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昙华林:沧海桑田,速度飞快,太平天国影响与基督教传教士的奇遇

昙华林:沧海桑田,速度飞快,太平天国影响与基督教传教士的奇遇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昙华林是一个很奇葩的地方,沧海桑田的轮回,速度非常之快,有如电影蒙太奇,呼啦啦一下子发达起来了,呼啦啦一下子颓废下去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于社会民生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从1851年到1865年,前后14年,死于这场跌宕起伏的巨型战争中的中国人大约1.1亿。1861年夏,英国基督教对外布道组织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和威尔逊由上海来汉口,他们是最早进入华中地区的基督教传教士,1864年在武昌戈甲营买地建教堂。昙华林完成了从古到今的蜕变。

昙华林:沧海桑田,速度飞快,太平天国影响与基督教传教士的奇遇

华林是一个很奇葩的地方,沧海桑田的轮回,速度非常之快,有如电影蒙太奇,呼啦啦一下子发达起来了,呼啦啦一下子颓废下去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远的不说说近的,2003年到2015年,这段时间来过这里的人都会真心如此感慨。

昙华林街今天风景

因为我就是那段时间往来昙华林,亲眼看见它此一番轮回,12年前,早春,石阶蜿蜒山坡间爬上去,油菜花金黄色稀稀拉拉地开了,山上山下长满青草灌木,阳光斜照立在山凹里的一段残碑,“凤凰山”三字隐约可见,站在山顶远望沙湖模模糊糊一片水影,那一年还没有被开发商填塞。

明洪武年开始兴起、兴盛,一直到清中期应该还不错,从清代江夏县志图看得出来,政府机关、教育机关、粮食仓库、粮道、马道、兵营、贵族府邸和平民住宅也很密集,街巷深处矗立佛寺和道观,例如昙华林和涵三宫。

但是,清末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1864年和1868年,西方传教士在这里购地建房开辟教区的时候,查到的历史资料显示,武胜门内昙华林街区一带,花园山(丁家山)一片荒芜,鼓架坡成乱坟岗,所以有“鼓架坡鬼魂多,前面走后面拖”的说法,花园山和凤凰山之间的佛教梵林昙华林和道教道观涵三宫已经毁掉了,蛇山北坡和北城墙之间的排列成片气象森严的官府衙门不知道在不在?那一段历史非常模糊。

这个疑问只能从《清史稿》中去找。

1852年至1856年(清咸丰二年至六年),太平军先后三次攻克武昌,四次占领汉阳、汉口,一律采取摧毁式行动,一边攻城一边毁城,攻不进城时摧毁城墙和城墙外建筑,攻进城时摧毁看不顺眼的建筑,凡是和“拜上帝会”不同教源的宗教建筑,只要他们有时间有精力能毁则毁,例如当年在武昌城东门外的长春观和宝通寺就是被太平军以“邪教”之名毁掉的,推想昙华林佛寺的毁灭也一样。

太平天国运动对于社会民生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从1851年到1865年,前后14年,死于这场跌宕起伏的巨型战争中的中国人大约1.1亿。

大厦倾倒顷刻之间,数百年兴盛毁于一旦,太平军攻破武昌北城门之后,距离北城墙不远的官衙学府豪宅庙宇遭到“惩罚性”地摧毁,这也是为什么昙华林古建筑(指中国传统古建筑)留存很少的原因——衰草枯杨乱坟岗的荒僻地(螃蟹岬、凤凰山、花园山等)后来卖给了西方传教士。

1858年(清咸丰八年)《天津条约》,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迫给予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自由。

1861年夏,英国基督教对外布道组织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和威尔逊上海来汉口,他们是最早进入华中地区的基督教传教士,1864年在武昌戈甲营买地建教堂

汉口开埠清末武汉三镇鸟瞰透视图

1868年7月,美国圣公会中国区主教韦廉臣带领华人传教士颜永京和另一位名叫Hohing(霍林)的美籍传教士从上海来武汉,开始汉口、武昌的传教活动,同年在武昌城蛇山之南(府街、青龙巷)和蛇山之东北(螃蟹岬和花园山)买地。

花园山原名丁家山,什么时候改成现在这个好听的名字?那是在晚清花园山开发以后。(www.xing528.com)

美国圣公会在花园山开辟出大片荒地先建教堂后建学校,是昙华林街区近现代城市建设的起始。

张之洞湖北新政时期,昙华林街区新式中小学堂十所,著名的有前文提到过的国民政府第三厅办公地所在——湖北省第一高中今武汉十四中。

20世纪初,达官显贵以入住此地为荣,一个环境优美、建筑西化的街区于半世纪中形成。

昙华林小街两侧,学校、医院、住宅一天天增多,西式楼房错落林立,红瓦青砖白墙,罗马立柱,拱券门窗,铁花栏杆小廊台高挑透空,汉白玉高石阶蜿蜒向上;庭院花园散落居屋其间,红瓣散落,绿叶扶疏,山上空气清新,山隙景色宜人,荒山变花园,古巷变新街……昙华林完成了从古到今的蜕变。

明朝初年武昌扩城,昙华林初生;清朝末年汉口开埠,昙华林重生——六百年历史,两句话概括。

但是,自抗日战争开始,战争加上其他的因素,武汉由繁华转为衰落,昙华林街区的命运也一样。

1949年后,武昌城区的发展向东部迁移,向东湖滨,沿武珞路向光谷迁移,隐藏在古武昌城墙根下的这一片地区被忽略掉了,摧毁、废弃,从断壁颓垣到荒草淹埋只需要半年一年的时间。

2003年,我和胡西雷为了《武汉老公馆》一书写作寻访昙华林,当年山上山下荒园废宅杂木丛生,小街两边塞满违章搭建的低矮破旧的毛毡屋,垃圾污水尘土,传说和故事消逝如风。

2003年年底,昙华林街区的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但是,这一带老建筑遭受的毁坏(人为的)已经无法弥补。

2005年起,昙华林修复工程开始;2013年,昙华林街区改造工作开始。

今天(2015年),人们来到这里,看到的是一段时间的历程,城市建设的历程,古老街区从衰落到新生的这一段过程,如一幅古画的修复,线条、块面、构图,逐渐清晰逐渐色调鲜艳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进入其中就是进入一段历史,城市建设史,武汉城市史,沉浸其中,身心与共,那样一种感觉最特别……

今天昙华林街欢乐的人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