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教育学·中等课程设计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教育学·中等课程设计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泰勒认为最主要的是必须根据继续性、序列性、综合性的标准来组织学习经验。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教材:教育学·中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课程设计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多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课程结构,使多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结构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一)课程目标

(二)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三)社会发展

(四)科学文化知识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一)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

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

纵向组织侧重知识自身的体系和深度,横向组织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

(二)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是传统教育派的主张。

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

(三)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

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

四、课程设计模式

(一)泰勒(R·W·Tyler)的目标模式

1.基本观点:

泰勒(R·W·Tyler)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问题: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泰勒认为最主要的是必须根据继续性、序列性、综合性的标准来组织学习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目标模式反映了课程与教学设计这个领域的基本规律或规则,尽管也有不足之处,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课程设计中,始终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的,对我国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有深远的借鉴指导作用。

(二)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是斯滕豪斯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

过程模式体现出四个特征,即人文主义的知识观、“研”“学”一体的教师角色观、合作探究式学习观和发展性评价观。它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鼓励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研究者和学习者相结合的教师成长模式,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确保评价更加反映学生的发展。

五、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指导思想;2.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及说明(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4.课时安排;5.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6.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www.xing528.com)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新的课程标准的构成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术语解释。

课程标准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1.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实行领导的一种重要工具,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就有可能统一各个学校、各门学科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的质量。

2.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课程标准规定了本学科的目的要求,内容的广度、深度,教材编写的顺序,教学的进度和方法。

3.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试题再现

1.(单选)教师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是(  )。

A.教学大纲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关心学生的学习

2.(单选)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3.(2020单选)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答案】A;D;C

(三)教材与教科书

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随着印刷业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教材概念大大扩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1)文字教材:除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指导书)外,还包括学生的自学指导书,补充读物等;(2)音像教材:它包括录音磁带、幻灯片、电影片、录像磁带、音像磁盘等。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

就广大中小学来说,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文字教材,尤其是教科书。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同时,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试题再现

(单选)下列表述中符合教科书编写要求的是(  )。

A.教科书的编排主要考虑教师教的方便

  B.教科书的编排对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的要求可以忽略不计

C.教科书的篇幅可长可短,图表可以五花八门

  D.教科书的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

【答案】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