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之最:亚马逊河震撼数据!

世界之最:亚马逊河震撼数据!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马逊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但美国地质考察家经过反复测定,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超过了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亚马逊河发源于秘鲁库斯科以南的华格拉山。茂密葱茏的林海,覆盖了整个亚马逊河流域,以至它的一些支流至今还没有被发现。在亚马逊流域的大小河中,有2000多种鱼类。亚马逊河流域是一个矿物资源的聚宝盆。印第安人是亚马逊河流域地区最早的主人。

世界之最:亚马逊河震撼数据!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段科罗普纳山的东侧,有一股涓涓细流,顺着山脉东麓古老岩石的表面向北流,在秘鲁伊基托斯市以北转而向东,一路上它汇聚了成千上万条支流,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滚滚洪流,日夜不息地倾入大西洋。它就是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

亚马逊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它浩浩荡荡,千回万转,蜿蜒流经南美洲的8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滋润着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的土地。拉丁美洲人民自豪地说:“安第斯山是我们的矛,亚马逊河是我们的盾。”

亚马逊河曾经有过很多名字。第一批葡萄牙探险家称它为马腊尼翁,因为有人抱怨说:“那是唯有上帝才能解开的马腊尼翁”(迷宫)。亚马逊河这个名字却与一个希腊神话有关。相传,在黑海高加索一带有个叫亚马逊的女人王国妇女们勇敢强悍。当初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来到亚马逊河流域,发现当地居民像亚马逊女人王国的妇女一样勇敢顽强,是一个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势力的民族,而源远流长的亚马逊河神秘莫测,也难以驯服,于是这条河流被称为亚马逊河。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全长6751公里,沿途接纳1000多条支流,其中长度在1500公里以上的大支流者有17条,流域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多年来,国际地理学界一直认为埃及的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但美国地质考察家经过反复测定,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超过了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亚马逊河发源于秘鲁库斯科以南的华格拉山。上游从源地到马拉尼翁河口长约2560公里。从海拔5200多米的奇尔卡雪山流下,穿行于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之间的狭长高原上,河流深切,形成一系列急流瀑布。在库斯科以西130公里,穿阿普里马克峡谷山东科迪勒拉山脉,沿坡麓下行,在最后的260公里流程中,河面展宽,流速稍缓。到瑙塔附近,与源于秘鲁西部西科迪勒拉山脉东坡的马拉尼翁河(长1600公里)汇合,河面宽2000多米,水量激增。

中游自马拉尼翁河口至马瑙斯,长2240公里。巴西境内段,又名索利蒙伊斯河。在秘鲁河港伊基托斯以下,转向东行,穿过80公里长的哥伦比亚和秘鲁国境,接纳构成秘鲁和巴西部分国界的雅瓦里河后,流贯巴西北部。河宽3000米。河中岛洲错烈,河道呈网状分布。支流众多,均出于安第斯山东坡,源远流长,并呈羽状排列。

下游从马瑙斯至河口,长1600公里。初如中游河段,水深河宽,两岸阶地分明,地势低平,河漫滩上水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亚马逊河的入海口象是一个巨大的喇叭,因此,海潮可以沿河而上深入大陆600~1000公里,潮头高度一般为1~2米,大潮可以达到5米。每逢涨潮的时候,汹涌的浪潮铺天盖地,气势磅礴,其吼声在几公里以外都能听到。

亚马逊河流域地处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在25℃~2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500~2500毫米。这种气候条件很适宜各种热带植物的生长。亚马逊流域,是一座巨大的天然热带植物园。据统计,这一地区的植物品种不下5万种,其中已经作出分类的就有25000多种。茂密葱茏的林海,覆盖了整个亚马逊河流域,以至它的一些支流至今还没有被发现。1976年,巴西空军用红外线从空中拍摄了亚马逊流域的照片,通过对照片的分析,竟意外地发现了一条长达600公里的河流,这条河流由于被密密的森林和浓重的雾霭所遮盖,一查没有被人发现。有人估计,亚马逊河流域拥有大约8亿多立方米的木材储量,占世界木材总储量的1/5。大部分树木属于热带常绿雨林,主要树木有高达80米的巴西果、蚂蚁群居的蚁巢木,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三叶胶、黄檀树、可可树和各种棕榈科树种。亚马逊河流域的树木种类繁多,植物的生长期接连不断,没有固定的落叶季节。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永远是一片青葱,根本感觉不到季节的交替。在这个绿色的大海里,踩在你脚下的是卷柏、羊齿、附生风梨等地面植被;同你身高不相上下的是草木植物、灌木和矮小的乔木;越过你头顶的是喜阴凉的棕榈、可可树等乔木,它们的树身和枝桠间还附生着盛开五颜六色花卉的植物;再往上则是比较高大的乔木和各种喜阳光的攀援树附生植物。在万绿丛中,还有许多种“巨人树”,例如巴西果、乳木等,高达70~80米,犹如挺立在大地上的高大卫士,忠实地守护着四周绿色的宝藏。

亚马逊河流域的动物种类也很丰富,有不少珍禽异兽。主要有美洲豹、貘、犰狳、树豪猪等。这一地区森林茂密,再加上河滩地带定期泛滥,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迫使这里的动物必须学会攀援树木或者葛藤,而树枝和葛藤是经受不住过于笨重的动物的,因此,亚马逊地区的哺乳动物一般体形都比较小,而且大多数是生活在树上。例如,树懒、绢猴、猿猴、小食蚁兽负鼠蝙蝠。这里的大小河流纵横交错,为淡水鱼和各种水栖动物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乐园。亚马逊河主流和支流中的鱼种多达2000种,这里有长4米、重400多斤的皮拉鲁库鱼,有带有发电器官的电鳗和电鲶,巨龟和龟蛋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品之一,龟蛋可以制成龟油。两栖类动物中最著名的是树蛙和负子蟾。这一地区现在已经知道的鸟类就有1500多种。昆虫的种类不计其数,光是蚂蚁就有5000种。这里昆虫的特点是体形特别大,例如黑蚁长达4厘米;有一种夜蝶的翅膀,长达27厘米;还有一种长达20~30厘米的大蜘蛛,靠张网捕鸟为生。昆虫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在亚马逊流域的大小河中,有2000多种鱼类。有一种牙齿锐利非常的食人鱼,体长仅20~40厘米,形似鲳鱼,非常嗜血,一旦有一只动物被一条食人鱼咬出血,成百上千条食人鱼就会闻味扑来抢食。据说,它们袭击牛、马需要15分种,而吃人仅需5分钟。

亚马逊河流域是一个矿物资源的聚宝盆。地下的宝藏,可以说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就目前已经初步探测的结果来看,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铝土、锡、锰、铀、银、铋、金、镍、铅、锌、石英、紫晶和石油等。

印第安人是亚马逊河流域地区最早的主人。1970年,在这一地区南部边缘瓦苏索斯部族居住的地方,发现了古代印第安人居住过的十几个洞穴,发掘出来大批陶器、石器等古物。据考古学家估计,生活在这些洞穴里的印第安人的活动年代,至少在9000~12000多年以前。目前,亚马逊地区居住着70~90万印第安人,他们分属241个部族,主要部族有马约鲁纳、雅马马迪、穆拉、蒙杜鲁库、马瑙和阿鲁亚夸人。这些部族讲37种语言和无数种方言,主要属于阿拉瓦克、加勒比、图皮-瓜拉尼和热斯四大语族。直到今天,相当一部分印第安族仍然处于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称为“被遗忘的人”。

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中下游地区,面积为5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除邻近安第斯山麓的一小部分,分属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之外,其余都在巴西境内。

亚马逊平原在古代地质年代曾为海水浸没。后来,这个巨大的凹地逐渐被亚马逊河及其支流,从北、西、南三面带来的大量沉积物填满而成为陆地。在这一望无垠的平原上,沉积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适宜耕种。

亚马逊平原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3200公里,西部南北最宽处1300公里,而东部最窄处仅240公里。

亚马逊平原地势坦荡,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150米。平原又可根据海拔高度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两部分。在亚马逊河沿岸和支流两侧地带,分布着宽窄不等的河漫滩,干流河漫滩宽可达80公里。在河漫滩上,广泛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牛轭湖和沙洲。洪水期间,河漫滩被水淹没,形成汪洋一片,河漫滩的面积约占平原面积的10%。越过河漫滩两侧相对高度45~60米的陡坡之后,便是高位平原了。高平原一般分布在各河流之间地区,不受水淹。

由于亚马逊平原地区和安第斯山脉低纬地区的东坡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再加上亚马逊河中下游地区,左岸和右岸支流流域雨季彼此协调,所以,亚马逊河干流水量的季节变化较为和缓。以河口为例,洪水期每秒流量为12万立方米,枯水期每秒流量为3.5万立方米。也就是说,枯水期平均流量为洪水期的30%。但是,由于亚马逊河的干流和右岸支流均位于赤道以南,所以,河水流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右岸支流,赤道以北的左岸支流只对干流洪水期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对枯水期的水量起补偿作用。由于赤道南北雨季的不同,所以,亚马逊河的洪峰一年有两次,高洪峰发生在3~6月,次洪峰发生在10~11月,而6~9月为枯水期。

亚马逊河流域地势低平,河流比较微小,流速较慢,一到洪水季节,洪水渲泄不畅,水位可高出平均水位10~15米,大水淹没两岸数十至数百公里的平地,呈出现一片汪洋。因此,亚马逊河又有“河海”之称。

亚马逊河水按三个阶段循环,周而复始。当河面开始出涨水迹象时,叫“初汛”;接着水位迅速上涨,叫“大汛”;当水位下降时,叫“汛退”。亚马逊河这种水位的升降,支配着流域内人们的生活。人们按照季节的交替而不断地改变着生活方式。洪水时,人们把牲畜迁到高地上去,当洪水退下时,就开始播种和捕鱼

亚马逊河口地区,由于下沉作用的影响,河水带入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流带走,所以,没有出现三角洲,而成为喇叭状三角港,这就为海潮入侵提供了方便。每当大西洋海潮入侵时,海水逆流而上,堵截了顺流而下的河水,形成1~2米的潮头。大潮时,常形成5米高的水墙逆流而上,其传至数公里之外,气势磅礴,景色壮观。当地人称之为“亚马奴”。当涌潮翻腾而来时,河上的船只不分大小,都会被它打沉。

亚马逊河具有非常优越的航运条件。它不仅水量丰富,河宽水深,而且比较微缓,主要河段上没有任何险滩瀑布,更无冰期,干流和各大支流之间可以直接通航,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庞大而便利的水上航运网。载重3000吨的海轮沿干流可以到达秘鲁境内的伊基托斯,万吨海轮可达中游的马瑙斯,整个水系可通航里程达25000公里。这样便利的航运条件,是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望尘莫及的。亚马逊河上游的港口城市伊基托斯,位于秘鲁东部的热带丛林中,是亚马逊地区商业中心,建城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在本世纪初,曾经是种植园主和巨商大贾挥霍和娱乐之地,一些雕栏画壁的欧式建筑,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风姿。秘鲁政府从60年代起,在这里实行特殊政策,现在已有4000多种商品可以免税进口,使它成为半自由港,吸引了大量欧美的商品。为了游览和购买廉价商品,此地每年涌来不少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亚马逊河中游,内格罗河汇入,汇入亚马逊河附近的马瑙斯市,距河口1600公里,是巴西西部新兴的工商业城市。马瑙斯最早是葡萄牙人为掠夺亚马逊流域财富设立的一个据点。它在1910年采摘橡胶热的时候,获得了发展。巴西政府于1968年设立了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区内进出口自由,各种外国货物比巴西其它地区要便宜一半以上,马瑙斯由于位于亚马逊河畔,万吨海轮可以直航本区海港,这里建有世界最大的浮动船码头。现在,这里已成为现代化的电子器件电子表、光学仪器、木材等产品的工业基地。1984年,中国和巴西合资经营的“华西木材工商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投产,这是中国在南美的第一个合资企业,今后还打算制造中国传统家具

位于亚马逊河中游地区的小镇——派廷斯、是巴西黄麻的产地,同时,也是巴西黄麻工业中心。此地黄麻的种植,最早是在本世纪2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西人使它成为亚马逊中游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工业。现在,沿亚马逊河在派廷斯一带300公里以内地区的农户,都主要以种植黄麻为业。

在亚马逊河口地区的贝伦,是亚马逊流域最大的港口城市。它是亚马逊地区农产品的的集散地,也是亚马逊河流域的一个中转站。由于近年来亚马逊流域经济的日益发展,贝伦的人口也在不断地增长,现在已达100多万人。

近十几年来,为了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共同开发亚马逊地区,亚马逊流域各国政府和人民不断加强经济互助合作,向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前进。1978年3月,亚马逊地区八国外长在巴西首都签署了“亚马逊合作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目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亚马逊地区各国正在共同努力合理开发亚马逊地区的自然资源,建立和完善这一地区的水陆交通,空中运输,电讯联系,密切科技合作,保持生态平衡,不断改善卫生条件,预防和消除病虫害。壮丽的亚马逊河,必将造福于当地人们。

亚马逊河发现吸血鱼等4个新物种(www.xing528.com)

科学家在亚马逊河发现了4个新的动物物种。这些神秘物种有靠吸食动物血液维生的鱼,有长着长鼻子的变色淡水河豚,有超级水獭,还有只吃木头的怪鱼。

只喝血的小个头鱼

神秘的吸血鱼是这4种新物种中的一种。这种鱼约2.5厘米,通常情况下,它会游向个头比自己大很多的鱼,然后钻进它们的腮部,撕裂上面的组织,吸食里面的鲜血。

据悉,这种鱼在吸食大鱼血液时,会释放出一种抗凝血的化学物质,防止血液凝固而失去新鲜。这种物质正是医学家想要的。

此外,英国广播公司还特别设立了一个观众平台。观众将对几个候选名字投票,为这种吸血鱼选出最佳名字。这样的物种命名方式在科学命名史上还是首次。

只吃木头的鲇鱼如果说吸血鱼是个“荤食主义者”的话,那么在亚马逊河发现的另一种鱼就正好相反,是个“素食主义者”。它只吃木头,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它就是皇冠豹异型鱼(Panaquefish)。

皇冠豹异型鱼长了一副很特别的牙齿,像勺子一样。在水下的日子里,它就是用这副牙齿来锯木头、吃木头的。木头吃进肚子里后,肚子里的细菌会把植物纤维素转变成化学物质,供它们生存。而且,亚马逊河下层水流缓慢,水里溶解的氧通常不太充足,所以一些鲇鱼除了用腮呼吸外,还会把空气吸到肚子里用肠子呼吸。

长着麻花鼻的河豚在亚马逊的河水中,科学家还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河豚,并将其命名为Boto。

它长了一个很别致的球状脑袋,发出的声音十分雄浑,一些科学家认为该声音能够在无形中击晕河豚的猎物。粉色河豚的体色会经常变化,可以从深灰色变成灰白色或粉色,最后褪成白色。它长着一个长长的鼻子,鼻子还拧在一起,就像根细长的麻花。它的颈椎骨比其它海豚柔韧得多,所以它能够在身体不动的情况下随意转动自己的脑袋,这样的颈椎骨有利于它们在亚马逊河底黑暗环境中回声定位。

“揣”着石头游的水獭此外,科学家在这里还发现了亚马逊地区最罕见的哺乳动物,它是一种体形巨大的超级水獭。科学家将其命名为Pteronurabrasiliensis。它是一种群居动物,食肉,大约1.8米,算得上水獭家族中身材最魁梧的成员。它经常猎杀该地区的淡水鱼,成为淡水鱼的头号死敌。它还特别爱“啃硬骨头”,喜欢吃贝类和螃蟹,所以总是“揣”着一块自己钟爱的石头到处游,遇到贝类就敲碎它们的硬壳,再吃里面的鲜肉。

尽管个头占了很大优势,但是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介绍,这种巨型水獭目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亚马逊河的“水鬼”

传说,很早以来,亚马逊河一些流域就经常有种可怕的“水鬼”出没。这些“水鬼”长相凶猛,专门吃人肉,喝人血。长时期里,有许多人跳入河水中洗澡时突然失踪,河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缺腿断臂的人。当地的印第安人对河中有水鬼的说法深信不疑,他们经常把村庄里的死人丢到河里去喂“水鬼”。据目击者说,每回尸体丢入水中几分钟后再次出现时,确实是尸肉荡然无存,只剩下空空的骨架了。

1950年盛夏的一天,位于巴西境内的亚马逊河上,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当时,有100多名旅游乘坐一艘中型游艇,沿着亚马逊河顺流直下。游艇航行一程之后,突然在一个拐转处触上了暗礁。眼看着游艇在急剧下沉。这时候,有十几位游客为了活命,一个接一个地跳入河中往岸边游。可是,没过多久,就听到跳入河中逃命的人,开始大声地哀叫起来。紧接着,他们的叫声变得疯狂起来,随即叫声就越来越弱,最后,十几个人都全部沉入到了水中。结果等到救援的船只在两天后赶来时,人们从水打捞起来的,就只是十几具没有血肉的人体骨架了。是什么东西一下子把十几个人的血肉吞食掉了呢?当地许多印第安人一致认为,这是亚马逊河“水鬼”在作祟。

尽管亚马逊河有“水鬼”的传说早就传开了,但是却一直没有引起科学界和拉丁美洲各当局的重视,自从这次十几个人在亚马逊河里惨死以后,许多科学考察工作者,才开始把注意力引向亚马逊河流域。

美国抢险家杜林,是第一批到达亚马逊河流域考察的有名人物,杜林从不相信亚马逊河中有什么“水鬼”,他认为以前所有关于亚马逊河有“水鬼”的传说,都是一些人在疑神疑鬼。连这次十几个人在巴西境内的河域上遇难,也可能只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杜林到达亚马逊河以后,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来证明他以前的判断是对头的。

有一天,杜林正在亚马逊河沿岸考察,当时,他看见天空中有一只大鸟,翅膀展开时足有一米多长。这只大鸟在他的头顶上盘旋了一阵之后,开始在河面飞翔,以便伺机捕获河水中的鱼类食物,大鸟飞着飞着,忽然凶猛地向着河水里俯冲下去,看样子它是在向着河中的目标发起进攻。然而,出乎杜林意外的是,大鸟并没成功,它俯冲接触到河水以后,不但没有捕获到食物,相反,却落到水里再也飞不起来了。在这之后,只见大鸟在水中拚命地挣扎,激起了一阵阵浪花,好像要竭力摆脱什么东西对它的侵袭似的。最后,大鸟凄惨地哀叫几声就慢慢地沉入了水下。

杜林亲眼看了大鸟落河惨死这一幕,思想上受到了很大触动。这件事虽然并没能一下子改变他过去对亚马逊河“水鬼”传说的看法,但却启发他产生了一种新的看法。杜林从这事中感觉到在亚马逊河某些流域中,可能确确实实地有着一种吞食人或兽的怪物存在。

那么,亚马逊河中究竟生活着一种什么样的吞食人和兽肉的怪物呢?为了弄清真相,杜林经过一番准备,专门作了一次试验。他先是把一头活山羊用一根长绳绑住,投入水中,自己则站在岸边全神贯注地观看。不到几分钟,杜林便看见河水猛烈地翻腾起来,水花直往他身上溅。五分钟过去了,他收拢绳子想把山羊拉出水面。然而,拴羊的绳子给拉上来了。而原来拴在绳子上的肥肥的山羊,却成了副空空的山羊骨架,骨骼上连一丁点羊肉也没有。

杜林站在山羊骨架旁观察,开始并没有发现什么线索。可是,就在他为此而纳闷的时候,忽然有了意外的发现。他看到几条附着在山羊骨架上的奇形怪状的小鱼,落到地面上以后,正在胡蹦乱跳。它们性格凶猛,碰到什么咬什么。这些小鱼长约有15厘米,头部狭长侧呈黑色,腹部呈黄橙色,嘴里长着两排足有1厘米多长的牙齿,锋利无比。杜林当即断定,长期在亚马逊河某些流域吞食人和兽肉的怪物,就是这种食人鱼。

为着进一步证实自己论断的可能性,杜林再次做了一个试验。这次,他先到亚马逊河中特地捕捉了一些“食人鱼”,把它们放到一个大水池中;然后又把一只山羊拴牢放到一池“食人鱼”中。结果,他发现自己前次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亚马逊河中的这种“食人鱼”很快就把池中的一只山羊肉吃得光光的。

杜林的考察,终于使亚马逊河“水鬼”露出真面目。

无巧不成书。就在杜林发现了亚马逊河有“食人鱼”后没几年,在巴黎的一家博物馆里,还发生过一件亚马逊河“食人鱼”咬人的事。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巴黎的一家博物馆养着几条亚马逊河“食人鱼”供人观看,这家博物馆的科学家们一次次告诫馆中工作人员不要去碰它们。为了引他们的注意,科学家们向他们讲述了1950年发生在亚马逊河上的那件惨案和杜林等科学家考察的结果。但是,即使这样,博物馆中仍有那么几个工作人员不相信这些。一天深夜,一个更夫独自在博物馆守夜。他在寂寞中突然冒出了去逗弄一下“食人鱼”的念头。当下,他悄悄地来到了饲养“食人鱼“的水缸边,大胆地把自己的食指探进了水中。他本想拨弄一下“食人鱼“,可谁知还没等他碰到“食人鱼”,几条“食人鱼”就异常敏捷地游过来,猛地咬住了他的手指。等到更夫惊叫一声把手缩回来时,这时他发现自己手指上的一大块皮肉,已被几条“食人鱼”争抢着吞了下去。

这件事更进一步证明,杜林当年的发现是正确的。所谓亚马逊河“水鬼”,其实就是这种“食人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