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育课程实践探索:切入与提升的系统化方法

智育课程实践探索:切入与提升的系统化方法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理环境指图书、设备、各种资源等;心理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切创造活动都要经过思维过程才能实现。作为教育者要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变成现实,这是完全可能的。及时发现学生具有精细性的语句进行分析。第一句只增加地点,第二句增加了地点和时间,第三句增加了地点、时间和态度,这就反映了一种精进性。精进性反映了思维的深刻程度。

智育课程实践探索:切入与提升的系统化方法

(一)提升学科基础类课程的实效性

学校教学理念中,“尊重”基本的含义是敬重与重视,在课堂实践中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师生共同对多元价值的尊重、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尊重等等方面;“包容”意即容纳和宽容大度,这里的“包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对彼此错误与缺点的宽容、师生对课堂学习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包容等;“开放”的基本含义为“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持“开放”理念的课堂教学,是不惧怕新事物与新理念的课堂,是不拒绝变革的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为目标,在路径与方法上秉持多元化的课堂;“融通”即广博通达,表征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强调各个学科的融通与整合,强调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资源的挖掘都是保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将课堂学习与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实践等等相结合。

案例一: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事物或现象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它与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有密切关系。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厌写作文现象。学生厌写作文表现为不爱上作文课,觉得写作文太枯燥了,无兴趣可言。动笔时“腹内空空,无从下笔”,在写作文前脑中无一定的积累,此中包括言语、信息、生活积累。经分析,学生厌写作文的根本原因就是创造力的缺乏,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训练学生掌握习作方法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作文教学中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对象

本班学生47人。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

四、理论依据

(一)创造能力的含义

创造能力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过思考与实践,产生出新的有价值的观念、设想方法、理论、作品、产品等能力,以及特殊的人格特征,其结果不但自己得到发展和满足,而且也使他人乃至社会受益。

(二)创造能力的解读

1.创造能力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创造能力不能没有知识和经验。

2.创造能力的条件:一是态度,它是指特殊的人格特征,个体对事物的求知欲及不怕困难、顽强的毅力等;二是环境,指有利于创造能力培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指图书、设备、各种资源等;心理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切创造活动都要经过思维过程才能实现。创造性思维的评价指标有四个:(1)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的变通性。(3)思维的精进性。(4)思维的独创性。

4.创造能力的结构。创造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是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这就充分体现了创造能力不是一种纯粹的认知过程,它还是一个情感的过程。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包括四个方面:(1)好奇心。(2)想象力。(3)挑战性。(4)冒险性。

五、研究过程

(一)学生状况及简析

学生对作文主要是兴趣不高,提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究其原因是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相关的体验和具体的作文方法,进而影响学生的创造力,结果创作不出好的作品。根本原因是创造力差,需采取有效方法加以培养和训练。

(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1.通过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个体,每个人的智能优势和智能组合不同,致使发展方向和水平都不一样,有的人在体育音乐美术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潜能,有的人在科学研究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作为教育者要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变成现实,这是完全可能的。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1)通过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对新事物的发现、合理的想象,及时给予积极具体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向导功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使学生敢说、敢写。对于学生的不足,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树立学生无错的原则,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创造潜能。

(2)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和冒险性

本班定期组织学生出作文报,在班内进行交流和展示。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文报,给足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敢于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学生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并充分发挥自己在绘画方面的才能,力争做到图文并茂。最后成稿的作文报进行展览,学生作品不但版面设计新颖活泼,还有很多大胆的创新和独到的见解。实践证明,给学生一片空间,学生们就会给我们一个精彩的回报。

2.通过作文的指导课和讲评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通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并进行汇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指导课上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各组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对于数量多、种类多又表达清楚的小组给予积极评价,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2)利用作文讲评课,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精进性和独创性

课前仔细阅读学生作品,并把重点作文作为案例备用。及时发现学生具有精细性的语句进行分析。例如:扩句练习“我在写作业”,有的学生写成“我在家写作业”,有的学生写成“晚上我在家写作业”,有的学生写成“晚上我在家认真写作业”。第一句只增加地点,第二句增加了地点和时间,第三句增加了地点、时间和态度,这就反映了一种精进性。精进性反映了思维的深刻程度。对于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对某事的独到见解,或解决问题时的独特做法,也进行重点分析和表扬,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精进性和独创性。

3.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的同时,创造力得到发展

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作文、出作文报。这种尝试意在改变训练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乐在其中”。

(1)训练内容

基于训练目的,旨在使学生手中有材料,脑中有内容,并且初步适应这种训练模式,在实际训练中,着重选用三种习作内容的训练。一是写动物,二是写游记,三是写一件完整的事。

(2)训练时间

因为这是一种新的方法,操作时要重过程,见实效,所以安排的时间较充裕。基本上,每项训练内容历时一个月之久,让学生在训练中实际体验写出一篇作文的整个过程。

(3)训练步骤

本训练主要分三个步骤:即搜集资料、写稿、出作文报,其中每一步骤中又包含若干个小内容:搜集资料包括搜集资料、选择并整理资料、交流资料;写稿包括写初稿、修改、写复稿;出作文报包括设计作文报小样、修改、出报,并将作文报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在学生老师面前,及时进行评价交流。

从学生作品可以看出,通过以上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六、研究效果

通过实验,学生的创造力确实提高了。具体表现为:

1.学生的创作欲望显著提高。由不爱写作文到追着老师问:“什么时候出作文报?”

2.学生扩大了阅读量,积累了写作信息,开阔了眼界,学生作文内容异常丰富,并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3.在出作文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在习作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同时在构图、绘画、制作方面也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4.在平时练笔中,由于我要求学生着重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甚至想法。我将它称之为“点睛之笔”。正是这一笔,使得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注释

[1]林崇德.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陶文忠.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老师怎么做[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0.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案例二:

运用课本剧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

付海容 郑 辉

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把课本剧引入英语课堂开展综合学习,就在于课本剧这种艺术表现手段与英语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能有完美结合。综合学习以“学会学习”为主要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等内部动机为基轴,通过交流、协作、发表演讲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性学习。

课本剧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课本剧表演的实践性、生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英语教材的综合运用提供了基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使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在英语活动中都得到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介绍

课本剧表演以其灵活多变,参与性广、趣味性强、跨学科、跨文化等鲜明特点,深受青少年朋友的欢迎,更成为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2009年2月3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艺术团、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组委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英语课本剧展演活动”在北京的海特饭店顺利举行。来自各地区的代表队都带来了优秀的剧目,如北京赛区双馨实验小学的白雪公主和Jingle Bell;云南亨德森外国语学校的音乐之声等。而参赛作品中更多的是来自翻译作品,其中以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童话居多。特别是那些影响几代人传承不息的作品,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糖果屋》《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该活动旨在利用课本剧的表现形式,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和创作激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我们不难看到,对课本剧的研究在国内只是处于初步阶段,更多的是将课本剧作为一种课外的活动,成为展示学生才能的表演形式,学生固然能在表演中显示出高水平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所涉及的学生的广度毕竟有限。随着社会的关注以及英语在中国的发展,现在的英语表演,已经出现了英语双簧、英语相声、英语剧团等表演形式,各个地区各个学校也在探索建立英语社团。这些层出不穷的形式,促使着学生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学习,在发挥自己多种感官的同时,提高自己对英语的感受能力。

2010年2月在德国召开的“语言教学中的儿童文学——从连环画到青少年小说”国际学术会议的内容,分析采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语言教学的优势,并提出在中国环境下围绕儿童文学作品开展阅读教学的迫切性即实施条件。

二、将课本剧引领到课堂中来,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小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课本剧的创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本剧作为一种戏剧样式,它首先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舞台动作进行情节的展开和故事的讲述,而且课本剧必须在舞台上演出,必须让人有“戏”可看,这就决定了它在时空维度上的紧凑性和情节结构上的冲突性。因此,学生在面对不同题材的剧本时,首先就要将剧本中的情感类型故事化、人物化、对话化,进行情感表达的转换。比如像《Snow White》(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场景繁多,在表演时出现的问题较多,但可以引导学生将剧中的人物通过故事,以及人物之间的冲突来表现,从而更加具有可表演性。通过课本剧的改编,学生打破了对题材所限制的认知框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提高听说的运用能力

交际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听说过程是一个理解的口头表达的交际过程。在课本剧表演中,利用剧本内容丰富多彩的插图,进行情景交际,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们在“真”实情景中,把剧本中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

在《The Little Match Girl》(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以下剧本内容:

Match Girl:It is New Year's Eve.I am selling matches.(loudly)Matches!

Matches!

Passerby1:Go away!I have some matches.

Match Girl:(loudly)Matches!Matches!

Passerby2:I don't need them.

Match Girl:I sell matches all day.But no one buys any matches.

我们注重了台词的生活化,根据场景的设置,把它改编成更适合交际性的语言,简单明了。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运用,不仅准确理解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语言应用的场所,使其听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本剧的表演有利于挖掘学生对剧本内容的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

课本剧的表演以剧本内容为基础,它会给学生们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演员们使人物更加的丰富、饱满。而这个展示的平台确实无限大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可以让剧本内容得到增值。

比如:The Emperor's New Clothes(皇帝的新装),传统的内容中,整剧在孩子的真实的语言中谢幕了,学生的表演显得意犹未尽,他们又把剧本续写成了国王反思后的活动上,增加了国王为了改变自己的执政政策所做出的献计献策的奖励措施;同时,还出现了一幕在学堂中,老师是如何教导学生的情景。这样,整个童话剧通过饱满充实的内容,使思想意义更加深刻,耐人寻味,同时凸显了现代人生活的理念和价值观。这样的表演,才是更加真实和吸引人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课本剧的表演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也进一步为学生探索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三、知识与兴趣并存,提高小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以课堂知识系统为依据,选择适合学生能力的课本剧的内容

课本剧表演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有所用,运用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与英语课堂教学完美结合。所以,先对小学英语十册书中的词汇、句型进行了汇总,归纳整理的知识,帮助老师清楚的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有效地选择适合学生接受水平的剧本内容,同时也能够比较恰当地对剧本内容进行改编。

(二)运用课本剧能够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特有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决定他们喜欢通过体验、参与、实践等方式来获得认知能力,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更是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课本剧集文本、表演、化妆、道具、对白于一身,极具欣赏性、娱乐性、教育性,并能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张扬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把课本知识搬到舞台上,既活跃学习生活,又能掌握所学知识,为学生所喜爱。

1.利用语言艺术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本剧的内容中来

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又是新鲜的。在学习中,他们会充满好奇心的来学习。那么教师更应该用一口纯正的发音吸引学生,走进英语的世界,感受它的美妙与乐趣。因此,教师的发音必须标准,朗读英语的节奏与情感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像是演唱一首悠扬的乐曲。只有教师以身为范,学生才能够对英语感兴趣。只有建立优美的语言学习环境,才能使课本剧的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

2.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活动是提高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我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将语言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动脑动手,还动口,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如果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英语课,就要给他们带来强烈的学习动机,保证把握好课堂的步调且在课堂中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在众多的活动中,游戏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它也是最便捷有效的。凡是真正的游戏都有其既定的目标和目的,它们能够为活动提供有意义的语境。妙趣横生的游戏也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和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游戏可重复使用和积累,所以对巩固和强化语言结构和词汇颇为有效。同时,游戏还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3.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辅助教学。例如,在教学时间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形体语言把自己当作时钟来演示;教授各种表示味道的词汇时,我们可以利用惟妙惟肖的表情让学生进行观察、猜测。再说出有哪些水果是甜的,哪些是酸的。只有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之中,才能使学生们的表演得到发挥。同时,在活动中我们还注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先将小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师生共同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来学。只有越有意思,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再难的词才能够在学生口中变得流利起来。

(三)课本剧的排练与角色分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对团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本剧要演出好,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必须进行认真的排练。整个部分要像一部大机器,需要各个部分的紧密配合才能有序、高效、良性地运转。在这个排练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进行角色分工。要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在这个排练与角色分配过程中相互抵触,为了争取某个角色而互闹别扭、扯皮。

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们体悟到,一个社会中大家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多么重要,缺少任何一个人的合作,事情可能会朝一种非理想的,甚至糟糕的状态发展。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们懂得了合作、尊重以及个体价值实现和团体目标的辩证关系。

(四)通过英语社团和英语校本课程为课本剧的研究提供展示的舞台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我们过多地注重英语学习的工具性,英语校本教材与英语社团相结合,能够通过开设特色培养的通道,借以来体现英语学习的人文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我们所编写的这套英语校本教材,突出I DO的活动特点,它秉承“为培养世界的中国人”的定位理念,努力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国际化环境,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素养的外在特质的自信阳光少年。教材内容打破日常英语学习中的局限,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我潜能的舞台。剧本内容选自《卖火柴的小女孩》和《阿拉丁与神灯》,希望借助开设这一特色培养的通道——主持表演小剧团来体现英语学习的人文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能力。

(五)通过经典童话剧,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达到高潮

西方儿童文学中蕴含着浓郁的文化色彩,童话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被广大的同学所熟知。将经典童话剧融入课本剧中,即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表演形象地呈现语言材料的一种方法。

英语剧的表演可以将学校的任何地方作为舞台,表演题材和教材紧密联系,演员是学生(或师生)的一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课本剧在教学中的使用是弥补语言环境不足的重要方法,它拓宽了学生用外语思维的空间,创设了灵活使用语言的氛围,其表演就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故事,体验生活,逐渐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是一种深受学生们欢迎的教学方法。

四、开展课本剧研究的点滴反思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将“课本剧”引入小学英语课堂,利用它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针对教材整体的知识体系以及编排特点,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设计、编排,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又能不脱离教材的活动模式,并使其最终成为每课教学、单元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这些恰恰符合了新课标对英语课程的界定,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英语语言的运用与肢体语言的结合不能做到恰到好处。产生的原因在于,较中文剧本的理解对英文剧本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偏差,以至于在表演的过程中,背诵的痕迹过重,英语剧原有的趣味性和表演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2.课本剧还是没有完全脱离童话剧的影子,在剧本内容的创作上,还需要反复磨炼,做到根据现实的生活和社会现象进行改编,这样的剧本内容才更有现实意义和表演价值。

(二)改进措施

1.在英语课堂中让“孩子大胆起来”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是独一无二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在样式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师生共建的课堂中,鼓励孩子大胆起来,接受他们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只有这种会说的英语,才是一门语言。

2.引导学生主动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创新和实践能力不可能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形成的。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要采取合理的鼓励措施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实践能力的锻炼方面,教师要多提供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在做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总之,针对我们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课本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注释

[1]韦爱诗.开发戏剧与全方位的使用大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程晓堂,刘兆义.小学英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案例三:

课堂教学“六融通”让数学课堂改变

林朝雪

芙蓉小学在“融通教育”的理念下,有条不紊地发展着,不断走向成熟,特色学校建设,魂在理念,主阵地在课堂。用特色学校办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有利于打造具有个性特色的课堂,有利于促进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立足课堂制定了“课堂教学六融通”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为课前、课中、课后的融通;已有经验与新学知识的融通;学科间的融通;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融通;教与学的融通;外显操作与内隐思维的融通。下面简单介绍其中一二。

“课前、课中、课后”的融通,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方面是教师。要功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学生与教学目标,力求做到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活在课中,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设计突出本质、渗透文化、实现关联的学生活动,在建设“人人有活动、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发展”的数学课堂过程中,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能“活”起来、“动”起来;思在课后,教师及时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及时为教学工作提供“再创造”的可能,这不但是教学创新的基础,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学习内容,让学生知识学习前置,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并重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任务引领、问题驱动下,讨论争辩的自然生成,做到知识内化吸收。最后设计有针对性、开放等练习,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课堂改变是痛苦的,要想实现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变为“学习的场所”,由“一讲到底”转向“合作探究”,我校数学团队在研究的路上不断考量什么是有价值的教,怎样才能有意义的学。我们认为教师要敢于放手,静候生命之芽萌发,要善于出手,促进生命之节生长,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并通过适时点拨,做到“放手”与“出手”有效配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还要懂得“收手”,助力生命自由成长,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使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习得新知,体会到“做”数学的乐趣。

课堂是一块凹地,所有的课程都在课堂里汇聚并得以整合,课堂又是一块高地,所有的课程都在课堂里提升并得以实现。我们还探索学科间的融通,把课堂“打包”,寻找到适切的教学内容,将多门学科融会贯通。融通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结合实际选题、团队备课和讲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多学科融合的智慧结晶,是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旨在为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和导向作用。通过实施融通教学的智慧教学模式,探索出了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让智慧走进课堂,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同时也要求教师是有智有谋的改革者,担当起占领教学“制高点”的重任,进而优化教学。

一次次教研活动,我们怀揣温暖的心,运用智慧的脑,扎根课堂实践,一次次“碰撞”与“对话”,践行着课堂教学“六融通”,我们努力让改变悄悄发生,让数学课堂静静绽放。

案例四:

关于课堂评价语言的反思——以《滑轮》为例

金 萍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课堂评价语言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不断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还间接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恰当地使用课堂评价语言,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认知、情感等都不完善,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对他们影响更大,但是若频繁地使用机械的语言来进行课堂评价,反而会使学生对学习随意应付,学生思考的广度及深度也会随之降低。

一、课堂评价语言

所谓课堂评价语言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表现等做出评价性语言。课堂评价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口头语)和无声语言(体态,如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势等)两种。课堂评价语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也有可能导致学生被动地发展。

二、案例描述与问题分析

本文以《滑轮》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课例研究,本节课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了20次,具体见表3-2。

表3-2 课堂评价语言统计

通过阅读有关文章,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亦为重要,因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

(一)忽视了学生评价

从教师评价观念角度分析,教师为课堂运用评价语言的主体,受教育者学生并未参与其中。例如:学生在讲台展示组装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环节时,学生演示升旗装置(边展示边进行说明)。

师:好,这是B组的滑轮,组装的很成功,现在我们在上边挂一个钩码,注意绳子要放进凹槽里。

还有学生观察总结滑轮特点时:

师:通过你们的观察,滑轮有什么特点?

生2:滑轮它有一个轴和一个轮。

师:很好啊,概况的比较准确,那你能再说一下那个轮有什么特点吗?

生2:轮可以转动。

师:那轮上还有什么特点吗?

生3:轮上有槽,可以放线。

师:很好,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观察到了轮上有槽。

在这一节课中,评价实施者全部为教师,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其中,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课堂应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工作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也应是课堂评价的主人,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以及同伴间的互评。

(二)缺少对学生的足够认可

课堂评价多发生在老师抛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后或课堂展示制作后,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课堂上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课堂中若学生没有回答出老师预设的完美答案,而有自己的不同见解时,教师并没有做出评价或者在重复学生的见解之后就忽视了学生的想法,不去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大概新教师都有这样的情况,一心放在如何控制整个课堂的节奏,想着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把设计的全部内容都要讲完,却往往忽略了学生说了什么,只是想从他们的口中得到想要的答案,因此听学生的发言也大多是流于形式,有时没关注学生的发言,就出现了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相关的评价,学生的想法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就会不愿意发言、不愿意思考。

(三)方式单一、语言匮乏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全部为有声语言,以肯定性的有声语言(如: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你回答得很全面!)为主,缺少肢体语言运用。另外,虽说教师在课堂中有语言性评价,但是本节课教师的评价语言很枯燥,主要以“很好!很棒!很细心!”等简单话语为主。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充满活力、思维发散的小学生,这就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活动绝不能一成不变,如果把整堂课比喻为话剧现场的话,老师就应该是称职的导演兼职编剧,要想话剧出彩,就要有声有色的策划,也要有依据剧情变化和现场氛围而改变剧本台词的能力。如果出现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或全面,都得到的是老师一致的评价,这样下来整个课堂评价显得过于机械化,学生对于回答问题也会失去兴趣,学生不想回答问题了,也慢慢地失去了思考的兴趣;另外,“很棒”“很细心”此类评价语言无法准确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没有具体指出“棒”在哪里,“好”在哪里,这样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徒劳的,无法激起孩子心灵的波澜,学生听多了也会感到反感、无聊,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

三、改变课堂评价策略

适时的课堂评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恰当的课堂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以下两点转变课堂评价的方式:

(一)尊重个体差异、采用多元的评价的方式

小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总有不按套路出牌的学生,当学生的回答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时,教师更应该冷静分析,找出亮点,耐心评价。比如:《滑轮》一节课中,老师让学生通过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来观察总结两者有什么不同,教师本意是想让同学说出定滑轮是固定的,而动滑轮是随重物一起移动的特点,整个引导过程并没有提到力,而有一组同学跳跃性的直接拿测力计测量两者提重物的用力情况,在这个教学环节直接回答出了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一说,此时老师不能因为该组学生的观点不应该在此环节出现而漠视他们的回答,而应该给予适当的评价,比如“你们小组的观点很有创造性,提出了别的小组都没有发现的一个结论,真了不起!”,类似这样的评价语言简洁、指代明确,让学生对创造性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另外,教师还需要改正“你回答得很好!很棒!”类的判断式评价语言,这样的评价语言使得学生对于“为什么好”以及“如何更好”等深层信息无从知晓,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反馈并不能有效改善学生学习,因而我们老师不妨在评价时,明确指出这个组是怎么做的,好在哪里。

除此之外,教师在语言性评价之外可以辅助一些肢体性评价,美国心理学家艾帕·梅列斯总结了人类接收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老师辅助一些肢体动作对于学生接受理解信息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老师在称赞学生时不妨试着为学生竖竖大拇指,轻拍学生的肩膀,与学生握手等,也许这让你的课堂会更加充满活力。(www.xing528.com)

(二)民主评价,凸显主体地位

当今的教育形势下,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那只要是课堂环节都应该有学生的参与,课堂评价也不例外,在小组活动后或小组展示环节,教师应积极发动组与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平等地评价彼此,使学生对别人的看法和观点可以进行分析、思考、质疑和反驳,此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放任学生自由评价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评价内容不要偏离课堂中心任务。课堂评价尝试让学生自己来操作,以营造民主的评价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因而课堂需要教师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总之,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基础。

注释

[1]张虹.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徐佳煜.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课例研究[J].科教文汇,2015.

[3]查莉琳.转变课堂评价方式,助推师生共同发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

[4]高超.试论教师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问题及其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2014.

(二)综合拓展类课程的创新实践

1.构建STEAM课程,实现自主创新

学校引进开设的STEAM教育课程,改变了以往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讲座式”教育模式,而是以实践解决命题任务的形式,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它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实践,从“做”中“学”,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学习体验与收获,更加注重实践、注重动手、注重过程。《纸牌搭桥》《让小船漂浮起来》《卡型卡秀》《快乐的隐藏》《做音乐》等一节节生动活泼的STEAM课程,让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STEAM课程是以课题导入、出示任务、任务解读、草图设计、草图分享、尝试挑战或制作、作品展示或测试、学生谈谈收获等教学环节为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工程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如在草图设计与尝试制作环节之间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石,后者是前者的完善。彩图的设计和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尝试,而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完善草图的设计。

(1)STEAM课程实施时间安排

我校三、四、五年级部分班级利用周四下午学科实践活动时间学习STEAM课程,每次课的时长为90分钟。这是每个学期的上课内容安排表。

(2)STEAM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

第一,培养专业师资。STEAM课程教学难度大,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知识储备,定期接受培训,了解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因此要想使STEAM课程普及、普惠到更多的学生,还需要有相关教师的培养机制。

第二,硬件设施保障。我校STEAM课程的推进还需专门的实验室、研创室,甚至需要共享、立体、云中心的智慧学习平台。今后的实践中,我们会将学校的环境资源与教师资源整合,提供创客空间,让学生可以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项目,真正打通学习与生活,使STEAM课程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

第三,不断丰富STEAM课程内涵。STEAM课程的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今已经有人提出了STEAM,就是将读/写融入其中。显然,这是强调读写能力与数学、科学、工程、技术、艺术的整合,它可以使高素质专业人士能够胜任撰写报告以及与人有效交流。我们在实践中也在不断丰富STEAM课程的内涵,包括每一次课程学习、每一个项目的设定都力求具有地域特点、芙蓉特色,并且使课程安排更加主题化、系列化。

总之,STEAM是关联生活、注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规律,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使得学科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并不断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语言类综合拓展课程的实践创新

语言类综合拓展课程中,学校采取的一项比较突出的方式是绘本阅读,在语文和英语学科均进行了诸多探索。

案例一: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初探

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们来讲,当前阶段是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有较高的辨识能力,绘本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创新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充分的发挥想象,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和兴趣以及语文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的现状

1.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识字量,绘本教学的有效性无法保证

绘本阅读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来展现阅读内容,把阅读内容的复杂性转化为简单化,用生动形象的图画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以此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却遇到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就是小学生的文字储备量不足,在面对大量文字时,容易产生畏惧的情绪。而大部分的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数字量,没有重视绘本阅读教学,忽视了小学生天生的实图能力,在阅读时,即便遇到生字,也能通过给出的图片来理解大意,他们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模式,所以无法得到较理想的效果。

2.绘本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化,降低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绘本阅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他们在课堂上更倾向于让学生对绘本进行阅读理解,并没有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去开展和创新教学方式。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就比较单调,而绘本阅读教学,其本身是想要通过绘本应用不同的图画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前的绘本阅读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高效发展。

3.教师的课堂理念陈旧,限制学生的语文思维

教师在固有的传统语文教学上教学理念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革新,虽然应用了绘本阅读教学的新方式,但在课程设计和问题设置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学生们阅读理解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是匮乏的,并没有很好的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1.创新绘本阅读教学课程,加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育

绘本阅读能有效地将文字与图片相融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挖掘图片所蕴含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教师在阅读教学课程设计中,可以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师生、生生之间资源共享,丰富学生们的认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年龄,以及知识水平,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给予正确的引导,大幅度地调动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思维。把生字设置于图片里面,这样可使学生结合图片场景更加快速准确的认识生字,进一步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多种形式深入探究图片内涵。教师可以把班集体分为多个小组,然后要求小组成员以朗读的形式进行阅读,通过语音的方式去体会教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这样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人教版《青蛙写诗》时,教师让学生们分组进行阅读、讨论,对生字、难字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们分析在课文青蛙写诗中,都有谁给予了帮助,还绘画绘本中的标点符号,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文字的印象,帮助学生形成有效记忆。

2.结合语文教学目标作为基础,选择适合的绘本阅读教材

如何选择合适的绘本阅读教材,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从知识目标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目标的重心,再结合情感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绘本教材,对低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例如,《春夏秋冬》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春夏秋冬”对于小学生们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无法仅从文字中得到感性的认识,教师在备课时,需要选择与“春夏秋冬”有关的绘本,然后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绘本的内容,颜色丰富,动画形象生动,这样的课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绘本中秋天落叶的形象时,引导学生观察绘本中落叶的形态、颜色以及特征,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还可以把抽象的概念与实物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另外,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还要注重绘本阅读教材的趣味性,因为小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差,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所以,有趣的绘本比较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3.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猜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问题的设置,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去猜想,积极地去学习阅读绘本,去探索并讨论自己的学习感悟与体会,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求知欲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对绘本中的图画形象,深入的观察和赏析,让他们感受其丰富的内涵和迸发出的情感。比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的课堂学习中,老师先带领学生们进行绘本阅读,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认错妈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猜想、分析,解答小蝌蚪的形状,促进学生对学习生词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将抽象与具象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能够在阅读时感受绘本阅读的独特魅力,结合绘本教学内容,营造合适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里感受到绘本阅读的趣味,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注释

[1]林筱焱.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23).

[2]郑月瑛.小学低段绘本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

[3]魏彩虹.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之激发[J].学周刊,2018(22).

[4]梁玉芬.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中华少年,2016(17).

案例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浅探——有的放矢,提高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效率

一、引言

阅读素养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之一。外语阅读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母语为汉语的环境下,英文绘本阅读能够提供学习英语的真实语境,能协助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够借助绘本的深远主旨激发学生的情感,涵养学生的生命,是实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的重要载体。

绘本一词来自日本,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通俗地说,绘本其实就是图画故事书。英文绘本指的就是以英语为表述语言的图画故事书。

小学英文绘本阅读作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一种新形态,正日益成为师生教与学资源的有效补充,多样化的绘本阅读教学活动正逐渐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然而,在绘本阅读教学纳入与展开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有的教师总是将绘本课上成故事课,未能充分利用绘本具有的图文优势和文学价值。教学中,这些教师一读到底,以自己读故事,代替学生的阅读,忽略学生读图、发现、探寻的过程,整个阅读过程,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疑这样的教学,学生就算学了绘本,收获也很少;有的教师不了解绘本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盲目套用教学模式,提问存在着随意性、缺乏层次性,无法激活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的老师,忽视了板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单纯地书写重点句型和生词,整篇阅读学下来,学生只学会了个别词汇句型,对故事的脉络没有把握到位,在输出环节中不能很好地复述语篇,以至于达不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下面谈一谈我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二、注重图片价值,引领内涵理解

“英语绘本阅读”是一种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读本,特别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版面大而精美,插图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功能,更能强调主题内容的表现。以此为载体,引领学生开展的阅读活动即为英文绘本阅读,这是“一种融合视觉与语言艺术的阅读活动”。

绘本是融合了图片和语言而呈现的故事,图片在故事的完整性、趣味性上起到了文本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对图片细节的把握、从图片中获取故事信息的引导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片段一:绘本牛津阅读树系列《At the Park》

在书的封面,一眼就可以看到Chip一家人和他们的宠物狗Floppy,学生们可以得知故事的主要人物,在封面的上半部分还可以看到slide滑梯、swing秋千、seesaw跷跷板等娱乐设施,可以猜到故事可能发生在公园,再联系到封面上的题目At the Park,学生可以迅速地获取故事的主要内容。另外,在公园的门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有一个禁止宠物入内的标志,由此得知,故事的冲突点可能就发生在这只小狗Floppy的身上,封面上Floppy和主人一起到公园来玩很开心,但是公园却有一个不让它进去的标志,那会发生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进行故事主干部分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阅读。

教学片段二:绘本牛津阅读树系列《Goal》

作者用了两页图配文三个词Mum got cross.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过cross这个词,但通常课本里的cross都是以“十字路口、交叉”这样的含义呈现,学生读到这个句子可能会疑惑不解,但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学生能猜测到它的另外一层含义。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第六页图片:妈妈眉头紧皱,伸出了一只手,并且在大喊着什么。提问:Look at mum's face.How was mum's feeling?Was mum excited or angry?看看妈妈的表情,你认为妈妈的心情如何?是兴奋还是生气?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七页图片:有一个穿黑色衣服的人(裁判referee),他手里拿着一张黄色的卡片,并且把这个黄色的卡片指向了爸爸。提问:What was the referee holding on his right hand?裁判的右手举着什么?What happened?猜猜发生了什么?从爸爸、妈妈的神情、动作,和裁判的动作,可以推断出爸爸在足球比赛中犯规,得到了一张黄牌警告,妈妈可能觉得裁判给的黄牌不公平,所以觉得很生气,猜出cross在此处是“生气”的含义。通过不断的设问,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读取细节中的信息,能更有效地领会故事的情节和趣味的同时,也锻炼了观察、推断的能力。

三、注重有效提问,促进思维发展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课堂话语和课堂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提问既是教师输出信息、传递信息和获得教与学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和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施绘本阅读活动中,有效性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指在讲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沉浸情境,激活学生们不同层次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学生独立、完整表述的能力,训练学生推断和分析能力。

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法遵循了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把认知过程分为六个层级形式,为思维品质培养的目标及内容的外化提供了依据。

如图3-1所示:

图3-1 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图

在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法,利用层级性的问题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对绘本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下面,以牛津阅读树系列《The Pet Shop》为例,谈谈我在绘本教学中,依据问题思维类型进行教学设计的做法:

1.读前(Pre-reading):激活思维

Step1.教师借助thinking map(思维导图),讲解pet一词。

Step2.进行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已知。教师询问学生Q1:Do you have a pet?你养宠物吗?(记忆类)Q2:What pet do you have?你养的是什么宠物?(记忆类)Why don't you keep a pet?你为什么不养宠物呢?(分析类),学生大致描述一下他们关于宠物已有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Step3.引导学生阅读封面,识别标题、作者,请学生观察封面上的内容。

教师通过Q3: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你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理解类)Q4:Who are they?图片里的人都是谁?(理解类)Q5:Where are they?他们在哪?(理解类)Q6: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他们要去做什么?(分析类)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绘本封面获取信息,从而对故事大意有个初步的猜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此环节设置的问题紧紧围绕绘本主题pet展开,并通过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封面,预测故事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已有知识和思维,为阅读做好情绪、认知方面的准备。

2.读中(While-reading):发展思维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三次阅读,引导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根据有限的图片信息,进行观察、分析和预测,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阅读,同时学习语言知识,体验阅读过程,构建意义,运用阅读技巧和策略,提升批判性思维和预测想象能力。问题的设置,依据对话文本的逻辑脉络,由浅入深,具体如下:

Step1.进行第一次阅读,提出主旨类问题:Q7:What did Chip's family want?Chip一家人想买什么?(理解类)学生自读1—8页,弄清楚故事大意,回答Chip一家想买宠物,并检验读前对故事的预测是否正确。

Step2.进行第二次阅读,与学生一起图片环游2—7页,提出细节类问题,并学习宠物相关词汇和核心句型。

(1)阅读2—3页,提出问题:Q8:What pet did Chip want?Chip想买什么宠物?(理解类)Q9:Is it quiet or noisy?这个宠物是安静的还是吵闹的?(理解类)(学生不理解的形容词可以用动作或者图片进行解释)Q10:Did everyone like it?大家喜欢它吗?(理解类)Q11:How do you know that?你是怎么知道的?(分析类)学习词汇rat(老鼠)及其形容词noisy(吵闹的)。

(2)阅读4—5页,提出问题:Q12:What pet did Biff want?Biff想要什么宠物?(理解类)Q13:Guess what would everyone say and give me your reason.猜猜大家可能会说什么并说出原因。(分析类)播放录音,检验猜测。学习词汇spider蜘蛛以及其形容词scary可怕的(理解即可)。

(3)阅读6—7页,提出问题:Q14:What pet did Kipper want?Kipper想要什么宠物?(理解类)学生得出snake,教师进行追问。Q15:Was mum happy?妈妈看起来开心吗?(理解类)Q16:Did mum and dad want a snake?妈妈和爸爸想要蛇吗?(理解类)Q17:How do you think they are feeling?你觉得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分析类)Q18:Why did everyone say no?为什么大家都说不?(分析类)

(4)阅读第8页,教师提问:Q19:Why did everyone want a goldfish?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金鱼?(分析类)Q20:How do you like a goldfish?你认为金鱼怎么样?(评价类)让学生对金鱼进行简略描述,根据学生情况可以给学生一些语言支撑,如cute,beautiful等等。

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语言有机融入观察、预测、发现和阅读的过程中,为学生参与学习创设了很多语言和思维的空间。一个个问题驱动学生不停的翻页,不停地探寻答案,被故事牵动。学生通过预测故事的发展,猜测文本的内容,主动参与阅读。学生验证准确后,也进一步激发了阅读兴趣。预测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

Step3.进行第三次阅读,播放录音,学生打开书,从头至尾进行跟读,并模仿不同人物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气,在实践中内化故事中的语言,进一步体会绘本蕴含的情感。

3.读后(Post-reading):提升思维

综合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学生的思考,思考的过程亦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读后环节,学生通过以下方式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本节课的核心词句,表达自己真实的、富有思想的想法。

Step1.通过表演,体验故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整个绘本故事。

Step2.讨论。

Q21:Which pet would you choose?Why?结合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愿意选择什么样的宠物,并说出原因。(应用类)

Q22: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your pet?你愿意介绍一下你的宠物吗?(创造类)给出示范和介绍的步骤,再给出一些语言支撑,小组讨论进行展示。

语言支撑示例:

宠物名称:dog,cat,parrot,rabbit等。

外貌:ear,nose,eye,tail,red,white,short等。

原因:lovely,friendly,friend,play with,talk等。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可以使学生的应用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得到锻炼。

图3-2 思维发展过程图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绘本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深度研读文本,将对文本的思考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思维目标的培养并非呈直线性上升,而是呈螺旋性上升;并非是单一目标的培养,而是多重目标的复合培养。也就是说,在读前、读中、读后每个阶段的活动设计中,有可能同时蕴含多个层级的思维目标。通过有效提问,让绘本课堂能够在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英语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

四、注重板书设计,发挥导图优势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有利于知识传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板书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而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性的教学工具,一幅思维导图就是一篇阅读材料的缩影。思维导图式的板书,不仅能让学生清楚快速地注意到教师强调的重点,而且让学生以一种联想的方式更清晰、更有效地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是美国人大卫·海勒,在1988年开发的一种帮助学习的语言工具。确切地说,是用来进行构建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工具,它体现的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思考过程,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思维工具。通过关键词、颜色、图像、线条等将大量的信息组成一幅简单、有效、系统的图,有助于我们训练一种思考逻辑结构和思考方式。采用思维导图分析绘本材料,可以使故事内容清晰,结构明晰,能够帮助学生把厚书读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而这个理清思路的过程,恰恰是掌握知识的必经阶段。而且长期用思维导图,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条理性。

常见的思维导图有这八种:①圆圈图:主要是通过提供相关信息来展示与一个主题相关的先前知识;②树状图: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组或分类;③泡泡图:主要是使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描述物体;④双泡泡图:是泡泡图的升级版,主要用来进行对比和比较;⑤流程图:主要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⑥多重流程图:主要用来展示和分析因果关系;⑦括号图:主要分析、理解事物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⑧桥型图:主要用来类比或类推。

我在英语绘本教学中,主要会用到以下5种思维导图:

1.Circle Map(圆圈图)

图3-3 圆圈图

比如,讲授关于天气的自然科学绘本时,我带着学生一起画了这样一个圆圈图,小圆圈里是主题weather天气,随着一步步阅读在外面一个大圆圈罗列和天气主题相关的所有理解和描述,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梳理,从而让要点掌握得更牢固;也可以将关于天气的描述罗列在外圈的大圆里,引导学生总结出绘本的主题weather天气,利用圆圈图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Double Bubble Map(双泡泡图)

图3-4 双泡泡图

比如,讲授关于足球和篮球不同点的绘本时,我带着学生画了一个这样的双泡泡图用来对比,板书的红色部分是足球的相关信息,蓝色部分是篮球的相关描述,紫色部分是足球和篮球共同的特点,双泡泡图可以帮助学生对两个事物做比较,共同点、差别性一目了然,杂乱的知识不仅得到了归纳、整理,还能够进一步掌握的更精确。

3.Flow Map(流程图)

图3-5 流程图

比如,在讲授关于蝴蝶生存周期的绘本时,我用流程图梳理蝴蝶不同时期的形态,帮助学生理解蝴蝶不同时期的先后顺序。首先在空白处写好主题Life Cycle of a Butterfly,然后从第一个小方框开始描绘完成每个步骤,再用箭头将这些步骤串联起来。这样非常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缜密性。读完故事后,对学生复述故事也有很大的帮助。

4.Multi Flow Maps(多重流程图)

图3-6 多重流程图

比如,在阅读关于空气污染的绘本时,我用多重流程图来帮助学生分析导致空气污染的原因及空气污染的后果,中间的方块是air pollution空气污染,左边的三个方块是从绘本中找到的空气污染产生的三种原因,即cars burning fuel车辆尾气排放、exhaust from factories工厂废气的排放、mining采矿,右边是空气污染产生的结果,即acid rain酸雨、respiratory issues呼吸问题、depletion of ozone layer臭氧层破坏。在这节课使用多重流程图,学生很容易理解空气污染的因果关系,思维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5.Tree Map(树状图)

图3-7 树状图

比如,在讲授读绘本《transport交通工具》时,画这样一个树状图。先在树状图的顶端写清主题transportation,接着是一级类别on land陆路交通工具、on water水路交通工具、in the air空中交通工具。然后是二级类别,car汽车、ship轮船、helicopter直升机等。像一棵树的伸展,主题是树根、树杈和枝叶代表着主题的具体内容描述。这节课中,树状图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归纳整理交通工具的知识,锻炼学生分类、归纳的能力。

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它并不是只有八种,也不一定完全涵盖我们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应根据绘本的内容及特点,选取适合教学的思维导图,尝试学习使用它帮助学生井井有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出更适合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Thinking Map。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绘本的优势,教师既要关注图片本身,又要关注问题的设计,结合板书设计,使绘本教学与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训练有机融合,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英语素养的养成,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注释

[1]王建平.小学英文绘本阅读教学问题解决的实践与思考[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5).

[2]董琼.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活动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7—8.

[3]邹岩.如何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设置课堂提问[J].中国期刊,2019(7).

[4]韩冰.如何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8(10).

[5]周志莲.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英语绘本阅读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6).

[6]景佳梅.基于思维导图应用下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探索[J].教师界·教师培训,2019(4).

(三)个性特长类课程的创新实践

智育领域的个性特长类课程侧重于挖掘学生智育领域的优势与特长,因材施教,通过丰富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校的智育水平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彰显出不同的成效与特色。其中语文写作课程中作文个性化的探索实践非常丰富。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作文个性化

王美珍

抓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其作文向个性化方向发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目标。现在很多学生生活得丰富多彩,也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可一写作文总是“茶壶里煮饺子——有东西倒不出来”。作文内容丝毫没有个性可言,作文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命力,变为应试的工具了。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无从下嘴;对于我来说也如同是一场战役中的高地,久攻不下。为了寻求有效的“进攻策略”,我不知费了多少脑筋,试验了多少回,可总是收效甚微。

为了透过现象剖析其根本原因,我对学生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68%的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32%的学生认为习作太难,其中43%的学生不喜欢读书。因此,如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习作成了我作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那么,如何让学生由怕写作到爱写作,由难到易呢?

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以活动为主,将听、说、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

一、听片段:师生共品、培养语感

“听”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作时就常常是边读边写,调动各个感官参加写作,凡是读起来听了不顺耳的,马上就改。老舍先生的经验说明了“听”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听”不仅要求说出听到的是什么,还要明白说话人话的含义是什么,说得好不好,重点在哪里,等等。因此,针对“听”我开展的活动是“听片段”。

每天语文课的前十分钟,是我和学生们听片段的时间。每次由一位学生找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学生们听后共同品评词句的好坏、分析段落的内容、表达自己听后的感受。为了在课堂上不只当听众、观众,而能够当上“讲者”与同学沟通、交流,课堂上就必须认真听,认真想,这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每周我们还要进行优秀片段的评选,将本周的最佳片段及片段评论贴在班内的壁报上,供大家欣赏。看着自己的片段和评论脱颖而出,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从这项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师生赏析了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片段不下几百篇,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学生听得多了,就逐渐建立起了语感,有了正确的语感,在写作时就能及时修改,写出听了琅琅入耳,读了琅琅入口的有个性的好文章。

二、说故事:将想象与表达结合起来

随着社会的前进,口头表达越来越占有重要位置。“说”得好,才能“写”得好。《语文课程标准》在鼓励自由表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生的想象,而想象又常与创新联系在一起。只有创新的东西,有新意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个性化的东西。为此,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词语连篇”的活动。所谓“词语连篇”就是用几个不同的词语,通过大胆地想象,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活动前我提出了要求:①故事内容要有自己的个性;②故事情节要完整;③想象要合理,有一定意义。如,小树、镜子、高兴、蛋糕厂、明天五个词语,学生们用上这几个词语分别讲了自己想象的故事,有童话式的、有关于暴饮暴食的、有揭示环保重要性的……同样的几个词语,不一样的情节,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达与想象有指导、师生有讲评,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得到进步。每次活动后,我们还评选出“最有个性创意”的学生,让他们发表获奖感言,适当的颁发小奖品以示鼓励。“词语连篇”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已经能够非常流畅地把自己表达的内容写成书面作文了。

“词语连篇”这项活动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他们可以编自己喜欢的故事,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也让作为教师的我更加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他们很多的想法。同时这项活动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作文,热爱作文的兴趣和热情,打破了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感。说得多了,写得多了,学生们慢慢地能够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

三、读好书:品味语言、积累材料

学生写作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原因之一就是读书少。读书少,积累材料少直接束缚着作文水平的高低。几年来的工作,我深知课外阅读对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性。基于这点认识,我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定期摘抄、背诵好词、好句,向他们推荐一本本的好书,平时发下来的报纸、杂志,我们也都精挑细选进行阅读。

我们班集体订阅了《同学月刊》杂志,利用这本杂志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每期杂志一到手我先让学生阅读一节课,再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浏览。然后,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师生共同阅读,共同学习。之后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要求他们至少背诵一篇,写一篇读后感。在这一系列的读书过程中,我们还开展了给《同学月刊》中的文章找错的活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了,读书更认真了,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一个标点都不放过。学生们有的找到了错误,有的对文章提了建议,并把这些想法告诉了编辑,得到了他们的肯定,有的同学还收到了杂志社赠送的精美礼品,这都给了学生们极大的鼓励。

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学生们分析字、词、句的能力增强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课外材料,这对于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有了很大的帮助。

四、勤练笔:将读写结合起来

勤,就是多和反复的意思,主要是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练笔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我班开展了每周写一篇日记活动,内容一定是本周内学生感触最深的事,这就要求学生要留心观察;每逢到了特殊的日子,如,新生入学、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等等,我都鼓励学生写上一段自己的心里话,或是在校内板报上公布或是送给自己的亲人,这样不仅教学生写作,还教学生做人。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开展了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形式——课堂小练笔。有的是想象小片段,有的是仿写,有的是写读后感。如,学完《古诗四首》后,我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展开想象描绘古诗内容,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学完《买小狗的小孩》学生们被课文中小男孩的行为深深打动了,主动在日记本中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练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在感受周围的一切。如,李宏伟同学的《第一次卖菜》就是在卖菜过程中完成的一篇佳作,李媛博同学的《最近比较烦》也真实地写出了自己放假后的生活,内容风趣幽默,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每次课堂小练笔,我都认真记录学生习作的题目、字数、内容、情感并要求他们逐一朗读,然后师生一起交流、品评,给出成绩。我们还把一些优秀的片段组织在一起,制成了一本《片段集锦》,挂在班里供全班学生阅读。可以说是课堂小练笔激发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写作。

总之,在实践中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提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爱写作,会写作。在写作的各项训练中,我一直贯穿始终的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习作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只有在成功中才能让他们加深对写作的爱,越爱就越想写,越想写才越会写,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才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