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原围困:四大要塞,总体战行动委员会成立

太原围困:四大要塞,总体战行动委员会成立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原东部的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被称为“四大要塞”。城内以特务团、宪兵团、装甲团,设中心防区;另留有七个师作为预备队,并任命第10兵团司令王靖国为太原守备司令,指挥全局。1948年9月,成立了“总体战行动委员会”;10月,又提出了建立太原“战斗城”的12项“行动纲领”。7月15日晚,他和周士第一道写了一个报告给中央军委,提出准备在完成榆次以南作战后,即行北上,完成对太原的包围,有可能即夺取太原的意见。

太原围困:四大要塞,总体战行动委员会成立

孤独的“碉堡城”——阎锡山拼凑队伍——蒋介石飞抵太原——徐向前抱病返前线——老秀才进城劝降——提前发起太原战役——夺取“四大要塞”——未成功的起义——“围而不攻”的方针

晋中战役,如同一场风暴席卷晋中大平原,我军乘胜从四面八方,逼进了阎锡山在山西的老巢——太原城。

太原古称晋阳,有人口四十余万,是华北的工业中心之一和军事重镇。它位于晋中盆地北部,濒汾河东岸,东、北、西三面都有高山拱卫,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太原城好像搁在瓮底一样,地形险要,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市。

晋中战役后,阎锡山残部被压缩在太原孤城之中。他一面整饬兵力,一面加修防御工事,企图凭坚恃险,负隅顽抗。

早在抗战胜利后,阎锡山从晋西回到太原,就命令他的太原地区守备司令杨玉振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太原的防御方案。会议制定了“百里圈”计划,即在太原城东起罕山,西至石千峰;北起黄寨、周家山,南至武宿、小店这百里方圆的范围内,构筑5000~6000个防御碉堡。这些碉堡不仅数量多,而且式样也多,无一不是精心设计而成。依地形险要,有主碉、副碉的布置;依武器火力,有炮碉、机枪碉的配备;依兵力布置,有半班碉、排碉和连碉之分;依形状,有高碉、低碉、人字碉、十字碉、方碉、圆碉、伏地碉、半径碉。大多数碉堡内均存有粮、水和睡觉的设备,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支援,城周还修有环城铁路,装甲列车日夜环驰,不愧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具有坚固而又完整的防御体系的设防城市。一位美国记者到太原看了这些碉堡后,吃惊地说:“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高的、低的、方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严密火力网。”

阎锡山曾经说过:“太原形势像人样,东山好比太原头,手是南北飞机场;石咀子和凤阁梁,好比眼睛高又亮;两脚伸在汾河西,太原城内是五脏。”东山是太原的主要屏障,它高出太原市500米,最高峰是距城50里的罕山。整个山区南北约30里,东西约60里,筑有大小碉堡3000多个。每个山头都有一个碉堡群,有10个左右钢筋水泥或水泥、片石筑成的各式碉堡,拱卫在外壕劈坡之上。劈坡是就山势削成的,有的多达十几层,每层都有丈余高;外壕深三丈有余,并有坑道同各个碉堡相通。各个山头、各个碉堡之间,构成严密的火力网。罕山西麓、太原城东的山神庙是炮兵阵地,周围碉堡林立,用以屯兵;从城东北至城东南,有卧虎山、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双塔寺,都筑有坚固的工事,构成环形的要塞堡垒线,距城5里、10里不等。东山要塞是阎锡山用了三年多经营而成的,他曾得意地说:“凭此三千堡垒,足抵百万精兵。”

太原东部的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被称为“四大要塞”。双塔寺有大碉堡13个、小碉堡35个;黄家坟有大小碉堡160多个,密密层层,望之如林。

阎锡山曾对国民党的许多将领自夸过:“你们只是武装人,却没有武装地。”言下之意,他是既武装了人又武装了地的。但是,他似乎对这些还不满足。他说:“我们的工事要随着地球的转动而加强!地球转动一天,工事就要加强一天。”

太原的设防的确是第一流的。但在晋中战役以后,它毕竟已成为一座孤城了。眼下这座孤城又靠谁去防守呢?此时,阎锡山的兵力只剩下了第66、第68、第69师、暂编第45师、第49师和暂编第8总队等六个师了,加上从晋中战场逃回的残部,也显然是不够用的。不过,阎锡山还有招数,他派他的太原绥署副主任杨爱源,亲自到南京找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通过司徒雷登,恳请陈纳德派B-25型轰炸机来太原助战;一路又派彭士弘等前往青岛,恳请美军第七舰队司令白吉尔出兵应援;还派他的高参、原日伪山西省长苏体仁东去日本,策划成立“东亚同盟志愿军”,空运太原作战。其结果又怎样呢?除了美军在青岛、烟台等地拼凑了一个假名经济考察的军事组织来太原外,其余都成泡影。此招不成,阎锡山自然有些不高兴,但也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一面连电向蒋介石求援,一面补充残余部队。经过东拼西凑,他恢复了晋中战役中被重创的第61军军部;重建了晋中战役被歼的第19、第33、第34、第43等四个军部和第70、第71、第72、第73师,暂编第39、第40、第44、第46师,暂编第9、第10总队等十个师。同时,将太原民卫军编为铁血师;将各部队抽来受训的“铁军基干”编为铁干师;将太原绥署军官队和各部编余军官编为神勇师和迫击炮师;将被俘返的人员编为忠贞师。这样,阎锡山防守太原的兵力达10万余人。

阎锡山集中了11个师、21个保安团,在太原城外组成了东、西、南、北四个防守区:东防区,以第19军军长温怀光兼总指挥;西防区,以第61军军长赵恭兼总指挥;南防区,以第43军军长高倬之兼总指挥;北防区,以第33军军长韩步洲兼总指挥。城东南的双塔寺专设要塞司令,由第43军军长刘效曾兼任司令。城内以特务团、宪兵团、装甲团,设中心防区;另留有七个师作为预备队,并任命第10兵团司令王靖国为太原守备司令,指挥全局。

早在晋中战役结束之初,太原开始陷于孤立时,阎锡山就提出了所谓“总体战”的主张。这不仅是军事行动,同时又是政治统治与经济搜刮,是把反动的军事、政治、经济融为一体,孤注一掷。1948年9月,成立了“总体战行动委员会”;10月,又提出了建立太原“战斗城”的12项“行动纲领”。

总之,阎锡山妄图凭借太原的坚固防御,作最后的抵抗。

7月21日,天下着大雨。蒋介石冒雨从济南飞到了太原。为了给阎锡山吃“定心丸”,蒋介石许诺继续空运援兵至太原,还亲自接见山西高级军政要员,把太原捧为“反共模范堡垒”,号召所有国民党军事将领向阎锡山学习。阎锡山对蒋介石表示绝对服从,决心要以“火海战术”打败徐向前的“人海战术”。

历史上巧合的事很多。太原,不仅是徐向前故乡的首府,太原还有徐向前的母校。1919年,徐向前曾在阎锡山创办的太原国民师范学校速成班读书

还在晋中战役中围歼赵承绶集团的战斗打得正酣的时候,徐向前的目光就已转向太原了。7月15日晚,他和周士第一道写了一个报告给中央军委,提出准备在完成榆次以南作战后,即行北上,完成对太原的包围,有可能即夺取太原的意见。毛泽东立即复电,表示同意,并给粟裕和华东局、中原局发了一份电报

我徐向前同志所部三个纵队,于攻克临汾伤亡一万五千人之后,仅休息二十天即北上作战,连续歼灭阎锡山军七个师(等于旅)又四个军部(等于整编师部),现尚包围敌两个师,又两个总队(略等于旅),又一个军部,又一个总指挥部于榆次以南正歼击中。向前所部仅一个纵队有二万余人,其余两个纵队各一万余人,此次大战估计将伤亡万余。军委正令该军于完成榆次以南作战后,立即抢占太原飞机场,准备夺取太原。此种情形,望宣示干部,鼓励士气。(1)

晋中战役结束后,华北军区第1兵团伤亡较大,经报请中央军委批准,主力部队休整两个月,厉兵秣马,准备参加太原战役,攻克阎锡山的最后一座“要塞城”。

7月21日,徐向前在给中央军委、华北局和华北军区的电报中报告了当时的情况:

(一)我收复榆次、太原县城及控制南机场后,太原市外围的作业已基本结束。我主力现已接近太原郊外筑垒地带,今后则将进入攻取太原外围据点的阵地攻击战。总之,晋中保卫麦收战役已经结束,进攻太原战役的准备阶段已开始。

(二)阎匪太原外围据点工事,南起王村、亲贤村、狄村、椿树园,北至韩寨、西庄、新城、凤阁梁、后沟,东起孟家井,西至石千峰、白家庄、西铭,长宽各二十公里左右。据点棋布,堡垒林立,且多系洋灰作成,一般颇为坚固。

(三)阎匪主力除此次歼灭的约五万五千余人外,其余兵力计四十九师、四十五师、六十九师全部,六十八师、四十师、八总队残部及三十八师一部或全部(正空运中),阎匪直属部队以及十二个保安团,至少在六万人以上。此外,由外县带到太原民卫军约万余人,在太原市组织者不详。另有西安空运太原之三十师一部及由忻县南下之三十九师尚不在内。另阎匪兵农合一执行后,每师都有一个新兵团,故补充及时,各师兵力数量充实。

(四)现我各纵最大问题为兵员不充实。八纵六十五、六十六、六十八、七十、七十二等团战士只八百人左右,每团步枪兵只百余人;十五纵一二九团三个连,每连只六个步枪兵。全兵团一千人以上的团只有两个。干部伤亡甚大,八纵二十三旅六十七团,全团连级军政干部只剩三人,营级干部只剩一人;六十八团团干部全部负伤;六十九团连干部只剩四人;必须补充休整后方能继续战斗。

(五)根据上述情况,在攻取太原作战以前,必须经过一个适当休整阶段,完成下述工作:补充兵员(争取俘虏,我方伤员归队),整顿组织,调整装备,后方准备,弹药准备,及攻城战术技术训练等工作。同时抽派一部继续完成控制机场,攻取东山、西山某些据点及工矿任务。

(六)攻取太原之作战原则拟定如下:切实完成对太原市之包围围困,控制南北机场及若干外围工矿,断绝其外援及粮弹、燃料补给,逐步攻取必要的外围据点,消灭其有生力量,瓦解动摇敌人,以造成攻城的有利条件,开辟攻城道路,完成攻城准备,然后一举攻取之。(2)

中央军委同意了这一作战方针和计划,并命令第1兵团成立以徐向前为书记、周士第为副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统一指挥华北第1兵团及西北第七纵队、晋中军区部队、华北军区第1炮兵旅。接着,徐向前召开了前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制订了部队的整训计划,拟定了进攻太原的作战指导思想。

摆在徐向前面前的,是如何巧夺太原这座“碉堡城”。

早在晋中战役结束时,徐向前和周士第就曾考虑过争取太原和平解放的问题。他们向中共中央和华北局提出:阎锡山如能降服,减少我方伤亡,保存太原军工和各种建设,其人力、物力统为我所用,利益甚大。拟命赵承绶劝降,其内容条件如何,请速指示,以便遵办。

7月16日,中央军委致电徐向前、周士第:“你们完成对太原之包围后可派俘官入城,携带信件给阎锡山,要他迅速归降,并负责保护城内一切公私产业及军用物品,我军可给以不杀之保证。对于全部阎军将领及其眷属,亦可保证不杀。”

7月21日,中央军委又电复徐向前、周士第:“据一波电话说,阎锡山在我兵临城下控制机场情况下,逃走之望既绝,自杀又非其所愿,敌投降的可能是有的。阎及其部下,最顾虑的是他们的家产,别的不容易打动他们的心。最击中要害的是如能保存他们的私人财产,则阎的部下会纷纷劝阎投降,即使阎不同意,也可能发生内变,或者在我军攻入城后,愿以保护公共财产自赎。而与阎系军官私有财产最有关系者,莫过于西北实业公司及保晋公司。故你们与赵承绶及杨澄源谈话时,可告以阎及其部下,任何人肯早日自拔,将功赎罪,我们不仅保证本人及其家属生命安全,即其私人财产,只要不是以特权掠夺的官僚资本,我们亦将予以保护,其在西北实业公司的私人股份,只要查明确属私股,亦当照私人资本待遇,保证不予没收。”

为争取和平解放太原,华北军区派副参谋长王世英等同志组成的工作组来到了太原前线。王世英是山西洪洞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抗战初期曾在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当处长,与阎锡山等人经常打交道,在太原有很多熟人。他想利用旧关系,亲自潜入太原城内,与阎锡山谈判。徐向前当即表示,不能进城去。因为,虽然现在兵临太原城下,但阎锡山尚有10万人马,自恃太原有强固工事防守,幻想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要他放弃抵抗是不可能的,他也不会与共产党谈判的。在这种情况下,让王世英进城去同阎锡山谈判,风险太大了。

怎么办?决定先来一个投石问路。于是,徐向前和王世英请来了阎锡山的一位老师,问他愿不愿进太原城见阎锡山。那位老秀才年近八旬,表示愿意进城。于是,便以徐向前的名义,写了一封信让老秀才带给阎锡山。信大意是,太原已是孤城,劝他认清大局,以太原30万人民生命为重,还是和平谈判解决为上。谁知,阎锡山非但不听忠告,竟连师生情谊都不顾,把他的老师杀掉了。

消息传来,大家为之感到震惊和义愤。徐向前对王世英说:“你看,你要是进城去,脑袋早已搬家了!反动派不打不倒,我们只有一条:打!”

这一时期,徐向前的身体状况不好,胸部经常疼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徐向前的身体十分关心。8月11日,中央军委在批复前委扩大会议情况报告和整训具体计划的电报中提出:“向前同志即利用整训期间来后方休息,本月中(旬)后,先来华北局及中央一谈。”

8月中旬,徐向前住进了石家庄和平医院。9月初,他出院后便来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平山县西柏坡。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一再叮嘱他注意休息和调养。他自己担心支持不了几个月的时间便倒下来,完不成攻打太原的作战任务。经再三考虑后,他找刘少奇谈了自己的顾虑。刘少奇安慰说:“你的身体状况中央很清楚,但现在实在抽不出人去顶替你。开完会后,你先到石家庄住院,休息一下,争取把太原打下来,再好好养病。”

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九月会议”,徐向前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抗战胜利后,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共有31人参加。大家重新聚首,自有一番欣喜、热闹的景象。

正式开会前,各地汇报工作。徐向前也发了言,当他讲到华北第1兵团进入晋中的部队,总共不足6万人时,毛泽东插话说:“唉呀!你们还不到6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10万,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8个整旅。你说一说,你们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

徐向前在讲到打太原的设想时,说:“敌我炮火大体相等,兵力也相等。我共9万多,敌也9万多,其中民卫军1.5万。因此,打起来是有困难的,但打是一定要打下来的。我已经给部队说过,我们长出白胡子,还是要我们打下来。”

一次会间休息,徐向前和毛主席一起到室外散步。谈到假如阎锡山接受谈判的条件、同意和平解决时,毛泽东说:“你请他们把军队开到汾孝一带,我们的部队开进太原,那样麻烦就少了。”徐向前说:要能和平解决太原是最好。不过阎锡山生性奸诈,不会轻易让出他那个独立王国。他派人勾结陈纳德,邀请美国记者参观那些数不清的碉堡,是幻想美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他还可以重新出头。所以,解决太原问题,我还是照主席讲的“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去办。毛泽东笑着点头称是。(3)

中央“九月会议”结束后,徐向前让第1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先返回太原前线,自己在石家庄暂留几日,休息一下再走。

9月下旬,周士第和第1兵团前委向中央军委报告了攻打太原的作战方案。其要点为:(一)以围困瓦解攻击逐步削弱敌人,然后一举攻下太原,争取三个月内结束战役。(二)进攻步骤分三步。第一步突破敌第一防线阵地,以火力控制南北机场,断敌外援,便于瓦解工作;第二步攻占东南、东北攻城必需的据点;第三步攻城。(三)攻击方向选定于东南、东北两处,以东南为主要方向。以两个纵队用于东南,一个纵队用于东北。(四)对于攻城妨碍不大之据点,尽量不打。战术上力求连续攻击。10月1日,毛泽东将上述作战方案批送给了徐向前征求意见。徐向前写了以下复信:

聂薄滕赵并请电话转毛主席:

一日信及转来主席指示和一兵团前委电均奉悉。

对攻取太原的计划,我因地形尚不熟悉,没有别的意见。前委九月二十八日电中计划,分三个步骤作战,很好,但主要精神是连续一直打下去,直到夺取城垣为止。假如情况允许的话,这样做是最好的,但假如第一步计划或第一、第二两步计划都完成了,而到实现第三步计划时那就比较好打了,但仍存在一个兵力对比问题。假如第一步计划完成后,实现第二步计划时即遭到较大障碍,不能按预期计划进行,即只有先围困使敌更疲惫后再猛攻之。总之,首先争取一直连续的打下去,在最快时间内全歼敌人是上策,先打再围带打而下之即消耗较大是中策,下策即必须增加力量再攻下之,即影响别线作战,只是最后之一途。

关于兵力分配与使用上,我亦同意前委决定,时间于十八日开始亦可以。因时间已迫近,我亦无时间再休息,拟于七日夜即赴前方,待太原攻下后再抽暇休息。

关于弹药问题,前已谈过,我没别的意见,前方必须照顾后方的生产力与财政力,亦属重要。其他一些详情待我到前方再报告。

我仍本着不急(急躁)不缓(紧张的工作着)的精神去工作,一定坚决的完成任务,请放心。

谨复并致布礼

徐向前 十月三日(4)

徐向前正准备回太原前线时,接到前线来电,获悉阎锡山以七个师的兵力,从10月1日分三路沿汾河以东同蒲路以西,向南出犯,企图乘秋收之际,到太原城南平原地带产粮区抢粮,以缓和城内的粮荒,同时达到破坏我军的战役准备、拖延攻城时间的目的。徐向前考虑到敌人脱离其坚固工事,正有利于我军野战歼敌,即复电提前于10月5日对出犯之敌发起攻击。

电报发出后,徐向前就抱病返回太原前线。

太原战役迫在眉睫。10月6日,中央军委两次发出指示。凌晨1时电示说:你们原定10月19日开始太原战役,现已提前13天,因敌被迫向外扩张,给我以良好歼敌机会。如果敌人战力不强,你们又指挥得当,乘胜进击,可能于短时间内全部肃清城外之敌,并可缩短攻城时间,不要停留多久,即可乘胜攻城,提早解放太原。晚8时又电示:你们拟乘胜向太原城周围尽量扩大战果方针很对。向前三日函称,连续一直打下去,在最快时间全歼敌人直至夺取城垣是上策,先打再围带打是中策,旷日持久是下策。此项意见和我们今晨电意见相同。你们现有良好机会,可以全歼南面及东面之敌,得手后敌必震动,望你们乘胜扩张,逐一歼外围之敌,占领一切机场。然后看形势,如我军伤亡甚大,城内敌人尚多,城防尚固,则应略为休息补充,然后攻城。此外尚有一点,即城外之敌大部歼灭,一部尚未歼灭(例如北面),是否可以派兵监视城外残敌,使用主力即行攻城,此点亦可考虑。

太原前线总指挥部,在前委副书记周士第的领导下,正日夜紧张地工作着。10月10日晚,徐向前赶了回来。他不顾路途劳累和病情,当即召开前委会,研究如何实现中央军委的指示,尽快进入攻打太原城垣作战的具体行动计划。

从10月5日对太原外围守敌发起进攻以来,实战中发现敌在城东南马庄、双塔寺一线的工事很坚固,原先前委认为东南地形较开阔,兵力易于展开,供应补给也比较方便,因此确定为主攻方向,现在证明不利,需要重新选定主攻方向。

大家急等着徐向前拿定主张。

对于夺取太原城,徐向前早已考虑了多种方案。当完成包围太原的布局时,他就曾向晋中战役中被俘的赵承绶等高级将领调查过太原城的守备力量、防御体系、敌作战特点、工事的坚固程度、弹药物资储备与补充情况,以及各主要防区指挥官的名字、特点等情况。这时,他还是先询问了近期搜集到的敌情资料。当陈漫远参谋长报告各方面侦察所得情报时,说到前两天从敌占区东山柳沟村来了一位地下党支部书记赵炳玉。徐向前听说人还没有走,连忙叫人去请来见见。

乘会议休息的时间,徐向前会见了那位党支部书记。他叫赵炳玉,50来岁,精明强干,是从敌人刺刀下冒着生命危险来送情报的。他不仅了解敌军的许多内情,还提供了东山防线中间有一条秘密小路。沿这条小路可以隐蔽地插到距城仅约5公里、敌东北防线后方的牛驼寨。这个地方,正是徐向前的作战预案中,亟须找到的最理想的突破口。徐向前边问边在地图上标出了这条楔入敌后的路线。(www.xing528.com)

会议重新开始后,徐向前对大家说:从太原的自然地理形势和敌人的防御重点来看,要进攻城区,首先必须攻破城东的群山防线,坚决占领并控制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这“四大要塞”,也就是阎锡山的所谓“第二道坚固防线”。我主张由南北两个方向,直接插入东山“四大要塞”,把太原与东山主峰从中间一下切断。攻下“四大要塞”一线阵地,就等于割断了敌太原城防的咽喉,整个东山就会被我控制,既可以奠定攻取太原的基础,又可以打通后方人民支援我军作战的道路,“土皇帝”就变成“瓮中鳖”了。

徐向前继续分析说:东山看起来险,只要打得妙,一定能打下。柳沟村地下党同志给我们提供的一条路线,是敌人东山守备区与北区的分界线,两区都不大管。我们从这里插进去,一定能攻上东山,占领牛驼寨。目前,我们刚刚在城南、城北发起进攻,敌人正集中兵力在这两处顽抗。我们要乘敌不备,采取突然袭击,坚决夺取牛驼寨,进而一举拿下“四大要塞”。

会议很快取得一致意见,并作出决定:趁敌注意力已被吸引到南北方向,东山薄弱空虚之际,占领东山各要点,确实控制城北机场。

从10月5日拂晓开始的太原外围作战,各部队按照预定部署,经过11个昼夜的连续战斗,到10月16日胜利告一段落,共歼灭敌军两个师又三个团,占领了武宿机场,炮火控制了北机场,断绝了敌人获取外援的空中通道。同时,攻下太原东南的最高点石嘴子、结岭石一线阵地,打开了敌东山碉堡防线的南侧门户。

10月17日清晨,秋风萧瑟,白霜荒草铺满山坡。徐向前和周士第身着御寒的衣裳,来到了山坡上。他们举着望远镜,全神贯注地观察。

东山是太原城东的天然屏障,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大要塞在东山西麓的顶端,距城仅3至5公里,地势高出300多米,可以直瞰城垣、城北工业区及北机场,是东山防线的主要阵地。攻下东山的四大要塞一线阵地,我军就可以东山为依托,造成攻取城垣的有利态势。

17日深夜,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主力在柳沟村地下党支部书记赵炳玉带领下,从秘密小道直插牛驼寨,歼灭敌第276师一个团,攻占牛驼寨八个阵地,另一部同时攻占了大小北尖等据点,并以炮火再次控制了城北新城机场。第十五纵队17日攻占南坪头、千家坟及石咀子全部阵地,18日攻克石儿梁、道巴沟等地,与第七纵队南插之部队会合,切断了东山与太原的联系。

为夺回牛驼寨,阎锡山从18日开始组织反扑。敌人以1500人以上兵力,在几面炮火的掩护下,连续十余次进攻均被击退。21日,敌第30军及独立第10总队又以三个精锐团,在各要塞阵地百门以上山野榴炮交叉猛射与飞机支援下,再次向牛驼寨反扑。这一天,阵地落下上万发炮弹,工事尽毁,交通壕被填平。我第七纵队第7旅第19团终因伤亡过大,弃守牛驼寨,转至以东阵地。

东山战斗打响后,阎锡山要全力固守四大要塞,我军为扫清攻城道路,要夺取四大要塞,一场激烈的东山四大要塞争夺战势在必行。10月23日,华北军区第1兵团司令部颁布对东山四大要塞的攻击命令。命令规定于10月26日晚发起攻击,并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

26日16时,我军各纵队按照预定的作战部署,开始攻击四大要塞。双方均以主力投入战斗。阎锡山部除守备西山的三个师、城南城北的两个师外,其余八个师、三个总队及保安团,全部投入战斗。我军先后投入的兵力共27个半团,仅有四个团未参战。双方动用火炮达800余门。

牛驼寨位于太原城东北5公里处,可屯兵5000人,由三个集团阵地构成环形防御,十个主碉为三个集团阵地的支撑点,10号碉(炮碉)位于阵地的中心和最高点,有11层劈坡。守军为敌独立第10总队主力和第68师。

10月26、27日,我第七纵队又两次对牛驼寨发起进攻,但都遭失利,又以独立第3旅和独立第12旅投入战斗。守敌两千余精锐部队,拼死顽抗,猛烈反扑,使我军伤亡甚多,攻势受挫。经过十余次激烈的反复争夺,第七纵队终于攻占牛驼寨。

小窑头要塞位于太原城小东门正东4公里处,阵地建在大小十多个山头上,由1~15号阵地组成,其中11~15号阵地为最高支撑点。这里可以钳制东门城壕和环城铁路,是敌人要害之处。敌人投入兵力较多,火力也很强。各阵地均有3~10米劈坡,劈坡上沿和各死角筑有水泥碉堡,整个阵地交错连环。守军为第279师一个团,独立第10总队一个连及保安第6团一部。攻击小窑头的战斗任务,开始决定由第八纵队第24旅担任。

10月20日,王新亭和第八纵队副司令员张祖谅及第24旅旅长邓仕俊、政治委员王观潮,第22旅旅长胡正平等来到小窑头以东的小北山尖,察看地形,研究打法。为加强对小窑头的攻击力量,当即决定调第22旅第64团归第24旅指挥。

徐向前对夺取四大要塞的准备工作抓得很紧。在王新亭等察看地形的第二天,徐向前就打电话到前沿阵地,找邓仕俊了解攻打小窑头的准备情况。当邓仕俊提出多给点弹药时,徐向前说:“好,设法多给你们一些炮弹吧!这次战役,我们的炮弹比以往哪一次都要多。不过和敌人比,还是少得很。所以,炮弹还要适当的掌握使用。小窑头很重要,敌人非反扑不可,你们的任务也就艰巨了。不过你们一定得把它打下来。只要能坚持到底,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10月26日晚,第八纵队以第24旅、第22旅第64团对小窑头发起攻击。经过近一昼夜的连续进攻,战至27日下午,全部占领1~6号阵地,歼灭敌第10总队一个连。27日晚,第24旅以第71团的全部兵力进攻8、13、14、15号等敌人的主要阵地。战至28日上午7时许,第71团全部占领上述阵地。但是,敌人决不罢休,28日中午12时,阎锡山集中了三个团的兵力,在炮火的支援下,以14号阵地为中心目标,对小窑头各阵地发动大规模反扑,并施放毒气弹、燃烧弹。在经过七个多小时的反复拼杀后,第24旅被迫放弃8、11、13、14、15号阵地。

紧接着,我军又两次向小窑头阵地发起攻击。经反复争夺,至31日夺回8、15、14号阵地。这时,我第24、第22旅损耗过大,第23旅又投入了战斗。31日16时30分,我军夺取了小窑头一线的全部阵地。

淖马距太原城2公里多,由淖马主阵地及1至9号阵地共十余个阵地组成,其中以主阵地及7号阵地(炮碉)最为坚固。主阵地修在山顶,四周有五层劈坡。守敌为第30军和独立第8总队各一部。

10月26日16时,第十五纵队向敌主阵地发起攻击后,经一天激战,即打垮守敌,占领主阵地。敌“执法队”暴跳如雷,将放弃阵地的敌第8总队第1团2营营长姜啸林等20人当场枪毙。守敌在“执法队”的威逼下拼命顽抗,第十五纵队的进攻受阻。

当天午夜,我攻击部队以爆破手段冲上第一层劈坡,但又与守敌相持在第二、第三层劈坡之间。拂晓前,第129团警卫班以连续爆破突入主阵地,后续部队随着乘势发展,于27日晨攻占主阵地。

10月27、28日,阎锡山以第279师一个团和独立第8总队大部共4000余人,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连续反扑19次,均被我军击退。31日至11月1日,我第44旅乘胜攻占了阵地以西的六个阵地。11月10日,第127团又在炮火掩护下以连续爆破、连续突击手段,激战五个小时攻克炮碉。次日,阎锡山以独立第8总队司令赵瑞率部作最后反扑。赵瑞在我军政治争取之下,率500余人起义。至此,淖马阵地全部为我第十五纵队占领。

山头要塞位于城东南5公里处,其阵地由主阵地及其以东的大脑山阵地组成,两阵地之间有交通壕连接。主阵地又有1~5号骨干阵地组成,周围有劈坡2~6层,每层高4~6米。守敌为独立第9总队全部、第73师一个团、第267师和独立第8总队各一个营。

10月26日,第十三纵队首先以第38旅发起攻击。战至28日,该旅连续攻占大脑山三个阵地,接着向主阵地发起进攻。由于将主阵地误认为是次要阵地,在31日的进攻中只使用了一个团的兵力,致使两次进攻均未奏效。11月1日,第38旅集中两个团攻击山头主阵地再次受挫,此后遂将进攻兵力增加为三个团。

在我军的猛攻下,蒋介石担心太原不保,又将整编第10师第83旅(后改番号为第83师)4500人于11月初由榆林空运至太原。阎锡山遂用该部接替原山头守军的防务。

11月9日,第十三纵队第38旅对敌山头要塞主阵地发起总攻,两次进攻均未成功,仅于当日攻占了3、5号阵地。但在守敌的反扑下,3号阵地得而复失,总攻失利。第十三纵队又以第37旅接替第38旅,继续攻击,于11日晚攻占了山头阵地。

11月12日,我军攻占东山“四大要塞”的作战结束。这是一场空前剧烈的恶仗,整整打了17个昼夜,共歼敌1万余人,我军伤亡8500人。

我军在对太原外围敌据点进行猛烈攻击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政治攻势。其中,为争取黄樵松率部起义做了大量工作。

黄樵松,河南尉氏县人,早年参加西北军学兵团,是在西北军中从排长任职到师长的爱国军人。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在台儿庄、娘子关等前线与日寇奋战。西安事变时期在杨虎城部,拥护张、杨联共抗日,对共产党的爱国主张有一定了解。当时任太原守军第30军军长。他从西安调到太原后,阎锡山虽然倚重他这支部队能打仗,极力拉拢他,但他与阎锡山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一天,阎锡山母亲寿诞,阎锡山的高级官员都送礼表示祝贺,惟有黄樵松称病未往。作为“客军”,他深知困守孤城,外援无望。

第30军空运至太原后,徐向前即把从平汉战役中起义的高树勋调至太原前线,开展争取敌军工作。高树勋也是原西北军的将领,与黄樵松熟识。他写信给黄樵松,晓以大义,希望能以太原3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为重,寻求一条光明的出路。

黄樵松接到高树勋的信后,就用电报向南京、上海等地的旧同事,探寻济南吴文化军长起义的详情。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心弃暗投明,并准备于四大要塞争夺战开始后率部举行起义。他在给徐向前的信中表示:为了拯救太原30万父老兄弟姐妹出水火,我决心起义,站到人民和正义之方面来,望请指示,定当效劳。

10月31日深夜,黄樵松派第30军少校谍报队长王正中和谍报员王玉甲,出城与我第八纵队接洽,表示愿意交出第30军防守的东、北两城门,接应解放军入城。11月3日,王正中、王玉甲第二次出城,来到第八纵队司令部,要求解放军方面派代表进城,与黄樵松共商起义的具体行动方案。第一兵团经过研究,决定派第八纵队参谋处长晋夫,于4日晨随同进城联络,以便里应外合,夺取太原。

晋夫,原名吕金印、吕守成,1917年出生在河南洛阳市郊西吕庙村。1937年10月在河南新乡县参加我八路军,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延安抗大学习参谋业务。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过晋南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转战山西南北。

第1兵团前委立即将此情况报告中央军委。中央军委于4日复电徐向前、周士第、陈漫远、胡耀邦:“(一)同意你们支辰电所提意见,望按情机断处理。(二)迅速整理部队以便协同动作。”

没有想到,此时,太原城内的情况发生逆转。11月3日,黄樵松把第30军第27师师长戴炳南叫到了他的宿舍,并把起义的计划告诉了他。戴炳南听后说:“请黄军长再三考虑,阎锡山尚有大量部队,弄不好我军会失败,……”。黄樵松打断了他的话,说没有考虑的必要了,并叫戴炳南向各团长传令行动,戴炳南只好答应了。

戴炳南是黄樵松一手提拔起来的军官,在一起南征北战近20年,可算是生死之交的老友了,所以,黄樵松对他深信不疑。

但不幸的是,由黄樵松一手提拔为师长的戴炳南,却出卖了他。

这一天夜里11点多,戴炳南驱车直奔太原绥署,向阎锡山告密来了。

当戴炳南来到太原绥署时,阎锡山已经睡下了。戴炳南双腿跪在床前,把黄樵松准备举行起义的经过和行动计划全部说了一遍。

阎锡山一听,如晴天霹雳,大惊失色,呆了半天说不上话来。他开始还不敢相信真有此事,又让戴炳南重说了一遍。接着,他想出了一个诱捕黄樵松的鬼主意来。

夜已经很深了。黄樵松突然接到了阎锡山要他立即到太原绥署开军事会议的紧急通知。当黄樵松赶到时,阎锡山立即逮捕了他。

4日清晨,太原前线激烈的枪炮声趋于沉寂。从市郊杨家谷一带我军前沿阵地一战壕里,走出四个人来。他们借着浓重的晨雾,直奔敌人阵地而去。即将接近敌人阵地时,他们停了下来,为首的人向敌方发出联络信号。当看到敌方放行的信号时,他转身向后面招了一下手,后面的三个人急速赶上。不想,他们刚跨入战壕,就被敌人捆绑了起来,押往太原绥靖公署。这四个被捕的人当中,有晋夫、翟许友、王正中、王玉甲。

阎锡山惊魂未定,就想立即杀掉黄樵松,以泄其愤。但他考虑到黄樵松是中央系,是“客军”外将,又怕在太原杀掉黄樵松后造成第30军的混乱。经与蒋介石电报往返,于11月6日,把黄樵松一行五人,用专机押送到了南京,不久,在雨花台被国民党杀害。黄樵松在狱墙上留下一首诗:“戎马仍书生,何处掏虎子?不愿蝇营活,但愿乞求死!”

黄樵松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在守敌内部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外围作战中,共有守敌5400余人起义或投诚。

攻占四大要塞作战后,我军由于伤亡较多,急需休整补充。再加上国民党又调来第83师增援太原,阎锡山趁我军在东山鏖战之时,在汾河西红沟、圪了沟、万柏林、三角村、城北炼铁厂附近抢修了五个新机场,其外援通道一时难以切断,迅速攻克太原已不可能。11月8日,华北军区第1兵团致电中央军委:“为争取早日打下太原,避免旷日持久,增大消耗,特提议在可能条件下增加两个纵队的兵力,以免牛抵角,从敌人弱点上突破,便利防线配合东山主力,迅速解决战斗。”

中央军委曾考虑以华北军区第2兵团的第三、第四纵队及第八纵队第24旅参加太原战役,但考虑平津战役即将开始,从全局出发,于11月16日致电徐向前、周士第:

估计到太原攻克过早,有使傅作义感到孤立,自动放弃平、津、张、唐南撤,或分别向西、向南撤退,增加尔后歼灭的困难,请你们考虑下列方针是否可行:(一)再打一二个星期,将外围要点攻占若干并确实控制机场,即停止攻击,进行政治攻势。部队固守已得阵地,就地休整。待明年一月上旬东北我军入关攻击平、津时,你们再攻太原。(二)如果采取此项方针,杨罗耿部即在阜平休整,暂不西进。(5)

11月17日,徐向前、周士第复电中央军委:

(一)经前委讨论完全同意军委十六日五时电示。(二)我们执行的部署如下:以巩固东山之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要点继续向前推进,再打下数要点,以利有力围困敌人与展开政治攻势。另以晋中军区三个分区部队攻占河西重要阵地,以炮火确实控制机场,我东山部队即准备在东山过冬,加做窑洞并开井修路、运粮克服困难。(6)

这样,我军对太原的进攻转入了围困阶段,时达半年之久。

(1) 《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

(2)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下),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3) 《徐向前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第645页。

(4) 《徐向前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

(5)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28页。

(6)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