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辉煌的曲艺艺苑经典

曾辉煌的曲艺艺苑经典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1年,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将兰州市区的曲艺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西北曲艺组。曲艺组分相声组、评书组、大鼓演唱队、道情演唱组。作品获得甘肃省文化厅颁发的创作剧目二等奖。他曾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和全国相声大赛“金狮奖”、全国滑稽小品大赛金橘奖,曾受文化部委派随甘肃艺术团赴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亚等国访问演出。他将甘肃的曲艺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曾辉煌的曲艺艺苑经典

兰州至迟在民国初年已有说评书的记载。民国时,辕门的夜市上除了各种小吃外,更有说书的、打拳卖艺的。评书有《三国》《水浒》《七侠五义》《兴唐传》,等等。抗日战争时期,双城门至柏道路十字段两侧,多为茶园子,既供茶客饮茶,也供欣赏曲艺节目,有弹词、大鼓、相声快板、评书等,由十来家曲艺班子演出。靠近柏道路西段任家花园开办茶园,既可以品茶、聊天,也有自乐班、唱乱弹的演出,这一直延续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崔半僧是兰州的说书名家。他能文工诗,当过报纸副刊编辑,博涉历代笔记、章回小说,说书能够合情合理地演绎故事情节,丰富了原作的内涵,深受听众喜爱。1960年前后,北园庙巷子以西开设畅春园茶社,崔半僧曾说《七侠五义》《十二金钱镖》之类的武侠评书。

1951年,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将兰州市区的曲艺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西北曲艺组。曲艺组分相声组、评书组、大鼓演唱队、道情演唱组。主要人员有张兴三、彭杰云、班松林、张德亮、谷希云、郭德重、许伯成、杨继祥、王清保、张才娃等。

1957年,河南坠子徐派代表人徐玉兰,相声大师马三立高徒、绝活圣手连笑昆,常家相声代表之一的常宝霖,以及小映霞、王毓茹、全常宝、郭元喜、李忠元等曲艺名家相继来到兰州,成立了甘肃省广播电台说唱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连笑昆,他擅长柳活,嗓音清亮,别有风格,表演的相声广受欢迎,当时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只要有他的节目,老百姓都会在那一时段停下手中的活,围在收音机前享受一番。演唱的曲种有河南坠子、相声、京韵大鼓、单弦、山东快书、数来宝等。演唱的曲目有《土铁匠造铁轨》《双丰收》《戏曲杂谈》《找对象》《结婚前后》《赵家庄农民翻身记》《铁道游击队》《红岩》《宝玉哭黛》《赶时髦》等。

1977年,甘肃省曲艺队(后为甘肃省曲艺团)成立,西部地区拥有了第一支真正专业的曲艺表演团体。这一时期也创作演出了一大批非常有代表性的曲艺节目,甘肃曲艺飞速发展。1981年,曾广志、连晓林、王毓茹创作大型相声剧《一字曲》,讲述了白兰公社白兰大队一个外号叫“老绝户”的李有财的故事。李有财夫妻年过四十,为了生儿子想方设法躲避计划生育,因此闹出不少笑话。后公社计划生育专干和县委高书记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并在计划生育方面以身作则,教育了李?有财等人,使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字曲》在当时创造性地运用相声语言和戏剧表演形式,宣传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演出130多场,使广大群众受到了教育。作品获得甘肃省文化厅颁发的创作剧目二等奖。

其间,相声界大师们在甘肃培养相声新生力量,广收门徒并热情教授年轻相声爱好者,使相声在甘肃得以发扬光大,涌现出朱军、李金江、李金辉、程明亮、王庆新等甘肃相声界的新生力量和优秀演员。尤其是程明亮和王庆新。程明亮创作表演的快板、相声、小品等曲艺节目近百个。他曾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和全国相声大赛“金狮奖”、全国滑稽小品大赛金橘奖,曾受文化部委派随甘肃艺术团赴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亚等国访问演出。

王庆新主要作品有《走廊新曲》《西行漫游》《鸟节》《口技大王》等。相声《走廊新曲》由常宝霖、王庆新、姬晓廷创作于1979年,王庆新、姬晓廷表演。内容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河西走廊努力建设商品粮基地,兴修水利,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国营农场。相声中较早地运用了口技、方言、改编歌曲等表现手法,演出效果很好。《走廊新曲》在甘肃各地巡回演出几百场,还到外省演出,并在新疆天津等几家省市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播放。1981年9月,《走廊新曲》参加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调演,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王庆新在相声中融入口技,独具一格,惟妙惟肖,也成了他的拿手绝活——“口技相声”,受到侯宝林、马三立等相声大师的夸奖。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张保和的相声在兰州乃至西北刮起了一股劲风。张保和是著名的快板表演艺术家,曾在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工作了18年,对兰州很熟悉也很有感情。他曾说:“一位艺术家,没在西北待过是一种遗憾,而在西北待了多年却没把这里的文化介绍、宣传出去,是更大的遗憾。”他将甘肃的曲艺又推向了一个高潮。1987年,张保和在甘肃省春节文艺晚会上推出了他的第一个兰州快板——《夸兰州》,一夜蹿红。那些年,在西北的城市农村、大街小巷、出租车里、百货店,到处都能听到他的特色快板。他出版了两辑《张保和快板专辑》(磁带),第1辑于1990年出版发行,有《说子新篇》《打针》《三排长罗曼史》《夸兰州》《倒霉二姨》《可怜二姨》《口头语》等;第2辑于1992年出版发行,有《感谢西北众乡亲》《二姨训夫》《佳佳学文化》《糊涂判官》《刘金斗和大花狗》《浪银川》《老侯赴宴》《老李出差》《吃喝咏叹调》等。这两辑快板大都用兰州和陕西方言表演,他广泛吸取西北的文化特点,巧妙地运用西北地方语言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快板磁带十分畅销,人们随口就能说出几句“张保和段子”,兰州话风靡大西北,他成了家喻户晓的“西北笑星”。

王庆新

张保和及录制的磁带

他的相声扎根兰州及西北,用极具特色的“京兰话”(说的是普通话的内容,用的是兰州话的腔调)将兰州的风物名胜一一道来,如《夸兰州》:

说上一个尕段子把兰州夸,

美丽的兰州就像一朵花儿!

兰州城叫金城,中国历史上就有名,

你也争他也抢,为了金城还动过刀兵,

悠久的历史人称颂,美丽的风景更出众,

黄河水哗啦啦地流,水中的鱼儿那尽情地游,

古老的水车子呀呀地转,两岸的风光是实在好看,

……

最有名还要说是白兰瓜,天南海北都来拉,

火车汽车,毛驴儿车,装得满满的往回驮,

还是那飞机的速度快,那呜地一哈就到了海外!

外国人都没有吃过这么好的瓜,高兴那们跳起蹦擦擦。

《夸兰州》段子里对兰州牛肉面的演绎也十分到位:“那和出来是一个蛋,撑开来是一条线,扔到了锅里团团转,这个捞到了碗里是莲花瓣!放上些肉丁和青蒜,你一顿能吃一斤半!”

他的相声关注社会与平民生活,结合时代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普通老百姓的形象,如《可怜二姨》,通过“二姨”参与抢购囤积商品后几近“神经”,教训与埋怨丈夫时诉说辛劳,以及对子女教育与成长的担忧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社会真实景象。听众在享受其幽默风趣的艺术表演的同时,也引发诸多的思考与启示。

继张保和之后,兰州快板跌入低谷,进入一段沉寂。从2002年起,本土相声演员王海异军突起,他先后出版《乡音》《兰州往事》两张个人专辑,其相声《亲密伙伴》《傍你没商量》在央视《曲苑杂坛》多次播出。仿佛是一夜之间,王海的方言段子响遍兰州市的大街小巷。王海的段子刻画了很有代表性的一群人物:他们生于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自身文化素质较低,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难逃下岗的命运,迷失了自我。王海在《男人难》《前进的方向》《轻飘飘的生活》《兰州往事》《兰州老街》等段子里,以土得掉渣的兰州方言俚语徐徐道来,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www.xing528.com)

王海

如《兰州老街》,王海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老兰州散淡闲适的生活场景:

我自尕就长在兰州城,

有一条老街叫双城门。

尕尕的院子几家子人,

巷口子的老汉卖花盆

隔壁的妈妈那姓冯,

那做的酿皮子馋死人。

隔壁的阿舅是个饶人,

那的故事我不听都不成,

院子里种着些海拉花,

一年四季稀不老红。

树上那有一窝老雀儿,

叽叽喳喳得吵死人,

……

他对一些奇装怪服、举止另类的青年人的行为也表示了不满:“高跟布鞋塑料底子白,雪糕一样楞子好几排,蛤蟆眼镜大得像锅盖,我们头发一律长得像妖怪”的装束打扮,骑着“三簧座子的好车子,西关什字饶花子,见了姑娘倒链子”。

在《男人难》这个段子里,作者从小人物日常生活的点滴撷取素材,经过艺术创作,塑造出一个不堪重负的普通下岗工人——买房没钱、儿子捣蛋、媳妇抱怨,但仍然不懈努力,面对生活的种种磨炼,只能以“男人再难,也要忍下”这样无奈的自嘲来安慰自己。

张保和、王海的相声,以普通百姓生活为素材,用兰州方言演绎了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而又意义深刻的段子。在以他们为代表的相声创作者和演员的努力下,相声又恢复了活力,赢得了观众和听众的好评。

李金辉是甘肃省著名相声演员,出生于曲艺世家,父亲三弦,母亲唱大鼓,在20世纪50年代支援大西北的时候来到兰州曲艺团工作。他7岁开始随父学艺,学习快板、相声、山东快书及三弦。17岁时以伴奏员身份进入甘肃省曲艺团,后改行说相声,至今已从艺整整38年。1997年,李金辉在全国金狮奖相声大赛中凭借《欢歌笑语》获得表演一等奖、节目二等奖。2000年,李金辉和王海合作了脍炙人口的经典相声《戏说乡音》,成了大街小巷、出租车里播放的经典段子。2006年11月,他凭借相声剧《戏串子》,获得音乐设计二等奖、主要角色二等奖。

2000年起,在“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中,被誉为“陇原文化轻骑兵”的甘肃省曲艺团是最为活跃的一支队伍。常年送文化下乡,用歌舞、相声、小品、口技等文艺节目为千家万户带去欢声笑语。

李金辉(左)

与专业院团演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兰州的相声爱好者正在为相声艺术的发展搭建新的舞台,它们共同拥有一个名字:相声茶馆。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80后相声演员李响、李鹏、李治恒三人创办的德艺坊,如今已汇集了众多青年专业相声演员,如甘肃省曲艺团优秀青年演员张刚、甘肃省武警总队文工团优秀青年演员来柯、优秀相声演员张华伟等。李鹏和李治恒创作的兰州方言版双簧作品《我爱兰州》深得观众的好评。该社得到了全国口技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王庆新、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先生徒孙王亚青的大力支持,两位艺术家作为德艺坊的艺术总监也经常登台献艺。随着冯亮、祁芃睿、叶海等一批80后、90后“新秀”的亮相演出,相声这一传统曲艺艺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喜爱,其中圣贤雅轩、德艺坊、快乐兰州等剧场常常座无虚席。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9月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上,兰州相声演员张刚、张华伟获“优胜奖”。在比赛中,二人组合向全国的电视观众介绍了牛肉面、灰豆子、甜醅子、酿皮子等兰州美食。在201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刚和搭档表演了群口相声《大拜年》,不仅将临夏的“花儿”搬上春晚舞台,而且还唱了一段秦腔,在相声界刮起了西北风。

现今兰州的相声界不单只属于男性。快乐兰州相声茶社里,还有80后、90后的年轻女孩子登台演出。1986年出生的李倩,是李金辉的女儿,她将音乐元素融入传统相声中,独树一帜;刘佳琪,1984年出生,MBA在读研究生,由于酷爱相声这一表演艺术,曾执着地连写五封拜师信……

相声茶馆是他们对相声艺术的坚守,体现的是对相声艺术发展的不懈努力。面对80后、90后新人的加入,快乐兰州相声茶社创办人、相声演员李金辉非常兴奋地说,没想到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相声会被一群年轻人喜爱,相信相声这一曲艺表现形式一定会得到传承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