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浪漫主义钢琴音乐:音乐文化与演奏研究

浪漫主义钢琴音乐:音乐文化与演奏研究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浪漫主义音乐最后阶段的风格更多地涉足交响曲和歌剧的创作,而较少地涉足钢琴音乐的创作。

浪漫主义钢琴音乐:音乐文化与演奏研究

1820—1900年是欧洲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这是一个拥有众多音乐家群体和盛产音乐作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形式,用个性化的语言不拘一格地表达了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感受,创作了大量令人赞叹不已的音乐艺术作品,不少曲目流传至今。从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来看,在古典主义作曲家贝多芬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可谓初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可夫斯基李斯特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浪漫主义音乐最后阶段的风格更多地涉足交响曲和歌剧的创作,而较少地涉足钢琴音乐的创作。德沃夏克、约翰·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音乐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一)基本特征

1.音色方面

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将音色看作音乐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与旋律和声、调式、节奏一样具有不可忽视的艺术感染力。在他们的作品中,音色变化所产生的效果是其他创作手法所不能取代的,不仅作品的和声调式上有色彩性的设计,在演奏中也有情感色彩变化的要求。

2.钢琴构造方面

在这一时期,钢琴的构造逐步完成了从木质到铁质的转变:采用铸铁框架构造的钢琴,增加了琴身的强度,能承受更大的琴弦张力;琴槌被裹上毡毛,使钢琴的音色更加温暖;同时音域扩展,踏板完善,使钢琴所有音区都能奏出迷人的音色。此时期的作品,踏板是一个重要因素,即使在乐谱中没有标示的地方也要依据需要来使用它。

3.全身动作方面

与古典乐派作品要求手指动作轻巧、独立、敏捷、有力等相比较,浪漫派作品在演奏中要求手指、手、手臂和肩膀,以至全身的参与、配合和协调。特别是浪漫派作品中一些要求丰厚、饱满的歌唱性声音的乐段,更需要运用和调整手臂的重量。也可以说,从浪漫派时期开始,钢琴演奏才真正是用“重量”弹琴。

4.表达情绪方面

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经常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与对比,音乐家们借此手法来积聚情绪,产生动人的效果。

5.乐曲结构形式方面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们在乐曲的形式结构上不断趋向于自由化,使音乐的微型与臣型结构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并呈两极分化之势。小型作品如前奏曲、圆舞曲、无词歌等,短小精悍,丰富多彩;大型作品如协奏曲奏鸣曲、套曲、组曲等,则篇幅趋向更大、气势磅礴,走向了音乐形式的边缘。

6.和声使用方面

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扩大了和声的表现功能和使用范围,强调了和声的色彩性,着重描述音乐的情绪内涵。

7.民族性方面

民族性在浪漫主义音乐中得到了充分发扬。对民族特性的迷恋使作曲家从熟悉的民间素材中吸取色彩性原料,创作出奇异色彩的作品,民族精神借助音乐的翅膀得以发扬。

(二)代表人物

1.舒伯特

弗朗兹·舒伯特一生短暂,只活了31年,但他给后人留下的音乐遗产却惊人的丰富和广泛。舒伯特创作的钢琴作品一般分为两类:奏鸣曲和钢琴小品

舒伯特一生共写了22首奏鸣曲。他的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往往不是动力性的快板;主题的一半是沉思性的抒情独白,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相似,两个抒情主题相互补充;展开部很少在动机性的矛盾中展开,常常以变奏手法来表现细腻的情绪变换。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他晚期的作品《B大调奏鸣曲》。

钢琴小品在舒伯特的作品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他先后写下了8首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作品短小精悍,富于思想内容,体现了舒伯特的旋律天才与和声色彩变化上的才能。

《降E大调即兴曲》是舒伯特晚期8首即兴曲Op.90的第二首。旋律流畅自然,唯美动听,是他的即兴曲的代表之一。乐曲以A—B—A′混合三段式组成。

A段主题的三连音弹奏,要有颗粒般的感觉,流畅、整齐、柔美地弹出,从第25小节标注的地方开始,要用弱音踏板,以改变音乐色彩。B段为b小调,一改A段的平和,变成不安地摇动,有乡村舞曲的特征,风格欢快,成为紧缩全曲的重要部分。要注意旋律内在的张力变化,提高四、五指的技术能力,以弹奏出清晰的富有歌唱性的旋律。A′段再现A段后,乐曲再度转为b小调的B段部分。尾声为部分B段旋律的再现,使音乐升腾到高潮。注意多运用手臂的力量,强调长音符的持续运动。最后的结尾干脆有力,要有决然的气概。

2.门德尔松

弗里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首创了《无词歌》,共48首,都有标题,如《春之歌》《猎歌》《威尼斯船歌》《纺织歌》等,都是学习钢琴者必弹的曲目。除《无词歌》之外,门德尔松还写了几首大型作品,如《两首协奏曲》。门德尔松的作品,和声精练,章法严谨,旋律生动,语言淳朴典雅,清晰自然。

《威尼斯船歌》是《无词歌》中比较著名的一首。一般来说,演奏浪漫主义的作品,在力度的变化上会比巴洛克时代的作品幅度大一些,但就这一首《船歌》来看,其比较宁静的情调并不要求强音过分响亮刺耳。仅仅在第27~30小节处作为乐曲的高潮,要求力度上稍强一些。(www.xing528.com)

另外有一个要求是乐谱上很难具体指示出来的,这就是“Rubato(自由节奏)”。左手水波荡漾似的伴奏背景,由放慢了的弱起音引入,然后回复至正常速度。右手的第一个强拍上的音出现时也可稍做放慢,仿佛一个引人注目的预告。注意,在没有放慢标记的地方都要自然地(逐渐)返回原速。右手如歌的主题出现更要做放慢处理,让人清晰地听到这优美的旋律。

3.舒曼

罗伯特·舒曼的创作体裁中,钢琴音乐比重很大,作品中《狂欢节》《蝴蝶》《大卫同盟盟友舞曲》《童年情景》等,都是上乘的精品。《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一首非常辉煌的协奏曲,作品壮观且充满了诗意,被后人视为至宝。

舒曼的创作尊重古典传统,追求高尚的境界,他常常沉浸在浪漫的幻想和梦境中。他把钢琴的前奏、后奏的衬托和相对独立性推向了一个高峰,并促进了钢琴部分的表现力,和声方面也有所突破,所以舒曼的地位在浪漫主义时期是不可低估的。

《梦幻曲》是舒曼的作品15号《童年情景》中的第7首。此曲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线条跌宕起伏,表达了舒曼对童年时光的回忆。

《梦幻曲》是由单一主题发展带再现的三段曲式,F大调。

A段部分主题旋律要弹奏得清晰、流畅,音色饱满,需运用慢触键的发音方式,指尖细腻、柔缓地将琴键弹到底。乐句间的逻辑关系像是一问一答,因此在演奏时应注意前句的提问式语气与后句的回答式语气,上行的问句要弹成渐强的力度,下行的答句在曲折盘旋中一点点减弱力度。乐曲的声部层次很多,基本上是4个声部的结构,要仔细听辨多声部旋律,各声部协调发展,首先要突出高音声部,其次是低音声部,再合理安排第二、三声部。B段是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而写成的。中段的力度相对第一段有更多的p和pp的弱奏,力度的层次要更加分明。A′段是完整的再现段。弹奏时应与开头有不同的感觉,包含更深的情感。倒数第三小节的自由延长音要有足够的时值来延长,不可仓促。

4.肖邦

弗雷德列克·肖邦被世人誉为“钢琴诗人”,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他一生的作品几乎全部是为钢琴而写的,像这样的作曲家在世界音乐大师中是独一无二的。

肖邦一生的重要的钢琴作品有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3首奏鸣曲、27首练习曲、19首波兰舞曲、58首玛祖卡舞曲、17首圆舞曲、4首即兴曲、2首幻想曲、21首小夜曲、2首协奏曲,还有摇篮曲、船歌、回旋曲等。

肖邦的音乐词汇色彩斑斓,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在钢琴音乐创作中,他把旋律气息拉大了,线条格外柔美平滑;对于触键技术,他把音色变化修饰得格外细腻,踏板的运用也同样高超,对弱音区的声音探索有了突破。

波兰舞曲又称波罗涅兹舞曲,是一种中等速度、情绪庄重的三拍子舞蹈。肖邦的波兰舞曲自成一格,脱离了舞会的伴奏音乐,而成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钢琴体裁。

这类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要弹好此曲,首先要掌握波兰舞曲的基本节奏和音乐风格,其要特别注意力度层次上的细节。

以肖邦《升c小调波兰舞曲》为例。A部分为升c小调。节奏方面,这首曲子运用了典型的波兰舞曲节奏形式,节奏比较复杂,要尽量保证准确。力度方面,第1、2小节的力度标记虽然都是ff,但是如果每个音都停留在一个力度上,就体现不出热情、激动的情绪,这里可以处理成渐强。触键方面,前四小节的和弦要用爆发式的快触键;第5、6小节左手的和弦要注意手腕的弹性;第25、27、29小节用手指贴键,用手腕、小臂的力量推下去,并且离键时先抬手腕,用手腕带动手指离开琴键。B部分转到同主音调降D大调上。速度稍慢,音乐表情是深情的。弹奏时注意音色和音量的变化,各个声部运用不同力度的触键方式,与旋律声部和谐统一。右手高声部,触键位置为指肚,不要使用垂直触键的方法,运用手臂推下去,使音色较其他声部更深更亮;中低声部用指肚贴键弹出柔和、细致的音色。A′部分是A部分的完整再现。

5.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把大量的交响乐、歌剧作品改编成钢琴曲来演奏,作品中有12首《高级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和3首《音乐会练习曲》。这些高难度练习曲,代表着钢琴艺术的顶峰。《b小调奏鸣曲》可以说是李斯特钢琴创作最突出的作品。此外还有2首协奏曲《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曲式上都运用了单乐章形式,风格上很接近交响诗的体裁。

《音乐会练习曲》之《叹息》是李斯特在1849年创作的3首音乐会练习曲中的第三首。这是一首针对琶音技术的练习曲。在练习琶音技术时要特别注意转指技术的要领,掌握好手腕、手臂的配合。对于音乐中所蕴含的宽广、深沉的意境,以及“叹息”的标题也需要演奏者在弹奏中给予生动的表达。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A段(第1~29小节):呈示段。主题旋律和伴奏声部的琶音均由左右手轮流弹奏,注意触键时不可挤压手指,左右手的配合要默契,弹出的效果要像一只手弹奏的一样。自第13小节开始,旋律由单音变为八度轮奏,节奏上变为三连音对七连音,在弹奏这种类型的节奏时要左右手各自独立。从第27小节开始,旋律由一连串的八度奏出,要注意旋律的歌唱性,避免敲击琴键。

B段(第30~53小节):中段由对比关系的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是第30~38小节,虽然力度标记为ff,但要注意弹出深沉的音色,多利用整个手臂的重量,尽量将每个音都弹得长一些,并向下一个音传递。第二乐段自第39~52小节,要注意突出右手小指的旋律音,相同的音也要弹出连贯的气息,结尾处的华彩段,双手一定要整齐,可略微突出右手的声音。

A′段(第54~81小节):再现段。这一段速度可比前面稍快。从第62小节开始,旋律音由一连串平行的大三度奏出,声音要很弱,触键时指尖放平,不要把键盘弹到底,手臂重量拎起来一些,要弹出朦胧而又飘忽不定的效果。

6.勃拉姆斯

约翰·勃拉姆斯钢琴作品有4首随想曲、2首狂想曲、4首间奏曲、2首协奏曲,还有叙事曲、变奏曲亨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帕克尼尼主题变奏等。这位生活在浪漫主义音乐时代,却崇尚古典主义的大师是钢琴史上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代表人物。

《降E大调间奏曲》(Op.117 No.1)是勃拉姆斯晚年的代表作间奏套曲Op.117中的第一首。乐曲采用的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A段部分是充满着虔诚和希冀的圣咏般的音乐,温暖而优美,表现了一种回忆和想象,旋律平静安详。这一段的旋律隐伏在和弦中,当和弦和旋律音一起演奏时,要找出四部合唱似的音乐中的旋律音,然后用手指勾勒出旋律音,和其余声部分开。B段较为流动,上下起伏的左右手琶音好似心中流动的思绪。这一段的节拍为6/8拍。旋律音第一小节出现在右手的第2拍、第4拍和第6拍上。第二小节出现在第1拍、第2拍、第4拍和第6拍上。旋律要弹奏得连贯而又富有歌唱性。A′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演奏时要把握好与第一段音乐的区别。再现部开始表现了对于纯真的强烈的渴望,因而这一部分下键要更重一些,让声音结实而又明亮。第46小节开始又回到呈示部时的情绪,下键平稳而自然,充满伤感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