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在国际区域旅游市场中的地位研究

中国在国际区域旅游市场中的地位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去一年,又有1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新的旅游目的地,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国(地区)已达132个。截至2006年底,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总数达到132个,中国出境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国际区域旅游市场中的地位研究

第二节 中国在国际区域旅游市场中的地位

2006年全球旅游业再创新高,国际游客达8.42亿人次,比上年增4.5%。亚、非、欧、美各地区普遍增长,非洲和亚洲更是高出一筹。展望2007年,世界旅游业仍将是一个向上的发展年,预计全球国际游客人数将保持4%的增长。

中国旅游业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据中国驻马德里旅游办事处提供的数字,作为旅游目的地国,2006年到中国旅游的国际过夜游客达49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3%;旅游外汇收入达339.5亿美元,增加15.88%;作为客源国,中国到国外旅游的人数达3452万人次,增加11%。过去一年,又有1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新的旅游目的地,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国(地区)已达132个。

一、国际入境旅游市场强国

中国严格意义上的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也成为其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旅游业被确立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0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6840亿元人民币,2005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768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4%,2006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885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与此同时,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2005年,中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49万,间接从业人员3470万,从业总人数为4219万,占全国就业总数的5.2%(中国信息报,2006)。

img34

图4-2-1 中国1984-2006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制作,由于从1993年起开始开展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当年国内旅游收入与上年不可比。

img35

图4-2-2 中国1978-2006年入境旅游人次和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次包括一日游)

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业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明显提高,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至2003年底,全国旅游企事业单位达30.44万个,其中,各类旅游住宿设施28.38万个,旅行社1.33万个,通过贯彻实施各项旅游质量标准,全国现有星级饭店11285家、A级景区1401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06个,210个城市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国民航、铁路、公路、能源、通讯、口岸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这二十多年里,在国内旅游积极发展的同时如图4-2-1,我国的入境旅游也得到了快速持续发展如图4-2-2,到“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快速发展,已经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表4-2-1 1978年到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情况

img36

资源来源: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网站http://www.cnta.com的数据整理而得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入境旅游业初具雏形,但尚未形成产业。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入境旅游业迅猛发展。1992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已经进入全球前十,到1994年,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达73.23亿美元,进入世界前十。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为世界所瞩目。到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总量为10903.82万人次,创汇257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4位和第7位,2005年,入境旅游总量为12029.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创汇292.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2006年全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1.24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339亿美元,如表4-2-1所示。

二、国际出境旅游客源市场大国

随着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出境旅游也增长迅速。1997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安部颁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跻身全球出境旅游消费前十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客源输出国。

1994年至2006年,中国累计出境近2亿人次,年均增长20.37%。1994年出境旅游人数为373万人次,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是532万人,到2000年,突破了1000万人。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为1213万人次,到2003年出境总人数达2022万人次,首次超过日本1700万人次左右的出境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200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28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6%,居世界第三位,旅游消费总支出为1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居世界第七位,到2005年,出境旅游人数达310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旅游消费总支出为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出境旅游人数达34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003年来一直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到目前为止,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年增长水平高于入境旅游年增长水平近13个百分点(20.37%-7.45%),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出境旅游花费可能已经超过入境旅游收入,中国国际旅游业已经整体沦为花汇产业。

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集中度发生变化,1997年,中国刚开办公民出境旅游,当时旅游目的地仅有东南亚4国和港澳地区。截至2006年底,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总数达到132个,中国出境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体上,中国公民出境目的地仍然以亚太地区为主。从地域上看,1997年以前出境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新、马、泰和港澳地区,而现在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德国等更多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

中国出境旅游的性质结构发生了转变,近年来,在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中,因公出境人数与因私出境人数都出现了增长的势头。因公出境在经历两年的减少之后,于2001年出现正增长,这一变化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扩大有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因私出境旅游冲破长期封闭,一经开办就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而且,从2000年起,中国因私出境人数超过因公出境人数,成为出境旅游的主体。如200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80%以上是自费出境旅游。(www.xing528.com)

高收入的群体是我国出境旅游的主体。因此,中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平均水平。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内地游客人均在港消费已达5000港元,在澳大利亚人均消费3000美元。粗略推算,国人每年出境旅游消费的总支出至少在200亿美元以上。

三、中国在国际出、入境旅游市场中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升期,在国际旅游市场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邵琪伟,2005)。

1.面临的机遇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03年,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强调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目前,全国有24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重要产业。这表明,旅游业将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更大的支持,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这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兴旺的重要动力。

表4-2-2 2005年十大国际旅游总花费国家

img37

(续 表)

img38

资料来源: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Data as collected by UNWTO 2006),《Tourism Highlights 2006 Edition》,http://www.unwto.org

发展旅游将成为各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选择之一。旅游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势产业,具有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就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功能。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选择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发展。

中国和平发展,有利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家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使中国成为全球公认的安全的旅游目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诸多有利条件。同时,我国旅游业已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接待能力和发展实力,积累了相当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出境旅游的发展,增强了中国旅游的国际竞争力。旅游业在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世界旅游业发展形势对我国有利。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传统优势,但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国家和地区则将保持较快增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在目前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的形势下,中国保持了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2.挑战和对策

(1)入境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总体上平稳增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入境市场增幅趋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主要客源国和地区市场的变化是入境市场增幅趋缓的直接原因。第二,入境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客源市场分流,而且这种情况还将进一步加剧,因为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措施争抢客源。如东南亚国家出台很多措施弥补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旅游损失。第三,人民币升值和部分地区综合旅游价格提高。第四,宣传促销方式在入境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不能适应市场变化要求的情况。

入境旅游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不断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形成压力。中国旅游接待人次和创汇收入虽已超过了“非典”前的水平,但创汇排位与人次排位形成落差,反映了入境旅游深层次的挑战。如中国入境旅游人次从2002年的9791万人次、排位世界第五,上升到2005年的12029万人次、排位世界第四,而同时的创汇收入反而由2002年的203.9亿美元、排位世界第五,成为2005年的292.96亿美元、排位世界第七。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要在正确认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大力巩固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重点开发潜力市场。一是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在国家旅游局牵头做好若干工作的同时,各省区市协同加大工作力度,要多组织双边旅游年活动,有条件的省区市要积极开展更多的宣传促销活动。二是要尽快制定出台如《关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指导意见》等旅游法规。三是要鼓励地区之间进行区域联合和旅游线路联合进行促销,推广江浙沪等地区的经验。四是要善于将出境市场和入境市场联动,推动与主要客源国进行市场互换、客源互动。五是要发挥大企业在宣传促销中的作用。邀请企业参与政府组织的促销活动,同时鼓励企业与国外的大旅游企业建立联系。六是要研究完善对外促销的工作方式,善于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把宣传促销做到重点客源市场中去。要善于利用当地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来做旅游宣传;要善于和广电、文化等部门配合来做旅游宣传;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网络来做旅游宣传;同时要注意做好对台港澳市场的促销工作。

(2)出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出境旅游高增长也引发诸多新问题。诸如旅游服务质量亟须提高,不文明行为影响了国民形象,利用出国游渠道滞留不归、非法偷渡等问题增多,旅游贸易逆差潜在发生造成一定程度的“漏出效应”,旅游法规建设滞后等。

出境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而言,需要合理评估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影响,继续调整政策和战略,使出境旅游保持健康发展。

提倡文明旅游,提升我中国游客在国际上的形象。把发布的旅游文明公约和指南传递给公众,并在游客中形成共识和自觉行动需要一个过程。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将随着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有意识地引导而逐渐消除。

对境外旅游消费做正确的认识和指导。出于对国民旅游需求的满足,部分外汇流出是正常的。而且,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大大改善,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加上旅游换汇政策的宽松,外汇不再是国民出境旅游的瓶颈。虽然在国际收支平衡中,国民在境外的消费算作“外汇的漏出”,但这种漏出是正常的、合理的,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在经历短暂的热潮之后,随着人们理性的回归,出境旅游的人数和消费支出将逐渐归于正常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对私人外汇的流向,只能引导,不能过多地限制,没有一个旅游发达国家是在只发展入境旅游而限制发展出境旅游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事业的。做好旅游信息的服务和预警工作,避免突发事件的影响,保证出国旅游人员的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