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面向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面向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我国现行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以中小企业需求为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制度和专业框架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来组织实现的培养过程和培养行为,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目的性,包括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状态、知识发展方式、教学计划方案、教学组织形式、专业培养方式、素质教育体系、人才知识结构等。

构建面向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构建面向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中国会计人才市场和会计需求的角度看,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非常紧缺也非常现实的。在我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量的99%,创造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产品销售额约占64%,提供了约78%的就业岗位。从这个角度讲,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每年有近80%将供职于中小企业。如何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相适应,是当前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久未解决的问题。从中小企业需求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特殊性,产生了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而现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企业的需求不相适应。解决途径就是要适应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特殊需要,对现行企业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包括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和改善教学团队、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建立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但另一方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尤其是适应企业需要的问题,又是一个长期以来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招生人数每年都位居前例且不断增加。但从实际效果看,高校本科会计专业人才(以下简称“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实际需要有很大的差异,从实际情况看,学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即高层次人才人才不高,一般专业人才又达不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而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结果导致“高不成低不就”,学校培养的学生与市场的需求脱节从而造成“就学难”和“就业难”、“创业难”的几对矛盾同时并存的局面。

提高会计人才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当数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最为迫切和最为突出。但在当前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中,很少有高校公开表明会计专业是以中小企业的需要为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从1978年我国会计教育界就开始围绕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模式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讨论,至今至少在实践操作上还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王光远,1999年)。在培养通才还是专才、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精英模式还是大众模式以及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等关键问题,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在实践中的统一认识和行动。

一、我国现行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以中小企业需求为例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制度和专业框架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来组织实现的培养过程和培养行为,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目的性,包括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状态、知识发展方式、教学计划方案、教学组织形式、专业培养方式、素质教育体系、人才知识结构等。我国会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高校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对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相关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阻碍了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科结构单一,会计人才知识面狭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设计上基本沿袭“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外加“预算会计”的框架,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介绍,人才培养过于程式化,缺乏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如管理、金融、证券与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技能。近年来,部分高校虽然通过拓宽专业面、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主辅修制等措施加以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会计人才知识面窄的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

2.培养定位不明确,技术定位不现实,就业定位不实际

所谓会计定位不明确,是说究竟是培养会计全才还是会计专才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在实践中操作起来也是摇摆不定;所谓技术定位不现实,是指会计技术的传授和运用没有从传统和现代方面加以划分,以传统培养理念支配现实会计操作和运行,造成会计技术性不强,难以适应多方面的实际需要;所谓就业定位不实际,是指培养人才基本上千篇一律,以适应所有企业和单位的一般需要来进行的,因此导致了学生一遇到就业的实际选择时就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在面对中小企业时需要时就更是如此。

3.会计教育手段相对落后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课本知识,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这种描述性会计教学内容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历史成本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很少被提及,对重置成本会计和作业会计理念及方法传授很少,既不考虑中小企业的实际运用和实际需要,也不考虑其对现时经济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尽管传授了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甄别、运用、创新这些知识,对企业会计的运行认识肤浅。

4.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不足

目前在会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薄弱环节,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导致学生对相关法律规定缺乏了解,社会责任感不强,工作后不能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人格扭曲的现象。在素质教育方面,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各种资格考试等又形成了轻素质教育、急功近利的学习风气。在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即不合理的师生比和教师结构(知识结构和经验指数),又严重地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素质养成的缺陷因由。

5.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组织上主要是以会计法规、会计原理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案例教学较少。会计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别的现象,把本来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特点和特长的人才,用单一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压成了千人一面的“合格”人才模式,扼制了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形成,培养的人才能力不强。

总的来说,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可以简要的用“统一、单一、专一”来形容,既“全国统一无差异、培养单一无层次、专业专一无交叉”。从会计教育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看,是“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理论有余、创新不足”(刘永泽等,2008年)。这种模式自然很难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结合到中小企业的需要来看,还可以概括为“理念不及、体系不支、内容不应、教学不适”的现实问题。

二、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特殊性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人才瓶颈问题,有必要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作一个粗略分析。由于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与大企业或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较大区别,使其在会计人才需求方面也存在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资金运行和财务会计管理高度统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大多采取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形式,这些企业一般仅有一个(或家族)业主,其组织结构简单,业主往往具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同时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从而使得以股权广泛分散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代理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微乎其微。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集中,导致“会计乃工具”成为在中小企业中的管理层看待会计人员的一致态度。普遍现象,也成为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制度原因。中小企业资金运行和财务会计管理的高度统一,为企业业主的不规范会计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是财务会计核算运行与制度规范有较大差异。中小企业业主对会计工作的粗知和误解以及大多业主的独断专行,导致企业的内部核算和内部控制混乱,也干扰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与现行的制度规范有一定差异和背离。其主要问题在于会计核算的反序运行,即以税定账、以税建账、无账运行或套账运行等等,表现为企业各种财务制度的残缺不全或选择性设置。从微观上讲,造成会计信息披露难以客观、公正;从宏观上讲,使国家难以全面真实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及税务负担,就难以制定切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政策。

三是成本费用分布不均和企业负担沉重。一方面,为应对狭小的市场规模和有限的生产规模,中小企业会不断压低生产运作成本,缩减相关费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融资渠道,造成企业融资成本费用很高。此外,企业社会负担沉重,尤其是资本积累被大量耗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扩大再生产,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四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债务、内务等方面的关系。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和实务中存在有“三个密切关系”,即:一是与税务部门的关系是无法割离的,这使企业的财务会计需要有更多的应税方法和处理技巧;二是与债务方也存在着理不清的密切关系,除了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官方”债务关系外,还有与各种信用机构或组织的“半官方”关系,以及广泛存在的内外部的民间借贷和私募所形成的债务关系,处理、协调好这些债务关系委实需要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具有“特殊才能”;三是与内部管理和利益方的无法割离的关系,与一般股份制企业不同,甚至与国有、集体企业不同,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内部权力结构、外部关系等方面存在大量的利益及其博弈关系。“利益方”关系的存在使企业财务会计在真实信息、会计处理、收益分配、支付管理等方面有很多特殊的内容和方法。这是会计人员在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中需要认真对待。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与一股大中型企业相比,迫切需要解决三个“素养”问题,即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各种财会业务岗位甚至超出财会业务的岗位的职责和能力集于一身;会计人员的“职业”的素养——既要适应和正确处理各项企业事务又要忠实于企业运行的实际,既要对老板忠诚又要对其施加影响,既要服从又要公正的双重责任;会计人员的“全能”素养——即应对税务、债务、内务、业务的全方位能力,既要有理论与实践的才能又要有灵活与规范的技巧;既要有应对各种日常的会计、管理、核算、信息报告分析等的业务能力,又要有灵活处理小而杂、少而怪的业务事项的本领。这就是中小企业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真实需求和现实需要。

三、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路

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改进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展开。

1.提升道德修养,加强职业教育(www.xing528.com)

从专业教学角度讲,会计专业教师应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适时地引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在教育思想上把过去单纯的以培养学生“做事”转变到既要做事又要做人的模式上来。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做人”比“做事”处于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案例,注意“从会计源头”上加强会计职业教育,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

2.拓宽专业背景,突出市场需求

会计教育内容创新是会计教育创新的基础和重点。会计教育模式要从知识增长型向素质提高型转变,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全局性、前瞻性的调整和规划,充分吸收会计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认识会计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的服务方向,能否建立主动适应的市场机制,关键在于能否根据经济和企业的需求,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导入行业标准,增加会计实务,加强管理会计和会计信息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实训,强化人文科学素养的培育,扩大学生知识面,为中小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宽阔的就业渠道。

3.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观念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投资绩效越来越体现在专业适应对路上。会计专业教育的“产品”面对着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认同”和“接受”,已经不仅是供给方的单一行为和愿望。如何面对中小企业对会计的需求,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培养的是一用上手、一用对路的职业人才;二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靠前”的职业素质,所谓“靠前”是指这些专业人才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运作、贴近企业的实际、胜任企业的操作。前者与中小企业用人的忠诚度和专业性契合,后者与中小企业的成本效率和价值追求一致。总之,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是当今高等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所面临巨大挑战和艰巨任务。

4.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相匹配,企业与教育相呼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的应用范围变得日益广泛,会计专业的实用性和技术性日益增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学校就无法生存。学校办得好坏,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及被培养者对社会贡献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于雪莲,2006年)。而会计教育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为实务界输送合格的会计人才,学生只有通过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亲身经历锻炼体验与总结,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理解会计专业诚信问题,树立诚信理念,提升素质水准。因此,必须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教育目标,注重专业和素质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四、构建中小企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要点

从具体操作方法、措施和制度方面而言,其创新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思路设计教学计划,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首先,应将学科内容划分为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基础课程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强化各级别财务会计的学习和运用。而应用课程应强制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深化各门类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运用型会计这类课程的知识掌握。

其次,对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应适当压缩整合。避免教材内容僵化和重叠,减少会计准则的内容,增加对定义及不同观点的探索,避免会计标准化对会计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应将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既有针对性的讲授,又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可适当选择一些必要的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鼓励跨学科选修,既不占用太多时间,又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其他学科知识的精华。

再次,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要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结构和企业需求结构的一致性。从专业结构上讲,要在基本知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大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在适应中小企业需求方面,要着重在企业成本核算、会计方法以及财务会计与税务、债务方面的能力培养,增设税务、信贷工商、进出口业务等办理的具体业务课程,并加大基于此的实践能力强化训练;在创新能力方面,注重对中小企业在投融资能力方面和税务实践方面的训练和培训。同时,还要加大对会计方法(包括处置、操作、研究、比较分析等)的教育、养成和启发。改革现有课程体系的核心问题,一是注重能力、应变力和创新,二是注重操作和知识体系。

2.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目标体系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放弃系统知识的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应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与技术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大力推行教学互动类方法。要多层面、全方位的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和“创新式教学法”。其中,前三种教学法是典型的互动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MBA教育中,以其先进的理念,鲜活性、启迪性的教学手法及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式,成为现代管理培训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求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会计理论知识基础上,将会计案例引用到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对案例中的会计问题或困惑找出解决方案并要求形成书面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述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身临其境的体会,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应用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设置若干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并促进教学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会计课程的理论与概念比较抽象,通过讨论式教学的交流与讨论,可加深学生对概念与问题的理解,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讨论式”教学法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实战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进入有关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学习,或邀请有关合作单位的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交流教学。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和实践密不可分,实践式教学法可有效的沟通学校和企业,特别是有利于解释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特殊性。教学实践证明,实践式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非常受欢迎。

“创新式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将中小企业会计和财务运行过程中的大量实际问题用互动式来解决,让学生知道在实践中存在什么实际问题和应当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是这种教学的最大亮点。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自行去实践、去发现、识别、讨论、解决、验证,然后再由教师综合汇总,进行对比分析,将创新思路、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始终放在专业教学的中心位置。

3.创新和改善教学团队体系

教书育人,首先在于教,其次在于育。教育者本身应当具有相应的素质、经验和才能,教学团队必须精通至少是熟悉中小企业以财务会计的业务活动,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在教师培训培养、教学团队组成方面大力改善。其中突出的应该是教学团队的组成,要引进聘请适应教学的中小企业经理、财会人员进教室进课堂进教学环,现身说法和言传身教,既教育学生又培训教师,是高校专业教育中一个新的选择和创新。从育人方面讲,要通过中小企业的案例和样本来进行现场教学和指导,尤其是把会计核算、外部会计事项、财务管理中的难点等,作为案例直接引入课堂,让学生面对、体会、讨论和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和考核。当然,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师、教材、教学安排,还涉及整个教学体系管理制度的改进完善。

4.注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正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环境,对会计专业人才素质缺乏应有的认识是导致我国会计人才尤其是中小企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状态不甚理想的重要原因。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公布的《国际教育准则第9号》中,将会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三类,同时,将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沟通技能、交流技能和理性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质。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会计专业人才(会计人员)的最主要素质分别是,商业管理技能、商业管理知识、核心会计知识、个性特征、基础知识和技能。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基础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会计人才素质培养必须树立创造性教育、终身教育、人本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理念,从而突出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现在的会计专业人才都是由各个学校自行教学、考核,学校充当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事实上,各个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体系安排、教学资源配置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为此,要改进人才评价标准,建立统一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三大内容。该评价体系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创新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并有助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选用和评价,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