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

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假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的;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的。我现在把儿童的心理以及怎样教育儿童的方法,约略说一说。这个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做师长的,亦须“以身作则”,烟酒嫖赌,尤宜戒绝。做职教员除了以身作则之外,还宜养成纯美的校风,使得学生不知不觉地模仿了。好奇心关于儿童之发展,文化之造就,具莫大势力的。儿童对于这两种新异,皆有好奇心。

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

陈鹤琴

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分别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较成人的小些罢了。若诸君以为这句话未免太过,那么我举几个例,来证实证实。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Little Man)?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迫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成人一样?这岂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吗?儿童既然同成人一样,所以他亦应当穿成人的长衫马褂,不晓得长衫马褂与他的行动大生妨碍,并很违逆他的好动本性。至于叫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家里,不得往外游戏,这是愈不对了。但以上所说的误谬观念误谬教育,到了今天仍是如此。假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的;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的。

我现在把儿童的心理以及怎样教育儿童的方法,约略说一说。

1.好动心。儿童生来好动的,他喜欢听这样,看那样;推这样,攫那样;忽而玩这样,忽而弄那样;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跳,忽而跑;忽而哭,忽而笑。没有一刻的工夫能像成人坐而默思的。你要叫他像成人的样子穿了长衫,规规矩矩坐起来,他实在觉得精神上痛苦不堪。你要问我:“儿童虽然生来好动的,但坐坐有什么难处呢?”咳,你不晓得他的心理嘎!儿童为什么好动呢?因为他的感觉与动作很连通的,若他一想到吃,他就去寻东西吃。他一觉得痛,他就哭。他一听得门外欢呼声,他即刻跑出去看。总之,儿童还没有养成自制力,他的行动完全为冲动与感觉所支配。这种心理,密尔氏(Miller)叫做“心意的动现”(Motor Flow of Consciousness),从这一点看来,儿童生来好动,不像成人有自制力的。或者你又要问我:“这个好动心于儿童的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现在略说一点以供参考。我们晓得一个儿童生来无知无识的,试问他怎样能有知有识呢?他生来并不知冰是冷的,火是热的,铁是坚的,水是弱的,那样东西的性质,这样东西的滋味,他怎样能支配工具,怎样能控制万物,他的身体怎样得着运动,他的道德怎样能发展,他的智力怎样能增进,他的群育怎样能养成?这些就都是他的好动心的功劳,虽然不能完全归功于这个好动心,但是要发展儿童,那这是很要紧的利器。他摸着铁,就觉得铁的坚性,他吃了冰,就知道冰的冷性,他玩这样弄那样,就渐渐儿从无知无能的地步,到有知有能的地步。这样说来,从前我们教育儿童的方法,实在是大错了。我们应当给他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刺激,使他多与万物相接触才好。

2.模仿心。这个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大大依赖这个模仿心。他生来不能说方言,到了1岁的时候,就咿唔的要说起来了。到了3岁的时候,一乡的方言就学会了。假使他生在英国,他就能讲英语了;假使生在德国,他就会说德语了。儿童的模仿力实在是大,不仅对于言语是如此,对于一国风尚文化亦莫不如此。这样说来,寻常儿童的优劣智愚,虽有先天的基础,亦决定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倘若儿童处的环境是卑鄙龌龊的,那么难望其光明正大的了;倘若环境是奢侈繁华的,难望其能节俭朴实的了。孟母三迁择邻,就是为了这个缘故。那么,儿童的模仿心在教育上有什么价值,我们应如何利用模仿心呢?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因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他们的儿童。做师长的,亦须“以身作则”,烟酒嫖赌,尤宜戒绝。吾闻友人说某校学生,因为教员吸烟,亦居然效仿,谓教员可吸我们为什么不可吸。做职教员除了以身作则之外,还宜养成纯美的校风,使得学生不知不觉地模仿了。假使某校学生皆好勤学,凡偷懒的新生进来亦渐渐儿地好学起来了。我对于利用这个模仿心,还有一层意思不得不说的,我们不论在家庭在学校,当设备极好的环境,使儿童模仿,不过同时要教他鉴别是非善恶,务使他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地步。脑斯华社(Norsworthy)说得好:“教育家对于模仿心的责任,就是对于儿童选择模范与法则,发展他们的判断力与分析力,要求他们所模仿的结果与模范相比较,并设备各种模范,使儿童得发展自立心、创造力和发明心。”

3.好奇心。好奇心关于儿童之发展,文化之造就,具莫大势力的。儿童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的东西相接近。一接近,那就晓得这个东西的性质了。假使儿童与新的境地相接触愈多,他的知识愈广。虽然由好奇心所得的知识,一时不发生效力,但后来于实用上很关紧要的。比方他以好奇心的缘故,知道木能浮水,蜂能刺人,火能烧,刀能割,这些经历,这些知识,于他将来很有用处的。

好奇心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1)能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就是新异(Novelty)。比方大声、辉耀的色泽、显著的比照(Contrast),皆易惹起儿童的好奇心。

(2)事物与事物相接触而发生的新异亦能引起儿童的好奇心。第一条所说的新异,是指事物之本身而言;这条所说的新异是事物与事物相接触而发生的新异。

比方说,儿童风筝,起初风筝是他的新物,放风筝,为他的新事,所以他对于风筝是很好奇的。但是过了一两个星期后,放风筝的事体,不能发生他的好奇心了,风筝的本身的新异已消化了。虽然如此,假使我们对这个儿童说:“某儿童亦有一个好风筝,你愿意去看吗,你愿意与他比赛放风筝吗?”这个儿童对于放风筝这一件事体又发生好奇心了。他的好奇心一方面是要看看某儿童的风筝是怎样的,一方面是要看看他的风筝能否比那儿童放得高。从上说来,我们晓得事物有本身的新异,有与他事物相关系而生的新异。儿童对于这两种新异,皆有好奇心。

(3)好奇心与年岁。儿童的好奇心不是永久不变的,乃是随年岁而发展的。克尔帕屈克(Kirkpatrick)在他的《儿童学原理》(Fundamentals of Child Study)一书中,对于这一点说得很清楚,我所以把那一段译出来以饷读者。他说:“当儿童未能行走以前,他的主要兴趣即在经历新的感觉并注意感觉的关系。但当儿童一能讲话,就要问他所经历过的东西的名词,‘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若得了一个名词的答案那就知足了。等到熟悉各种事物并名词之后,他的兴趣就变了,他现在常常要问:‘这个什么用处?’‘你怎样做的?’或者‘你为什么这样做的?’有时他要追根掘源问:‘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

儿童长到三四岁的时候,他的“为什么”的询问格外多,所问的大抵关于普通公理,比方“天黑暗因为太阳下山了”。他的兴趣常常关于应用真理一方面的,“太阳下山吗?”“没有”——“那么为何天如此黑暗呢?”在这个时期他的对于真理的询问必加之以“为什么”三字,而且他一直要问到底始肯息或等到受成人的责骂为止。

儿童究竟爱悦什么样的东西,我们也应当研究的。当七八岁的时候他对于颜色比对于形状有兴趣,对于动物与小孩比对于大人有兴趣。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的兴趣在于理解,迷物(Puzzles)推想,在这个时期研究历史的兴趣亦浓厚起来了。年岁再长一点,他对于道德的问题就很有兴趣。总之,好奇心是儿童学问之门径,吾人不得不注意的,不得不利用的。

(4)好奇心与教育。柏拉图曾经说过:“好奇心是知识之母。”可惜我们不会利用这种利器。儿童一到学校,就受注入的教育,没有发展好奇心的余地。所以现在我要请掌教职的,当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导他至学问的境界,并不仅以新的经历新的东西引起他的好奇心罢了。

4.游戏心。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幼稚园教育,即根据游戏本能。即以中小学校而论亦以游戏为施教之良器。但是吾国社会对于游戏不加注意,甚有以为学校不宜让儿童游戏的。普通人常以游戏为顽皮。

乡村学校有志的教师就是要引进游戏一门亦觉得困难万分,因许多父母竟反对儿童在校游戏,以为他们送子弟是为读书不是学顽皮的。

(1)游戏的价值。未说儿童与游戏的关系之先,我要把游戏的价值约略的说几种:(www.xing528.com)

①发展身体。游戏是一种自然的、具兴趣的、活泼的运动。游戏时,儿童不自知地将他的全副精神拿出来游戏。因此锻炼他的筋骨,协助他的消化,加速他的血液之循环,增加他的肺之呼吸。工作与体操虽能发展身体然万万不及游戏。因为工作与体操无所兴趣的,易使人疲劳的。游戏致人快乐,人乐意玩弄。

所以欲发展儿童的身体非利用游戏心不可。

②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各种高尚道德,几乎多可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至于公平、信实、尊敬他人的权利、勉尽个人的义务,种种懿行,实为游戏之附属产品。我请以捉迷藏之游戏为例。蔽目捉人的儿童,不得私自偷看,他一定要有自治的能力;假使他不能自治而偷看,那么,同玩的儿童断断不让他这样偷看的。所以强迫他自治,也不许他与别人串通欺弄其余的儿童,他必定要独立的、诚实的。还有假使某强硬的儿童,被蔽目捉人的所捉着,不肯照例来代替蔽目的,其余的儿童断然不让他不尽他的义务,亦不准他侵犯他们游戏的规则。这种精神除了游戏之外,实在不可多得。我再举一例,以证游戏之效用。比方四人玩网球。二人在一边,这二人各有玩球的范围,不得互相侵犯,且必须共同协济来攻打他们的对敌,在这一点,就可养成尊敬他人的权利之心并共同作业之精神,其余的,我也不必多细述了。总之,游戏是一种发展公民道德之利器,吾人万不可忽略的。

③能使脑筋锐敏。游戏亦能发展智力。判断力、知觉力、观察力想象力、创作心、冒险心皆能从游戏中渐渐地养成。我将棒球游戏来作证据,游戏的人必须眼快手快,而且要冒险,要判断,见有机会可抢家基(Home base)即须冒险前进。玩棒球游戏,一定要刻刻注意,时时观察的。

④为休息之灵丹。人之精神有限,休息与放松是必需的。比方某儿童在学校读了六点钟的书,他的精力一定觉得困疲,那么,最好的休息方法是什么?我们简直可以说,除了游戏之外,没有好的灵丹。一游戏,他的脑筋就得放松,他的心思,就到游戏上去了。所以,要发展儿童活泼的精神,非引进适当的游戏不可。

(2)年岁与游戏的关系。幼时所好的,未必青年之所喜。老年之所爱的,未必儿童之所能。人生一期,有一期之游戏。今略述华特尔(Waddle)在《儿童心理学入门》(Introduc tion to Child Psychology)一书中研究所得的结果,以供大家参考参考。

①幼稚期(出生~3岁)。在这个时期儿童所爱的游戏,完全是属于一种感觉的与动作的方面(Sensory and Motor Experimentation)。遇着小的东西,儿童就要捻它,尝它;遇着大的东西,如椅、桌等,他就要推推看,动动看。儿童在这个时候,不但爱触觉的游戏,亦喜欢听觉的游戏。他很爱听声音,他常常以棒敲这样,击那样,有时把桌上的杯碗抹下地上,听那破碎的声音。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应当给他各种会响的玩物,如摇铃、吹箫(一种小的,是专门为儿童玩的)、摇鼓冬、口笛等,一方面可以使得他独自游玩,不致缠绕父母;一方面使得他学听各种声音。

②儿童初期(4~7岁)。在幼稚期,婴儿喜欢独自游戏。到儿童初期,他就要同伴同游。假使没有同伴,那么他就想象一个或几个幻想的同伴,他能与这个幻想的同伴一同游戏,一同起居饮食,但到底他的同伴是幻想的,他终究觉得寂寞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使得儿童有良好的伴侣。在这个时期儿童所游戏的,近于模仿,近于戏曲。心理学所谓模仿游戏(Imitative Play),戏曲游戏(Dramatic Play),三五儿童,常常群集一隅,同作娶亲或出丧的游戏。从前小的时候只能把凳子推推摇摇罢了。现在二三小儿以两根棒头,抬了这个凳子,抬来抬去,谓“我们抬花轿来了”,或者把几个长凳,拖来拖去,谓“火车来了”。这些模仿游戏,戏曲游戏对于发展儿童是很有价值的。儿童怎样的游戏,对于他本身,学习社会风尚习惯;对于社会,使得文化永续的不绝。不过我们最要注意的,就是应当设备适当的环境,使儿童不知不觉地模仿才好。

③儿童后期(8~12岁)。儿童到了这个时候,他的身体比较初期的时候强健得多,他的精神亦非常的充满,他的知识亦渐渐地丰富,他的运动筋骨亦颇老练。因此从前所游戏的现在不喜欢了;现在要玩的,当比从前的复杂,若放风筝、踢毽子斗蟋蟀、拍皮球,等等。这些游戏的价值比较初期的初浅模仿游戏,自然来得高。强健儿童的身体,活泼儿童的精神,敏锐儿童的脑筋,发展儿童的道德,大大地可从这些复杂的、具兴趣的、有规则的游戏中得来。

结论:以上所说的,不过区区数端。其余儿童心理若群居心、竞争心、畏惧心、争斗心、嘉许与谴责心等非这短篇所能尽述。但请读者诸君于这篇中要格外注意的有数点,我再简单地声明于下:

①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样,儿童的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②儿童秉性好动,我们不要仍旧用消极的老法,来剥夺他的活泼天性,必须给予适当的环境,能使他充分地发展。

③我们教育儿童,亦当利用他的好奇心。好奇心为知识之门径,我们当利导之。我们的普通父母常常摧残这点好奇心,禁止儿童“多嘴”“饶舌”,这实在令人痛恨之极。

④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具种种教育上的价值,我们更加宜利用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这个游戏是随年岁而变迁的。总而言之,我们应研究儿童的心理,施行教育当根据他的心理才好。

【注释】

[1]选自《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陈鹤琴著,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出版社,198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