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进行高效企业文化建设

如何进行高效企业文化建设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企业文化具有塑造企业形象的功能。对员工的导向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因为没有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企业文化建设专职部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无法顺利完成。但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学习型组织,更不要谈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如何进行高效企业文化建设

论企业文化建设

柳 青

1.企业文化概述

1.1企业文化概念

企业文化定义,被引用最多的是沙因(Edgar H.Schein)先生在《组织文化与领导》中的定义:群体在解决其外在适应性与内部整合的问题时,学得的一组基本假定,因为它们运作得很好,而被视为有效,因此传授给新成员,作为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如何去知觉、思考及感觉的正确方法。

我国的孙兵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为: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这个定义与沙因的定义是一脉相承的。

作为在科学管理基础上的发展,企业文化倡导共同遵循的目标、战略、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精神因素,通过这一系列精神因素的整合,再加上宣贯理念等方式将企业的生产目标、战略、模式内化到每一个员工,从而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1.2企业文化的功能

1.2.1管理功能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对传统科学管理的改进和替代,相对于严苛、硬性的科学管理,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精神层面发挥管理功能。

第一,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目标。员工通过感受企业文化将企业目标与个人奋斗目标相统一,使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融合,并且员工之间也通过这种内化的动力,团结起来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克服了传统科学管理的弊端,主张把人作为具有主体性的“社会人”或“文化人”,克服了否定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经济人”文化观的片面性,主张“感情沟通”,形成企业全体员工的亲情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规范更易被员工遵守。在接收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员工们更乐于通过个人约束实现自我管理,较之科学管理的专制,这样的管理更有效,体现在员工的言语和行为上,这种自发的约束,也更持久。

1.2.2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体现的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改变原来从个人角度建立的“个体意识”,即一盘散沙的状态,使每个员工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这是实现合拢管理最重要的途径。企业文化还本能地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有利于企业在危难时刻渡过难关。

1.2.3形象功能

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从而构成企业的整体形象。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全体员工中养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培育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以及根据企业经营需要和文化定位所实施的一系列诸如着装、言语、行为规范等,内在地作用于企业管理者、员工的行为,共同塑造着企业形象。因此,企业文化具有塑造企业形象的功能。

企业文化向公众展示着企业的管理风格和精神风貌,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成功的企业文化不仅会影响本企业的发展,也会使整个行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企业从建立到成长为一个行业乃至市场经济中的品牌和象征的过程中,良好的企业文化必不可少。

1.2.4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性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对员工的导向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企业文化影响着员工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一旦作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内化在员工的心里,将直接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它以一种软性的方式发挥着对员工的指导和管理作用,从“制度要我做”转变为“我自己要做”,提高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道路上积极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2.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构建体系与宣传贯彻

2.1.1构建体系存在的问题

构建体系即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含理念识别体系、行为识别体系和视觉识别体系);搭建企业文化建设平台(如成立企业文化部门)。公司要通过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在总结、发掘、提炼与继承企业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公司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体系。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很多企业没有以文化理念为指导来审视、修订和完善公司原有的管理制度、企业规章和企业规范;也没有把文化理念融入具体的管理规章制度之中,促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视觉识别体系无法提升企业视觉识别质量。根据企业文化理念,尤其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应构建企业视觉识别体系,并逐步在公司内部和对外宣传应用和推广。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未进行统一企业整体的形象宣传,树立公司新形象。

2.1.2宣传贯彻存在的问题

宣传贯彻即在企业内部初步普及企业文化理论,宣传推广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内容。

建设机构不全,文化宣贯渠道不畅。因为没有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企业文化建设专职部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无法顺利完成。另外,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的渠道的缺乏,如企业文化宣传栏、橱窗、内刊、企业文化手册、电视台、广播台、局域网等,也妨碍了员工全面接触、认识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学习力度不够。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强化宣传学习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理念及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掀起团队学习企业文化的热潮,促使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明确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及企业理念的内涵,全面增强他们的企业文化理论水平,提高他们对企业文化理念的接触与认知。

2.2学习型组织尚未建立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企业文化,才能促使全体员工初步认识、认同和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优化物质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及员工的士气和归属感,打造企业和谐人际关系,增强团队精神和活力,促使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创造力、竞争力不断增强。

但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学习型组织,更不要谈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以学习力促进文化力,以学习力推动创新力,以学习力提升竞争力。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学习体系从理念识别体系、行为识别体系、视觉识别体系、管理制度与机制等领域全面展开团队学习活动,形成由上到下的贯穿、由上到下的默契、上上下下的融合与共识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2.3企业形象提升缓慢

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外显。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价值观的内化和丰富企业精神文化,基本形成核心融洽的人文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稳固提升企业形象是较普遍的做法。但是当前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指南,以CS100客户满意新年为切入点,优化机制,完善管理,抓住重点,真正全面实施企业品牌战略的企业寥寥无几。不依靠科技进步,不强化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要增强企业科研实力,促使企业科技领先,几乎是不可能的。

员工行为不规范,企业人的形象尚未树立。企业员工的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等行为,时刻传播着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形象,反映着企业的素质与实力,是衡量企业文明程度的基础。不从仪容、仪表、仪态、言语、接人待物、公关礼仪职业道德等细节抓起的话,是无法规范员工行为,树立企业整体的良好风貌与形象的。

3.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改进的建议

3.1企业文化基本体系的健全

3.1.1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塑造企业价值观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遵循员工及群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企业整体与员工个人、企业与社会以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现实与未来等一系列关系,逐步精心培育,才能使企业价值观既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从企业发展经验中总结、提升企业现有价值观。一般来说,具有一定历史的企业,其价值观总是以经验的方式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人们往往只注重经验的实用形式,这种观念形态的东西不易被发现,因此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常被人忽视。如果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就必须对之加以提炼,使之升华到价值观层次,充分体现企业价值理想和长远目标要求。

其次,在继承原有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企业价值观是一个动态体系,随客观环境和企业内在因素不断变化。通过不断地注入新内容,企业价值观在内容上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一样充满活力。在西方企业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价值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经历了最大利润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生活—质量价值观三个阶段。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价值观同样在其历史演变中经历了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兼顾价值观等不同阶段。因此,心得价值观的形成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扬弃,是对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只有在继承原有价值观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建立符合企业当前状态及发展方向的价值体系。

最后,企业价值观体系的形成要得到员工认同。如果价值观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得到员工认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企业价值观的内化过程中,领导者处于主导地位,领导者持续不断地灌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应树立楷模,通过制度逐步推进。

3.1.2塑造现代企业精神(www.xing528.com)

企业精神的塑造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企业精神认定阶段、宣贯阶段和升华阶段。三个阶段相互影响,层层推进。

首先是企业精神认定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确认和提炼企业精神,同时确保员工对企业精神内容和内涵的准确理解。企业精神来自企业内部,来自员工之间,通过发动员工集思广益征集企业精神提案,可以确保企业精神的准确获取。

其次是企业精神宣贯阶段。这一阶段重点在于广泛宣传企业精神,首先让员工从思想上接受,然后才能内化到日常工作中,去实践和体现。企业领导者更要带头实践企业精神,在企业内部树立典型,鼓励、引导员工实践企业精神的内涵。

最后是企业精神升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在于使员工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让企业精神的塑造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发展,使员工成为具有企业精神的“企业人”,企业精神成为员工完全自觉行为的内在动力。

3.1.3建设新型企业伦理道德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建设一样,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实际工作来看,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发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确立符合企业特点的道德标准。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经常反映出的、带有一定道德取向的习惯性行为,吸取并在企业内发扬这些优良习惯,将其转化为员工可操作的道德规则和规范。

第二,伦理道德建设同员工教育相结合。良好道德的形成与员工素质密不可分。员工所具有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是伦理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企业在建设伦理道德的同时,不应放弃对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基础文化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企业精神教育,要使员工意识到自己才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主体。

第三,伦理道德建设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目的之一是规范员工行为。因此,管理者要充分运用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知识,进行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在强化制度等硬性管理的同时,也要发挥文化的软性管理作用,增强员工认同感、归属感。如扩大民主管理范围,使员工有更多机会参与管理与决策

3.1.4树立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竞争手段。通过树立优秀企业形象建设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在产品质量、企业信誉及客户管理三个方面做足工夫。因此塑造企业形象应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要有独特性。树立企业形象应突出个性,强调差别化,既能反映行业特色和企业特色,还要便于识记,通过视觉识别设计使企业特征易于传播。

其次,注意全面性。企业形象设计要覆盖全面,包含企业形象、价值观、伦理道德和企业精神,相互渗透,构成完整统一的企业文化。而企业形象则是价值观、伦理道德和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企业形象塑造还依赖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做好宣传推广,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最后,把握战略性。树立企业形象是对未来的投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树立企业形象实际上包含三种行为:挽救形象、维护形象和更新形象。不良形象若不及时挽救就会失去市场;良好形象若不精心维护,则会变成不良形象;现有形象若不更新,时间一长就会被遗忘。因此企业需使企业形象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常变常新,成为反映企业文化特色的坚强力量。

3.2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程序

3.2.1两种思路

一是经院派思路:他们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导出企业文化产生的一般规律: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影响下,以企业的创立者为源头,把企业所创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前奏,然后从制度到习惯,最终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定环境中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由少数人倡导和示范,并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

二是实战派思路:塑造企业文化一是解决观念问题,达成共识;二是摸清团队,找到利益共同点和价值取向的统一点;三是梳理筛选企业核心价值观;四是定位企业愿景;五是提炼提升,形成体系;六是执行(贯彻与传播);七是维护、坚持。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两种思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们之间的显著差异:经院派在于描述企业文化的产生以及其中的一般规律,非常理性,但在操作上面面俱到,缺乏重点,让人不知所云。实战派能够较好地把握塑造企业文化的重点和规律,逻辑清晰,但没有明确指出操作流程。

3.2.2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程序

本文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是最浅层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对员工的影响尚只止于视觉;到了行为层面,这种文化已经开始对员工产生影响,包括言语、行为等,但是这一阶段还只是在规范下的被动的遵从;到了精神层面,企业文化已经内化为员工自身的价值观和取向,自觉地以企业文化检视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

因而,本文基于经院和实战两种思路,从操作层面上坚持的基本程序为:调研总结、定格设计、宣传推广和完善提升四个阶段。

调研总结阶段主要是把握总结企业现有的文化状况及影响企业文化的各种因素。

定格设计阶段主要是认真研究企业的经营状况、员工素质、人文环境及企业传统和现有文化适应性等因素的影响,提炼设计企业文化体系。

宣传推广阶段主要是采用必要的手段,将企业文化所确定的各种理念和行为方式全面地体现到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员工的行为上来。

完善提升阶段主要是根据企业实践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及时吸收社会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使企业文化不断完善提高。

3.3企业文化落实

3.3.1充分发挥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重视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就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应该重视、参与到其中,在企业文化设计过程中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广泛汇聚各方意见。在企业文化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起到表率作用,尤其是一些基于企业文化建立的制度,要带头贯彻执行,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提高企业文化的权威,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3.3.2制度化

首先,要用制度来落实企业理念,目前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设知识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虚化严重,缺乏制度支持,执行大打折扣,员工也不会严肃对待,最终有损企业文化的威信。其次,在将企业文化通过制度建设落到实处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现有企业制度的改造,将其不符合企业文化的部分进行修改,按照新的文化理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企业文化中的营销理念设计营销管理制度,根据薪酬理念设计薪酬制度等。再次,要建立强化企业文化的机制,保持企业文化的连续性。提出一套理念、设计一套标识、制定一套规范都是比较容易的工作,如何坚持下去才是最关键和紧要的。应建立企业文化培训制度,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3.3.3宣传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员工只有认知了企业文化,才能对之产生认同感,并不断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观。因而,应该做好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在广大员工中间普及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做到知行合一。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外部宣传,一方面这种宣传可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塑造企业形象;另一方面,对外宣传又可以产生对内的反作用,增强企业员工作为集体一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做到入脑入心。

4.小结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管理是对科学管理的一种有效补充,有利于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关于企业文化的建立,本文从企业文化的背景、功能及建立的基本程序展开,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模式作为参考,将企业和企业价值、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其同步运行,最终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一定是积极的。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林泽炎.企业员工激励技术[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4]柳眉.谈谈企业文化与员工素质为何决定了企业生存时间[J].中国经济周刊,2009(6).

[5]陈宏.企业文化与员工素质作风内训[J].企业文化,2008(3).

[6]陈忠理.企业文化竞争力提升路径分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

[7]刘平.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代经济,200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