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型期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转型期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高等学校实现三大职能的载体,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教师长期从事学科建设的结晶。对于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中国计量学院来说,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龙头,坚持不懈地用学科建设带动和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转型期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转型期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

中国计量学院 方志刚 李丹青 杨 政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高校的发展,是关系到学校能否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实现三大职能的关键。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高等学校实现三大职能的载体,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任何一所大学的水平和地位,说到底都取决于它的学科建设水平。对于一所规模迅速扩大,并正开始从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学校来说,要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龙头,以学科建设来带动其他各项工作,必然是要经过一番长期而艰巨的调整和适应过程。中国计量学院正是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内涵的同时,认真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成了一套包括从正确理解学科的含义到全面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从学科框架的确立到学科的规范组建,从学科规划的制定到重点学科的遴选,从各学科特色研究方向的凝炼到学校整体特色学科群的整合等各重要环节的全面启动学科建设工作的方案。制定出“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加强基础、扶持新兴、鼓励交叉”的建设方针,确定了“分层次建设、按类型管理、有计划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了学科建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龙头地位。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若干优势学科为主干、多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结构布局基本合理的学科构架,整合了一批基于学科交叉的、以质量技术监督为特色的学科群,凝炼出数个发展势头良好的特色研究方向,建立了适应学科建设需要的校内新体制,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

学科性是大学的基本特性之一,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都是按学科类别分类进行,以学科形式组织管理的。

1.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着眼点

“学科”,通常认为包含教学科目、学问分支和学术组织三层涵义。从传递知识、教育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的科目”;从产生知识、研究学问的角度理解,则是指知识、学问按照其学术性质的分门别类或是指科学的分支或门类;从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要由人去做,并且是有组织地去做的角度理解,学科就是指“学界的组织”或“学术的组织”。学校的学科建设则一般包括学科的划分与设置、学科建制、学位点设置、学科门类、学科交叉、学科结构与体系等各种要素,以及学科方向建设、梯队建设、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等基本环节,直接承载着完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的任务。

在学校着手抓学科建设的初期,校内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学科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认为学校只是搞花架子。学校意识到,要让教师们投入到学科建设工作中去,观念的转变是关键,首先是要让大家理解并认同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此,学校精选、编辑了一本《学科建设论文选编》,发给全校教师干部人手一册,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宣讲答疑和分组讨论,结合这些年学校发展与周边兄弟院校发展速度的分析对比与思考,终于使广大教师干部对学科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相关工作也得以顺利向前推进。

2.学科水平是大学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

学术水准,是大学立身之根本。一流大学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其杰出的大师、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而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独特价值。

纵观高等学校发展的历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一个不争的共识是:学科水平反映出大学学术水平,体现出大学的办学特色,决定大学办学水平,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所处地位的主要标志。从根本上讲,大学的生机源于各学科的活力,高校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学科的竞争,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

3.学科建设是大学履行职能的载体

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学科就是各种职能的具体承担者。学科建设是学校实现高质量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生创新成果的基地,是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平台。

学科建设作为大学的主要办学内容,必然以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各学科水平为目的。但从根本上讲仍是服务于大学所承担的各项职能,这是大学学科建设不同于科研院所学科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大学学科建设指导思想。所以,大学的学科水平,既体现在推动学科发展的贡献上,又体现在用学科发展成果培养人才的贡献上,也体现在研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作为上。

教师是学科建设的主体,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是学校学科建设的前提,学科建设是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有助于教师提高学术水平,积累学术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没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学科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而有了优势的学科,教师就能够争取到更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争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教师长期从事学科建设的结晶。可见,学科建设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也离不开学科建设,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贡献力量,是学校必须十分重视的工作。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争取科研项目,把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把论文写在产品上,努力形成以项目带动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准确把握关键问题,全面深入推进学科建设

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学科建设,需要全校上下认识一致、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对于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中国计量学院来说,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龙头,坚持不懈地用学科建设带动和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www.xing528.com)

1.只有精心凝炼学科建设规划,才能明确方向、突出重点

学科建设规划是学科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必须与学校的定位、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必须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依托学校的办学特色,发挥现有的学科优势,打造出新的优势学科;必须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及发展服务,与国家、与本省的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必须注重以科学研究的成果解决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夯实学科由小到大不断积累的基础;必须体现我校“优势的工科、坚实的理科、特色的文科”的建设定位,有利于促进主干工科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有利于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依据上述原则,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时,我们科学地、认真地研究和明确了学科的结构定位、水平定位、地位定位。并提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校必须有某些学科奔一流,否则就不能成其为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科建设规划是一个中长期学科建设、发展的指南。制定学科规划必须求真务实,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一流大学并不一定拥有所有的学科,也不是所有的学科都是一流的,一流学科也并不等于其所有的研究方向都是一流的。要出成绩、创品牌,必须学会有所选择、有所放弃。虽然目前我校的学科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自身的条件,挖掘比较优势,对选准的学科和方向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相信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完全可能在若干个学科和更多的研究方向上争取一流。这些学科或学科方向就是学校的优势所在,希望所在。

一是要突出重点。学校的学科建设必然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但整体推进必须以重点突破为前提。二是要重点建设。在集中学校有限资源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平均主义思想,坚持分层次建设、分阶段投入、分类型管理。切忌不分轻重缓急,不管层次定位,平均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没有量的积累、没有局部性质变和阶段性质变的不断延伸和扩张,就不可能有新事物的诞生和成功局面的形成。三是重点示范,作为重点,应该在思想观念及创新意识、学术水平及学术氛围、队伍结构及团队精神、科学态度及攻关能力、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等方面,对学校整体的学科建设有强大的辐射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

2.只有围绕学科建设这个中心,才能打造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校的实力主要反映在师资队伍的水平上,学科建设的核心是打造学科梯队。梯队中既要有学科带头人,又要有每个学科方向的学术负责人,还要有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结构以及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更要统筹考虑学科直接承担的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的相互关系,对师资队伍进行合理配备。当然,还必须以相应的体制作保证。

为了保证学科建设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学校决定打破原来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的格局,实行“学校—学院—学科”二级机构三级管理,形成一套以学科为基本单位,行政流畅通、学术流活跃的校内管理体制。在撤销教研室组建学科的过程中,又提出了“人人进学科,人人有学科归属,人人有研究方向”的组建方针。这在体制转变的开始阶段起到了分步进行、逐步到位的缓冲作用,给了教师们一个调整适应的时间。大家发现,在对现有人员进行学科归队的梳理过程中,从每个学科来看,梯队的层次结构怎样,还需要进什么样的人,现有的人员下一步应该怎样培养就一目了然了;而对教师个人来说,自己属于哪个学科、处于什么层次,今后应该如何定位,适合走什么研究方向也都有了一个基本轮廓;再经过横向比较,不论是学科还是个人,都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与此同时,学校启动了“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工程以吸引高级人才;实施“123学科梯队项目资助计划”,即以2年为期,计划投入300万元,专项用于资助10名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其后备人员、20名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30名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后备人员定向立项开展科学研究,加大对校内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还及时对分配政策进行调整:从当初规模迅速扩大、师资严重短缺时期的鼓励教师多上课的“多劳多得”政策,转变为目前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业绩的“优劳优酬兼顾多劳多得”的政策,积极鼓励教师搞科研、出成果。广大教师明显感到压力大了,动力足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学校教师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与2001年相比,教授数增加了88.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增加了64.6%,其中博士学位教师的增幅达117.9%;同期学校科研经费也明显增长,增幅达79%。事实证明,抓学科建设不仅对学校的整体工作,而且对教师个人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结果是双赢的。

3.只有得到坚实的学科支撑,才能建成高水平的专业和基地

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学科建设则为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的师资,提供反映科学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内容等等。可见,各专业的育人目标能否圆满实现,完全由支撑专业的学科水平来决定。由于以一门学科为基础可以设置若干个专业,一个专业也可能涉及多个学科,因此各高校都有一些建立在同一学科基础上的相近专业及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如果各专业都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配置资源,则必定会出现许多重复建设,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和资源闲置,而且各自建设的小而全实验室设备档次低、淘汰快,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按学科来进行专业和基地(实验室)建设,则既能实现相近专业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设置,提高基地(实验室)的利用率,又能集中资金、集中人力建设高标准、开放式的教学科研基地(实验室)。从而既为人才培养提供高层次的实践场所,又为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承接更多的大项目创造条件。我校各学科根据学校的要求,清理自身家底,整合各种资源:一方面,重新审视了所属各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教学计划,将最好的教师和资源用到人才培养上,教学投入大大增加,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另一方面,结合学校新争取到的一批省部共建实验基地项目,根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教、研兼顾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运作、高质量成果”的要求,计划投资4000万元,集中建设一批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国内先进的高标准、开放性的科研基地和中心实验室(首批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同时还与校外多个专业检测中心及企业签订了多种合作的协议,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专业和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4.只有培育学科特色,才能突出学校特色、创建学校品牌

办学特色通常是指一所学校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独特办学内涵。学科是学校特色的直接载体,通过学科建设进行特色培育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学科建设中,首先要在凝炼特色学科方向上狠下功夫。要在认真研究自己的发展历史、分析自身的基础条件、充分预见学科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挖掘自己的比较优势,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依托学科特色设置课程体系、进行内容更新,力求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上培养特色,使之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要依照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力求在培养过程和方法上体现特色,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社会服务方面,则应努力在学校的特色学科方面形成科研优势,以具有竞争力的特色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生产过程,在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不断提高学校的声誉。

中国计量学院原隶属国家技术监督总局,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但在拓展了学科门类以后,如何继续保持特色、扩大发展空间,学校曾一度出现意见分歧。经过纵向、横向的认真分析对比,大家终于认识到,我们这类学校只有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见水平,才能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我们的传统特色不但不能丢,而且还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新特色的培养基地。学校提出了“集中建设已有的优势学科,带动提高相关学科发展”的思路,以我校的传统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为核心,打造具有质量、计量、技术监督特色的学科群,让所有的学科都先围绕学校的行业背景做文章,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寻找合适的生长点,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集聚新的增长点。同时对那些在学校整体学科构架中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尚较薄弱的学科,组织校内外专家集体会诊,针对其学科梯队、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与比较优势分析,找出问题和差距,剖析原因,明确建设目标,促进其快速发展。这些对症下药的梳理工作,让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对学校的总体工作来说,学科建设是龙头;对学科建设来说,研究方向是龙头,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目前,包括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机械电子工程、材料物理化学企业管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经济法学等学科为主干的,具有质量、计量、技术监督特色的学科群已基本形成,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若干学科已形成鲜明特色,达到较高水平。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在超精测试技术与流量测试技术方面,光学工程学科在分布光纤测温及稀土光谱测量领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在非线性镇定问题上的研究等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机械电子工程和企业管理学科也都在各自的主要研究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国家的技术监督事业和浙江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5.落实职责,营造环境,保障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学科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纲,抓住学科建设这个纲,就能纲举目张地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全校上下齐心协力、精心研究、有效配合。学科建设是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的永恒主题,需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为了更好地落实职责,营造环境,保障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全校上下通过深入细致的专题学习讨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认识逐步到位,意识明显增强,明确了各自在学科建设工作中的角色和任务:校、院两级在各自的层面上对学科建设负有直接的组织、领导责任,同时又必须承担好协调、服务的任务。学科建设的目标、规划、政策、措施,学科建设工作的管理体系、协调机制、评估标准,学科建设环境的优化,学科带头人有效履行责、权的保障及工作条件的创造等等,校、院两级都应经常思考、认真实践、不断完善。而且随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管理重心的下移,学院将越来越成为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主要责任者。学科带头人是学科队伍的核心,是本学科建设一线的决策者、指挥者、组织者,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负责。广大教师是学科建设的主体,积极参与、主动承担、努力胜任所在学科的建设任务,是每个有事业心的教师应尽的职责、应承担的义务、应达到的境界。学校各行政部门为学科建设工作起着铺路搭桥、协调服务的作用,必须把工作的重心切实转移到推进学科建设上来,把为学科建设服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并且贯穿于每一项工作的始终。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从如何有利于学院履行学科建设主要责任者的职责,如何有利于学科带头人和广大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如何有利于学科建设上水平的角度,周密思考,认真研究,主动服务,尽职尽责。在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拓宽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树立部门的良好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