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是指围绕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并在执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实行“自我控制”的一种管理形式。借助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施中的检查就会很方便。

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影响

吴绪红(1)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互联网相当普及,网络已进入到学生宿舍,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工作、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带来的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及其应用

目标管理(MBO)是195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Beter Drucker)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这一理论强调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和以目标来指导行动,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它弥补了泰罗制管理学说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不足,把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统一起来,使员工(下级)了解工作的意义,对工作产生兴趣,实行“自我控制”。这一学说,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企业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绩效,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后来,又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科学化、正规化、制度化。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是指围绕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并在执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实行“自我控制”的一种管理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使受教育者思想和行为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首先是一种管理活动,它有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组织,它包含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具有管理的四大职能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所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必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特定对象人来进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强调“自我控制”,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受教育者本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既是一种管理制度,又是一种管理思想。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的管理制度。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从管理活动看,思想政治教有目标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制订计划,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建立机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指挥者的权威,及时纠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目标偏差,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者与上级的关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从管理法规看,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策制度、责任制度、评估制度等,以法规的约束力确保管理活动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中心。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指导行动的管理思想。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指导行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思想的重大转变:首先,改变了过去只重视上级指令的错误做法,不仅重视上级指令,而且重视受教育者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其次,改变了上级“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的做法,重视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再次,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盲目性,一切工作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

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手段,这一手段恰当地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必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实现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归宿。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有如下益处:

目标确立时的互动。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布在互联网上。教育者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利用网络的条件进行讨论,平等地进行交流。这种交流讨论是双向的、互动的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意见和看法。

目标确立时的高速。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能够以最快的时间让受教育者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从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它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时产生的障碍,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效率

目标确立的高质量。互联网的虚拟性,打破了各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种种不协调关系。由于互联网见字不见人,交流者没有地位、身份、年龄等隔阂,受教育者也不会感到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枯燥无味,教育者、受教育者可以毫不掩饰地谈出自己的想法、看法,人际心理距离缩到最短,交流更具有真实性、直接性,因而教育者容易制定切合受教育者实际的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第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检查和调整。(www.xing528.com)

检查是为了监督目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目标进行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纠正目标偏差,确保目标的按期完成。过去我们检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往往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检查单位和个人是不是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实施了教育活动?是否按规定的进度进行?有没有拖进度的情况?是什么原因拖了进度?实地考察、检查往往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花费的时间太长,不经济,也不便于动态地掌握最新信息。借助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施中的检查就会很方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问卷的方式、答题的方式、汇报的方式等监督和检查目标实施的情况,互联网的迅速、便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检查带来了高速与效率。

教育者根据目标实施检查的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施和实现作出分析和评价。如果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脱离目标,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如果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目标有偏差,要及时进行纠偏;如果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切合或不十分切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要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利用互联网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非常快捷,教育者只要将调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互联网上公布,受教育者就会知晓,并且按照新的教育目标去实施。

第三,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其核心是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控制”的作用。互联网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自我控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中“自我控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我检查和分析。教育者可以将目标责任者个人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对目标的完成情况、目标进度、目标完成的好坏、目标实施中易发生的问题等在互联网上公布,便于受教育者及时比照和分析。二是主动纠正偏差。通过检查,发现的问题,能够自我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通过互联网迅速报告上级,请求支持和帮助。三是及时反馈信息。利用互联网反馈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拥挤和塞车,信息反馈的渠道随时畅通无阻。

三、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中不良的信息、道德的弱化、他律的弱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带来了挑战。

第一,网络中不良的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的思想,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使大学生产生错误的行为。网络上的信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大学生由于人生观世界观尚处于形成阶段,社会知识、生活阅历有限,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限,大学生在接受正确信息、开阔眼界的同时,难免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如在网上蔓延的各种思潮、在网上传播的关于淫秽、黄色、暴力、凶杀等有毒有害的内容。这些信息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和处置,会给大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大学生接触或沉迷于这些不良信息,就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耽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施的进度,不会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要求去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道德的弱化造成受教育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障碍。在网络中,主体的行为往往是在“虚拟实在”情形下进行的,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真实的交往,而是间接的“人机交往”,受教育者在网络中可以成为“隐形人”。受教育者可以匿名存在,彼此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匿名发布消息,削弱了发布者的责任感和受到社会惩戒的担心,甚至诱发一些人的破坏欲望。一些缺乏自控力的大学生,或出于无聊,或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能量,或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往往做出一些出轨的网络行为,如发布虚假信息欺骗他人。更有甚者,有的人利用互联网造谣中伤,败坏他人名誉:非法进入他人的网络系统,破坏他人的数据和资料。互联网道德的弱化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使得教育者获得的信息有时候是虚假的信息,受教育者可能根本不在现场,信息或许来源于非受教育者,造成受教育者的信息失真。教育者如果根据这些失真的信息,判断教育的进度和效果调整教育的目标,必然会得出不正确的目标管理结论,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失灵和教育资源的损失。

第三,他律的弱化给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难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中目标的确立、目标的检查、目标的调整等多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强调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对受教育者行为起重大作用的往往是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和身体力行、强大的道德舆论压力、良好的团队关系;而在互联网中,网络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道德法律规范,由于世界各国道德法规不同,如在一些国家里赌博同性恋、色情服务是合法的,大学生仅靠自身的是非鉴别能力和道德约束力,难以抵御网上的各种诱惑,其思想道德就有可能随波逐流。必须借助他律来调控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由于网络行为的虚拟性、行为主体的匿名性、面具化,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他律行为往往变得软弱无力。没有强大的他律作用,受教育者就不会用心和用力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可见,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教育者要利用其正面影响,关注并采取措施遏制其负面影响,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互联网高效、快捷、灵活、形象的教育方式相结合,有效地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洪铁著.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李祝文主编. 目标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3]王德中主编.管理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注释】

(1)吴绪红,男,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总支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