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集邮史:集邮人物及其贡献

陕西集邮史:集邮人物及其贡献

时间:2024-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集邮人物集邮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集邮人物的领导和参与,集邮人物是集邮活动和集邮工作的主体。本书设专章记述为陕西集邮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集邮人物,介绍其生平和集邮经历、集邮成就。根据以上条件,入选的集邮人物按照姓氏笔画排列。在他任会长期间,省邮协被省政府和全国集邮联分别授予“全省优秀社团”、“全国先进省级邮协”称号。为省邮协的集邮学术、集邮宣传工作作出了显著成绩。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陕西集邮史:集邮人物及其贡献

第九章 集邮人物

集邮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集邮人物的领导和参与,集邮人物是集邮活动和集邮工作的主体。13年来,陕西省集邮协会工作成绩的取得和丰富多彩集邮活动的举办,是集邮协会领导者、专兼职集邮工作者和集邮家、集邮爱好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本书设专章记述为陕西集邮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集邮人物,介绍其生平和集邮经历、集邮成就。

集邮人物入选的范围是:1998—2010年间的陕西省集邮协会名誉会长、顾问、会长、副会长;陕西省集邮协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和副主任;邮集参加国际、全国邮展镀金奖及以上获得者;集邮工作者及省级邮展评审员;资深集邮家。

根据以上条件,入选的集邮人物按照姓氏笔画排列。

马凤炯,1953年生,陕西横山人。陕西省政协常委,高级经济师,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省邮政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陕西省集邮协会五届、六届会长,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五届、六届理事。

长期就职于陕西省邮电系统。在他的领导下,陕西邮政在度过了邮电分营的困难时期后,创新发展思路,加强经营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为陕西邮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连任两届省邮协会长,对省邮协的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省邮协的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邮协工作的难题,他多次召集省邮政局(公司)财务部门、省集邮公司领导和邮协专职秘书长落实省协会经费,省邮政每年按40万元计划安排邮协活动经费。在他的主持下,省邮协确定了资助出版“陕西省集邮协会丛书”计划,由此带动了陕西省集邮学术研究的繁荣局面。他关心邮协队伍建设,亲自过问省邮协干部的配备及其待遇问题,同时加强各市邮协专职干部配备。省邮协每年的工作计划、重大活动他都要会同邮协其他领导成员和秘书处仔细研究安排。每年的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他都要代表邮协做工作报告。在他任会长期间,省邮协被省政府和全国集邮联分别授予“全省优秀社团”、“全国先进省级邮协”称号。

文宽林,1942年生,陕西长安人。1991—1998年任省邮协副秘书长,三、四届理事、五届常务理事。

组织了多次全省集邮展览活动。1992年组织“陕西集邮10年回顾展”,先后在10个地市展出。1995年1月,省邮协秘书处确定将每年10月10日定为“邮展学术活动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协调、组织了全省青少年集邮知识竞赛活动。1995年编辑出版了《爱我中华——陕西省青少年集邮演讲作文选》。1996年11月,组织召开了陕西省青少年集邮工作会议,总结了5年来全省青少年集邮工作,表彰青少年集邮先进单位和个人。

1992年组织编撰出版了《集邮文化简论》,担任《集邮天地》主编。为省邮协的集邮学术、集邮宣传工作作出了显著成绩。1997—1998年,负责组织落实《陕西集邮史》的编撰工作,在组织撰稿、审稿、校对、印刷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使该书能够保证质量,按时出版。

1999—2005年,受名誉会长徐山林委托,代表省邮协协助将徐山林的数千枚邮票、邮品进行补充和整理,为其将这些珍藏品捐献给故乡安康历史博物馆做了基础性工作。

王文学,1944—2010年,河南汝州人。退休前在西电集团电力电容器厂工作。省邮协二至五届理事,西电集团邮协副会长、电力电容器厂邮协会长。

1980年与有关单位联系,倡导成立西安集邮者协会。1985年组建电力电容器厂集邮协会并担任会长。1988年在西电公司工会支持下,组建西电(集团)公司集邮协会,担任副会长。帮助和指导基层邮协举办集邮展览100多次,全公司范围内的大型集邮展览4次,最早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集邮讲座。1990年10月,曾作为省邮协代表出席全国集邮联第三次代表大会。1992年9月,西电公司集邮协会被授予“全国集邮先进集体”,并被评为“省级集邮先进集体”。

他的《邮票日历31天》邮集,获陕西省首届邮展一等奖、西北五省区集邮联展铜奖;邮集《中国工业化之路》在陕西省职工专题集邮展览获二等奖;邮集《新中国体育邮票全集》在陕西省第十届运动会体育集邮邀请展获二等奖;邮集《文字头邮票全集》在陕西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邮展获二等奖;邮集《新中国经济发展史》参加1989年9月25日在越南河内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邮展。

1999年被评为全国和陕西省集邮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王安林,1942年生,辽宁大连人。退休前任第一钟表厂厂长。省邮协第六届理事、西安市长安区邮协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56年开始集邮,主要收集、研究新中国邮票、邮资封片,80年代中期开始收集研究解放区邮票,后重点研究整理民国时期陕西印花税票。编组的《陕西地方通用印花税票》获得2008年南昌中华全国集邮展览镀金奖、中国2009世界邮展大银奖。

积极支持《税票研究》刊物的创办,担任该刊编委会委员。

王怀亮,1942年生,陕西西安人。退休前任陕西省对外贸易学校高级讲师。省邮协五届理事,六届常务理事,邮展委员会副主任,省级邮展评审员。西安市邮协常务理事。

初中二年级时开始集邮。1983年开始注意邮政用品和实寄封片的收集。

邮集《丝绸明珠——敦煌壁画》获1989年“西安丝绸之路100周年邮展”二等奖,《中国文学简史》邮集获1992年“西安古文化艺术节”邮展二等奖,邮集《普9天安门邮资信封》获1997年重庆全国邮展镀金奖,邮集《中国第一套邮资信封》获1999年澳大利亚世界邮展镀金奖,邮集《中国文革时期邮政用品》获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大镀金奖、2003年全国邮展大镀金奖,邮集《正阳门箭楼图邮资信封》获2006年太原全国邮展三等奖,邮集《中国普通邮资信封》获2009年陕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集邮展览金奖,邮集《M1花卉图邮资信封》获2008年南昌全国邮展镀金奖,邮集《中国人民邮政纪念邮资明信片》获2010年杭州全国邮展银奖。

1993年承担《西安集邮》编辑工作,并先后在《陕西集邮》、《广州集邮》、《集邮报》、《上海集邮》等报刊发表集邮文章60余篇。

1992、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王国栋,1955年生,陕西渭南人。国家邮政局普遍服务司副司长。曾任陕西省邮资票品局局长、省集邮公司经理。1998年2月任省邮协秘书长,省邮协第五届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集邮联第五届理事。

1983年,参与组建西安市邮票公司;参与筹备陕西省首届集邮展览及西安市首届集邮展览。倡议并成立了“西北五省区集邮协作体”。率先在全国集邮行业推出“抗击非典公益邮品”。成功策划并组织了“《小鲤鱼跳龙门》首发系列文化活动”、在同一时间举办《中国古钟》和《世纪交替千年更始——迈入21世纪》两套邮票的首发活动、两届“陕西大唐集邮文化周”活动、“祝愿北京申奥成功守望活动”、“为中国足球队首次出征世界杯赛喝彩壮行活动”、“‘东南西北聚羊城’——羊年生肖邮票首发暨大型系列邮品礼品展销活动”等大型集邮文化活动。

主持编纂出版了《陕西集邮史》,成功举办了“首届开放类集邮展览”、“第四届城市运动会集邮展览”;省邮协和西安经济广播电台联合开办了“集邮之声”广播节目。主持召开了省邮协第五次代表大会。

他注重倾听邮协会员的意见和建议,为会员购买邮票、邮品提供方便,解决发行首日寄发实寄封邮票等问题,受到会员的称赞。

1983年组编邮集《邮票与EMS》参加陕西省首届集邮展览,获三等奖。

王建申,1921—1991年,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唐山工程学院,陕西省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从事工程技术工作40余年。其父王聘彦是著名集邮家。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爱好集邮。全国集邮联第三届理事,省邮协和西安市邮协第二届副会长。

重点致力于中国解放区邮票的收集与研究,先后在《甲戌邮刊》、《近代邮刊》、《集邮》、《集邮研究》、《陕西集邮》等邮刊上发表数十篇集邮论文。有许多研究新见解,如华中五角星图五百元及一千元票各分有点和无点两型,五百元无点票有大小副之别,西北长城图一百元票分为四型等,都是他最先发现的。他还发表过《华县没有发行过加盖“解放”邮票》、《四川剑阁加盖“人民邮政”邮票》等研究文章。

组编的邮集多次参加全国、省、市邮展,其中《实寄封选集》邮集在1983年省首届邮展上获荣誉奖,《中国解放区“人民邮政”邮票》邮集在1985年省和全国解放区邮票展览上分别获优秀奖和银奖。

1989年,在省邮协学术会上发表了论文《建议将我国邮票上的“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文中旁征博引了省去“人民”二字的意义,认为只印国名和邮政字样就可以了。1999年12月1日中国发行的贺年有奖明信片邮资图上,首次使用“中国邮政”,他的建议变成了现实。

王金珍,女,1957年生,陕西旬邑人。2003年任省邮协秘书处秘书、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负责省邮协组织工作和青少年工作。省邮协第六届理事。在任职期间,协助秘书处领导成功地举办了省邮协各种重大会议,各种重要活动;制定了一系列组织管理办法,为稳定和发展会员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参与并组织全省中小学校创建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活动,集邮文艺作品竞赛、集邮知识竞赛、夏令营等活动,为陕西青少年集邮活动走在全国前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保成,1946年生,陕西汉中人。先后在汉中、咸阳邮电系统工作,历任汉中邮电局、咸阳邮电局局长;1989年起历任陕西省邮电管理局(陕西省邮政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省邮协第四届会长,第六届理事会顾问。代表陕西集邮界出席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全国集邮联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第五届理事会顾问。

王保成在担任省邮协会长期间,对邮协工作十分重视,全力落实邮电部及全国集邮联关于加强协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为省邮协配备了专职副秘书长,并从经费方面保证协会顺利开展活动;协调解决地市邮协专干配备;认真听取协会工作汇报,解决协会存在的实际困难,下拨专款为协会订购100个国际标准展框,长期困扰协会举办邮展的问题迎刃而解;每逢协会召开会议或举办活动,都能参加并作具体指导。在他的领导下,成功地举办了陕西省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邮展、中国瑞典联合发行邮票展暨西安集邮博览会、全省青少年集邮知识竞赛和在西安举办的西北五省区青少年集邮知识竞赛等活动。担任《陕西集邮史》编撰委员会主任,认真审阅,如期正式出版,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上获得银奖。他在任期间还接待过十多位国际集邮专家和集邮组织官员在陕西的参观访问活动。

韦殿才,1920—1999年,辽宁西丰县人。毕业于沈阳铁道学院,退休前任西安铁路局高级工程师,省邮协第二、三届理事。

初中时开始收藏邮票。“文化大革命”期间,邮局不办集邮业务。他从1970年开始与同在铁路部门工作的邮友居洽群对文革邮票进行全面研究。他们用了几年时间,从英文版的《中国建设》、日文版的《人民中国》摘下新邮报导翻译整理,油印成《文革邮票目录》,分赠省内外邮友。随后又根据各地邮友提供的新素材作了补充修改,油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1975年编印)》。这部油印目录在全国集邮界颇具影响。

多次参加全国、省、市集邮展览,在1984年参加西安市首届邮展获得一等奖。1985年参加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展览获纪念奖,省邮协举办的中国解放区邮票展览上,邮集《东北邮政管理总局邮票全集》获优秀奖。

经常参加省、市集邮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多次担任邮展评审员,被评为省集邮先进个人。1995年被省邮协授予荣誉会员。

叶增英,1928年生,西安人,回族。退休前任西安新兴电器厂财务科科长、会计师。陕西省集邮协会一至五届理事,曾任《陕西集邮》编委成员,甲戌邮票会及无锡集邮研究会会员。

1942年开始集邮,1944年加入甲戌邮票会。早期主集清代、民国、解放区邮票,兼集集邮书刊文献资料。“文化大革命”期间与集邮家居洽群、韦殿才收集资料,编写《文革邮票目录》,先后油印三版,是当时收集研究“文票”难得的工具书。

1980年9月,与北京朱祖威、成都汤德铨合作编写了10万余字的《中征外志集》,后来朱祖威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于1984年7月起在《集邮》上以“外国邮票上的中国事物”为题长篇连载。

1982年参加西安市首届集邮展览,编组邮集《秦川八百里——邮票上的陕西》。该邮集在1983年陕西首届邮展获二等奖,并选送参加同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华全国集邮展览。1984年参加西北五省区集邮联展。集邮活动中乐于助人,多次向青少年宣传邮识、捐助邮品。

田胜利,笔名:田地,1956年生,陕西省绥德人。退休前就职于陕西省地矿局物化探队。省邮协五届、六届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邮展委员会副主任。

9岁开始集邮。走向工作岗位后,从事艰苦的地质找矿工作,野外流动性很大,集邮极大地丰富了野外地质工作中单调的业余文化生活。

从1985年开始编组《狗》、《军服》专题邮集,编组《集邮素材专集》、《中国邮政个性化邮票采撷》邮政用品类邮集。1992年邮集《狗——人类的忠实朋友》获西安市郊县联展二等奖,1993年获陕西省集邮展览三等奖。1999年邮集《我爱军服》获陕西省集邮展览开放类二等奖。2002年,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高新区邮协组织——西安高新区集邮协会,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同年与陈志强合著《中外名犬邮票》一书,在南京举办的全国集邮展览获文献类镀银奖,2004年获全国优秀集邮图书三等奖。撰写的《开放的年代需要开放的邮集》等多篇论文,收录在《陕西省集邮论文选编》中。在《中国集邮报》、《收藏》、《集邮天地》、《西安集邮》等报刊上发表专题集邮成果或集邮心得文章。热心宣传集邮,多次下厂矿、企业、社区宣传集邮知识。

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田润德,笔名:艾幽,1937年生,山西汾阳人。曾在西安市教育局和共青团西安市委担任领导工作。省邮协第三届理事,第四至六届副会长,全国集邮联第三届理事,第四至六届常务理事,全国集邮联会士,全国青少年集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47年开始集邮,中外邮票兼收,集有46个专题。1987年以来,已出版12部集邮图书,其中有9部在全国、亚洲及世界邮展上获奖,另有3部被分别评为“全国最佳妇女读物”、“全国优秀少年儿童图书”、“西安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担任《中国集邮大辞典》分科主编、《青少年集邮辅导指南》主编、《陕西集邮史》主编,并参与编写了《中国集邮百科全书》、《集邮文化简论》等10部集邮图书。2005年创作完成《方寸日记》365集电视系列片。2008年完成《邮票与奥运》电视专题片。

在亚洲国际集邮学术研讨会上作《蓬勃发展的中国青少年集邮活动》主题演讲。论文《从娃娃抓起,培育21世纪集邮人才》被评为全国集邮联20周年优秀论文。1985年以来,曾先后在全国性或地方报刊上,发表200多篇集邮文章。其中《和青少年朋友谈集邮》被评为“全国最佳集邮文章”,《邮票上的今天》在《中国集邮报》连载一年。

先后到全省各地、市、县及基层学校、工厂、农村、部队和机关等单位,作过200多场集邮报告,多次赴外省进行讲学。

曾参与策划陕西省青少年集邮工作现场会、全省中小学生“爱我中华”集邮演讲竞赛、全省青少年集邮夏令营、1999年全国青少年集邮知识竞赛、2001年全国青少年“我心中的歌”集邮征文比赛以及在全国开展“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等多项活动。

曾为省邮协和西安市邮协所举办的一系列会议或活动,起草过60多次70多份文件,其中包括工作报告、活动计划、宣传提纲、领导讲话、会议总结、新闻通稿、典型经验材料等,还为全国集邮联的一些会议或活动,起草过工作报告、会议纪要和活动方案等文件。

1992年、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任中南,1944年生,陕西富平人,退休前任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现任陕西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省邮协第二届理事、第五届、第六届常务理事,省邮协第六届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关心集邮事业,积极参加省邮协的各项活动,在宣传方面为省邮协出谋划策,提出很多建议。热情支持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十多种集邮图书,为集邮文化宣传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任德孚,1923—2003年,陕西耀县人。1940年参加邮政工作。省邮协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临潼区邮协副会长。

1946年开始集邮,以通信方式加入甲戌邮票会。1947年加入“华原邮票研究会”(华原是唐代耀县旧称),曾被选为理事长,编辑《华原邮报》1—5期。

编有邮集7部,参加省、市、县邮展30多次。他的《解放区加字改值邮票》邮集1985年参加全国区票邮展获银奖。1990年参加北京解放区邮票60周年邮展,获银奖,1997年参加重庆全国邮展获大银奖,1999年获世界邮展大银奖。他的邮集《新中国普通邮票》获省邮展一等奖和1992年全国邮展铜奖。长期致力于邮政日戳的收集与研究,将8000多枚各时期的日戳样片,装订成《邮政日戳图谱》六大册,分为《邮政日戳沿用演变始末》、《邮政局所设置沿革》、《邮政日戳功能志号》、《专题邮政日戳》、《趣戳集萃》、《邮政编码日戳》等。在他收集全国各省、市、县邮局(所)的全部日戳中,包括各局历次更换改用的日戳,是一部现代邮政史宝贵资料。

他的论文《我国邮政日戳沿用演变始末》被省邮协评为优秀论文,入选《陕西省集邮文选1982—2002》。出版专著有《陕西邮政日戳图谱》,合编《临潼县邮电志》。

199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刘子仁,1937年生,山东利津人。退休前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办公室主任。省邮协第六届理事。

1967年开始集邮。编组的邮集《空中的友谊桥梁》、《澳门机场建成通航》,先后参加“1996年西安古文化艺术节”邮展、陕西省“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邮展”、“中国瑞典联合发行邮票邮展”、“西安城墙邮票首发式暨西安集邮成果回顾展”,邮集获三等奖。

1996年参加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航空集邮研讨会暨航空邮展”,邮集《空中的友谊桥梁》获银奖。1999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航空集邮研讨会暨航空邮展”,邮集《中美航线与泛美航空公司》获金奖。1999年参加陕西省“四城会暨新中国成立50周年”邮展获一等奖。2001年参加南京全国邮展获镀金奖。2000年参加陕西省“利君沙”杯集邮展览,邮集《蓬勃发展的中国民航事业》获一等奖;邮集《新中国国际航空》获二等奖。2002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首届老年邮展”获三等奖。2003年参加重庆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暨亚洲邮展候选展品集邮展览”,修改后的《泛美航空公司的中美航线》邮集获大镀金奖,参加在绵阳举办的“第十六届亚洲国际邮展”,邮集获大银奖,参加2006年太原全国邮展获镀金奖,2008年南昌全国邮展获镀金奖,2009年北京国际航空邮展获大银奖。2003年参加“中国邮史研究会”举办的一框邮展,邮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航空》获大镀金奖。2004年参加北京“纪念飞机百年航空邮展”,邮集获金奖。

刘长旭,1930—2003年,生于西安。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6年转业至西安华山机械厂任副厂长。陕西省第三届理事,第四、五届常务理事,西安市邮协三至五届理事、常务理事,华山机械厂集邮协会会长。

1959年开始集邮,主集新中国邮票。1988年在厂党委支持下,发起成立华山机械厂邮协,任会长。为会员办好新邮预订工作,积极开展各种集邮活动,会员逾千人,为了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结合厂庆办邮展,还组织小型邮展、集邮咨询、邮品交换、游艺活动、邮商摊点、电视讲座、门券抽奖等活动,形成了厂集邮文化节,连续举办了十多届。成立了厂集邮图书资料室,购买了大量的集邮工具书,订阅了集邮报刊,为集邮研究和学习邮识服务。

1992年、2002年两度获得“全国集邮先进集体”荣誉,1992年代表华山厂邮协参加全国集邮联10周年表彰大会。

邮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说牛》参加省、市邮展。

《中国集邮大辞典》撰稿人之一,《陕西集邮史》副主编,《集邮天地》副主编,参与组织青少年集邮夏令营和邮展评审等工作,多次下乡、下厂进行集邮宣讲。

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刘武奇,1959年生,陕西户县人,1986年从事邮电工作时开始集邮至今。2006年6月出任省邮协副秘书长、理事、常务理事。省邮协第六届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省邮协会刊《集邮天地》主编,任全国集邮联宣传工作委员会委员。

在西安市县、区担任邮电局局长时组织过多次集邮展览等活动。在担任省邮协专职副秘书长工作中,注重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三个服务”的宗旨,高标准、快节奏地协调个方面的工作,使省邮协秘书处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认真落实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各项决议和会长交办的工作任务,成功地组织召开了省邮协第六次代表大会,组织召开了2006·西安新长征集邮热点问题研讨会、2008·西安北方七省(市、区)集邮研讨会,主持起草了《陕西集邮协会2008—2012五年发展规划》,组织召开了从五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以来的各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舍得在青少年和老年集邮活动中花费财力和精力,积极支持集邮学术和邮展工作,使陕西的青少年、老年和学术研究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次在全国介绍经验。宣传工作中,以《集邮天地》报为主阵地,发挥社会媒体作用,广泛传播集邮文化,多次组织集邮骨干到工厂、社区、学校、农村和军营,围绕中心工作和当前热点,开展集邮宣传普及活动,策划、组织了全省青少年邮展、建军80周年巡回邮展、国庆60周年邮展等大型活动,协助省集邮公司举办了多次邮票首发活动。担任主编,编辑出版了《新长征集邮热点问题研讨会文集》、《北方七省(市、区)集邮研讨会论文集》。以自身经验体会为主撰写的论文《论集邮协会干部的素质与培养》获2008·西安北方七省(市、区)集邮研讨会论文一等奖,曾多次担任集邮培训活动的授课老师,提出并积极推行市、县集邮协会达标活动,为陕西集邮事业发展和集邮队伍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孙炳南,1922年生,河南荥阳人。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解放前为中共党地下工作者,离休前在百隆集团公司工作。省邮协“一大”代表,一至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荣誉届理事,西安市邮协一至五届常务理事。省邮协会刊《集邮天地》编辑。

从少年时热爱集邮,从1986年起与西北工业大学爱好集邮的大学生建立联系,担任该校集邮组织校外辅导员,传授邮识,并协助建立高校邮协。

经常到西安市42中指导青少年集邮爱好者,42中多次被省、市邮协评为先进集体,在全国集邮联成立20周年表彰大会上,42中被授予全国集邮先进集体,这些成绩与孙炳南长期的帮助和指导分不开。

在解放区邮票研究和原地封片收藏等方面成显著绩。《中国史诗——邮票编年》邮集参加了1983年首届全国邮展、1984年西北五省巡回展览、1985年全国区票展览。1983年参加陕西省首届邮展获一等奖。

为了澄清陕西解放区邮票中有关疑点,1990年10月省邮协派孙炳南和管德林赴陕南调查研究,在当地集邮协会、邮电志办、档案馆以及相关人员的协助下,查明陕南区票的发行情况、印制时间及销毁时间,并进一步研究陕南区票的纸张、齿孔,特别是版式的形成,明确了陕南区票非中南区归属的问题。

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纪鸿照,1931—2001年,山东乐陵人。抗日战争末期从事八路军战时邮局通信工作,离休前任陕西省邮电工会办公室主任。历任省邮协第一至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被评为省、市集邮先进个人。

少年时代热爱集邮,主集解放区邮票兼集新中国邮票,20世纪80年代初,他积极筹建省邮电管理局集邮组,与金花集邮组联办邮展,参与省邮协筹备工作。先后组编《邮票上的古都西安》、《革命圣地延安》、《人民革命的光辉历程》、《人民邮政在前进》、《中国工运》、《东方曙光》等邮集,参加全国及省、市邮展,获全国邮展铜奖,省、市邮展优秀奖等。

热爱集邮写作,编著的《秦邮览胜》一书,在1993年全国邮展获文献类铜奖,编著的《邮票上的华夏风光》一书,在1996年第九届亚洲国际邮展获文献类铜奖。

先后主编过《集邮点滴》、《集邮随笔》、《集邮文摘》、《长安邮声》等小报,参加《西安集邮》、《陕西集邮》编辑工作。发表的集邮文章很多,其中《浅谈专题集邮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今集邮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浅谈集邮要讲政治》等入选省集邮学术论文汇编。

何安邦,1943年生,浙江宁波人。退休前任陕西省延河水泥机械厂给排水专业高级工程师。省邮协第四、六届理事、第五届常务理事,西安市邮协第四、五届理事、常务理事;会刊编辑委员会编委;省邮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陕西邮政附加费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1988年成立陕西省延河水泥机械厂集邮协会并任副会长、会长。

邮集《保护大自然,人类得生存》参加“1991年西安古文化艺术节”邮展,1997年“《西安城墙》邮票首发式暨西安集邮成果回顾展”。邮集《新中国普通邮票》参加1994年“中国西安—日本奈良友好城市”邮展,邮集《新中国旧币值普通邮票》参加1996年“西安古文化艺术节”邮展获一等奖。

1992年参与《集邮文化简论》的撰稿,1998年参加《陕西集邮史》撰稿。论文《我省邮集上等级刻不容缓》入选《1991—1992年陕西省集邮学术论文汇编》,《陕西附加费简介》入选1993年陕西省集邮学术论文汇编,《我省集邮水平上档次的思考》入选《1994—1996年陕西省集邮学术论文汇编》。1994年被《集邮报》评为1993年度优秀通讯员,1998—2002年近60次担任西安经济台《集邮之声》节目嘉宾。作为主要撰稿人之一的《陕西省邮政附加费图谱》在2005年首届全国集邮文献展览上获铜奖。

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集邮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和西安市邮协集邮先进个人。

何修,1924年生,吉林长春人。高级经济师。1949年在陕西邮电管理局工作,1958年任职省管局史志办。省邮协第三届理事、第四、五届常务理事。

1941年考入陕西邮政管理局,在吴凤岗、余经梁等同局邮友影响下,1942年开始集邮。1982年参与筹备组织省邮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作。

编组的邮集《陕甘宁边区宝塔山图邮票》先后参加1983年全国集邮展览、1985年陕西省中国解放区集邮展览。1986年将其珍藏的《陕甘宁边区宝塔山图邮票》捐献给延安革命纪念馆,其中不乏珍品。

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邮政史、邮票史研究论文,主要有《陕甘宁边区宝塔山图邮票的变体票》、《陕甘宁邮政和邮票》、《陕西邮政发展简史》、《陕西近代邮政起源》等。参加编写《中国邮电百科全书》、《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西北卷》、《陕西集邮史》等书。主编《陕西省志·邮电志》、任《陕甘宁边区邮政史》副主编并主笔,该书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获银奖。

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和陕西省集邮先进个人。

宋振平,女,1929年生,江苏邳州人。是“西安事变”宋绮云、徐林侠烈士的长女,全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的大姐。曾任重庆红岩烈士研究会副会长。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离休前任陕西省邮电管理局机关工会副主席、机关党委副书记。

1983年开始集邮。多年来,她赴全国70多个市、区、县,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4000多场。每到一地,收集有关邮品,编组邮集《为了共和国诞生》,叙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及英烈们的事迹,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

邮集《为了共和国诞生》先后在省邮电管理局老年集邮展、省电力局邮展、省、市邮展、宝鸡老年邮展等参展十余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省邮协举办的邮展上,获二等奖加特别奖;开放类邮集《西安事变》获省、市各级邮展一、二、三等奖。被集邮界尊称为“老革命新邮迷”。

宋小林,1956年生,陕西长安人。陕西省邮政公司资深经理,省集邮公司经理、党总支书记,2003年9月出任省邮协秘书长、省邮协第六届副会长兼秘书长,省邮协集邮业务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

2003年9月调任陕西省集邮公司经理以来,注重研究集邮业务的规律和集邮发展的新形势,提出集邮工作的新思路,使陕西省集邮公司的集邮业务在各专业局中名列前茅,在全国集邮业务量和增幅排名中也位列靠前。他将自己对集邮业务工作的研究心得撰写成《借助旅游产业特色,拓展集邮产品市场》、《集邮业务的发展与思考》等文章,在全国性集邮研讨会和《集邮》、《中国集邮报》上发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在担任秘书长工作中提出了许多集邮协会工作的新思路。在他的主持下,举办了“集邮文化论坛·2004西安”、“新长征集邮热点问题研讨会”、“北方七省(市、区)集邮学术研讨会2008·西安”等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集邮研讨会等大型集邮活动。他重视研究和寻求集邮文化和集邮业务发展的最佳结合点,研究如何发挥集邮协会的桥梁作用,发表此类文章20余篇。他注重倾听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对会员反映的买票难、首日买不到邮票等问题,他都当场解决,受到会员的欢迎。

寿建新,1944年生,北京市人。退休前任陕西银行学校高级讲师。中国昆虫蝴蝶分会理事,西安市集邮会理事。

主集世界蝴蝶邮票。1993年《蝴蝶》邮集参加省邮协主办的“毛主席诞辰100周年”邮展获三等奖。1994—2000年组编《蝴蝶和蝴蝶邮票》、《蝴蝶邮票辨伪》邮集,先后参加“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中国西安—日本奈良、三省集邮联展”、“省内巡回展”等6次邮展并获奖。

与著名昆虫学家、西北农大教授周尧合作出版三本专著:《世界蝴蝶邮票》在1991年全国邮展获文献类镀银奖。《中外蝴蝶邮票》在2001年获全国邮展获镀银奖。《世界名蝶邮票鉴赏图谱》2006年在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展览获镀金奖,在2008年全国邮展获大银奖。1992年参加省邮协《集邮文化简论》编撰。在《集邮天地》、《西安集邮》、《星期天》等报刊发表集邮文章30余篇,其中《论集邮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集邮与经济的关系》、《专题集邮的选择与编组》等入选省邮协学术论文汇编,1994年被评为《集邮天地》优秀通讯员。

张太镒,1944年生,湖南芷江人。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邮协第三、四届理事,五、六届常务理,西安市邮协理事、常务理事,省级邮展评审员,曾任《集邮天地》报编委。

初中时开始集邮。以收集新中国邮票为主,在普通邮票研究上有所建树。

邮集《革命圣地普通邮票》在2006年全国专题邮展获镀银奖。邮集《新中国普通邮票》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邮展获二等奖、在陕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邮展获三等奖、在2010年杭州全国邮展获银奖。

在集邮刊物多次发表文章,研讨集邮文化内涵、展示集邮研究成果。为邮友翻译外文邮集,并指导邮集荣获全国青少年邮展镀金奖。

曾参与《集邮文化简论》、《中国集邮大辞典》、《陕西集邮史》的编撰。《漫谈新中国普通邮票》获省优秀集邮论文奖。

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集邮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张少宏,1967年出生,山西晋中人,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官。1986年开始集邮,主要收集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国内邮票,2000年开始学习研究印花税票。编组的《陕甘宁边区税票邮集》代表陕西参加了2008南昌全国邮展和2010杭州全国邮展,分别获得大银奖和镀金奖。

张全意,1970年生,江苏丰县人。西安市朱雀贸易大厦财务科长。

上小学时爱好集邮。在父亲贾文春的指导下编组邮集《教师节》、《奥运会》、《世界各国国旗》、《世界语》、《外国邮票上的中国事物》等,参加省市邮展。

父亲编组的邮集他也热心帮忙,父亲编组的《陕甘宁边区税票》邮集英文制作全部由他完成,为他在集邮道路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编组的《陕西民国税票(1913—1948年)》邮集,先后在西安市、陕西省邮展上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整理,在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上获金奖,2003年重庆全国邮展上获金奖,2003年第16届亚洲国际邮展上获镀金奖。

张炳林,1948年生,陕西西乡人。退休前任西乡县广播电视局局长,现任西乡县邮协副会长,汉中市邮协常务理事。

20世纪60年代开始集邮,重点对新中国早期军事邮政史的研究,钻研军邮专题。虚心向国内著名军邮史专家请教,自费观摩全国和亚洲邮展,开阔视野。邮集《新中国军邮》1993年参加全国邮展获银奖。1996年修改后邮集《新中国早期军邮》参加全国邮展获镀金奖。2003年邮集《志愿军军邮戳记》获全国邮展二等奖,2006年邮集《二野军邮》获全国邮展二等奖。

还编组了《普21祖国风光》、《新中国普通邮政日戳》、《邮政包裹副戳》、《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二野暨西南军邮戳记》、《新疆双文字戳中的军邮》等多部邮集参加省、市、县邮展并获奖。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和汉中市集邮先进个人。

张继书,1919年生,河北卢龙人。西北大学地理系气象学教授。陕西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省邮协一、二、三届理事、学术委员、邮展委员,西北大学集邮协会原会长,陕西高校邮协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

初中时开始集邮,1941年6月加入甲戌邮票会。

在抗战期间,参加过三次由邮友联合举办的陕南集邮展览。多次参加省、市邮展,1983年在陕西省首届集邮展览,邮集《外国19世纪每国一票》获荣誉奖。在西安市首届集邮展览上邮集《中华民国时期邮票集》获荣誉奖。1988年在省高校职工邮展,邮集《日本系列专题邮票集》获二等奖。

1995年在省邮协第四届理事会上被授予荣誉会员。

李茵萍,1927—1997年,陕西西安人。退休前任陕西省邮票公司副经理,曾任省邮协第一、二届副秘书长、第三届副会长、第四届常务理事,《陕西集邮》主编。

他曾亲自登门拜访数十位老集邮家,为省邮协成立联络了一批骨干力量。在省邮协成立期间,主办了首次小型集邮展览。对待省邮协工作认真负责,不辞辛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www.xing528.com)

他擅长文字工作,注重积累资料,为总结研究集邮工作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被称为“邮协活档案”。1983年创办并兼任《陕西集邮》主编,从1983年至1991年连续9年一期不漏出刊106期,该刊曾获全国邮展证书和铜奖。他为《陕西省志·邮电志》撰写有关集邮文章,与他人合编了《西北人民邮政》、《陕西人民邮政》、《陕南区人民邮政》等邮史资料。

1987年被评为陕西省集邮先进个人,1987年和199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李虹,女,1960年生,河南博爱人。西安经济广播电台专题部主任,播音员,高级工程师,省邮协第五届理事,西安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

她出生书香门第,受家庭熏陶,从小兴趣爱好广泛,1980年在大学读书时开始集邮。

她先后主持过“104”投诉台、“午夜不设防”、“集邮之声”三个节目,尤以“集邮之声”热播。这个节目从1998年1月2日开播到2003年11月,6年中,坚持每周一期、每次一小时,从未间断,共播出311期,参加嘉宾600多人次,收到各地征文和来信1000多封,听众超过150多万人次,使集邮宣传通过电波进入千家万户。

通过“集邮之声”热情宣传集邮知识和邮票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从集邮展览到集邮图书介绍、从传统集邮到专题集邮、从邮集制作到中外邮票欣赏、从邮票设计到佳邮评选、从老年集邮到青少年集邮、从协会工作到集邮业务经营、从邮品开发到邮市行情报道以及封、片、戳、简、邮票辨伪等,播出内容非常丰富,节目形式生动活泼。

她的开放性邮集《美哉·西藏》在陕西省首届开放类邮展、南京全国邮展、重庆全国邮展均获二等奖。

2002年分别被评为全国、陕西省、西安市集邮先进个人。

李容,1923—1995年,河北阜城人。甲戌邮票会早期成员。1954年调青海邮政局工作,1973年退休后定居西安。曾任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会委员、省邮协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三届副会长。

1943年考入西安邮政管理局,受集邮家吴凤岗的影响开始集邮。抗战胜利后,他在大荔县邮电局工作,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了一些解放区邮票。为了研究解放区邮票,积累了大量的、十分详细的资料。他通过查证邮政档案,考证了许多解放区加盖票史实,为区票研究作出了贡献。主持完成了《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西北卷》的编撰工作。

李容对邮品鉴定经验丰富,多次揭露各种赝品,成为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的邮品鉴定家。曾被长安邮社聘请为顾问,担当邮品把关的重任。1995年在省邮协第四届理事会上被授予荣誉理事。

李振华,1914—2000年,河北冀县人。离休前任西北纺织工学院副院长。省邮协第一、二届副会长、第三届顾问,西安市邮协副会长、顾问。

1946年冬,任西北民主联军骑六师参谋长,随部队进驻延安。他特意买了几套陕甘宁边区同年4月发行的第一版“宝塔山”图邮票,这些邮票成了他集邮的开端。

重点收集解放区邮票,邮集《解放区编年系列邮票》1985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展览”获银奖。邮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1989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世界邮展获铜奖,同年8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四届亚洲邮展获银奖。这是陕西省在国际邮展中首次获得银奖。

1991年担任省、市邮协顾问后,仍不断为发展集邮事业献计献策。1987年、1992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和陕西省集邮先进个人。1992年,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表彰他“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授予高校离休干部“优秀党员”荣誉称号。他的集邮业绩先后在《西安晚报》、《集邮天地》、《河北集邮》上报道,并被载入《中国集邮大辞典》。1995年在省邮协第四届理事会上被授予荣誉理事。

李翠荣,女,1953年生,河南鄢陵人。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邮至今,退休前任陕西省妇联机关党委书记,现任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8年任陕西省集邮协会六届常务理事、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坚持集邮近20多年,带动身边的人集邮,组织省妇联机关开展集邮活动,成立集邮小组,举办集邮知识讲座,积极沟通联络省妇联支持和参加省邮协的集邮活动。参与策划、并成功组织举办了陕西省妇联成立60周年集邮展览,参与组织了陕西省青少年《我爱祖国》集邮知识竞赛活动。曾参加陕西省委集邮展览并获三等奖。

李毅民,笔名尕丁,1950年生,河北冀县人。高级工程师,退休前从事科研及技术开发管理工作。现任《收藏》杂志副总编,全国集邮联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省邮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六届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上小学二年级开始集邮。1987年起开始集邮研究与写作,重点研究集邮史,现已出版的个人专著有:《中国集邮史话》、《邮票辨伪》、《中国集邮走过的道路》、《集邮家的足迹》、《集邮家的业绩》、《集邮家的情怀》、《邮海扬帆》。与夫人赵志贤合著:《中外花卉邮票》、《中外生肖邮票》、《邮票图说世界服饰文化》。参与写作出版专著:《集邮文化简论》、《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史》(任分章主编)、《陕西集邮史》(任执行主编)、《中国邮票史》(任第九卷副主编)、《邮票上的邮票》、《常增书的集邮道路》、《集邮文化散论》、《中国集邮人物风采录》(第一卷及珍藏版)、《中国收藏年鉴(2002)》(任副主编)、《中国收藏二十年》(任副主编)等。

《中国集邮史话》3次参加国内外邮展,1993年获北京全国邮展银奖、1994年获新加坡亚洲邮展大银奖、1996年获北京“第九届亚洲国际邮展”镀银奖。《邮票辨伪》获1993年北京全国邮展镀银奖。《集邮家的足迹》、《中国集邮走过的道路》、《中外花卉邮票》分别获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银奖、镀银奖。《邮海扬帆》获2003年重庆全国邮展银奖。2003年在第16届亚洲邮展上,《集邮家的足迹》获银奖、《邮海扬帆》获镀银奖。“集邮人物评传三部曲”获2008年南昌全国邮展大银奖、2009年洛阳世界邮展大银奖。

在集邮报刊发表《中国集邮百年史话》(连载)、《中国解放区的集邮活动》(连载)、《新中国邮票五十年》(连载)、《邮苑夜话》(专栏)、《往事如烟》(专栏)等集邮文章400余篇,发表收藏论文、专访30多篇。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沈友泰,1935年生,福建福州人。退休前任西安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和代理党委书记,长期从事外语教学工作。1993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省邮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第五届副会长、第六届顾问,西安市邮协副会长、省老年集邮工作委员会主任。

初中时开始收集邮票,主要收集外国邮票,以各国名画、雕塑、国际徽记与标识、航空航天、野生动物等专题邮票为主。

1981年支持西安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组建集邮小组,是省高校成立最早的集邮组织。支持省高校邮协组建及各项活动,曾担任邮协顾问。1983年参加西安市邮协筹备,被选为副会长。

编著的图书有《邮票上的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在2001年全国邮展获镀银奖)、《邮票上的圣经故事》,并为《集邮天地》、《西安集邮》、《集邮博览》、《大北方集邮》等集邮报刊撰文。论文《中国邮票上的外国和国际事物》在省邮协学术会上获二等奖。

1988年他被查出患了结肠癌,做了切除手术,最终又重返工作岗位。他常对病友、邮友谈自己的生死观:“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回报社会,为他人奉献,让生命焕发出壮丽的光芒。”被誉为集邮界的“抗癌明星”。2003年与发起成立陕西省老年集邮联谊会并担任会长。

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陈志强,笔名一凡、尤原。1952年生,山东龙口人。就职于陕西测绘仪器厂。省邮协第六届理事,省邮协宣传、邮展委员会委员,专题集邮小组副组长,会刊《集邮天地》执行主编。

1963年开始集邮。1983年在陕西测绘仪器厂建立集邮小组,同年加入西安市邮协。每年都组织厂内邮展。1984年转入专题集邮。

在《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上海集邮》、《集邮博览》、《天津集邮》、《职工集邮》及省级报刊发表集邮文章200余篇。与田胜利合著的《中外名犬邮票》,在南京全国邮展、全国文献集邮展均获镀银奖,全国集邮图书评选获三等奖。邮集《不能没有它们》在陕西省新中国成立50周年邮展获三等奖;邮集《施托尔茨印象》2006年“德胜杯”全国专题邮展获一框类铜奖;邮集《蔷薇的节日》在2009年陕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邮展获银奖。

自2003年3月起担任《集邮天地》编辑、执行主编,获得全国各地读者好评,2006年该报再次荣获“五佳邮报”称号。

陈国光,1918年生,浙江杭州人。退休前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系教授,研究生导师,曾获中国电子学会“学士”称号。任全国集邮联一、二届理事,国家级邮展评审员,省邮协一至四届副会长。

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后留学美国,有机会收集体育、绘画、科技等专题邮票。除收集中国邮票之外,还收集外票及封片,专题有万国邮联、欧洲艺术史、奥林匹克运动和各国名画等。参加全国及省市邮展15次。《万国邮政联盟发展史》、《奥运光辉照全球》两部邮集在全国邮展获银奖。在省市邮展中,他的《田径运动》、《中日文化交流》、《中华艺术文化》、《日本旅游胜地》等近10部专题邮集均获高奖。

参与编写《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西北卷》,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集邮文章,有些被收录在陕西省邮协学术论文集,其中论文《发展我国专题集邮的可行性探讨》和《JT票发行销售渠道的体制改革设想》在1986年、1987年两次全国集邮联学术年会上宣读。

陈宝德,女,1934年生,福建宁德人。退休前任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省邮协第二、三届常务理事,第四、五届理事,西安市邮协常务理事,中国石油邮协常务理事,西安石油大学邮协会长。

1951年开始集邮,收集新中国邮票和实寄封。她是西安石油学院邮协、陕西省高校邮协发起人之一。邮集《中日友好》参加西安市首届邮展获证书,邮集《十月革命等纪念戳》参加陕西省首届邮展获证书,邮集《人物颂》参加全国石油职工邮展获铜奖。

曾在《西安集邮》、《集邮天地》及《中国石油集邮学术委员会论文集》中发表多篇文章。论文《试论我国集邮方法的必要性》收入1985年《陕西省集邮协会学术论文汇集》。

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2009年被授予石油集邮贡献奖。

岳松华,1947年生,湖南人。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集邮。退休前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省邮协第三至六届常务理事,第六届副会长、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主任。

从出席省邮协一大至今,始终参与、支持协会的工作,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利用其工作条件,协调、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全省性集邮活动,并在青少年集邮活动中发挥了组织领导作用,为陕西集邮工作作出了贡献。

苗怀良,1949年生,河南洛阳人。退休前为陕西省邮资票品局(省集邮公司)干部,省邮协第五、六届理事。

1983年参与组建西安市邮票公司,参与筹备陕西省首届邮展及西安市首届邮展;多次参与策划筹备陕西大型集邮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计邮票首日邮戳、风景日戳、集邮纪念戳和历史人物纪念戳等达400多枚,并应邀为新疆、吉林、宁夏等地设计风景日戳。苏州风景戳研究会从1995年开始评比全国十佳风景戳,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十佳设计者;还设计多种纪念封片、邮折、邮册等集邮品。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拍摄专题片予以介绍,《中国邮政报》、《陕西邮政报》、《经济新报》等做过专题报道。装帧设计的《陕西集邮史》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上获银奖。2009年陕西省邮政管理局编撰《方寸映三秦——邮票上的陕西》,担任执行主编及装帧设计,该书在2010年杭州全国邮展获大银奖。2006年发行的JF85《西安事变70周年》纪念邮资封选用其所拍摄的“兵谏亭”作邮资图。

在《集邮》、《中国集邮报》、《集邮博览》、《上海集邮》、《邮票世界》(香港)、《陕西邮政报》、《集邮报》、《集邮天地》、《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北航空》等报刊发表集邮文章或集邮活动照片数百篇(幅)。其中《八方邮友聚三秦邮坛论剑创意新》、《长安五月邮花香西北邮人聚古城》,获全国邮政集邮宣传工作委员会2004年度和2005年度“全国邮政集邮宣传优秀作品评选”三等奖;《阎立本及其名作〈步辇图〉》被台湾侨光技术学院选作课程补充教材。2007年参与策划并组织省集邮公司和西安晚报联合举办的“‘魅力集邮’有奖征文活动”。

邮集《风景戳设计图稿》、《戳里乾坤》、《国际邮政公事封》等参加省、市各种邮展,获得好评。

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集邮先进个人。

金克,1940年生,陕西武功人。退休前任兴平市地税局税务师,省邮协学术委员、咸阳市邮协副会长、兴平市邮协会长,《税票研究》副主编。

长期致力于税务史、印花税票研究。从1988年起,先后在《税收与社会》、《税票集邮》、《集邮博览》、《集邮报》、《集邮天地》、《收藏》、《税票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70余篇。

2000年1月,陕西电视台和西安市国税局拍摄《百年税票》专题片,他被聘为该片顾问之一。他的《民国交通联运图印花税票》邮集,在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获银奖,2006年全国首届税票展览获银奖,2008年南昌全国邮展获镀金奖。2003年他举办的“中国税票精品展”在咸阳展出,受到咸阳市政府领导和参观者的好评。

2000年、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集邮先进个人。

昝亚贤,女,1934年生,陕西三原人。1950年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学习,退休前任陕西省妇联宣传部长。省邮协一、二、五、六届常务理事、省邮协三、四、五届编辑委员会委员、《集邮天地》报编委、省邮协老年集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85年开始集邮,参加省委机关职工邮展,并积极组织集邮知竞赛活动。

她撰写了集邮通讯、集邮评述、集邮知识文章70余篇,其中《全省中、小学生“爱我中国”集邮演讲活动综述》获1994年全国集邮报刊优秀文章三等奖,《陕西邮展异彩纷呈》收入《2000—2002年陕西集邮文选》。

参与省邮协三至五届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1997年参与《陕西集邮史》第四章“陕西集邮大发展”部分的撰写。

2003年,与沈友泰发起成立“陕西省老年集邮联谊会”,担任副会长,并积极协调老干活动中心,使陕西老年集邮爱好者有了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2006年在纪念省老年集邮联谊会成立三周年邮展上,她的开放类邮集《狗——人类的朋友》获示范奖。开放类邮集《家》在陕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集邮展览获铜奖。

1991年被授予省邮协荣誉会员称号,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胡建华,1939年生,河北玉田人。退休前任航天四院党委书记,省邮协第六届理事、省老年集邮联谊会副会长、会长。1953年开始集邮。1993年在担任航天四院党委书记期间创建航天四院集邮协会,并担任名誉会长。带头制作邮集参加在院内举办的集邮展览。

1996年担任蓝田县邮协名誉会长,积极参加县邮协组织的系列活动。

2005年参加西北五省邮展高级培训班。2006年一框专题邮集《登月》在北京全国“德胜杯”专题邮展上获铜奖。2009年专题邮集《登月》在陕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邮展上获银奖。

在担任省老年集邮联谊会副会长、会长期间,组织联谊会的各项活动,使联谊会荣获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称号,2010年被评为省邮协先进集邮协会。

赵承钜,1947年生,陕西安康人。退休前任安康市汉滨区文化馆副研究员,现任中华全国集邮联青少年集邮工作委员会委员、省邮协第四、五届理事、第六届常务理事,省邮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工作委员,安康市邮协副会长。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集邮。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宣传集邮,普及邮识,为了培养青少年集邮后备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校园集邮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种邮展、集邮作文、集邮演讲、集邮墙报、邮票设计、邮识竞赛等活动,在安康市8所中小学成立了集邮组织,并担任这些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于1987年6月1日成立了安康市青少年集邮协会。

经过他的精心辅导,1992年安师附小红领巾集邮协会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集体。在省邮协举办的“小小邮品设计家”活动中,安康选送的56件邮品设计图稿,全部入选,获得全省一等奖5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省榜首。在全省青少年集邮知识竞赛中,夺得全省冠军。在全国集邮联举办的“展望新世纪儿童邮票设计竞赛”中,陕西入选的5件作品全部来自安康小画家之手,获设计奖1名,优胜奖4名。他为安康地区设计了200余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纪念封、纪念戳和风景日戳。

1992、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陕西省集邮先进个人,被中共安康市委授予“优秀宣传工作者”称号。

徐山林,1935年生,陕西安康人。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现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省邮协二、三、四、五、六届名誉会长,被集邮界誉为“集邮省长”。

1945年开始集邮,藏品丰富,基本上收集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部邮票。

对省邮协工作多次做了具有很强感染力的重要指导。1998年2月,在省邮协四届二次理事会上,他就集邮协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扮演什么角色、树立什么形象、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定格、定位等问题,作了具体指示。2004年3月27日,在省邮协五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他就如何加强集邮工作做了题为《四力齐发再创佳绩》的讲话。一是完善领导班子,才有发动力。二是加强基层建设,才有凝聚力。三是坚持开展活动,才有生命力。四是突出地方特色,才有影响力。

他重视青少年集邮工作,多次强调,开展青少年集邮工作是培养“四有”新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2005年10月,他将自己毕生收藏的包括邮票邮品在内的1万余件收藏品无偿捐赠给家乡的安康历史博物馆,设立“藏一角”展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徐金山,1925年生,陕西延安人。1942年参加革命,离休前任延安地区行署副专员。曾任省邮协三至五届理事,延安市老干部邮协会长。

为提高延安地区邮协会员的集邮水平,经常邀请省内集邮家来延安进行邮识讲座,推动了集邮活动的发展。在他的领导下,延安市老干部邮协多次被评为省集邮先进集体,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集体。他制作的邮集《陕甘宁边区宝塔区山图邮票》,在2001年全国首届老年邮展上获一等奖,2003年亚洲邮展上获大银奖。他的一框邮集《宝塔山图邮票》在2005年全国邮展上获一等奖。

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三代人都参加集邮活动,都有邮集参展,共制作邮集16部并获奖,被誉为“集邮之家”。

1992年、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贾小虎,又名贾税,1976年生,陕西富县人。在父亲贾文春的影响下,上小学时养成收集邮票、火花、烟标、粮票等的兴趣。编组了《龙戳、龙票》、《外国极限片欣赏》、《台湾邮票上的琴、棋、书、画》等邮集。

1998年瑞典著名集邮家沃尔伯格来西安讲学,他随父拜访了沃尔伯格,明确了开放类邮集的广阔前景及制作方法。他开始思索制作《秦兵马俑》开放类邮集。在省市集邮前辈的关心支持和父亲的指导下,《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开放类邮集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上获第三名。邮集经过补充、修改后,在2001年北京青少年集邮展览上获最佳奖加特别奖,2001年在丹麦世界邮展上获镀金奖,2003年在四川绵阳亚洲邮展上获开放类优秀奖,2009年在陕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邮展上获金奖。

贾文春,1942年生,陕西富县人。退休前为陕西省地矿局汉中大队干部,省邮协第五常务理事、第六届理事,邮展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上小学开始收集烟标、火花、邮票、糖纸。他收集的专题有奥运会、国旗、名人、外国邮票上的中国事物等。先后编组《龙的世界》、《国际邮展封、片、戳票》、《邮友满天下》、《台湾邮票上的琴、棋、书、画》等邮集,参加省、市邮展并获奖。

1990年,他为了将收集的陕甘宁边区税票充实提高,搞出一部高水平的税票邮集,他先后20多次到陕北寻访,走村串户收集边区土地证、各种税证。编组的《中国陕甘宁边区税票》邮集,参加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上获镀金奖,实现了陕西参加国际邮展邮集金奖零的突破。此邮集经过修改,参加1997年太平洋世界邮展获大镀金奖。由5框增加到8框后,参加1997年全国邮展获金奖加特别奖,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上获大镀金奖,在2003年第16届亚洲邮展上获大镀金奖。邮集《西京邮政(1936—1955)》在2008年中华全国新人新作集邮展览上获二等奖。

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崔永祥,1954年生,陕西人。曾担任西安市邮政局副局长,邮区中心局副局长。1998—2001年任省邮协副秘书长。省邮协五届理事、常务理事。在任期间,组织并筹备召开了省邮协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接待全国集邮文化宣讲团在陕活动。参与策划、组织陕西省第一届大唐集邮文化周活动和集邮展览。负责领导省邮协秘书处日常工作。

崔岩,1938年生,河北大成人。退休前任陕西省邮电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省邮协第二、三届会长、第四届顾问,全国集邮联第二、三届理事,第四届荣誉理事。

在任会长期间,坚持按邮协章程办事,两届内主持召开过8次理事会、15次常务理事会,地市县邮协由原来的23个,发展到全省10个地市和89个县全部建立集邮协会,省邮协秘书处配有5名专职干部,为广泛开展集邮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他经常参加省邮协各种专业会议,和大家一起研讨集邮课题,与集邮界广交朋友。他主编的《集邮文化简论》出版后受到全国集邮联肯定,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集邮文化理论著作。在任期间举办的全省性集邮活动主要有:陕西省庆祝建国40周年邮展、省邮协成立10周年回顾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邮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邮展,在安康召开的全省青少年集邮工作现场会等。

担任省邮协会长期间,他先后接待了来陕西访问的国际集邮联秘书长海莉女士、国际集邮联主席加迪亚和夫人、亚洲集邮联主席郑炳贤、来西安讲学的新加坡集邮家陈为乐、澳大利亚集邮家德鲁斯和特纳索等国际邮展评审员,促进了陕西与国际间的集邮交流。

他还以山夫署名用电话磁卡组集在邮展上展出,以山夫署名编组邮集《花》参加陕西省老年邮展。

崔树新,女,1951年生,北京市人。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邮。2002—2006年任省邮协五届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兼省邮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在职期间,组织了2002年陕西省青少年延安行集邮夏令营,2002年省邮协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2003年《集邮天地》创刊20周年座谈会,2004年集邮文化论坛·西安,2005年西北五省(区)邮展高级培训班;筹组陕西省老年集邮联谊会、全省青少年集邮文艺作品竞赛;2002年起在省邮协实行会员分级管理等,为陕西集邮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常志廉,1919—1991年,陕西西安人。老邮政工作者。曾任省邮协第二、三届理事。青年时开始集邮,潜心于陕甘宁边区邮票史、“宝塔山图”邮票、西北人民邮政邮票研究。

为纪念周恩来题写“传邮万里,国脉所系”41周年,邮电部1981年5月9日发行以题词为图案的纪念邮票。为了考证这枚邮票的历史背景,他多次走访有关人员和查阅档案,终于查明上述题词是周恩来于1940年5月9日在西安前往宋家花园会见中华邮政第三军部视察员林卓午,并给邮政职工做时事报告后回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为林卓午题写的,从而填补了珍贵的史料。

1949年10月15日和22日先后发行西北人民邮政“毛泽东像”和“长城图”邮票,但该组邮票的发行局名称有几种说法,且未见有设计和印制情况的介绍。常志廉做了深入调查,写出论文,确认该组邮票是由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总局发行,由焦振平设计,版模上毛泽东邮票西边麦穗上端飘带回卷处有“人”字暗记,长城图邮票城墙弯曲处有“人”“民”两字暗记,毛泽东像50元邮票全张(16×10)内误植200元面值是因翻制拼组子模时误将200元一枚混入,导致产生了两种全张,一种全张出现误植200元4枚,另一全张误植200元一枚。补正了有关邮票目录和资料介绍的记述。

他的《“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题词经过》邮集在陕西省“中国解放区邮展”获优秀奖。邮集《延安宝塔山》参加西北五省集邮联展和陕西省首届集邮展览获三等奖。

梁国章,笔名梁山,1933—2006年,河北博野人。退休前任《陕西日报》社主任记者,省邮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副会长,《集邮天地》编委会副主任、主编。

1993年初,省邮协成立《集邮天地》编委会,他任副主任和主编。他认真负责地处理各类稿件,为每期栏目策划、版面设计、文章编排、校对、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付出了辛勤劳动,坚持了期期按时出版的优良传统。

《集邮天地》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佳邮报”之一,多年来被陕西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报纸,并先后四次参加全国集邮展览,分别获得集邮文献类银奖和铜奖。

他发表有《吴凤岗呼吁做好集邮“三定”工作》、《戎马半生·心系集邮——记老集邮家李振华》、《挥洒邮趣,笑谈人生——徐山林名誉会长与集邮界聚会侧记》、《加迪亚倡导一框邮集》、《且把邮花伴屠苏》、《做集邮事业的铺路人——记陕西省安康地区集邮协会会长张世益》、《省市邮友祝贺陈国光八十华诞》等文章。

他的开放类邮集《朱鹮》,参加首届全国老年邮展获奖。

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黄剑波,1965年生,河南新郑人。陕西人民出版社副编审、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长,省邮协第五、六届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献集邮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文献集邮研究会会长,《税票研究》副主编。

从1980年开始集邮,收集文物、图书、电影、票中票等专题。1983年在西北政法学院读书时,发起组织学院集邮协会,任副会长。2000—2002年期间任省邮协会刊《集邮天地》编辑。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收集集邮图书、报刊,除了作为自己编辑集邮图书的参考资料之外,还用来为集邮研究者和邮友查阅资料服务。2003年7月28日,利用自己的书房办起“集邮文献交流收藏馆”,现在集邮类藏书已达5000册以上,报刊上万份。

担任责任编辑出版了23部集邮图书,获得40多次全国、亚洲、世界邮展奖励,其中获镀金奖及以上的有:《山外集——孙少颖邮文选辑》获首届全国集邮文献展览镀金奖、2008年全国邮展大镀金奖;《居洽群集邮文集》获首届全国集邮文献展览镀金奖;《邮驿春秋》获2003年亚洲邮展镀金奖,《常增书集邮文集》获2003年全国邮展镀金奖。

合著《中国集邮文献概览》,获2003年亚洲邮展镀金奖;参加《中国集邮大辞典》(2009年版)、《中国集邮人物风采录》(珍藏版)等书撰稿;创作集邮论文、书评、通讯报道等集邮文章近百篇,其中论文《中国集邮图书出版现状及其趋势探讨》入选《中国集邮研究文选2002—2003》,《试论集邮图书的出版资源》获2005年全国文献集邮论坛三等奖并在大会上宣读。

傅力浦,笔名黎普、余里,1942年生,湖南醴陵人。退休前为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省邮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六届常务理事,省邮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邮协理事。

6岁开始收集邮票,15岁开始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邮友交换邮票。对中外邮票、邮史和邮票不同印刷方法均有收集和研究。

组编15部邮集参加全国、省、市邮展,其中邮集《领袖与战士》获1985年全国区票展银奖,邮集《奥林匹克及其运动项目》获1986年全国体育邮展银奖、1990年亚洲体育邮展铜奖,邮集《山与登山》获1989年全国邮展铜奖,邮集《五星红旗的诞生》获1991年建党70周年全国邮展银奖,《世界文化名人邮票集锦》获文献类铜奖,邮集《列宁的一生》获1991年全国职工邮展银奖,邮集《新中国邮政服务》获2001年全国邮展镀银奖,邮集《我叫牡丹花》获2003年全国邮展开放类二等奖,邮集《河流》2006年在太原举行的全国邮展获二等奖。在省、市级邮展曾展出《马恩列斯邮集》、《毛主席主题邮集》、《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外国图形邮戳样式的演变》、《黄河》、《恐龙》、《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年》、《中国六大名花》等邮集。

在《集邮》、《邮票世界》、《收藏》、《椰林邮语》、《陕西集邮》等集邮刊物发表邮文90余篇。参与《集邮文化简论》、《陕西集邮史》、《邮票上的邮票》、《中国集邮大辞典》等图书的编写工作。

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蒋兆林,1942—2007年,陕西西安人。退休前任西安市食品公司副经理,省邮协第五届理事。

1956年秋,在祖父藏书的封皮上发现了一些邮驿用品,里面可见蓝色版印字:“内封重要公文仰沿途驿站夫马毋分雨夜星飞递至”、“毋得擦损雨湿倘有片刻迟延定行重究不贷火速飞递”、“光绪×年×月×日时”、“限日行×百里”,红色的“马上飞递”特殊戳记和朱红官方大印等。听老人讲他的曾祖父在清光绪年中曾任陕西孝义厅(今柞水县)都司,祖父任陕西同州知府多年,因自小酷爱中医,民国初回到西安从医,用父亲光绪年间任都司时收公文的封套作书皮。这些百年前记录着收发公文单位、地点、公文级别、程限要求、印鉴、差役形式等全面反映清代邮驿机制正常运转的珍贵邮驿封套,无意间被保存了下来。1992年他因病提前退休,西安市邮协邀他将这些清代邮驿公文封套参展。展出中,《陕西日报》记者采访他并发表《一批百年前邮品轰动集邮界》一文,引起各界关注。

在省、市邮协的指导帮助下,他专注于清代邮驿邮集的编排、制作。邮集《清末陕西邮驿》在1993年全国邮展获镀金奖,实现了陕西邮集在全国邮展金奖零的突破。

先后被省、市邮协评为集邮先进个人、优秀邮文作者。

蒋春胜,1940年生,江苏兴化人。退休前任陕西省集邮公司经理、省邮资票品局局长。1984年出任省邮协秘书长,省邮协第二、三届常务理事,秘书长,第四届副会长兼秘书长,第五届理事。

在担任省邮协秘书长14年间,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跑了全省81个市县。1992年组织省邮协干部共94人次先后到过28个县和26个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策划组织陕西省解放区邮票展,西北五省区青少年西安夏令营、全省职工集邮专题展、“钟楼杯”邮票上的科学文化知识电视竞赛、全省青少年“爱我中华”集邮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97年在西安举办的中国瑞典联合发行邮票展览和邮票博览会。

主持编写出版了《集邮文化简论》,担任《中国集邮大辞典》分科主编,组织陕西集邮骨干,按时完成撰稿任务。认真组织接待了全国集邮联在陕西宾馆举行的三届三次理事会会议,以及多批外国集邮专家来陕讲学和参观访问活动。

策划组织了《秦始皇陵铜车马》、《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50年》、《杨虎城诞生100年》等邮票首发式,成功开发了《永久的纪念》、《方寸映三秦》等专题邮票册。

鲁纯,原名夏崇麟,1929—2011年,上海人。离休前在陕西秦川机床集团公司任职。省邮协三至六届理事、学术委员、邮展委员、省级邮展评审员、宝鸡市邮协副会长、宝鸡老年邮协会长。

20世纪50年代开始集邮。从宝鸡市邮协成立,他就成为热心支持参与开展各项活动的骨干分子,受到会员们的称赞。先后在《集邮报》、《收藏》、《上海集邮》、《集邮天地》等报刊发表集邮文章上百篇。

1984年开始编组邮集参加宝鸡市首届邮展。邮集《花》1989年在陕西省邮展获一等奖,邮集《爱鸟漫话》1991年在全国职工专题邮展获铜奖,邮集《兰花》2002年在全国首届老年邮展获铜奖,邮集《扇子》2003年在陕西省首届老年邮展获一等奖。2009年在宝鸡举办“鲁纯80寿辰80框个人集邮展览”,开创了全省年龄最大、框数最多的个人邮展纪录。

多次被评为陕西省集邮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管德林,1952年生,四川内江人。1985年起担任省邮协专职工作者,省邮协第五届理事、第六届常务理事,省邮协邮展委员会主任,国家级邮展评审员。

参加了1985年、1989年、1995年等多次全国集邮干部培训,担任自1985年以来全国和国际集邮展览的陕西省展品征集员工作,参与1997年、2001年、2005年、2010年全国邮展评审工作。征集、培训、扶持了陕西邮集作者提高邮集水平,参与组织陕西历次集邮展览工作。

发表的集邮文章《徐金山和他的〈毛主席在延安〉》被全国集邮联评为集邮优秀文章,参与《中国集邮大辞典》、《陕西集邮史》等图书的编写工作。

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集邮先进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