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藏传佛教寺院-大报恩延寿寺,皇家祝寿仪式与万寿典礼

北京藏传佛教寺院-大报恩延寿寺,皇家祝寿仪式与万寿典礼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寺院建成之后,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孝圣皇太后祝贺六十大寿,在大报恩延寿寺内举行了隆重的祝寿仪式。作为皇室宫苑的御用寺院,大报恩延寿寺担负着为清王室诵经祈福的任务。光绪十二年慈禧太后重建此处建筑,改大报恩延寿寺下半部分为排云殿建筑群,称排云殿,成为清末慈禧太后举行万寿典礼的地方。

北京藏传佛教寺院-大报恩延寿寺,皇家祝寿仪式与万寿典礼

16.大报恩延寿寺

大报恩延寿寺位于颐和园万寿山顶,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而建,为皇家宫室御用寺院,也是清代北京著名的满族喇嘛寺院,被认为是清代皇家苑囿中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该寺佛香阁闻名遐迩,已成为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

颐和园佛香阁(刘立柱 摄)

(1)历史沿革

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逢乾隆皇帝的母亲孝圣皇太后(1692—1777年)六十大寿,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祝寿,改北京西郊西湖昆明湖,改瓮山为万寿山,并效法明成祖朱棣在江宁为母祝寿而建报恩寺的做法在万寿山前明代圆静寺旧址上建造了大报恩延寿寺。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清漪园“明时旧有圆静寺,后废。今上乾隆十五年,于其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并疏导玉泉诸派,汇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94]

圆静寺是明代寺院,位于当时京城西北瓮山上。《宸垣识略》上说,“圆静寺,弘治七年助圣夫人罗氏建,因岩而构,甃为石磴,游者拾级而上。山顶有屋曰雪洞,俯视湖曲,平田远村,绵亘无际。”[95]明弘治七年即1494年;助圣夫人罗氏是明孝宗皇帝的乳母;雪洞的位置即今佛香阁之处。该寺大约在明末废毁。明崇祯八年(1635年)成书的《帝京景物略》载:“(瓮山)山上一老寺,破瓦垝垣,尘像几,无烟火,有额曰圆静。弘治七年,助圣夫人罗氏建也。”[96]可见,明崇祯年间,该寺已破瓦残垣,了无烟火。

乾隆在《御制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碑记》中记述,“钦惟我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仁善性生,惟慈惟懿,母仪天下,尊极域中。粤乾隆辛未之岁,恭遇圣寿六袠诞辰,朕躬率天下臣民,举行大庆礼,奉万年觞,敬效天保南山之义。以瓮山居昆明湖之阳,加号曰万寿,创建梵宫,命之曰大报恩延寿寺。”[97]“大报恩延寿寺”,顾名思义,表达了乾隆皇帝希望报答母恩的深厚感情和祈愿母亲健康长寿的良好心愿,正像乾隆在“碑记”中点明的那样,“朝朝承圣欢,岁岁奉慈辇。延此无量寿,敬报罔极恩。”

但关于建寺的年代,《日下旧闻考》里说乾隆十五年(1750年),而乾隆《御制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碑记》里说为“乾隆辛未之岁”,即乾隆十六年(1751年)。应以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准。

章嘉·若必多吉遵照乾隆皇帝的命令,参与了建寺工程。据《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记载,乾隆皇帝在京师的后面修建了一座三层佛堂,内塑一尊白伞盖佛母像,以作为社稷的保护神。章嘉国师亲自指导塑造,并举行了开光典礼。每遇节日由僧众举行献供仪轨。又在佛殿右面修建一座九层佛塔,建至第八层时,从天上落下一团火,烧毁了整个佛塔,以后在此废墟上修建了一座名为“大西天”的印度式佛堂,由章嘉国师举行了开光典礼。[98]

所谓“大西天”佛堂即是今日的佛香阁。在徐凤桐编著的《颐和园趣闻》中曾提及,在建佛香阁之前,曾在此处建了一座九层宝塔,当建到第八层时,乾隆皇帝颁旨令拆塔建阁,改变了原来自己钦定的方案。但该书却未提及原因。

实际上,乾隆在修建大报恩延寿寺时,仿照明成祖朱棣为母祝寿建大报恩寺塔的做法,仿杭州六和塔式样建造延寿塔为母祝寿。乾隆有《新春游万寿山报恩延寿寺诸景即事杂咏其二》,诗文为“宝塔初修未克终,佛楼改建落成工。诗题志过人皆见,慈寿原同山样崇”。乾隆在诗后注释:“先是欲仿浙江六和塔式建塔,为圣母皇太后祝釐。工作不臻而颓。因考《春明梦余录》历载‘京城西北隅不宜高建崒堵’,乃罢更筑之意,就基改建佛楼。且作志纪实,题曰《志过》云。”[99]而乾隆在《志过》中则说“延寿仿六合,将成自颓堕”。意即延寿塔是自行倒塌的。

由《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的记载来看,拆塔建阁的原因系火灾引起。很可能是在该塔建造过程中不慎(“工作不臻”)或遭受雷击(“从天上落下一团火”)而引发火灾。因此,该塔在遭受火灾之后,乾隆考证出京城西北不宜建高塔之说,由此则建成了名扬后世的佛香阁。

寺院建成之后,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孝圣皇太后祝贺六十大寿,在大报恩延寿寺内举行了隆重的祝寿仪式。相传乾隆年间的宫廷名菜“百鸟朝凤”即产生于此。据说乾隆、皇后、宫妃、大臣等为皇太后祝寿之后,来到院中,将关在笼中不同种类的100只鸟一齐放出,百鸟在寺院上空欢叫飞翔,好像在朝拜皇太后一样。皇太后看到这一情景极为快乐。于是宫廷御厨在制作庆寿宴会菜肴时,便取用母鸡、鸽蛋、蟹黄等原料,做成了形如百鸟朝凤、色泽美观、口味鲜美的菜肴,取名“百鸟朝凤”。皇太后观后异常高兴,连声称赞,并重赏厨师。从此“百鸟朝凤”成为清代宫廷名肴。

作为皇室宫苑的御用寺院,大报恩延寿寺担负着为清王室诵经祈福的任务。根据《大清会典》中的《中正殿雍和宫喇嘛念经定例四十一条》记载,每月初一和十五日,派雍和宫喇嘛15人,在大报恩延寿寺内念诵《长寿佛坛城经》《清净经》和《斗母经》,光绪十八年(1892年)寺院重建改名为排云殿后,改在佛香阁和宝云亭内念诵;每月二十八日,派雍和宫喇嘛54人,在大报恩延寿寺内念诵无量寿佛经;每年四月初八日,即浴佛节,派雍和宫喇嘛54人,在大报恩延寿寺内念诵《无量寿佛经》。

清代该寺是满族喇嘛寺院,寺内有满族包衣喇嘛驻锡。据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1774年1月)初六日福隆安、英廉向乾隆皇帝上奏关于满族佛寺情况的奏折内称:“又于(乾隆)二十四年奉旨,大报恩延寿寺添喇嘛四十名。二十八年宝相寺添喇嘛六十名。今除大报恩延寿寺喇嘛四十名外,宝谛寺、宝相寺、常龄寺、方圆庙、梵香寺、实胜寺等六庙现分住喇嘛二百六十名。”[100]从奏折前后情况看,该寺原有喇嘛数额不详,但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1774年1月)时应该是40名。该寺喇嘛有添加情况,说明其佛事活动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大报恩延寿寺被侵略军放火焚烧,除砖石结构的众香界、智慧海以及铜亭子之外,其余建筑均被焚毁。(www.xing528.com)

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此处建筑,改大报恩延寿寺下半部分为排云殿建筑群,称排云殿,成为清末慈禧太后举行万寿典礼的地方。“排云”二字出自晋朝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2)寺院建筑

乾隆在《御制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碑记》中说,大报恩延寿寺“殿宇千楹,浮图九级,堂庑翼如,金碧辉映”。该寺依山面湖,前为天王殿,后左右两侧有钟鼓楼,再后中间为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其后依次为多宝殿、佛香阁和智慧海。

佛香阁是该寺的中心建筑,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在我国木结构古建筑中,其高仅次于山西应县木塔。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光绪时按原样重建。阁内原供奉白伞盖佛母,现供有千手千眼观音

智慧海是一座无梁佛殿,又称“无梁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通体用五色琉璃砖瓦装饰,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殿内所供高大观音坐像,为乾隆年间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一座。

佛香阁之东稍下有转轮藏,即藏经阁,是清朝皇室贮藏经书、佛像和念经祈祷的地方。英法联军焚掠清漪园时幸免火患但遭洗劫,后慈禧对整组建筑进行大修。

佛香阁之西稍下有五方阁建筑群,以宝云阁为中心,由主配殿、角亭、游廊等围合成方形院落,其布局象征藏传佛教密宗坛城,意喻“万德圆满”、“众神聚集”。“五方”表示聚五方之色,寓意天下归心,四海升平。宝云阁系铜殿,俗称“铜亭子”。该建筑群被英法联军焚毁后,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

山后有琉璃多宝佛塔一座,七级八角,高16米。乾隆在《御制万寿山多宝佛塔颂》中称赞宝塔“黄金为顶,玉石为台。千佛瑞相,一一具足”。赞叹“当未现塔时,多宝佛何在?宝塔忽涌现,全身在其中。一佛一宝塔,光满三千界。一塔千亿佛,神妙复如是[101]。”

现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始于昆明湖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智慧海,南北贯穿于一条中轴线,是颐和园中轴线上最主要的建筑群。排云殿建筑群占地约8000平方米,以排云殿为中心,由排云门、玉华殿、云锦殿、二宫门、芳辉殿、紫霄殿、排云殿、德辉殿及连通各座殿堂的游廊、配房组成。

玉华殿原为大报恩延寿寺的钟楼,光绪十二年(1886年)改建为排云殿第一进院落的东配殿,曾是慈禧太后举行万寿庆典时皇帝临时休息的场所。

云锦殿原为大报恩延寿寺的鼓楼,光绪十二年(1886年)改建为排云殿第一进院落的西配殿,曾是慈禧太后举行万寿庆典时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临时休息的地方。

芳辉殿原为大报恩延寿寺妙觉殿,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后,光绪十二年(1886年)改建为排云殿第二进院落的东配殿。

紫霄殿原为大报恩延寿寺真如殿,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改建为排云殿第二进院落的西配殿。

排云殿建于原大报恩延寿寺大雄宝殿基址之上,专供慈禧庆寿使用,是排云殿建筑群的中心殿宇。

德辉殿原为大报恩延寿寺多宝殿,两翼有爬山廊与排云殿相连,是清皇室成员到佛香阁礼佛时更衣休息的场所。

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现为颐和园皇家宫廷历史原状陈列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