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壮大县域工业
截至2010年底,秦州、麦积、甘谷、武山、秦安、清水、张川两区五县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47.8%、46.8%、35.7%、21.7%、23%、21.4%、23%,各县工业普遍处于工业化初期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工业化水平低,是天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壮大县域工业,对各县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天水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壮大县域工业的重要意义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天水县域立地条件差,农业生产效率低,能源矿产资源短缺,旅游资源小而分散,发展壮大工业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壮大县域工业能够快速扩大县域经济总量
天水县域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从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看,在工业化阶段,工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带动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最重要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与其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升紧密相关的。从天水县域的实际情况看,山多川少,自然条件严酷,农业生产条件差,资源匮乏,旅游资源层次较低,景点分散,依靠农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现实制约,更加凸现了工业发展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天水县域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同时也是天水县域工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从中也可以看出工业发展对于天水县域经济实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二)壮大县域工业能够为反哺农业创造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天水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投资不足。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多年投资欠账,农业生产条件仍然非常落后。据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组等单位调查,县域工业越发达的地方,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速度越快,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农业生产越发展。县域工业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天水县域工业发展滞后,在当前阶段还普遍缺乏反哺农业的能力,但是,随着天水县域工业的发展,工业必将成为反哺农业,推动县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三)壮大县域工业能够推动县域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由于工业化严重滞后,带动能力弱,天水县域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壮大县域工业,可以为县城和小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提高县城和小城镇发展水平,扩大城镇地区规模;可以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推动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提高县域城市化水平;可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工业与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可以改善县域基础设施,加强城镇与农村的交流,更好地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二元差距。
(四)壮大县域工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城乡收入差距
由于天水县域山区面积大,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大量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增收的空间有限,非农产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壮大县域工业,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可以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第二、三产业就业,既可以提高这些农民的收入,也可以增加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的资源占有水平,扩大其生产规模,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工农、城乡收入差距。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可以稳定农产品销售价格,减小农产品市场风险,稳定农民收益。
(五)壮大县域工业可以增加县域财政收入
工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发达地区的工业大县,一般都是财政强县,财政收入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一个市的收入水平。天水市财政收入的70%以上来自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水平低,是制约天水县域财政收入规模小的主要原因。壮大县域工业,可以有效地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壮大县域财力。
(六)壮大县域工业可以提升县域产业结构
2010年,秦州、麦积、甘谷、武山、秦安、清水、张川的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7.7︰47.8︰44.5,10.7︰46.8︰42.5,31.4︰35.7︰32.9,41.1︰21.7︰37.2,37.4︰23︰39.6,32.9︰21.4︰45.7,26︰23︰51,同期全国为10.2︰46.8︰43。天水县域农业比重太高,多在30%以上;工业比重太低,多数刚过20%;第三产业层次低。壮大县域工业,可以提升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层次的提升,降低第一产业过高的比重,优化天水县域产业结构。
二、天水县域工业发展的成效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天水各县区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大力进行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着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努力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实现了县域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发展起点低,要素约束明显,天水县域工业发展中还存在若干问题。
(一)天水县域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1.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甘谷、武山、秦安、清水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9.43%、19%、15%、38%(秦安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清水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同期各自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5.03%、13.5%、10.1%、11.8%,各县工业增速都快于县域经济增长速度,工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有力地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工业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为了有效承载工业发展,各县区都加大了对工业园区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秦州区东十里和暖和湾两个工业示范区“十一五”期间累计入驻企业49户,总投资23.1亿元,引进到位资金11.5亿元,总产值达到9.3亿元。麦积区以二十里铺工业示范区为主的“四大园区”“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6.51亿元,引进企业55家,实现总产值10亿元。甘谷县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了六峰工业园、二十铺—磐安工业园,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引进入园企业13户。武山鸳鸯、四门工业园基本形成,城关镇、洛门镇工业园均有企业进驻;秦安发展了何川、蔡店、西川、安伏等工业园;清水基本形成了以建材业为主的小泉工业园、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上邽工业园、以酒饮食品为主的东关工业园、以矿产品开发加工为主的新城工业园,引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作用较明显的企业10户,总投资规模达3.8亿元;张川加快了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进程。工业园区成为聚集县域工业的平台,有力地支持了县域工业的发展。
3.县域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和发展壮大原有企业,形成发展了一批县域工业骨干企业。除一批原有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外,秦州区引进了中材水泥、娃哈哈扩建等一批项目,麦积区发展起了长城果汁、恒顺面粉、华园制药机械、华建商砼、成纪药业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甘谷进行了大唐甘谷发电厂2×30万千瓦技术改造,新建了甘谷祁连山120万吨水泥生产线及兴材环保加气块公司、佳通塑业编知袋公司等配套关联企业,新恒达化工公司、天宏鞋业公司等4户企业进入全市“10强50户”行列;武山祁连水泥、天晨酒业、源丰面粉、金陇、绿源等企业稳步发展;秦安引进建设了秦安长城果汁、甘肃泰达印务、天水冠源果业等项目;清水轩辕纸业、鑫烨化工、天赐实业等企业建成投产,天河酒业、鑫昌热力、清水甘草水泥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鑫烨化工等企业进入全市“10强50户”行列。一批骨干企业的建设发展,带动了协作配套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县域工业的快速发展,迅速壮大了县域财政实力。同时,北京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公司在张川投资18亿元的风电项目、西安雨润农产品全球采购有限公司在张川投资3.5亿元的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西安菩提高科技有限公司在秦安投资23亿元、年产5万台立板风光发电装备项目、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清水县投资85亿元的2×1000兆瓦火电项目、张川100万吨精密铸造产业化基地建设等一批县域工业大项目已经签约、签订合作协议或正在推进,县域工业骨干企业不断诞生。
4.初步发挥了工业对农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各县区都新建和壮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当地农产品资源发展工业,工业与农业之间的产业链正在形成,促进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延伸了产业链条,稳定了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引领和带动了县域农业的发展。
5.县域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一方面,引进了一批技术层次高、实力强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原有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开发新产品,优化提升产品结构,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县域工业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天水县域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经济总量小,带动能力弱
尽管天水县域工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但县域工业基础仍然薄弱,工业经济整体规模小,实力不强,各县仍然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或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工业化水平偏低,有些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还没有超过农业,工业经济没有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柱。由于经济总量小,一个大工业项目就可以拉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
2.县域工业总体发展质量不高
一是企业普遍规模小、档次低、实力弱,多数企业集中在准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来维持,业务经营以初级产品加工和原材料供给为主,技术设备落后,产业链条短,未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品,盈利水平低,扩大再生产能力弱,企业发展壮大缓慢,缺乏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和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优势企业。二是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企业自主创新实力不足,技术水平总体较低,企业发展粗放。三是县域工业产业分散,相互协作能力和配套能力较差,产业集群效应弱。(www.xing528.com)
3.工业园区建设滞后
尽管各县区加快了工业园区建设和“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的力度,但是,天水县域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晚,建设资金短缺,总体规模小、档次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集聚度低,园区发展缓慢,特别是多数县区工业园区缺乏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园区面积和四至范围不清,有些县的工业园区建设还处在规划建设阶段。有些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不足,影响工业园区作用的发挥,影响招商引资的力度,影响对园区的建设管理。
4.招商引资困难
由于天水县域资源比较缺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交通条件不到位,投资环境正处于改善过程中,工业发展的条件正在形成之中。加之招商引资竞争激烈,招商引资成本高;地处偏远,发展外向型经济成本较高,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目前主要集中在临近东部发达省份的中部相邻省份,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还比较少;国内需求启动有一定时滞,内需产业的发展和投资需要一个过程,使得天水县域招商引资比较困难。
5.部分工业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层次低,民间资本聚集能力弱,天水县域工业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由于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负债率高,缺乏抵押物,县域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发展滞后,难以找到贷款担保人,企业普遍融资困难,流动资金紧缺,技改资金缺乏,影响了企业的建设和正常生产经营。
6.工业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偏低
天水县域工业基础薄弱,适应县域工业发展需要的工业人才严重匮乏,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素质偏低,致使多数企业没有自主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产品能力,部分企业设备陈旧、产品老化而缺乏核心竞争力,部分企业管理粗放,效益低下。此外,各级政府及其经济管理部门熟悉工业经济的管理人才也比较紧缺,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对工业企业发展的指导扶持。
7.地方资源开发和产业优势发挥不够
天水县域特色农林产品丰富,有些县域具有一定的矿产资源,但工业对地方农林产品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大部分加工业只进行了简单的初步加工,产品开发层次低,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生产规模小,没有充分地利用地方资源,不能满足层次日益提升的市场需求,地方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影响了产业发展、居民致富和财政增收。
8.服务体系不健全
天水县域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企业的科技咨询、技术中介、管理咨询、创意、会计、法律、市场调研、职工培训等专业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企业当前急需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企业难以取得担保贷款。同时在对企业的政府服务上,还没有建立起“一站式”政务大厅,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低下,重收费轻服务和不作为现象仍然存在。
三、壮大天水县域工业的对策建议
天水各县区都确立了工业强县(区)战略,应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改善工业发展环境,破解工业发展难题,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切实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围绕发展县域产业集群,加大招商聚商力度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扩大县域工业规模,仍然是天水县域工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各县区应深入调研国内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深入了解东部产业转移需求,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和产业布局,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着力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利用各种招商平台和招商渠道,积极引进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税收贡献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品牌优势和带动效应的大项目、大企业,同时,也要重视引进协作配套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提高聚集效应。一些产业的发展,是通过行业内众多企业分工合作的网络式结构组织起来的,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和完整的产业链,各县应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整体招商,以众多中小企业的引进形成产业链,发展大产业。在引进区域外资金的同时,应积极引导、鼓励本地民营资本创办工业企业,支持盘活重组本县区工业资源,支持已有工业企业加入工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产业发展平台
工业园区是发展县域工业的重要载体,各县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加快园区建设进度。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绿化、治污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相关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扩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层次,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对企业的吸引力。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提高园区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发展园区专业服务,塑造良好的园区软环境。通过软硬环境建设,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
(三)着力培育特色经济,实现优势产业集聚
各县区在发展县域工业的过程中,要力求避免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趋同的现象。要根据本县区的区位、资源优势以及现有工业特点,立足现有比较优势,挖掘潜在比较优势,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确立县域特色产业,优化工业资源配置,促进工业要素集聚,塑造企业品牌,打造区域品牌,培育各具特点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四)立足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龙头加工企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增值程度,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稳定农产品供求关系,不仅是提升县域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县域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天水县域农林牧特色资源丰富,但后续加工增值企业缺乏,资源优势没有能够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链条短。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动县域工业和农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天水县域工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各县区要确立“支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支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加快推进“订单农业”、“品牌农业”等现代农业,围绕主导产业,促进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农林牧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
(五)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核心,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扶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引领作用,是推动县域工业发展的有效着力点。各县应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鼓励重点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品牌培育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和一批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名优企业;推动优势骨干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等多种方式,实现快速发展壮大,带动协作配套企业的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各县区应以政府财政资金为支撑,设立专门的县域工业企业担保基金,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立贷款担保机构,为县域工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提供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县域工业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在县域工业企业集中的地区,还可以设立县域工业企业互助基金,调剂解决县域工业企业之间的资金需求。应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保贷款活动,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对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产品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优强企业,应鼓励和支持其上市融资。应鼓励民间资本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融资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县域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人才是县域工业企业成功的根本,也是县域工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县应根据县域工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企业引进高素质的技术、管理和高级技能人才,支持企业采取“候鸟式”和弹性制的办法利用外部人才,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应鼓励支持各类企业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岗位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层次和业务能力。要支持企业完善内部分配制度,提高各类人才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解决各类人才在养老、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和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就医等现实困难,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吸引和留住一批人才,为县域工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工业经济管理人才,为县域工业发展做好管理和服务。
(八)建立健全企业服务体系,优化县域工业发展环境
各县区应根据企业需求,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支持发展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用担保、筹资融资、信息咨询、市场开发、人才培训、管理咨询、会计、法律、资产评估等企业服务体系,为县域工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便捷高效服务,促进企业健康高效发展。同时,要优化县域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规范、公正、宽松的平台。
天水县域工业起步迟,水平低,如果按部就班,走常规发展之路,可能会一直被甩在发达地区的后面,甚至继续扩大差距。因此,天水县域工业在努力推动当前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有长远的考虑和安排,努力走超常规发展之路。在县域工业起步和发展过程中争取高起点发展,高度重视加快技术更新改造步伐,创造条件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尽可能形成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县域工业在提高水平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县域工业的差距,努力走后来居上之路,推动天水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