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谋利益的原则

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谋利益的原则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最基础性的思想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个人主义为原则,因为它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上述这些基本制度、基本路线、基本原则、基本经验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的实际,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制度,要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谋利益的原则

二、思想准则

1.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原则是我国最基本的思想准则,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含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反映在上层建筑就是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最基础性的思想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个人主义为原则,因为它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集体主义思想在利益方面,要求个人要服从集体的利益,集体利益里面就包含了个人的利益,集体利益多了,个人利益也就多了,集体利益受损害了,也就损害了个人利益,所以集体利益个人是要维护的,必须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这是衡量个人觉悟高低的重要标准,服从集体的利益,就是觉悟高的表现,损害集体利益就是觉悟低的表现。在思想认识方面,凡事要从集体角度或层次出发,站在集体的立场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为集体说话办事,以集体的得失为得失,以集体的荣誉为荣誉,处处事事爱护集体的荣誉,不说损害集体的话,不做损害集体的事。在组织纪律方面,要服从集体的决定,个人可以保留意见,但在行动上必须执行,这是一种组织纪律,不能违背。集体主义思想要从小培养起,从幼儿园、小学就做起,一起玩,一起游戏,不单独行动。在单位里,要服从领导的安排,因为单位领导比较掌握单位这个集体的全局,是从单位这个整体出发的,如果有意见和安排不合理可提意见,违背原则的,可以向上级单位反映,也可以暂时拒绝执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但不能以错对错。平日里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多为集体、他人做好事,团结同志,一起把工作做好,遇到利益或荣誉的事往后让,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2.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基础,政治上人民当家做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其他阶层);在文化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地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执行三大纲领,经济纲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其他所有制共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其他要素(如资金、技术、管理等)参与分配的制度;坚持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坚持改革开放,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纲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政协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依法治国,提高法律知识,按法律办事。文化纲领: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两为”的文艺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坚持培养“四有”人才,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坚持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坚持以德治国,提高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坚持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上述这些基本制度、基本路线、基本原则、基本经验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经历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影响,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每年以8%的速度向前发展,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的实际,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制度,要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思想。

3.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很丰富。我们爱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爱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爱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爱十三亿中国人民,爱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爱香港、澳门,爱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台湾,爱一切热爱中国的华侨及爱好和平的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来之不易,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民族不独立,人民不解放,是在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以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她的领导下,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又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才有了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又经历了初步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才有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虽然经过6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建设,国力开始强了,人民开始过着小康生活,在世界上也开始有话语权了,但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还落后,要经历三百年,(第一个百年是解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问题,第二个百年是解决比较发达的问题,第三个百年是解决发达的问题)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真正地排在世界的前列。小平同志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都是说要长期地坚持改革开放,长期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爱国,树立国家意识,爱自己的国家,不能因为国家暂时落后,而丧失信心,更不能做出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中国是我们的母亲,母亲再穷,也是生母亲娘。何况,我们现在的建设速度是一流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在世界第三位,中国的将来会更好。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还热爱“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和台湾。祖国万岁!

4.人道主义

中国是一个有怜悯心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有良心、有文化精神的民族。对于国内的兄弟姐妹和国外的穷人、有难处的人,我们始终以善心对待,“善”是中国人的美德,中国儒家的核心是“仁”,“仁”就是“善”,这是中国人的基本的人道主义。现在,我们提倡正确的人权观,即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一个人首先要生存、要有基本的生活权利,包括基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然后才有人的发展,人的更多需要。离开现实的、历史的条件,去说什么“人权”,指责别国,实际上就是不尊重别国的“人权”,只要自己生存、发展,甚至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干涉别国的“人权”,是最不“仁”道的,也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我国在人道主义方面,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立场,对别国从不提附加条件,哪个国家有水灾地震或其他天灾人祸,总是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提供相应的物资支援和道义支持,从不袖手旁观,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国内,更是如此,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有灾难,政府全力以赴,全国上下支援,领导带头出征指挥,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对残疾人、对特殊病人、对一切有困难的人,党和政府不仅有政策规定,而且有实际行动,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任何人也抹杀不掉的。我们也学习类似美国的“人生而平等,人人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的人权观,吸取其合理因素。我们反对的是干涉别国的人道主义,更不要强加于人。

5.思想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正文一开头就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上空徘徊。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时说,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幽灵”、“灵魂”讲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真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这是上了中国宪法的。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中国革命的成功靠“三大法宝”,产生了“三大作风”。“三大法宝”为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领导和建设。“三大作风”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武装斗争”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有根据地、有人民军队和土地革命的斗争,是克服了共产国际以苏联的“城市中心”的武装起义经验来指导中国革命的错误而取得的,这就是毛泽东关于独立自主思想和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实践根源。从方法论上讲,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在今天还有指导作用。关于统一战线问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两次合作,总的来讲是成功的,第一次合作取得初、中期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尽管有摩擦、有矛盾、有交锋,但取得了胜利和经验,这对今天的国共合作仍有历史的参考价值。关于党的领导和建设问题,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只有搞好思想建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开展类似“延安式的自我教育”,克服“左”倾、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党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责任。还有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今天仍有理论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这个思想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

6.党性原则

共产党人应该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主要是坚持“六条”原则:一是坚持阶级性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严格地讲是工人阶级),她代表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阶层的根本利益。二是坚持理论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三是坚持实践性原则,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四是坚持群众性原则,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在群众中生根、开花、结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永远为人民服务。上述原则在实践中,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思想工作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五是坚持组织性原则,即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六是坚持反腐倡廉原则,共产党人永远坚持反腐倡廉原则,永远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守法守德守纪,制止一切不正之风,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的先锋队作用。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进入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上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尽管犯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但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和理论都证明,只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精神支柱(www.xing528.com)

1.自强精神

“自强不息”是中国儒家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至今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自强精神主要包括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永远学习进取等内容。独立自主讲的是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依赖别人,做人做事,当然,也不排除别人必要的帮助,但主导的力量要靠自己,这是一种主体精神,是主体指导客体,客体为主体服务的价值精神或理念。自力更生主要是指在经济上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困难,渡过难关,寻求发展的精神力量,包括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障碍,改造自然,适应自然而生存发展。艰苦奋斗,主要表现在思想和作风上,这是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以及相应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各种事业都离不开自强精神,工业的大庆王进喜精神,服务业的张秉贵(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精神,都是自强精神的体现。个人的职业奋斗,更需要这种精神,上学要刻苦钻研,做工要付出体力精力,尤其是自然环境艰苦,更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还要克服自身的弱点,没有一点吃苦的精神是不行的。现在,不少中国在海外求学的人,需要克服语言、文化上的困难,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远离父母的关怀和熟悉的环境,到异国他乡,没有点自强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还有在身体遇到疾病痛苦折磨的时候,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撑作用,如果在精神上先倒下了,那么疾病就会逞强,会瓦解自己的精神意志,最终使你站不起来。就是工作、生活顺利的情况下,也要自强不息,不为一点小的成绩、小的荣誉沾沾自喜,即便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大的荣誉,也要艰苦奋斗,不忘记最终的奋斗目标。

2.求是精神

实事求是的精神,历来就有。它的内涵很丰富,包括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等五层含义。从实际出发讲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的情况出发,调查研究,不从主观意愿出发,而从现时的、历史的、环境的实际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理论联系实际,讲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观察实际,联想问题,做到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也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更不犯机械的唯物主义的错误,理论联系实际是个过程,从头到尾都要这样做。实事求是讲的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客观情况,不断地分析比较,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不武断,不盲目得出结论,要经过反复的研究,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这一条讲的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讲的是得出的结论或制定的政策正确不正确,能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还要拿到工作实践中去检验,能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一般说来是正确,经不起实践的检验,那就是错误的,这一条是检验是不是真理的标准。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讲的是实事求是,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人民群众不仅是实践的主体,也是目的价值的主体,也就是说是我们服务的主体。一件事情做到实事求是容易,事事处处都实事求是,人人实事求是,就不那么容易了,需要长久地坚持下去,需要终生的学习实践。邓小平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了个“解放思想”,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江泽民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后面加了一条“与时俱进”,这是改革发展新情况的总结。

3.创新精神

干任何事业都要有创新精神,有几种意义的创新,一是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理论的创新。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一种创新;钱学森系统论的方法解决“两弹一星”的问题是创新;人类基因的发现是创新,这是自然科学技术的创新精神。还有社会科学的创新: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创新;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创新;中共党史学是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创新。还有思维科学的创新: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科学哲学的创新;唯物辩证法是对机械唯物主义的创新;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是思维科学的创新;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对认识论的创新,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二是概念的创新,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有其本质的属性,过去没有发现或认识到,现在发现了,需要用新的概念或范畴来概括。三是结构的创新,任何事物都由一定的结构组成,新事物一样由新结构组成。如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发展的需要,创新管理制度。四是新方法、新思维的创新。包括抽象思维的创新,形象思维的创新,求同或求异思维的创新和直觉思维的创新等等。创新精神一般都有历史的继承性,是在总结前人的知识技能、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凭空得来的。创新精神要有科学性,创新精神是科学的,如果不科学,不反映科学规律,不是真理,那就不叫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在不断地解决矛盾、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精神的理论性,创新精神都有其理论基础,都是理性的,是思维的创新,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新精神的功能性或指导性,创新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创新成果和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都有现实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所以创新精神是灵魂。

4.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一是岗位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农民辛勤地耕种,工人默默地生产,教师辛苦地教书,公务员勤恳地管理,每个人都在各个岗位上忙碌地工作或服务,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集体、为国家的利益奋斗,也为自己必要的利益付出必要的代价。二是社会奉献,社会存在复杂的分工合作,各个部门相互合作,相互奉献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三是慈善奉献,对受灾难的人群或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实行人道主义。四是无私奉献,或是物质上的,或是精神上的,包括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不计较回报或报恩,就是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五是家庭式奉献,无私地为儿女操劳,为家庭家族的利益而学习、工作……我们提倡的是无私的奉献,这种人生境界较高,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境界不是人人都有的,要培养这种精神。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一般都有这种精神。共产党人要首先树立这种精神,因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就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一种消极的精神,积极的精神应该是主动的,在指导思想上,包括思想态度和行为习惯,都要把别人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刻,更应该舍己救人,为有困难的人排忧解难,而不是袖手旁观,漠然视之。党和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都大力提倡这种奉献精神,在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奉献者的荣誉及家庭的合法权益,使这种奉献精神真正成为我们社会的主导精神。

5.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具理想信仰,即有志向有理想,在古代就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而不同”,“天下统一,和平世界”等思想。具体表现为“勤劳勇敢”,“注重道德”,“和谐统一”,“爱好和平”,“实践精神”,“重视传统”,“整体思维”,“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明显特点,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历史,从不畏惧任何艰难困苦,坚决反抗侵略压迫,一代一代地前赴后继,从不低头勇往直前。“注重道德”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宁静致远”的道德观念。“和谐统一”,表现在五十六个民族始终团结一致,取长补短,大家和谐相处,和睦生活、工作。“实践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就是有力的证明,还有“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是见证。“爱好和平”是中国人一贯的精神理念,从不侵犯别人,热爱世界人民,支持爱好和平人民的正义斗争。“文化底蕴深厚”,注重传统和整体思维,古老的中国就和古希腊、古印度一样有了文化哲学思想,儒家“仁”的精神,道家“静”的精神,中国佛学“忍”的精神,宋明的“理学”精神,明清的“实学”精神,民国时期的“民本”精神,还有唐诗宋词无不闪烁和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要世世代代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排除封建文化的糟粕,吸取精华,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服务,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服务。还要学习世界文化精神中的合理部分,如“本体论”中的思辩方法,“认识论”中的辩证理念,“人性论”中的自然观,“历史论”中的文化合理成分。总之,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学习和吸取世界文化精神,为我们的精神支柱服务。

6.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和总结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主要内容是:革命理想;独立自主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团结合作精神;民主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群众路线等。延安时期,延安军民和各根据地或解放区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共产党员树立了为解放全中国、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革命、而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不少知识分子远离大城市的生活,远离亲人,为革命理想奔向延安,过着乐观而艰苦的战斗生活,人们至今还怀念延安的战斗岁月。独立自主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贯穿在延安时期生活的始终。广泛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解决了物质生活方面重重困难,出现了一大批像郝树才式的劳动模范,人们称他为“气死牛”,意为连牛干活都不如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树立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还制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实事求是的精神,经过延安整风,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干扰,从思想上排除了共产国际的消极影响,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团结合作精神,延安时期军民团结合作,官兵团结合作,党内外团结合作,城市斗争和农村斗争合作,国内外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民主精神,延安时期十分注意发挥各方面因素的作用,用民主的办法团结各方人士,包括开明绅士李鼎铭,尤其在党内、军内,在政权工作和经济工作中,广泛地执行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才有延安时期的大团结、大发展和大胜利。还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救死扶伤精神等等。总之,延安时期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的大发扬、大总结。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还产生了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和平发展精神等。这些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和成就,要永远地发扬延安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培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