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风险基金运行经验

国外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风险基金运行经验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德国的全能银行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造前期,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对老工业基地的

国外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风险基金运行经验

1.德国全能银行体系大力扶持鲁尔工业区改造

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德国鲁尔工业区产业和产品结构面临着沉重的调整压力,为此,政府通过诸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德国的全能银行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银行不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制。全能银行不仅能为企业提供长期贷款、有价证券的发行、资产管理、财产保险等金融服务,而且还可以经营不具备金融性质的实业投资。德国的全能银行有以下特征:①业务领域多元化。从业务范围看,全能银行可以涉足金融领域的所有业务。由于经营范围的广泛性,全能银行不仅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而且还可以保证资金来源的广泛性和稳定性。②通过股权投资形成业务网络。从德国全能银行的治理结构看,全能银行除了在境内设立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外,还通过集团股权投资的方式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或者控股专业性金融机构,由此形成全能业务银行的网络体系。③几家大的全能银行集团垄断国内金融市场。德国的资本市场几乎被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及商业银行所垄断,尤其是德意志银行,不仅占据了国内投资银行业务的首位,而且还在国际证券的发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交易、企业并购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全能银行体系的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再加上专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推广新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使得老工业基地完成了从政府“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

2.日本政府主导推动北九州老工业基地改造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日本由于片面发展经济,环保意识薄弱,工业集中地区的环境不断恶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日本政府通过制定生态法律、发动社会力量实施监督、环境修复与国土整治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在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培育和引进环保产业,实现九州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结合的绿色发展道路。从1997年到2006年,日本政府花9年时间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程”,该工程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计划”,经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承认后,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发放补助金用于建设循环利用所需的设施等的一项工程。在全日本共有26个生态工业园区获得承认,通过地方政府向那些从事循环利用设施的建设及运营主体发放补助金,北九州有3个,分别在北九州市、福冈县的大牟田市和熊本县水俣市。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金融模式,银行与产业间的密切关联减少了有关企业的信息成本,金融体系就能很容易地识别好的投资项目、进行企业控制和为有前景的企业动员储蓄。但另一方面,由于主办银行属于风险规避者,为了降低市场风险,银行偏好于在原有客户资源即原有企业集团内部开发新技术、投资新项目;受到不良资产的影响,主办银行对新开发项目和中小企业融资设置了严格的审查条件,导致日本大企业、中小企业大部分都倾向于原有经营领域,对于投资新项目、发展新产业比较消极。

3.美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经验

美国的老工业基地是美国的东北部、中西部的“锈带”,这一地区是在采煤、冶金等工业基地上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地带,在美国国民经济中长期居于重要地位。美国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美国政府引导企业实现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不断推出新产品,实现汽车工业的集中和充足,使“锈带”地区形成了以汽车装配为中心、零部件研发与生产辐射周边地区的底特律汽车工业中心格局。

第二,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通讯、旅游、医疗等,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第四,采用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www.xing528.com)

美国东北部地区高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借此优势,美国在波士顿地区规划建立了第二个硅谷,数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此诞生,波士顿逐渐成为以计算机、新材料、光导通讯、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给传统老工业基地频添新活力。

第五,美国老工业基地改造大部分是由民间自发完成的,政府除了在税收教育和就业培训方面提供较大投入外,“锈带”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开拓出口市场,都是在银行支持下的企业自主行为。与日本等国在经济赶超阶段政府直接干预资本配置不同,美国奉行宽松自由的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主要借助市场力量和一些间接手段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而且,美国政府在利用有形资本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时,通常也多是间接手段,主要通过修订政策法规、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战略性产业的有形资本投资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来实现,如著名的NASDAQ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创业板市场具有良好的创业资本退出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和创业资本的顺利退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并最大限度地分散了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4.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互动发展

发达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一般都是根据比较优势,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比如美国对汽车和钢铁工业的成功改造升级,增强了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也应充分分析传统产业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良性互动格局。

(2)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

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过程中特别注重技术创新和技术投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投资几十亿美元用于钢铁厂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为改变马萨诸塞州传统产业落后的局面,美国利用州内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创高科技产业园,成为与“硅谷”齐名的高精尖产品开发带;据统计,1987年联邦德国提供购买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补贴约为4.43亿马克;日本政府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各出资1/3补贴正在开发利于地方发展的新技术或产品的中小企业。

(3)老工业基地改造要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政策援助是必要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渠道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改造前期,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对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和企业予以扶助。但改造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通过制度完善、体制创新等一系列的手段,提升产业和地区自身发展能力,才是改造的根本出路。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真正振兴,仅靠政策援助、资金援助、项目援助是不够的,必须依据完善的制度和创新的技术等手段,真正提升企业自身竞争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