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风化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春风化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设疑”和“究其根底”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内化所学知识,然后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从而达到全面、系统、深刻把握党的基本路线这一重要内容。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

春风化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镇中 张 科

带着一份对学习渴望,对教学的执着,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18年井研县第一届“教育名师”培训学习。县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一些优秀教师、专家们零距离的接触。认真听取了专家教授的报告,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我人生中一笔可贵的财富

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是培养智能型人才的关键。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设疑”和“究其根底”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内化所学知识,然后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应变,敢于创新的能力。实践中我的体会是:

一、勤于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它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所得到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散发(如同辐射)出两个或多个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采用横向发散思维方式和纵向发散思维方式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纵向发散思维是同一知识点的纵深发散思维方式。一般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顺序去思考问题。例如讲“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内容时,出示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怎样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从而达到全面、系统、深刻把握党的基本路线这一重要内容。建立在横向的发散思维基础上的立体思维方式,要求将有机联系着的知识点向水平和垂直方向发散,以加深对这些有机联系着的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有关“沙尘暴”、“西部大开发”的材料,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反映了西部大开发中应实施哪些战略?(2)实施这些战略体现了我国哪些国家职能?(3)分析说明这些战略的实施符合哪些观点?(4)实施这些战略对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它以重大社会热点……西部大开发为背景材料,分别从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实施什么战略,实施这些战略体现了哪些国家职能,分析说明这些战略的实施符合哪些观点,以及青少年如何做等几个角度进行设问,指向明确,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进行学科知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纵向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敢于大胆怀疑权威(www.xing528.com)

“疑”是对客观真理的探求,并加以评价的一种体验。人们对现有资料的观点结论,敢于怀疑,善于怀疑,就有可能创新。教学中让学生对课本中叙述的理论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以课堂提问作示范,逐步开启他们的心智,并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对课本的编排布局重新整合,有时让学生刻意地寻找老师讲课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培养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专家、不迷信老师,要有惟实精神,欢迎上课质疑,欢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

三、以提问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学生的认识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机械反应过程,而是有选择的复杂心理过程,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出现在这一认识过程中的某种新颖的、独特的、富有智慧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而不是灌输现成的结论。例如,讲《学会调控情绪》时,为突破情绪与人的生活态度有关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和问题: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问题:(1)两个欧洲人对生活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2)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由于生活态度不同,两人的结果会怎样?(3)两位推销员的不同结果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这三个情境问题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这些问题紧扣教材,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很容易激发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火花,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而在新课程的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对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探究问题的设计的过程是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才能真正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有个性化特色课堂教学,设计出体现自己风格的杰作。从“知识课堂”走向“探究课堂”,从“独白”走向“对话”,在知识复现的基础上实现人的生命复活,真正实现认知困惑解除后的豁然开朗、思想矛盾克服后的觉醒觉悟,以及取得成功后愉悦的成就体验。这样才更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样的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的一次美丽的遇见,一阵智慧之风吹过,我们彼此点头致意,在课堂教学真实的土壤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共同生长,彼此见证。一种安静而执着的力量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不断生长。

“追寻名师之路”是坎坷的,我坚信——再近的路,只要我们不迈出第一步,永远都不能到达。再远的路,哪怕我们走得再慢,最终也必定能够到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