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厦门:崛起的集美台商投资区

厦门:崛起的集美台商投资区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相继设立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享受厦门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使集美区成为海峡西岸一块充满商机、充满成功机遇的投资热土,是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厦门:崛起的集美台商投资区

集美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厦门市六个行政区之一,辖有灌口镇、杏林镇、后溪镇、杏林街道、集美街道和侨英街道,面积270多平方公里,人口28万多人。厦门大桥把集美与厦门岛连成一体,是进出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门户。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相继设立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享受厦门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使集美区成为海峡西岸一块充满商机、充满成功机遇的投资热土,是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集美区是著名的侨乡和风景旅游区,旅居海外的侨胞有六万多人。这里环境恬静幽雅,风光旖旎,陈嘉庚先生故居、鳌园、归来园、李林园龙舟池、鳄鱼园、万宝山观光果园、学村建筑群等都是独具闽南风韵的人文景观,年旅游人数近百万人次。集美是厦门市的文教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已有1990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学村内现有集美大学(下设15个学院,34个专业,涉及8个学科门类)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等知名高等院校,使集美区成为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集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拥有文化中心、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良好的文化设施。“学在村中,村在学中”和独具的侨乡文化特色,为投资区的软环境披上了全新霓裳,提升了集美的文化品味和对外影响力,是福建省文化先进区、一级达标文明城区和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集美区内有杏林、集美两个台商投资区,在台商投资区的10多年建设大潮中,集美区人民抓住机遇,以“开明、守信、竞争、开拓、奉献”的特区精神,取得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第一产业得以优化第二产业壮大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商家的投资热点。已成功开发集美北部工业区、杏北工业区、灌南工业区、中亚工业城、杏南工业区等。至2002年,集美区引进外资项目610个,合同利用外资26.93亿美元,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83.35亿元,集美区实现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封闭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格局。实施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把集美建设成为生态型的文教旅游区和环保型的高新产业区。逐步形成三个发展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以电子机械为主建设环保型的高新产业区;集中力量,办好生态型的文教旅游区,培育发展文化、教育、旅游产业;拉开整个城市建设框架,加快集美——杏林新城区建设,构筑城市发展新格局,使集美成为环东海域及杏林湾的一个亮丽城区。

地理环境 集美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厦门市六个行政区之一,辖有灌口镇、杏林镇、后溪镇、杏林街道、集美街道和侨英街道,面积270多平方公里,人口28万多人。厦门大桥把集美与厦门岛连成一体,是进出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门户。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相继设立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享受厦门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使集美区成为海峡西岸一块充满商机、充满成功机遇的投资热土,是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集美区地处东经117°57′~l18°04′,北纬24°25′~24°26′之间,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极宜万物生长。地貌以丘陵台地为主,河流、水渠、水库点缀其间,滨海有小平原及滩涂。海岸线总长43.7公里,土地总面积319803亩。由于土地资源类型齐全,组合状况较佳,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基础设施 集美区的公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厦门大桥使之与厦门本岛直接相连,区政府所在地的“集美学村”距高崎火车货运站3公里。高崎国际机场5公里(厦门空港是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的重要航空枢纽,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21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可直达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东京、曼谷、汉城、香港、澳门等)、东渡港10公里、海沧港15公里(厦门港每月到世界各地航班有272条,基本覆盖了全球各主要港口,与国内外84个港口直接通航)、和平客运码头13公里。集美区的通讯网络已经纳入厦门程控电话系统,可直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地区和全国各大城市。全区3个街道和3个镇全部开通程控电话。拥有移动通信、无线传呼等先进通讯手段,可提供公众电报、图文传真和国际国内邮政特快专递等通信服务。集美区的水源和电源充裕,日供水量23万吨以上。境内还建有220KV枢纽变电站两座、110KV双回路变电站四座,电源充裕。集美区建有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7.5万吨,总设计能力达日处理21万吨。集美北部工业区有德国客商投资的林德气体(厦门)有限公司,可生产各种工业气体,能满足各类工业企业用气需求。日供2.5万立方米的液化气空混站坐落于北部商住区国民经济 集美区内有杏林、集美两个台商投资区,在台商投资区的10多年建设大潮中,集美区人民抓住机遇,以“开明、守信、竞争、开拓、奉献”的特区精神,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第一产业得以优化,第二产业壮大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商家的投资热点。已成功开发集美北部工业区、杏北工业区、灌南工业区、中亚工业城、杏南工业区等。至2002年,集美区引进外资项目610个,合同利用外资26.93亿美元,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83.35亿元,集美区实现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封闭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格局。(www.xing528.com)

社会事业 集美区在前进中始终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民文明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跨进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的行列,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文明集体和先进个人。见义勇为、尊老爱幼、扶贫帮困、助残扶弱、赈灾救灾等社会主义新人新事层出不穷。科技事业正蓬勃兴起。全区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总数达2262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362人),科技队伍层次结构比较理想。制定《集美区“九五”科技计划和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出台《集美区关于扶持高新科技产业的若干规定》;逐年加大科技投入,设立科技进步奖励基金,实施一批国家、省、市、区四级“星火计划”和“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先后获国家级金奖或优秀奖6项9次,国家专利3项,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6项。科技贡献份额近3年平均比远3年平均提高6.29个百分点,1999年全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称号。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现有区辖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学5所(含集美中学),著名的集美学村已经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一九九四年集美学村组建集美大学,现拥有水产学院、航海学院、师范学院、财经学院、体育学院、工商学院等15所院校。

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成立职教中心、少年宫,新办集美第二小学、锦霞幼儿园,改建灌口中学、上塘中学教学实验楼和集美小学三立楼等 一批教学设施。中小学教师待遇明显提高,尊师重教风气普遍形成。值得一提的是集美大学的创立及其各院校的加快发展,为我区产学研一体化的推进创造了条件。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建成老人活动中心、文化中心大楼等一批文体活动设施,成立“集美少儿艺术团”、“集美艺术团”、“集美区体育总会”等一批群众性文化、体育团体。创办《集美报》,实现有线电视村级光纤联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日渐提高,现有卫生单位5个,村级卫生所35个,卫生人员183人,病床总数110张,各医疗单位总建筑面积8352平方米。1999年医疗总门诊量为10.7万人次,病床使用率为82.95%;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城乡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持久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取得积极成效。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人口出生率7.29‰,计生率98.8%,名列省、市前列。

对外开放 集美台商投资区设立以来,我们以招商引资为拉动力,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水平,基本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作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是我区迅速增大经济总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面对经济特区政策优势逐渐弱化的实际和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我们适时提出“增创台侨、区位、环境、人才、科教新优势”的工作思路,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集美区进一步做好外商投资企业协调报务工作的意见》、《集美区招商引资代理暂行办法》、《集美区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若干规定》、《集美区鼓励招商引资中介奖励实施办法》、《集美区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为外商投资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侨、港、台、外都欢迎”的引进方针,同时努力办好现有“三资”企业。在花大气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成立外商咨询服务中心,积极推行社会服务承诺,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联谊会,成立台商和外商投诉中心,实施内外资企业税外费“一个窗口”收费,出台《集美区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若干规定》和《集美区投资项目审批二次终结暂行规定》等规定,从而有效地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至2002年,集美区共引进外资项目610个,合同利用外资26.93亿美元,全面落实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和促进工作,大大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全年共邀请台湾纺织技术协会、台北大同区经贸考察团、丞信关系企业等20多个投资考察团体到集美考察洽谈。2002年借助举办集美台商投资区成立十周年庆典和主动参与“4·12”台交会和“9·8”投洽会等活动,积极开展对外经贸活动,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三个突破:即合同利用外资首次突破2亿美元,实际到资突破1亿美元,对内招商引资突破5亿元人民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