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哲学的更新与本体论研究

西方哲学的更新与本体论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体论向来被西方人认为是“第一哲学”。这涉及形而上学的观念的更新,并因而涉及从古希腊演变至今日的有关哲学的观念的更新。我们的一个基本看法是,所谓新的追求、新的探索,当然是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的,而本体论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因此,“新”首先意味着对本体论的超越和克服。

西方哲学的更新与本体论研究

一、更新中的西方哲学

黑格尔哲学解体所造成的影响,不像瞬时的炸弹爆炸,而像持续的发酵过程,缓慢而坚定地显示出来。早在19世纪,在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之后,恩格斯说出了“哲学终结了”(1)这样的话。尼采则说“上帝死了”,(2)这句话直到今天仍具有惊世骇俗的作用。进入20世纪以后,承袭了经验主义传统的分析哲学阵营中,曾经提出要“清除形而上学”。(3)最初从现象学获得其方法的海德格尔则把“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任务”(4)当作一个研究的课题。

以上几种说法有它们各自的含义,但是有一点则是相同的: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都感觉到了哲学所面临的危机。哲学的危机就是西方类型的形而上学的危机。

哲学的概念在历史上是有变化的。到了近代的时候,随着各门实证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哲学退缩到了形而上学之中,或者说,只有形而上学才是纯粹哲学。直到黑格尔的时代,形而上学被认为包括四个分支:本体论宇宙论、理性灵魂学和理性神学。它们被称为形而上学,是因为它们都在经验范围之外,是经验所不能进入的领域。然而,随着实验仪器和手段的改进,宇宙论终于被宏观物理学所取代,理性灵魂学则被心理学所取代。而理性神学,早在哲学从神学中挣脱出来那一日起,它就注定了要留在基督教之内。这样,形而上学这个名称就只留给本体论了。从事实的情况看,早在宇宙论和理性灵魂学脱离形而上学成为实证科学对象之前,本体论已经开始解体了,只是在前两者陆续脱离形而上学以后,由本体论解体所导致的形而上学乃至哲学本身的危机才日益明朗起来。本体论向来被西方人认为是“第一哲学”。本体论的解体使哲学有如失魂落魄。(www.xing528.com)

对于承袭了近代经验主义传统的现代实证主义哲学流派来说,本体论的解体似乎是他们的一个胜利,他们早就站在本体论的对面与之抗衡。现在,他们更树立了这样的信心: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成为实证科学研究的对象的,除非其本身是些无意义的东西;形而上学便是那种无意义的东西,它既然不能成为实证科学的对象,即应予以摒弃。从积极的方面看,实证主义哲学推动了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同时,把哲学引向语言的领域,研究其中的逻辑、意义问题,并且发展出了一种纯粹形式化的符号逻辑的学说。但是,尽管实证主义哲学想忘掉形而上学这个词,在有关科学方法论和语言的研究中,他们总是要碰到某种超出经验领域的东西,或者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东西。这使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得不面对形而上学问题,甚至,像蒯因,还重新使用本体论这个词。当然,蒯因所谓的本体论决不是柏拉图主义传统意义下的那种本体论,而是从经验中抽象出的有关普遍、一般意义的东西,这更接近于亚里士多德主义。在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方面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注意到目前在维也纳大学有人倡议一种称为“建构实在论”(constructive realism)的学说,这里所说的“实在”也是指经验之外的东西。这些情况说明,形而上学并不是可以随便挥之即去的东西,哲学本身仍在顽强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然而,既然以本体论为核心的旧形而上学已经被肢解了,真正的任务应当是去建设一种新的形而上学。这涉及形而上学的观念的更新,并因而涉及从古希腊演变至今日的有关哲学的观念的更新。

现代西方哲学的另一重要流派现象学也面临着同样的任务。它的创始人胡塞尔的出发点与实证主义的分析哲学不同,他的初衷不是想否定,而是要维护由范畴的逻辑推论所得出的那套东西。这同他最初是研究数学的想必有一定关系。我们已经看到过,早在柏拉图初创的本体论中,数学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且数学的推论性质使人们加深了范畴(理念)推论的必然性的印象。胡塞尔肯定了逻辑的东西的普遍必然性,他要做的是,为逻辑的范畴进一步寻找其自明的根据。这实际上说,胡塞尔对仅仅从逻辑规定性方面获得其意义的范畴是不满意的。(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本体论的范畴的意义只在于它的逻辑规定性。)胡塞尔所理解的范畴是指理性主义所说的理念(idea)(5),它通常是用来表示本质性的东西的。前人(休谟康德)已经否认了可以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得出普遍必然的东西,那么怎样才能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范畴、理念或本质寻找到它们自明的证据呢?胡塞尔的办法是诉诸纯粹意识的分析。他从布伦坦诺得到启发,抓住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意向性这个特点,即意识活动可以分析为意向指向和意向对象两个方面,它们是意识活动中紧密相关、不可或缺的一对,而意向指向则是两端中主动、积极的方面。这就意味着,作为意向对象的那些范畴,它们之呈现在意识中,不仅伴随着一定的意向指向的方式,而且是由意向指向的方式所决定的。胡塞尔的这套方法被海德格尔接受,并且作了发挥和推广。海德格尔不局限于意识的范围里看问题,他认为,有一种最基本的现象:人在有意识有目的地介入到他所在的世界中去,人自己和世界这两个方面都是在这一介入的过程中展开出来、是其所是的。正如在胡塞尔那里是意向指向的方式决定意识对象之如其所是,在海德格尔这里,是这种介入的方式决定人自己和世界之是其所是。这种介入的方式,海德格尔的术语称为生存状态或生存方式。根据这一思想,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当从对人自己的生存状态的分析入手。这里涉及对一向被认为是“第一哲学”的本体论的地位的挑战,也透露出海德格尔对于新的哲学形态的渴求。本章将专门讨论海德格尔哲学,以此为例证,说明现代西方在本体论哲学解体以后寻求新的哲学表达形式的情况。

我们选择海德格尔哲学为例证,来说明本体论解体以后西方哲学的新追求,这绝不意味着说,只有海德格尔哲学在作这种新的追求,更不是暗示,海德格尔哲学代表着未来西方哲学的唯一方向。我们在前面已经肯定了,实证主义哲学方面也在作同样的探索。我们的一个基本看法是,所谓新的追求、新的探索,当然是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的,而本体论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因此,“新”首先意味着对本体论的超越和克服。然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海德格尔哲学在初看之下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在他早期著作《存在与时间》中,他曾把自己关于人的生存状态分析的理论称为“基本本体论”,又强调他所研究的“是”的意义问题的“本体论的优先性”。由于这样一些情况,人们往往把海德格尔哲学称为“本体论的存在主义”,有些权威百科全书在“本体论”这个条目下,也不忘列入海德格尔的名字,作为这门学问的一种最新情况。笔者本人也曾用“本体论的人学”作为标题,评述过海德格尔关于人沉沦于其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分析的学说。(6)但是,把海德格尔当作本体论哲学家,称他的哲学是本体论学说,都是违乎海德格尔本人意愿的。这也抹杀了海德格尔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之间的重要的差别。海德格尔本人生前就意识到了对他的误解或曲解。1946年他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信》里提到了他的思想的转折问题,强调了他与传统哲学的区别。从此以后,他就不提什么“本体论”问题,甚至最后也不提“是”的问题,在不可避免而提及“是”时,还在这个词上打一个“×”。他说,从此以后,哲学就将被“思”所取代。这种复杂的情况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困难。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挑战:如果我们能在复杂的用语中理出思路,指出海德格尔哲学与以本体论为核心的传统哲学的区别,那么我们就确信把握住了问题的实质:本体论解体以后,西方哲学正在谋求新的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