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解决方案

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解决方案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大学的学习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要求较高。此外,许多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严重困扰着大学生,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知识贬值的现象。家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学习动机过强对大学生最大的影响是使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从而难以专注学习。学习动机作用于学习活动有一个最佳水平的控制问题。

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解决方案

大学是培养掌握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的场所。所以说,大学的学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过去人们习惯把那些不想学习或学不进去、学习成绩下降、精力不集中、考试不及格乃至无法学习而退学的大学生统统归因于缺乏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对自己要求不严等。当然这些因素是导致大学生不能正常学习的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唯一的因素。此外,许多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严重困扰着大学生,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习动力缺乏是指学习没有内在驱动力量,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厌倦学习、逃避学习。用很多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学习不像中学那样有劲头了。这种状况在大学校园比较普遍,如不及时调整,会形成厌学的情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1)逃避学习,不愿上课,或上课无精打采、不积极思考,上课睡觉、看课外书,课后基本不学习,沉迷于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上网、恋爱等。

(2)焦虑过低,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不好也不感到丢面子,缺乏动力、懒于学习。

(3)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

(4)对学习厌倦、冷漠,畏惧心理浓重。

(5)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不能主动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成绩不好。

外部原因首先来自社会。社会生活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社会对人们的价值观有巨大的影响,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对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错误的价值观则对学习动机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知识贬值的现象。很多学生认为,现在学好学坏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毕业以后还不知道干什么呢。另外,现在找工作,看的也不单是学习成绩,主要看你有没有人、有没有钱。其次来自学校。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以及教师的素质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就目前而言,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还不够深入,从教学内容到方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一套,教师讲课内容陈旧,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有一名同学在课桌上写道:“太阳当空照,学校是座庙,老师在念经,学生在睡觉。”最后来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单位,是最重要的校外教育力量之一。家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家庭的经济条件、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家庭规模是构成家庭环境的客观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期望程度和家庭气氛是构成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较大,其中尤以家长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方式最为突出。

首先是心理上的自然松弛。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学生一旦被录取了,便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加之进入大学后,学习又不那么紧张,新的目标还没有明确形成。其次是没有学习动机。近几年来,大学生受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价值观越来越趋于实惠,表现在需求上就是越来越偏重“自我”“实际”,甚至有的同学认为考取大学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就可以出人头地了,奋斗也就到此为止了。还有的同学认为成功是运气好,失败是运气不好;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或老师出题太难,学习自然是对付。例如,一名同学在课桌上写道:“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清闲,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谈恋爱,寻思上网吧,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学习适应不良是大学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困惑,学习成绩不理想跟学习适应不良有直接的关系,若不能有效克服,可能会给整个大学学习留下深重的阴影。

(1)不了解大学学习的规律,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2)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要求认识不足,不知道怎样建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技能,学习活动比较盲目。

(3)对本专业的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和动力,学习精力投入不足。

(4)对大学学习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对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在心理和思想上准备不足。

(5)学习活动中缺乏独立性,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习惯于由教师来安排自身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否则便茫然不知所措。

大学的学习相对于中学来讲,在教学特点、方式和内容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大学老师上课来,下课就走,一堂课讲授的内容很多,而且有时会与教材有出入,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而不太注意学生的反应。另外,中学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是重点保护对象,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上大学后,一切都要靠自己,这种巨大的变化对心理素质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必然会带来情绪上的波动和不安,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正常进行。

由于大多数同学都是从中学直接升入大学的,生活阅历浅、经验少,加上在高考竞争的压力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包括我们个人都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强调分数,因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在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明显地暴露出适应能力差的问题,不能尽快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自己。在学习上,还希望教师日日在侧、父母天天督促,因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感到很不适应,产生了消极甚至厌烦的情绪,妨碍了学习。

有些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期望远远超出实际水平,而实际上又很难达到,因而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压力。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最后多半导致失败,而失败的体验往往会挫伤自信心,最终可能会使抱负和期望变得很低,从而使自己变得不求上进。

学习动机过强对大学生最大的影响是使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从而难以专注学习。虽然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着推进、维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动机的强度越大,效果就越好。学习动机作用于学习活动有一个最佳水平的控制问题。动机之所以促进学习,是由于它能唤起、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专注学习。动机缺乏,学生则不能专注学习,学习行为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不能维持。而动机过强,这种过强既可能是内部的抱负和期望过高,也可能是外部的奖惩和诱因过强,都会使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内部抱负和外部奖惩,而不能专注于学习,从而阻碍了学习。

学习心理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情绪躁动,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不高,并有失眠症状的出现。学习心理疲劳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在心理调查中,很多同学反映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急躁等都与心理疲劳有很大的关系。造成学习心理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由于在学习活动中,不注意用眼卫生,学习内容长时间过于单调或生活中缺乏劳逸结合。

(2)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学习过于紧张,使大脑神经持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www.xing528.com)

(3)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有厌烦、畏难情绪。

(4)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学习中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抑制状态。

在大学生中,学习过度焦虑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由于一些大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不恰当的学习目标和抱负,如把学习的好坏与自己的尊严、形象联系得过于紧密,千方百计想通过学习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但自信心又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心理压力很大,就会产生学习过度焦虑。例如,有一名女同学,高考时分数超出重点线很多,但入学后,她感到教学内容多,进度快,学习很吃力,特别是高等数学,上课时老师不停地讲,前面的内容还没完全听懂,后面的又接踵而来。她非常担心期末会考不及格,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还从来没有面临这样的困境,要是考不及格,怎么向父母交代?所以她感到在学习上的压力很大。这个例子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学习过度焦虑,由于过度焦虑,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正常发挥心理效能,注意力难以有效集中,在问题面前显得呆板固执,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率很低。有些同学为了减轻学习焦虑,对学习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和方式,逃避、害怕、厌烦学习和考试。

习惯性自暴自弃是指个体连续经受失败,体验到后果与行为无关而产生的一种无助心理和从此放弃努力的行为缺陷。

大学生习惯性自暴自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所经历的失败次数。如果在生活中经受的失败太多,或长期的努力没有结果就容易使人自暴自弃。二是控制点的特征,即对影响自己生命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具有外控特征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主要受命运、机遇和别人的控制,认为行为的结果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在经历几次失败后,就会自暴自弃。

大学生自暴自弃现象有可能局限于某一具体课程领域也可能扩大到较大的学习范围和较多的科目。这类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反应性降低,甚至会自动放弃,同时还极易产生动机、认知情绪障碍,妨碍新的学习,影响成绩的提高。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同学,在即将考试或考试过程中,紧张、恐惧、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不适,像腹泻、失眠、恶心等,严重的甚至在考试中突然晕倒在考场上,这都是考试焦虑和怯场的表现。造成考试焦虑和怯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机超强。对考试成绩要求很高,把分数看得很重,在这种强烈动机的促使下,精神极度紧张,过分担忧自己考试的成败,而进入考场后,一旦真的遇到难题,便胡思乱想,从而影响了考试的正常进行。

(2)缺乏自信。有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曾经历过考试失败的打击,在心理上形成了失败的定势,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考不好,于是打破了心理的稳定性,分散了精力,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

(3)身心过度疲劳。一方面,作为正常的考试已使自身在体力和体能上有所消耗,考试本身就让人有一种压力感和紧张感,所以每当考完最后一科时,都会长长松一口气,甚至有人高呼“总算解放了”。另一方面,是人为的紧张因素,为了能考得好,拿高分,有的同学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规律,夜以继日地学习,使得身心极度劳累,因而产生负诱导。在考试中,由于紧张,负诱导的作用便出现了,考生明显感到记忆力下降,本来已经背过的或做过的题就是想不起来了,心里非常焦急,越焦急就越加强了负诱导,越想不起来越焦急,从而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

作弊这种行为在高校的考场上是颇多的。据调查,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或作弊心理的同学约占考试人数的50%以上。作弊者一般有以下几种心态。

(1)由于学习动力缺乏而“混日子”的同学平时不学习,考前又不想费力,所以把心思全部放在作弊上。

(2)平时学习比较用功、把分数看得很重的同学唯恐自己的分数比别人低,拿不到奖学金,不惜铤而走险。

(3)偶一为之。有考试焦虑和怯场情况的同学本来准备得很充分,却因过度紧张而想不起来,怕影响成绩,再加上看到很多同学在作弊时并没有被抓,所以心里就想,豁出去了,就这一回,下不为例。

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心态、何种原因,作弊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分数,起码及格,力争优秀。所以,在这个目标的驱动和侥幸心理的支配下,他们选择了一种错误的行为方式。

作弊还有另外一方面的问题,这就是助人为“弊”,而且人数不少,特别是在补考,外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自考等考试中特别多,而且很多考试是明码实价。助人为“弊”者一般都出于以下几种心态。

(1)侠肝义胆,为朋友两肋插刀。用许多同学的话说,大家能考上大学已不容易,能走到一起来就更不容易了,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2)不愿为这点“小事”得罪人,否则会伤害相互间的感情。

(3)功利思想。“今天你有困难我帮助你,今后我有什么麻烦时你能袖手旁观吗?”另外,一些人替考是为了得到一定的酬金,获取不义之财。

(4)被逼无奈。受到对方的压迫或威胁不得不替考。

可以说,作弊这种行为有百害而无一利,既欺人,又自欺,不仅妨碍了良好学风、校风的树立,也丑化了自己的人格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