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水经济跨越式发展:循环经济策略研究

天水经济跨越式发展:循环经济策略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签署的可持续发展宣言,真正标志着循环经济的诞生。西部大开发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由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匮乏的资本条件决定的。

天水经济跨越式发展:循环经济策略研究

第一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签署的可持续发展宣言,真正标志着循环经济的诞生。如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物尽其用”的先进经济形态正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循环经济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以“3R”为操作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要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实质上就是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可以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三是可以把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

一、天水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面对天水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循环经济,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1.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学发展观内涵极其丰富,可持续发展观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环境问题主要是由经济发展目的不明确,发展方式不当引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不平衡的物质交换关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2.天水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方面。其中生态文明是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走循环经济之路,是天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天水发展循环经济是甘肃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取得实质性突破的迫切要求。西部大开发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由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匮乏的资本条件决定的。甘肃作为西部重要的省份之一,天水作为甘肃省的第二大城市,当然不能继续走高消费,搞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寻求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从根本上缓解长期以来存在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4.天水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天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自然环境先天不足。(2)水土流失较为厉害。(3)荒漠化危害严重。(4)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5)森林覆盖率低、增长缓慢。(6)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改善天水生态环境,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生态保障。

二、天水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天水市发展循环经济初见成效

1.省、市两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现已实施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省上《总体规划》”)于2009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并下发实施。省上《总体规划》重点打造16条产业链,建设7个循环经济基地。16条产业链中涉及天水市两条半,即:依托长开厂、213电器公司等企业,打造电工电器和电子信息产业链;依托天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等,打造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农业产业链;依托兰石集团、星火机床公司等企业,打造设备制造-回收-再制造产业链。7个循环经济基地中天水市被定位为以加工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天水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

《天水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市上《发展规划》”)已正式出台。提出天水市将重点打造机械制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产业链、电工电器循环经济产业链、废旧电工电器回收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蔬菜精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林果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畜禽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现代医药循环经济产业链、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新型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及旅游服务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等1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规划建设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秦州区暖和湾工业园、秦安县兴国镇工业园、甘谷县六峰工业园、武山县工业园、清水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张家川工业园等8个特色生态产业园区,重点支持建设120个循环经济项目。

2.循环型企业建设取得成效

一是开展清洁生产活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十一五”期间,天水市有甘肃天虹化工等5户企业被列为甘肃省清洁生产试点企业,目前,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已全面结束,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清洁生产工作今年也将全面完成;二是找准切入点,延长产业链。近年来,天水市先后引导企业大力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实现了企业废弃物在本企业或相关企业间的利用,使企业产业链条得到延伸,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如总投资5750万元的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废旧中压开关设备再利用项目,通过对油断路器开关设备及已报废的开关设备智能化升级、全工况绝缘改造,经修复、翻新后,作为产品再利用,延长了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年可节约钢材1560吨,铜材249.6吨,节能2280吨标准煤大唐甘谷发电厂粉煤灰100%被天水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天水辰达节能建材公司等企业回收利用,建立了企业间的循环链。

3.循环经济园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清水县循环工业产业园已被省上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内已入驻17户关联企业,分为牛、猪、鸡养殖,花卉、瓜果、食用菌种植,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等,初步形成了“种植—饲料加工—养殖—沼气—沼肥加工—种植”的产品及资源能源消费的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的循环型园区发展模式。清水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已通过省工信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对统筹县域内生产要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省上《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天水我市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三大装备制造主导产业为重点,通过引大引强、改造提升等方法,努力打造和提升天水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基地建设规模和水平。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方面,总投资20亿元的星火机床产业园和总投资36亿元的华天电子产业园已于6月23日正式奠基,项目建成投产达标后,星火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30多亿元,星火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50多亿元,华天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30多亿元。电工电器方面,长开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在提升发展的基础上,西电兼并长材公司投资1.5亿,对企业触头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使企业电工触头生产能力和档次均迈入国内先进水平。

5.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

一是着力抓了小水泥、小造纸等落后产能企业的淘汰工作。先后关停了清水磊鑫水泥有限公司、甘谷新鑫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15户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关闭小石灰窑、小砖瓦窑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7户;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两年来,天水市工信委共向省工信委申报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5个,省工信委上报国家发改委后,天水市有武山陇原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天水化工厂等5户企业通过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专家组现场核查,共争取到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656.1万元。

6.绿色城市建设起步良好

一是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全市锅炉炉渣、粉煤灰、矿渣、建筑废渣及果渣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已达90%以上;甘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等8户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通过省上认定。同时,通过推广秸秆青贮氨化、草粉加工发酵等调制加工技术,提高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全市已建设青贮池8.2万m3(其中500 m3以上的青贮池6.5万m3),完成贮草3.06万m3,加工各类草粉8.5万吨,推广青贮氨化饲料27.2万吨,配混合饲料13.8万吨;二是污染严重的小锅炉取缔淘汰取得积极进展,集中供热覆盖面增大。2009年,全市共清理登记锅炉房215座、锅炉489台,关停扰民严重、能耗指标高且治理无望的燃煤锅炉59台。对7户大中型餐饮业进行了油烟治理,对17户服务业进行了清洁能源改造,对部分燃煤锅炉进行了天然气改造;三是农村沼气工程全面推进。2009年,全市农村户用沼气完成40177户,累计建成“一池三改”农村沼气池91227口,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万吨;四是绿色交通发展迅速。天水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广使用绿色环保型公交车。2009年,全市共淘汰技术落后车辆1500辆,新增节能车辆3376辆,争取汽车报废国家补助资金58万元;五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进展良好。2009年,我市加强了取水许可监督管理,依法征收水资源费290万元。通过开展一系列节水工作,目前,人均城镇生活用水达到76升/人.日,农村人口日用水量达到人均22升/人.日,工业用水万元增加值取水量达到78m3,重复利用率为45%。

(二)天水市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严重不足。天水市属于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匮乏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444.7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随着城市(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天水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天水市年降水、年径流量(2005年)

资料来源:《天水经济年鉴》2006年,第336页,天水市统计局编。(www.xing528.com)

2.城市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天水市环境污染发生结构性变化,生活污染源占据城市污染主导地位。渭河麦积区城区段及一些重要支流如葫芦河水质超过国家规定水质类别。城市空气质量虽有好转,但不稳定,冬季采暖期煤烟型污染、春季浮尘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城市生活垃圾二次污染较为严重。交通、建筑、社会生活噪声扰民和餐饮业油烟污染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群众投诉案件逐年增多。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3.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受财力限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综合防治污染的能力较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于起步阶段,仅秦州区建设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集中供热、供气、绿化覆盖率偏低,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天水市老企业多,包袱重,污染治理历史欠账较多。

4.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天水虽然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林区以次生残败林为主,天然林面积小,林种结构不尽合理,生态环境脆弱。在水土流失方面以水力侵蚀为主,全市有水土流失面积11940平方公里,流失土壤5608吨/年。

(三)影响天水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因

1.循环经济的理念认知还不够深入。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无论在社会层面,或是对其内涵的理解和认知还很欠缺,不少人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很模糊,对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更是不置可否。

2.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市县区均未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难以有效发挥政府资金对发展循环经济投入的引导、激励作用,难以调动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3.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还比较短。近年来,天水市循环经济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由于天水市企业和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只是建立了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产业链条较短,各行业大的循环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

4.循环经济发展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特别是对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短期内经济效益不很明显的事业来说,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当前,天水市还没能够很好地做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为准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和园区建设都还没有牢固地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其中,还不能够整合全社会力量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天水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图所示。既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天水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对策示意图

(一)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投入

参照省上出台天水市《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一些扶持政策。省上已设立了1亿元的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用于循环经济基地和项目建设。为支持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议市上设立1000万元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600万元用于工业和通信业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400万元用于其他行业项目的支持。

(二)认真抓好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市县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工作

一是按照省上《总体规划》要求,天水市将努力抓好星火机械、长城电器和华天电子三个园区并重点抓好星火机床产业园和华天电子科技产业物流园两个园区建设。对园区在产业链条等方面认真进行规划并组织实施;二是进一步抓好省列的2个循环经济园试点建设工作。首先,对园区内已开工和拟开工项目的建设工作,使其保质保量完成并取得效益;其次,进一步搞好天水农业高新试点园远景规划,真正形成以沿渭河峡谷地带为范围的集农业、林果业、蔬菜、畜牧、养殖为一体的循环经济试点园。三是加快示范试点经验总结和推广,及时总结各试点单位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并予以推广,以带动其他县区园区建设快速发展。

(三)抓好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的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支持;二是抓好23个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在建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按要求施工、按计划完成;三是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指导企业按照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政策要求,选好项目,做好项目储备。

(四)发展循环型农业和服务业

重点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生态养殖基地、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在农村积极实施农作物秸秆气化、农村户用沼气等综合利用项目,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结合我市服务业结构特点和发展现状,以旅游、物流和商贸为重点领域,引导和支持各服务业企业以节能、节水减污和增效为目标,带动全市服务业循环经济全面发展。

(五)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型城市

一是建设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尽快完成天水市中水回用系统的规划工作。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管网系统,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天水市区主要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质要达到中水回用标准,2012年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率达到60%,2020年达到80%。

二是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及综合利用系统。尽快完成天水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规划和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重点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同时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工作。规划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300t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到“十二五”末,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

三是建设主要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系统。尽快完成主要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系统的规划工作。建设包装废弃物、废家电、废电脑废电池和废荧光灯管等主要废旧物资的回收系统。

(六)研究建立符合市情的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各部门应按自己的职责,切实抓好所管行业的循环经济工作,力求工作不留死角,全面推进。要围绕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经济指标,开展绿色经济核算,尽快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