门,英勇殉国,赐归葬于此。墓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1987年重修。砖石结构,呈“风”字形,三合土封顶,三级墓坪,占地1240平方米。墓前分立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墓前100米处,原建有石构“忠烈坊”,后毁。

清代伊秉绶墓,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伊秉绶(1754—1815),宁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惠州、扬州知府。工书法,尤擅隶书,劲秀古媚,独创一家,与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墓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东南向,砖石结构,呈“风”字形,占地120平方米。墓前有墓碑一通,墓志铭二方。另有石像生四对、石望柱一对。

近代严复墓,位于福州市郊阳岐村。严复(1853—1921)字几道,号又陵,侯官(今福州)人,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所译《天演论》,影响深远。墓为清宣统二年(1910)营建,1984年重修。

近代黄乃裳、黄乃模墓,位于闽清县坂东湖头村。黄乃裳(1849—1924),爱国华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先后三次率领福州十邑同乡一千余人到南洋沙捞越诗巫开拓“新福州”,系“新福州”港主。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是光复福州的领导人之一,引退后从事公益、文教事业,颇有建树。其弟黄乃模(1862—1894),中日甲午海战时任“致远”舰副管带,协助邓世昌指挥作战,同“致远”舰上252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被追谥为武威将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其故乡建衣冠冢,陈宝琛为其撰写墓碑。墓为三合土构筑,呈“风”字形,进深39.8米,阔12.2米,墓前竖石望柱一对,石旗杆四对。

近代林森藏骨塔,位于连江县琯头镇青芝山。林森(1867—1943),闽侯尚干人。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议院议长和国会非常会议副议长。1931—1943年任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逝于四川重庆。1926年在青芝山建藏骨塔,1979年重修。塔由青石构筑,通高7.43米。四层方形塔基,方形塔座,长方体塔身,四角夹以圆柱,柱边立有四尊骑兽佛,塔刹为四童子顶,仰复莲托双层头球,雕刻精细,构思别致。塔身正面镌刻楷书“参议院议长林森藏骨塔”,“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周围短垣围成陵园。此外,明清时期还有诸如福安的陈就岗墓、闽侯的林应雷墓、金门的陈健墓和邱良功墓、厦门的陈化成墓等,其中的墓所牌楼、供亭、墓手龙和供养人等石雕刻也有一定的特色。

此外,一些历史名人墓或存在一人多墓或历代迁葬的现象。如唐代陈元光墓,位于漳州市浦南。陈元光,河南光州固始人,唐垂拱二年(686)任漳州刺史,重垦荒,兴水利。景云二年卒,被后世奉为“开漳圣王”。原葬于绥安溪大崎原,贞元二年(786)改葬于今址。宋代朱熹墓,位于建阳市黄坑。朱熹(1130—1200),祖籍江西婺源,生于尤溪,晚年定居建阳。进士出身,曾任秘图修撰等职。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一生广注典籍,集理学之大成,建立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影响深远。宋代杨时墓,位于将乐县水南。杨时(1053—1135),将乐人,宋代哲学家,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其哲学主张是“致知必先于格物”,被东南后学奉为“程氏正宗”,曾任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政治上反对变法,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有《龟山集》等著作传世。墓址系杨时生前选定,历代重修。宋代郑樵墓,位于莆田县白沙。

以上介绍的这些墓葬,一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石雕刻附属物,如石望柱、石翁仲、石马、石羊、石虎、石獬豸、石狮以及相关的石碑、石龟趺坐等。按照他们的身份或官位大小,加以区分排列。其所起的作用,依然是作为逝者身份等级的标志以及象征驱除鬼怪的镇墓物。这些石雕的形制造型和雕刻水平,可能会因人因地而有所不同,但其总体的造型和雕刻风格,仍然脱离不了时代的局限和当时社会的规制。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各个时代墓葬神道石雕物的设置和排列,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制,一般的人不敢妄加僭越。如宋代墓葬神道石雕刻的设置,种类上有石人、石马、石羊(石獬豸)、石虎、石狮、石望柱。其基本设置应为石人、石马、石羊(石獬豸)、石虎、石望柱各一对10件。云霄陈政墓出土的题刻铭文“嘉熙庚子春建坟前仪制十事”,大致应即指此。明清两代,墓葬神道石雕刻的基本设置是石人、石马、石羊(石獬豸)、石虎、石狮、石望柱。数量为文武石翁仲各一,余皆一对,列置同于宋代。有关研究者认为,福建历代神道石雕刻经历了不同设置的演变过程。晚唐五代神道石刻的基本组合为6件,在此基础上视墓主官位等级的高低,决定石兽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一般在6—10件。宋代神道石刻的基本组合为10件,一般在10—12件。此时较之晚唐五代已有明显的不同。石刻的种类、数量乃至于摆放的位置都遵循一定的仪制,较之前朝,新增加石望柱一对,石狮少用或不用,石马、石虎成为较为固定的组合内容。明清时期神道石雕刻的基本组合为10件,除却石翁仲数量上的增减外,余皆类同宋制。在雕刻风格方面,唐宋时期的神道石翁仲和各种石像生,一般雕刻比较简单,造型古朴,线条粗犷,人物表情比较呆板,一些细微的部位较少存在后期精雕细琢的痕迹。明清时期,神道石翁仲和各种石像生的雕刻风格有所变化,如石翁仲的形象较前变得高大,一般都与真人的身高相当甚至超过。人物的神态表情一般都雕刻得比较自然得体,不像前期翁仲的表情呆板和目光迟滞。石马、石羊、石虎和石狮等石像生的雕刻风格,这一时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主要特征是这些动物一般多雕刻得温柔驯顺,一副安详娴静的神态。如石马一般多雕刻得马首低垂,像在觅食。石羊则静卧地上,大有“满山秋草卧牛羊”之态势。石虎和石狮的形象更加特别,它们一改往昔威风凛凛的雄姿,大多变得温驯可亲。有的石虎或石狮的雕刻,头部几乎就以简单的圆雕勾勒出一幅圆形的图案,其状态就像现代动画片中著名的“机器猫”形象一般的可爱。它们的臀部等处一般都比较肥硕,体态丰满匀称。此时在细部方面比较注意精雕细琢,如石马鞯褥两侧的纹饰大多雕刻得繁缛精美。这些石雕品一般多采用圆雕手法,间或运用浮雕和透雕等技法,总体雕刻水平较高。[5](www.xing528.com)

漳州唐代陈元光墓前石翁仲

建阳朱熹墓前石望柱

长泰明代神道石雕

闽侯桐口明代石翁仲

周宁明代游朴墓柱头狮

厦门博物馆藏墓前石雕獬豸与石雕虎

【注释】

[1]南安蔡氏古民居保护小组.蔡氏古民居(内部印刷本)[M].1996.

[2]参引王寒枫.泉州东西塔[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3]参引王寒枫.泉州东西塔[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4]林秋明.福清古牌坊探趣[N].福州晚报.2006-09-11(8).

[5]本节主要参考资料:福建省博物馆等.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夫妇墓清理简报[J].文物.1991(5).福建省考古队.云霄县将军山古建筑遗存清理纪要[J].福建文博.1987(1).林元平.闽台民间石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福建文物网有关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