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南滚河亚洲象保护:傣族的民间知识与文化传统研究

中国南滚河亚洲象保护:傣族的民间知识与文化传统研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傣族自远古时代起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公元前425年,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族先民以“勐掌”为中心形成联盟国家“勐达光”。公元954年,前果占璧王族在勐兴威恢复“勐果占璧”。公元1180年,大理国银生节度境内的傣族首领“诏真”率属民南下、征服澜沧江—湄公河中游地区各部族,在澜沧江畔修建王城“景陇”、组建联盟国家“勐泐”。

中国南滚河亚洲象保护:傣族的民间知识与文化传统研究

傣族远古时代起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公元前425年,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族先民以“勐掌”(今保山盆地;傣语“勐”意为“地方或国家”,“掌”意为“大象”,“勐掌”即“大象之邦”或“大象之国”;西汉司马迁称为“乘象国”)为中心形成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公元576年,瑞丽江河谷盆地的傣族头人“混鲁”“混赖”兄弟趁“勐达光”(掸国)衰落之机,在瑞丽江边修建王城独立发展;公元586年,“勐达光”(掸国)被骠人所灭,混鲁、混赖兄弟联合其他傣族“勐”(邦、国)组建联盟国家“勐果占璧”(前果占璧国)抗击骠人。德宏成为“勐果占璧”(前果占璧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954年,前果占璧王族在勐兴威(缅甸兴威)恢复“勐果占璧”(后果占璧国)。公元1176年,“勐果占璧”(后果占璧国)在勐卯(今瑞丽)修建陪都“允外遮”,与勐兴威的首都“允线遮”遥相呼应。德宏是“勐果占璧”(后果占璧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1180年,大理国银生节度境内的傣族首领“诏真”(即“帕雅真”或“叭真”,公元1120~1192,傣族,是首世景陇金殿国国王,即首世封建领主,傣语称之为“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人)率属民南下、征服澜沧江—湄公河中游地区各部族,在澜沧江畔修建王城“景陇”、组建联盟国家“勐泐”。“勐泐”直译为汉语是“泐国”,但汉文典籍多根据王城名称“景陇”译为“景陇国”“景陇金殿国”或“景龙金殿国,傣文《泐史》在淡到傣族首领叭真建立“景陇金殿国”时记载:“景陇金殿国有人民八百四十万,白象九千,马九万八千匹。”公元1312年,“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的傣族头人“混依翰罕”兼并周边地区,建立“勐卯弄”(汉译“麓川国”),以猛虎曾跃过头顶而自号“思汗法”,通过武力和招抚统一了大多数傣族地区,“勐卯弄”(麓川国)的疆域西到印度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东到云南红河流域(元江)、北抵青藏高原边缘(缅甸克钦北)、南到湄南河上游(泰国清迈)。德宏境内有勐卯、勐宛、勐腊、勐盏西、勐底、勐养、勐焕、勐遮放等“勐”级行政区,德宏成为“勐卯弄”(麓川国)的统治中心,也是傣/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言:“昆明之属无君长……然闻其西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滇越”即为今天傣族先民(刘荣昆,2011);《后汉书》中称傣族为“掸”(秦家华,2011),自东汉以来,傣族先民被称为“掸”。在人类学,傣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侗语族还包括泰国的泰人,缅甸的掸人,老挝的寮人。中国境内的傣族与华南地区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黎族仡佬族合称为“越”。唐代以来的史籍称傣族为“黑齿”“金齿”或“绣脚”,亦称“茫蛮”或“白衣”;宋代沿称傣族为“金齿”“白衣”;自元代到明代,“金齿”继续延用,“白衣”则写作“百夷”;清朝以后称“摆夷夷”或“摆夷”;但以上的名称都是他称,至于傣族自称,则一直称做“Dai”(汉语译为“傣族”),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傣族”(刘荣昆,20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泰分别命名,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仍被称为“Thai”(中文译为“泰族”),在老挝被称为“Lao”(中文译为“佬族”),在缅甸被称“Shan”(中文译为“掸族”)、印度称为“Ahom”(中文译为“阿洪姆族”)或“Assam”(Assamese)(阿萨姆族)。据粗略估计,全世界的傣族主要分布于泰国、缅甸(中北部)、老挝、印度(东北部)、越南(西北部)、中国(西南部)、柬埔寨(西北部)等地区,总人口约6800万,其中,泰国的泰族人口约4700万,占泰国全国总人口的82% ;缅甸掸族人口约850万,占缅甸全国总人口的14.1%左右;老挝佬族人口也约500万,占老挝全国人口的74% ;印度阿萨姆族人口约425万,约占印度人口总数的2.5% ;越南泰族人口约133万,约占越南全国人口的1.7% ;中国傣族人口约126万,仅占全国人口的0.1% ;柬埔寨泰族人口6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6%。

我国的傣族主要仅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疆,是云南省特有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区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和勐海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和陇川县)、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普洱市景谷县傣族彝族自治县和玉溪市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和红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在云南省的许多地方也有散居或杂居,如普洱市(思茅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保山市(腾冲市、龙陵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河口瑶族自治县)、丽江市(华坪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和昆明市(禄劝县)等地。(www.xing528.com)

我国的傣族与分布在泰国、缅甸、老挝诸国的泰族、掸族和老族等彼此都有共同的族属渊源。中国境内的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

傣族文化特色鲜明,从建筑、服饰、语言、信仰等方面极具特色。如傣族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身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傣族视大象、孔雀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傍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宗教方面,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内地傣族崇拜“龙神”“龙树”,有宗教职业者“波勐”和“师娘”,代人占卜治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