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卷一:专用教材提供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卷一:专用教材提供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前背景下,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学习心理B.教学心理C.教师心理D.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2.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能够有效解释这一现象的学习理论是()。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类型是()。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此时明明的认知发展处于()。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卷一:专用教材提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是每个想要成为教师的人的一门必修课。在当前背景下,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A.学习心理 B.教学心理

C.教师心理 D.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

2.1877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卡普捷列夫

3.婴儿出生后依靠吮吸反射吃奶、喝水,后来婴儿又依靠吮吸感知外界事物,这在皮亚杰看来,这个过程是(  )。

A.同化 B.组织

C.顺应 D.运算

4.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其人格发展的培养(  )时期。

A.羞怯感 B.内疚感

C.勤奋感 D.孤独感

5.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6.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态度的行为治疗方法为(  )。

A.森田疗法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7.学蛙泳就必须学会如何用手臂划水、蹬腿并夹水、抬头呼吸以及如何将上述几个主要动作组成一个和谐的系列,这种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原理学习

8.在现代迁移理论中,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贝尔 D.安德森

9.教师经常运用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这体现了桑代克学习理论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10.李明花了十分钟就把一篇课文背下来了,然后他又继续读了五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

A.深度加工 B.运用记忆术

C.适当过度学习 D.机械识记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能够有效解释这一现象的学习理论是(  )。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12.一年级小朋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正确区分“q”与“p”两个字母的字形。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类型是(  )。

A.智慧技能 B.言语信息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13.何老师将两组同样多的扣子,都展开排列成同样的长度,这时明明就会认为两组扣子一样多,但当何老师将一组扣子展开摆放,而另一组扣子堆起来放,明明就会认为展开摆放的一组扣子多。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此时明明的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  )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  )。

A.单项关系 B.正“U”关系

C.毫无关系 D.倒“U”关系

16.韦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

A.努力程度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7.学生为了获得家长或教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是(  )。

A.外部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驱力 D.内部动机

18.艾宾浩斯在无意义音乐实验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的遗忘规律:遗忘进程是(  )的。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致 D.匀速

19.张同学看过某影片后,认为国家对药品管理的法规应当寻求药品生产者和病患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谋求适当降低药品价格和税率,使得药品生产具有可持续性,病患者也能得到最大化的治疗。张同学的道德发展处于(  )。

A.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B.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

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

20.家长对孩子的撒泼行为视而不见,孩子觉得目的达不到,慢慢地就停止了哭闹。家长的这种行为是一种(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21.德国心理学家苛勒采用“接竿实验”和“叠箱实验”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从而提出了学习的(  )。

A.灵感-顿悟说 B.灵感-试误说

C.完形-顿悟说 D.完形-试误说

22.由于考试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属于(  )。

A.提取失败说 B.消退说

C.干扰说 D.压抑说

23.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  )。

A.缺乏学习技能 B.过度焦虑

C.注意力缺陷 D.对学习不感兴趣

24.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

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5.根据加涅对技能的分类,将主动句“风吹倒了大树”改为被动句“大树被风吹倒了”属于(  )。

A.动作技能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

2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抽象思维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没有无学习目的的学习动机

B.没有无学习动机的学习目的

C.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可以互相转化

D.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是一对一的关系

28.早晨起床后背诵外语单词效果好,重要的原因是没有(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延缓抑制 D.消退抑制

29.数学课上,为了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给学生提供(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www.xing528.com)

30.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31.关于教育发展进程下列正确的有(  )。

A.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是在初创时期

B.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发生在成熟时期

C.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在完善时期

D.合作性研究是成熟时期的成果

32.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中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

C.成年早期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感

D.图式的形成对儿童发展意义重大

E.儿童自主性的培养是在小学阶段

33.下列有关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接受学习是低级的,发现学习是高级的

B.接受学习是高级的,发现学习是低级的

C.接受学习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D.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是机械的

E.接受学习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高级的

34.实现有意义学习须满足下列哪些条件?(  )

A.学生熟练运用直觉思维和顿悟

B.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C.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D.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35.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

A.转化 B.获得

C.同化 D.评价

36.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师利用负惩罚来规范学生行为的是(  )。

A.教师上课时,对在座位上做小动作的小明不理睬

B.小伟同学上课捣蛋,教师没收了这个星期他获得的小红花

C.每次成绩不好的同学有明显的进步,教师撤销对他的批评

D.课间休息,每当小丽欺负其他同学时,教师让她留教室停止玩耍

37.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E.自我意识

38.下列属于学习迁移的情况有(  )。

A.建立了“四边形”概念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

B.掌握了“mouth”这个英文单词可能会促进“goldenmouthed”这一新单词的学习

C.在讲解“蒸汽变水”时,教师由“寒冷冬天在室外说话出现哈气现象”引导到问题上

D.数学学习中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影响到物理学习中的审题

E.学习弹钢琴,可以有利于弹手风琴

39.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学习迁移的方法有(  )。

A.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B.采用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

C.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D.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的积极态度

E.引导学生评价训练的有效性

40.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动作学习

E.言语联结学习

41.关于技能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有些技能是本能行为

B.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

C.技能属于认知经验,不属于动作经验

D.技能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E.主要靠视觉训练

42.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包括(  )。

A.记忆术 B.做笔记

C.生成性学习 D.提问

E.画线

43.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  )。

A.依从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E.同化

4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态度定势

E.同伴群体

45.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包括(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相对功利水平

E.普通伦理取向水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6.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7.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4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50.论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5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教师和家长眼中,小丽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都认为小丽一定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但随着高考的临近,小丽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状态也有些起伏不定。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这让小丽十分沮丧,她仿佛看到父母失望的表情和同学们嘲笑的眼神。本盼望第二次模拟考试时发挥出正常水平,结果由于考前身体状态不好,第二次模拟考试发挥得更差了,连一些以前成绩不好的同学都超过了她。小丽的情绪很差,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越来越恐惧。

(1)结合动机有关理论及相关知识分析小丽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2)如果你是小丽的老师,你会如何帮助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