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中国南滚河亚洲象保护的民间知识与文化传统

研究中国南滚河亚洲象保护的民间知识与文化传统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傣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佛教先是在东南亚国家占据主要地位以后才开始传入西双版纳的,佛教文化对傣族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傣族接受了佛教文化的许多方面,并使其成为自身信仰的主要宗教之一。这些现象都说明傣传佛教本身正是佛教文化和傣族文化混合融汇而成的。

研究中国南滚河亚洲象保护的民间知识与文化传统

(1)佛教文化傣族文化之间的斗争与协同发展

①傣族典籍《谷魂》故事

故事源于很早以前,有一位聪明能干、勤劳善良且乐于助人的“咪打腊打赖”(傣族音译,即“泼辣妇人”)带领族人开荒种地,成为傣族人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创始人,死后被尊称为“雅唤毫”(傣族音译,即“谷魂奶奶”)(刀国栋,1992)。《寨神勐神》一书中用一个形象的神话故事来比喻原始崇拜和佛教的对立“一天,佛祖帕召宣布一切神灵必须服从于他,向他下跪。这时‘谷魂奶奶’(雅唤毫)却站出来对帕召(佛祖)说:‘我是世上一切谷类的灵魂,……我知道人类离开了谷子就不能生存,因此,我们的神王帕雅桑木底才宣布说,谷子是至高无上的、神圣的、主宰一切的,我既然是谷类的祖先,当然就不能向你们磕头了。’随之,谷神就躲了起来,人间没有谷子了,于是既没有人去祭神赕佛,也没有人给佛爷、和尚送饭。不但人类缺粮,而且鬼神也吃不上饭,闹得天上、人间和阴间一片惊慌和混乱。最后,帕召没有办法,只好承认谷子王至高无上,主宰一切”。

②佛祖和谷魂争夺地位

流传在德宏地区的佛祖与“布环豪”(傣语音译,意为“谷魂婆婆”或“谷魂奶奶”)的故事:很久以前,佛祖和布环豪一起享受人们的供品。有一次,人们献新米饭的时候,先把米饭献给了佛祖,其次才给布环豪享用。布环豪很生气,于是就带着谷种跑到了黑暗世界,这导致世间种不出稻子。人们没有粮食吃,生活非常艰苦,纷纷来向佛祖抱怨。佛祖决定亲自去把布环豪请回来。他来到了黑暗世界,当他用蜡烛照亮前方时,布环豪就越往更黑暗的世界里逃走,直至最黑暗的尽头。佛祖一再请求布环豪回来,布环豪拒绝,只给了佛祖三瓢谷种。佛祖往回走的时候,听到山洞里有流水的声音,这时他口渴了,于是将袈裟铺在地上放谷种,自己去喝水解渴。等他喝完水回来后谷种早已四处飞走了。有的躲到草丛中,有的飞到树林里,有的钻到水下。所以,如今人们从草丛中寻找到谷种,砍来树林里的木材烧火,还得舀来清水淘米才能煮熟米饭,吃了有灵魂的米饭人们才有力气(屈永仙,2019)。(www.xing528.com)

(2)傣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

佛教先是在东南亚国家占据主要地位以后才开始传入西双版纳的,佛教文化对傣族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傣族接受了佛教文化的许多方面,并使其成为自身信仰的主要宗教之一。但是,佛教文化思想的某些方面同傣族的原有文化思想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比如:佛教思想谈天多,谈来世多,谈现实少,而傣族原有文化思想是谈人间多,谈现实多,当然它的实质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靠天还是靠人的问题。因此,当一位自称是佛祖而实为释迦牟尼的弟子(释迦牟尼本身没有到过西双版纳)来到傣族地区传教讲经时,讲到“只有佛祖才是人类的救世主”时,一些傣族群众就感到不可理解并产生抵触情绪,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女人借用谷魂的名义与那位“佛祖”进行面对面的辩论和斗争的传说。那位佛祖辩不过谷魂,但又不服气,要谷魂拿出事实来证明。谷魂为了教训佛祖和教育群众,就领着所有的谷种出走了。谷魂一走,世人便遇到饥饿的灾难,人们纷纷去求佛祖拯救人类,佛祖无奈不得不亲自去把谷魂请回来,并一一接受了谷魂提出的条件,这就是:要佛祖把谷魂的真情以及他们斗争的全部过程,清清楚楚地写出来,并把它编入佛教经典著作中,每年开展佛教活动时都得拿出来念给群众听,否则就不跟佛祖回来。佛祖同意了这些要求,亲自撰写了“谷魂奶奶”,并把它编入佛教的经典著作中。《谷魂》这部经典著作至今保存在各个佛寺。谷魂这则传说的用意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要保存傣族的传统文化。以后不仅谷魂传说,还有许多诸如傣族的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数学历算、历史故事等不断地进入佛寺,把傣族的原有文化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成为现在傣族所信奉的佛教,傣族佛教已经不完全是原来纯宗教的东西,其中包含了许多傣族历史文化知识。许多傣族知识分子都是通过佛寺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从表面上看,傣族似乎是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但是进佛寺当僧人只要满三个月甚至七天后,随时都可以脱掉袈裟还俗,当比丘、长老也比较自由,随时可以出去走走玩玩,吃的也不讲究,还允许喝酒。许多举行宗教节日活动的地方成了群众集会场所,甚至变成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地方。这些现象都说明傣传佛教本身正是佛教文化和傣族文化混合融汇而成的(刀国栋,1992)。

傣族的宗教信仰,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六世纪前后,属于信仰原始宗教阶段,傣语称为“沙萨纳披”,意即“信仰神灵”,以崇拜祖先神和自然神为核心;二是从公元六七世纪至近代,属于信仰佛教阶段,傣语称“菩塔沙萨纳”或“沙萨纳帕召”(岩峰,2007)。傣族人民吸收了佛教文化,也改造了佛教文化,使它更符合自己的需要,更具有傣族的特点(秦家华,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