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工程技术教育:差距、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程技术教育:差距、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工程技术教育:差距、问题及对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慧明工程技术进步是工业化的先决条件,而工程技术教育则是推进技术进步的原动力。我国近代以来的工业化水平一直处于追赶状态,这与政府对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政策保障有关。由此带动了日本工程技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美国工程技术教育与研究的学校教育体系:一是进行工程技术教育与研究的学校教育。

我国工程技术教育:差距、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程技术教育:差距、问题及对策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慧明

工程技术进步是工业化的先决条件,而工程技术教育则是推进技术进步的原动力。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高,这个国家的工程技术教育一定是有特色的,是与本国的工业化水平相适应并能推进本国工业化水平提升,引导本国工业化发展方向的。所以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工程技术教育方面做得好的国家,首先是德国,后来是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都得益于两国有效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由于有效、合理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使德国在18世纪70年代“一夜间从谷物出口国变成机械出口国”,使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所生产的产品很快以质量高、造型新打入国际市场。另外美国、韩国、印度等国的工程技术教育也是很有特色的。我国近代以来的工业化水平一直处于追赶状态,这与政府对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政策保障有关。从国外技术教育的特点看,日本、美国的技术教育都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一、国外工程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做法

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都建起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它们的做法和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做法是可借鉴的呢?

1.以国际尖端前沿性科研为目的的研究型大学

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在创新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当今时代,以国际尖端前沿性科研为目的的研究型大学,或者说一个国家的重点大学对各个国家来说是越来越重要了。哪个国家拥有这样的一流大学越多,这个国家经济、科技水平就越高,它在世界的经济、科技中的重要性就越大。如美国得益于各种有利机遇,建起了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也就是他们所称的研究型大学,使它引领了世界范围的技术革命,形成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生产技术为主导的,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为内容的高技术体系,并在80年代后期迅速地商业化和产业化,为美国赢得大量利润。其他国家要在短时间内办成这么多世界一流大学,一是要钱,二是要时间,所以几乎不可能。但各国还是根据本国的国情,建起了符合本国需求的一流大学或称研究型大学、重点大学。日本就是采用政府有目的地重点投资一所重点大学,以它为引导,带动国家工程技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如日本的东京大学理工科在60年代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学部的极大扩充就是源于政府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及先后制定的一系列经济发展计划。当时的工学部,一是学生数增多。二是新设学科准确。如该校在50年代就看准电子工学技术的应用大有成为“产业界第二次变革”的趋势,认为“只有培养这方面的优秀科技人员,研究基础技术,才能跟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就增设了电子工学科。三是设备在产业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极大改善,学科规模迅速扩大。四是研究生也以理工科为中心,迅速地发展起来。由此带动了日本工程技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日本这种模式与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情况差不多,德国随着柏林大学的建立,德国各区各市纷纷办新校,其中工程教育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到19世纪20年代,全德国每区每市均有一所多科技术研究所和多科技术学校,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工业教育网。这种模式要引领世界技术的发展不容易,但对本国工业化水平提高是相当有效的。另一种形式是社会办学政府支持。如加拿大1956年建校的滑铁卢大学,就是及时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在较短时间内就在国内领先。

由于我国整体的技术水平比先进国家差了很多,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需要我们的高校能像麻省理工学院乔治亚州技术学院那样引领世界的技术教育,即:为工业界和政府提供导向,能与学术、行业和政府组成合作伙伴关系并合作形成杰出的技术产业,跟踪本领域的研究前沿,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并使这些课程在这些领域内保持一种发现和发展的状态。正是由于我们的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差了很多,所以又不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要有我们自己领先的东西,要有技术创新。以国际尖端前沿性科研为目的的研究型大学,或重点大学、一流大学对每个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国以理工为主的、目标定位在一流大学的学校要双眼瞄准国际前沿,双手拉着行业、政府和其他不同层次的高校,为我国的技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为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做贡献。

2.设置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

从世界工程技术教育的规律看,每个国家除了少量的以国际尖端前沿性科研为目的的研究型大学外,还有大量的第二、第三层次的学校工程教育系统。这个层次的学校教育,不同的国家也是不相同的。美国工程技术教育与研究的学校教育体系:一是进行工程技术教育与研究的学校教育。这类学校在美国的大学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这类学校的特点是广泛地与该行业的企业合作培养掌握该行业专业知识与技术的高级人才。二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教育。美国进行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主要是综合高中和社区学院,雇主也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很低,这与其职业流动性高有一定的关系。日本战前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由旧制大学和工业专门学校(简称“工专”)双向支撑,在职能方面大学为指导者养成型、工专为技术员养成型,后者在国家的工业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战后,世界进入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而日本的技术水平却严重落后于欧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先后于1951年和1953年分别制定了《产业教育振兴法》和《理科教育振兴法》。制定《产业教育振兴法》的目的,是通过产业教育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态度,获得产业技术知识,并养成其发明创造的本领。根据这一法律,日本逐步完善了高中产业教育的设施和设备。制定《理科教育振兴法》的目的,是通过理科教育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养成科学态度,并培养他们的发明创造能力。50年代日本工程技术教育的重点是在高中阶段,就是职业高中;60年代日本工程技术教育上移到大专。日本的工程技术教育有两大类:一是通才型:强调基础教育,特别重视一、二年级教育,二年级结束时进行分科考试,成绩优良者按志愿分配系科,成绩中下者由校方分配系科,分科后学生两级分化,专业满意者努力深造,不满意者混个及格另找出路。通才型毕业生被公司录用后要接受一年半至两年专业教育和岗位实习,合格者才能担任技术工作。二是专才型:70年代创办的高专的延续科技大学就主要培养专才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来源是工厂企业的在职技术人员(大部分是专科毕业生),通过考试插入三年级,读二年后成为本科毕业生。这类学校的办学宗旨强调技术教育与企业合作,不但学生主要来源于工厂企业,教师的三分之二由工厂企业的工程师担任,此类学校办学资金富足,学校工作搞得很活跃。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科技教育在政府的主导下与时俱进,10年左右提升了一个档次,培养模式非常实际,非常贴近国情。学校与企业密切配合,并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造适合并能提升本国工业发展的技术人才。

3.构建满足经济、科技及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通途

目前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和工业先进国家都已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为了满足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需求,各国对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通途。美国高等学校的层次虽然分明,但各层次的学校对有能力的学生都是敞开大门的,而日本则是根据社会及受教育者的需求不断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档次。50年代日本工程技术教育的重点是在高中阶段,就是职业高中,60年代日本工程技术教育上移到了大专,70年代建起了科技大学以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要。(www.xing528.com)

二、我国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策略及实施

我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从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也就是我国最早的海军制造专科学校算起,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走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在经济全球化、工业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观,使经济的发展转到依靠教育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我国教育界在50年代沿袭了前苏联关于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理论,实行的是一种“一工交、二财贸、凑凑合合搞文教”的政策。这个时期用于教育的钱不算多,但这一时期的工程技术教育配合前苏联的技术援助,对已有工厂的基础加以调整和技术改造,实行的政策是“建厂同时育人”,这一政策的实施基本满足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求。十年“文化大革命”,高等工程教育不但没发展反而大大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睁眼看世界才发现不但前沿的跟不上,技术调整和改造也大大落后了。目前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的规模扩得很大,特别是从2000年扩招以来更是蓬蓬勃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发展所提出的要求是明确的。如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教育发展政策是一致的,是相互配合的。美国在70年代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倡导“生计教育”,与此政策相一致的是政府倡导了与就业密切相关的社区大学;80年代政府提倡“经济生存”政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政策的重点是“使教育更富有生产性”,与此政策相一致的教育是研究生的扩张和科技园区的建立。日本是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提升,技术教育的层次也不断提升,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总之,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要对话,共同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子,这是我国目前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內涵”。

2.鼓励地方政府设置合理配套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

从世界工程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律看,高级熟练技术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全体公民受教育的程度。所以,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按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能是当务之急。又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技术教育的水平和层次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各类学校都必须要考虑地区服务性和地区针对性问题。经济水平高的沿海城市,技术教育的普及度可定在本科,学校教基础,实训到企业。不发达地区,可由发达地区的品牌技术学校到不发达地区开连锁学校,先办学再办厂,这样可能收效比较快。

3.办好若干所以技术教育和研究为主的顶尖大学

由于以信息与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由此引发了技术变迁和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及社会转型的影响。要想跟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就需要一批定位在技术教育和研究上的研究型大学。推动地区的经济、科技发展也需要研究型大学充当主导作用,它应是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心,应由学术、行业和政府组成合作伙伴,通过合作以形成强有力的、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地区工业。改革开放后我国很多单科院校,特别是以工科为主的单科院校基本都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的多科性院校,虽然学科门类增多了,但学科本身的综合性不够。如具有工科属性的机、电、化工等学科我们一般是以单个的学科作为一个学院如机械学院、电器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等。这样的设置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单一,如学机的不懂电、学电的不懂机,再又设置一个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总之,搞来搞去总是两张皮。所以,我国目前急需的是要有一批高校能在学科综合化上下功夫,也就是在学科建设的深度上下功夫。他们应像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所发挥的作用一样,一所大学就是本地区经济主导中心,也就是主心骨。这个中心密切了教学与生产的联系,教学与生产互相渗透,互相融通,形成合力,使创新思维——科研成果——新产业新产品三者的转换链迅速畅通,高效转化为高经济效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产业经济结构的更新换代。

4.不同层次工程教育的课程标准和内容是我国工程教育亟待明确和解决的

我国工程教育体系还是层次分明的,第一层次的工程技术教育应是各综合大学的工学院和专门的工程技术学院;第二层次的工程技术教育应是高职、高专;第三层次的工程技术教育应是中职、中专。这种层次与各国的工程教育层次大体接近。制约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各不同层次工程教育的课程标准和内容。我国工程教育教材内容虚多实少乃至几十年不变,专业和学科的交叉和相互渗透少,专业课程的设置企业界介入不够,实践训练和工厂实习欠缺,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大专或高职教育,它应直接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应与企业界有非常广泛的联系。这都是目前办好我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