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湖乐韵:揭开明代作品与作家的文化视域

西湖乐韵:揭开明代作品与作家的文化视域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梅记》是明代传奇作品,周朝俊著。裴生应试擢探花,与昭容完婚。自杀后的玉通为报此仇,死后投胎于柳妻腹中,成为柳宣教的女儿柳翠。此后,柳府家业日渐凋零,柳翠沦为妓女,破坏柳氏门风,使府尹蒙羞。《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明代传奇作品,作者不详。两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下,先后殉情。

西湖乐韵:揭开明代作品与作家的文化视域

明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大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苏、杭、徽等各地都集中了不少手工业工厂和作坊,资本主义因素有了显著的增长。加上对外贸易的开展,城市十分繁荣,戏曲、曲艺等市民艺术也随之大为兴盛并得到了集中的发展。到了万历年间,“理儒之稍通音律者”,“动辄编一传奇”,十大夫作剧蔚然成风。影响所及,“伶人之稍习文墨者”,也“动辄编一传奇”。文人和伶人的共同参与,使中国戏曲进入了“传奇时代”,反映在艺术活动方面,“教童奴,为俳忧”而置办“家乐”的风气日渐流行开来。隆庆、万历(1567—1619)前后,出现了一个以昆、弋腔为代表的传奇剧的极盛时期,产生了魏良辅、汤显祖等著名的曲音乐家和剧作家。随着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歌曲、说唱、戏曲、歌舞等蓬勃发展,城乡艺术空前繁荣。集戏曲艺术之大成的“传奇”,取代了昔日的杂剧,成了士人们施展才华的工具。

明初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这与程朱理学的大力推行有关,所以明初传奇被认为有“道学风”、八股味。根据剧作家钱鸣远的《西湖古剧目汇考》辑录的西湖古剧目共有132部。其中,明代作家以西湖为题材的作品最多。这些作品有的是反映与西湖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与历史剧爱情剧以及发生在西湖边的民间故事剧,有姚茂良的《精忠旗》、周朝俊的《红梅记》、徐渭的《玉蝉师》、无名氏的《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

《红梅记》是明代传奇作品,周朝俊著。讲的是裴禹与李慧娘、卢昭容的爱情婚姻故事。《红梅记》为中国戏曲史和无数观众留下了一个著名的鬼魂形象,写的是南宋时,书生裴禹游西湖,权相贾似道的侍妾李慧娘顾盼裴生,加以赞美,致为贾似道杀害。总兵之女卢昭容春日登楼眺望,折梅吟咏,裴生恰在墙外攀枝,昭容即以梅相赠。贾似道见昭容貌美,欲强纳为妾。裴生为卢母出计,权充其婿,至贾府拒婚。贾似道将裴生拘于密室,慧娘鬼魂得与裴生幽会,救裴生脱险,并现形痛斥贾似道之凶残暴戾。后贾似道兵败襄阳,在木绵庵被郑虎臣杀死。裴生应试擢探花,与昭容完婚。李慧娘的形象虽不占主线地位,但她善良正直、不畏强暴的反抗性格,被刻画得颇为生动感人。

周朝俊,字夷玉,一作仪玉,浙江宁波鄞县(今属浙江)人,生平不详,明代戏曲作家。活动年代约在隆庆、万历年间,著有传奇十余种,今只存《红梅记》一种。昆曲折子戏《脱阱》《鬼辩》《算命》等皆出自《红梅记》。故事为昆、京诸剧种改编,至今还流传在戏曲舞台上,成为有生命力的保留节目。

《疗妒羹》,明吴炳作。写乔小青遭大妇苗氏所妒,处境艰难,后经人救出,妒妇也得到惩罚的故事,共三十二出。有《奢摩他室曲丛》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影印明崇祯间两衡堂刊本等。剧情是:扬州女子乔小青颇具才情,不幸父母早亡,以致流落在风月场中,后来被褚大郎买作侧室。那褚大郎一向惧内,其妻苗氏妒悍无比。夫妇俩五十上下年纪,尚无儿女,经苗氏母舅颜仲通苦劝,从扬州买得小青做妾。小青一到褚家,苗氏妒火中烧,卸了她的衣饰,焚了她的书文笔砚,并将她拘禁在后面空园内,命陈妪看管,严禁与褚大郎接触。小青独处空房,不胜哀怨,昏睡中梦见自己手执梨花,却被狂风吹落,因“梨”寓“离”,自感不祥,更加悲戚。颜仲通尚有一侄女,是吏部员外郎杨不器的夫人。杨不器风流俊逸,杨夫人聪慧贤达,夫妻俩感情甚笃,只是年近四十,膝下尚虚,杨夫人力劝丈夫纳妾。杨不器却说非才貌两全的佳丽不娶。杨夫人亲自遴选,没有中意的,转托不器的好友韩向宸代为物色。韩向宸亲到扬州,却无功而返。杨夫人特去褚大郎家拜访,得见小青,顿生怜爱之意。临别时,小青向杨夫人借阅书籍,杨夫人一口答应。风雨之夜,小青孤灯独坐,阅读所借书籍,读到《牡丹亭》,不胜感叹嗟吁,自怜自伤至极,不禁题诗一首,随手将诗笺夹在书中。杨夫人回家,告知不器小青之事。不器甚是偏惜,便去书房消遣,见到锦笺,对小青更加思慕,于是央求夫人合计救出小青。杨夫人特邀褚大娘和小青同游西湖,杨不器暗中跟随,出示小青所题诗,并高唱和诗一首,二人情愫遂生。嗣后,杨不器奉旨起用入京,杨夫人假装为妒妇苗氏设计,劝其将小青送至孤山。苗氏依言而行,小青到孤山后,贫病交加,孤凄伤感。苗氏借送药为名,暗下砒霜之毒,幸陈妪早有防备,毒计未逞。忽一日小青昏死,苗氏卷走小青衣饰后匆匆而归。幸韩向宸赶到,救活小青,领回家中暂住。后来,杨不器回归故里,陈妪将小青秘密送至杨夫人处,杨夫人安排小青假扮鬼魂,与杨不器幽会;后又假意吃醋,弄得杨不器非常尴尬。杨不器带人去孤山掘小青墓,空手而返。杨夫人告知小青未死,并将小青领出与其成婚,杨不器感恩不尽。后杨夫人和小青先后各生一子,弥月之际,褚大郎等皆来庆贺。一向以为小青已死而被鬼魂骚扰的苗氏见到小青,惊吓不已,待明白真相,又要撒泼。颜仲通大怒,杖责苗氏,韩向宸亦拔剑要杀她;小青求情,免其一死。(www.xing528.com)

《玉禅师》,全名《玉禅师翠乡一梦》,简名又作《翠乡梦》,杂剧二折,明代徐渭创作。此剧用看似荒诞的故事,宣扬轮回报应,探讨人与欲望之间的关系,显现出当时文坛受佛教禅宗文化影响的痕迹。剧情讲述的是宋绍兴年间,新任府尹柳宣教不满玉通和尚所引起的一系列冲突。柳宣教因玉通和尚拒不参拜,于是遣年轻貌美的红莲引诱玉通坠入欲河。玉通持戒不坚致使破戒。这破坏了玉通和尚原本和谐生活,也令他感到万分羞愧与悔恨。自杀后的玉通为报此仇,死后投胎于柳妻腹中,成为柳宣教的女儿柳翠。此后,柳府家业日渐凋零,柳翠沦为妓女,破坏柳氏门风,使府尹蒙羞。祖师令月明和尚前往,最后经师兄月明和尚点醒,玉通重新皈依佛门。其故事情节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

《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明代传奇作品,作者不详。梁祝故事,曾以多种艺术形式广泛地流传于民间,故事轮廓大体近似。主要讲的是,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在三年同窗过程中,对梁山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学成后回家途中,她向梁山伯含蓄地表达爱情,并托言为妹做媒而许婚。当梁山伯按期访友求亲时,祝父做主已将英台另许。两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下,先后殉情。未见传本。《群音类选》《秋夜月》《缠头百练》等戏曲选集收有散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早在宋元时已被搬上戏曲舞台,流传广泛,妇孺尽知。现存《同窗记》的散出《河梁分袂》《英伯相别》《千里期约》,就写出了山伯送英台回家,英台托言许婚,而山伯求婚不成,两人在愤恨和难分难舍的情绪下相别的过程,十分感人。其在高腔、梆子等地方小戏中传演甚盛,以越剧影响最大。

无名氏的《雷峰记》或《白蛇传》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由于白娘子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和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和神权势力视她为“妖邪”,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一切冲突实质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其中《水斗》就是两种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最终以白娘子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完成了白娘子这个具有优美品质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的塑造,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白蛇传》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久远,口头流传的年代已无从考查。而关于白蛇故事雏形的最早版本是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正是比较著名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后有与冯梦龙同时代的陈六龙写的剧本《雷峰记》,有清代初年黄图珌的《雷峰塔》,以及后来出现的陈嘉言父女改编本《雷峰塔》。一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2)出现了“岫云词逸改本,海棠巢客点校”的《雷峰塔传奇》,这就是方成培的改编本。至此,白蛇的神话故事才最终定型。其中最古老的剧种昆曲中保留的折子戏《盗草》《水斗》《断桥》,仍然保持了两百多年前的方成培剧本的原样。

乾隆时期宫廷伶人机构最为庞大,堪称顶峰。乾隆即位后扩充宫内演戏机构,不但有太监科班的“内学”,还有南巡时带回北京的伶人“外学”,保守估算,“内外各学总数也有千余人”。此时万寿庆典规模最大。乾隆大规模地举办万寿庆典活动,上演宫廷大戏,极尽铺张奢华之能事,借以歌功颂德,显富耀强。再次,乾隆时兴建的戏台最多。乾隆南巡的必经之地——江南重镇苏州、杭州、扬州戏曲事业繁荣兴盛,乾隆曾三次南巡,《清稗类钞·第一册·巡幸类》“高宗南巡供应之盛”讲到了两淮盐商延请名士撰写《雷峰塔传奇》一剧,《南巡秘纪》也提到了水剧场上曾上演过《金山寺》,据此可知搬演的新戏是有关许仙与白蛇的传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