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策: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策: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是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天水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疗卫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良好的国民健康素质是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策: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第三章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是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天水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天水市医疗卫生事业虽然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也是制约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探索其解决方法和途径,对促进天水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意义

(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基础和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在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医疗卫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良好的国民健康素质是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世界银行曾经测算,在过去40多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中,8%~10%来自于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大约30%~40%来源于本地区人群健康的改善。因此,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天水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使广大群众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是党和政府的期望,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因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成为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目标,成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天水的重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社会的民主法制比较健全,公平正义得到充分体现,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充满活力,不同利益关系有效协调,社会管理和组织方式有条不紊,社会秩序稳定有序,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能够妥善解决。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构建和谐社会又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多年来,天水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许多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医患沟通监督机制,保证医疗信息畅通,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是天水市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必然影响社会的公平、和谐、安定、有序。因此,只有高度重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缓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人群之间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积极发展卫生医疗事业,是消除贫困的一项重要措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求我们“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天水市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协调,与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还不适应,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能力低下,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农民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比较突出,2010年底,天水市有贫困人口43.93万人,而因病致贫、返贫的占整个贫困户的46.5%,这对我市的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重视低收入群众和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各级政府应把保障群众卫生健康权益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国民素质的大局之中,统筹谋划、安排、部署。把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人群之间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作为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在制定政策、措施时要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为一项扶贫措施,多考虑困难群众的利益,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医疗卫生等基本条件,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与健康的需求,才能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协调一致。

(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具有前导型和综合性引导作用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报告中所指出的,“卫生系统仍然是世界经济版图中最大的扇面之一”,卫生医疗保健产业不仅大量吸引就业人口,而且它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链条上占有重要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健的辐射、诱导、促进作用,并具有前导型和综合性引导作用。卫生医疗的发展,促进了天水医药工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立足天水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天水市选择了16个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群,组织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推进,药物和中药材就是其中之一,重点是加强重大新药、原料药、药物中间体、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加强重大新药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中药材种植(GAP)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卫生医疗保健的发展也影响、引导食品产业不断开发、生产出绿色、保健食品,并促进环境保护产业和仪器仪表等制造业的创新与发展。

二、天水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基础

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管理进一步规范。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水市基本建成了第一人民医院为中心,辐射陇东南地区的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有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8家,设置床位9172张。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9家,中医医院7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所,妇幼保健机构8所,专科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分院132个。全市设村卫生室2889个,乡村医疗机构覆盖率100%,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以县人民医院为依托,建立了传染病区,初步形成了以天水传染病医院为中心的传染病治疗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绿色通道;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一些高难度手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专病专科建设成效明显。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保健水平的提高,有效保障了人民的健康,使城乡居民抵御疾病危害的能力从根本上得到增强。

2.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上了新的台阶。一是建立健全了职能明确、功能齐全、责权明晰、运转高效、信息畅通、整体联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监测系统和运行机制。二是建立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及时率、准确率明显提高。乡镇卫生院建立了规范的传染病门诊,进一步增强了发现和诊断传染病的能力。三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到达到100%,以乡为单位达到85%以上。四是在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的推动下,积极探索并实践符合天水市实际的防治工作模式。

3.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通过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市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23.8万人,保率达95.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5年在武山县试点,2007年实现了全市覆盖,2010年全市参合人数286.22万人,参合率95.41%。

4.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建设有了新突破,改革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稳定了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3.4%提高到73.72%,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由17.4%提高到43.69%,卫生技术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100%;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25.3%,具有初级技术职称人员占74.7%;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执业资格人员占42.94%。全市乡村医生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26.65%,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执业资格人员占2.77%。

5.公共卫生环境状况得以改善。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创卫活动,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使人民群众对卫生政策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建设任务,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8.03%,增长了9个百分点,在创建市、省、卫生县城活动中名列前茅,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氛围基本形成。

6.卫生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启动实施了市级医院、县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以及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33.58万平方米,总投资37964万元。其中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4个,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1个,县级妇幼保健站建设项目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3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113个,村卫生室建设项目57个以及国家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点建设项目1个。2009年以来,又实施扩大内需卫生项目、灾后重建项目以及第五批扩大内需项目254个,总建设面积46.18万平方米,总投资116482万元。

(二)发展机遇

1.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天水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机遇。在新时期,按照“全面推进、科学发展、东西互动、加速转型”的总体思路,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在安排项目资金,制定规划时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按照国务院出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文件要求,按照实事求是原则,提高中央对西部困难地区的补助比例,减少地方配套资金压力,确保卫生等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发挥效益;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的财政投入政策和机制,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建立卫生投入监督和评价机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天水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制定出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2.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给天水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体系,提升市级医疗救治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重大疾病、新发传染病等的快速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县级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这些任务的完成,将使天水的医疗卫生事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3.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为天水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五项重点任务,特别是注重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保障资金安全,把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的要求,为天水市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4.甘肃省卫生厅提出“建好一个中心(兰州),带动发展两翼(天水、张掖)”的发展思路,为天水市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卫生工作基础薄弱,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市、县两级都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基层机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高水平的人才更加缺乏;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和应对重大突发性疾病的流行。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不少农村地区的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现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天水市目前尚属艾滋病低发病和低流行地区,但近几年病毒感染者迅速增加,并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态势。

2.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www.xing528.com)

(1)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明显不足。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横向来看,与同类城市相比,天水市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总量明显不足,人均占有量较少。纵向来看,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医生数增幅大大低于同期全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增幅和床位利用率的增幅。另一方面,供给总量不足与结构性不合理同时并存。

(2)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服务能力尚未饱和,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和全科医师,即使城市的一些中小医院也缺乏高水平的医生,致使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闲置。

(3)农村医疗救助体系不完善,服务能力低下,与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还不适应,特别是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按编制标准全市乡镇卫生院缺编近1000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全市2889个村卫生室,只有57个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要求,仅占1.97%。群众患病在当地难以有效就诊,要到外地、到大医院,不仅加重了大医院负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3.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一是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呈现倒金字塔形,医疗资源80%在城市,特别是上规模、上档次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城区大医院,一些农村医疗点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老三件”水平,占人口80%的农村人口仅享有20%的医疗资源。二是城乡医疗保险筹资水平不平衡,农村大大低于城市。城乡医疗保险实际住院补偿水平不平衡。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低,保障能力有限,参合农民获得的实际补偿率偏低。

4.医疗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公立非赢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完善,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卫生事业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重点项目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地方病防治以及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的开展。

5.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显现。主要表现在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贵;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贵。从相关数据看,每门诊人次费用和住院人次费用已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医疗费用绝对数的增长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在现阶段,医疗费用增幅以及医药费用自负比例的变化还是明显超出了群众的心理预期,医药费用成为广大群众无法选择、日益沉重的重大支出,特别是城镇相当数量的低收入家庭和广大农村农民中,“小病拖、大病等”现象还是一定程度存在。

6.中医和西医的发展不同步,重西医、轻中医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医治病更重视病人,突出以人为“本”。其整体调整、扶正祛邪、辨证施治的观点,兼顾机体内外环境、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别,在现行医学体系中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尤其从疫病流行来看,中医药疗效更是独树一帜,而天水发展中医事业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天水市只有一家市级中医院、六家县级中医院,大多生存艰难,虽挂名为中医院,实际西医占着绝对的份额。在一些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虽是必设科室,但大多数却处于逐渐萎缩的状态。一些从事中医的医生出于利益的考虑,弃中从西,导致中医人才的流失,造成中医的发展后继无人,中西医发展不协调的直接结果将导致传统中医学的慢慢消失。

三、天水市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1.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属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必须靠政府组织推动,靠政府制订并落实预防、控制、救治和有效应对措施,重点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宣传,做好计划免疫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二是做好疫情监测,准确掌握疫情,有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三是坚决落实国家制订的一系列防治政策,务求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患者身上。

2.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除完成建设项目外,真正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应急救治能力,还必须完善功能定位,落实职能责任,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强化信息和指挥系统,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警与处置、疫情收集与报告、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同时,依法加强卫生监督,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评价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监管体系,保护群众利益。

(二)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1.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农村是天水市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卫生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主要是城乡不协调;群众看病难,突出问题是农民看病难。因此,政府和卫生部门要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契机,依托新农村建设,不断增大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的卫生医疗投入力量,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努力解决农民就医难的状况。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配置基本医疗设备,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二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和农村医疗管理规范,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四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稳定农村卫生队伍的同时,采取在职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项目以及城市医院对口帮扶农村卫生工程、远程医疗会诊等形式,切实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以及高技术医务人员“三下乡”活动,并形成制度,那些医术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医生在为农村提供较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培养农村医务人员,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为农村带去新的健康理念,提高农民健康素质。

2.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城镇实现卫生医疗资源合理组合,既要形成以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现代化医院,保持医学科学的领先地位,对天水医疗技术发展起到辐射作用,又要构建由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所组成的多层次的社会化医疗保健体系。优化布局,建立预防、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慢性病防治五位一体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目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在构建之中,应进一步增加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同时,整合资源,明确分工,逐步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医疗模式,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医疗服务转移到社区。鼓励大型综合医院与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定点协作关系,推行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既相互分工又资源共享。为克服社区医院条件差、医术不高的缺陷,鼓励大医院高职称医师到社区工作,让病人自愿、放心到社区就医。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深入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市”创建活动。

(三)增加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投入,市财政应建立稳定长效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卫生的投入力度,增长比例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优化卫生投入方向和支出结构,加大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才培养及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投入,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中医药工作。逐步建立起基本医疗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和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机制。除了政府加大投入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外,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对卫生资源规模、布局、结构的调整,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使用效率。要探索改革医院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事业,创办天水市较为缺乏、符合居民健康需求、发展前景可观、非重复建设的专科特色医院;探索外来资金改制重组二级公立医院,尽快形成多渠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格局,抑制医疗市场的垄断,多层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四)不断扩大基本医疗的保障面和受益面,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运行

1.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重点解决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进一步提高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提高新农合资金统筹层次,开展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垫付报销工作,实现新农合资金市级统筹;提高新农合补偿比例;把门诊纳入统筹报销范围,实现门诊统筹;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费用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式,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2.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配套衔接机制。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真正体现住院统筹“共济抗风险”,门诊统筹“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特点,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

(五)完善人才机制,稳定卫生技术队伍

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骨干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卫生人才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机制,逐步建立一支学历、专业、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

1.用好现有人才。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政府已颁布的各项人才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用人机制,注重给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提供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机会,激发人才潜能,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给予重奖,同时在享受政府津贴、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政策。继续推进绩效工资制,坚持重实绩、重贡献和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倾斜的原则,建立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

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一乡一人”的原则,对全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规范化培训,对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做好社区卫生人员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加速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整体专业素质。

2.落实骨干人才培养规划。尽快制定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到2015年,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医学领军人才、市级学科带头人、医疗卫生各专业技术骨干、农村及社区基层卫生技术骨干,形成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医疗卫生科研学术和业务技术带头人,特别是要实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改革现行用人制度和奖励办法,破格任用和重奖学术、技术成就卓著、有创新成果者,奖励有创新思路或群众认知度和满意度很高的农村卫生工作者,为天水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3.引进培养储备人才。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大背景下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西安等城市优势医疗卫生资源和强大教育科研实力,采取定向培养、对口支援、人才交流以及远程技术指导等有效形式,加大卫生人才资源开发力度,要采取各种办法不拘一格吸引和引进省内外、国内外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力争到“十二五”末,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建成以硕士学历为龙头,大学本科学历为骨干、并拥有一定数量博士的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