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介绍

动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介绍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动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一般认为,文艺创作的动机和目的,或为革命、为社会、为人生;或抒一己情怀,不吐不快 ;或为名、为利……从心理学角度讲,存在“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这样两个概念。所谓缺乏性动机就是基于人在生存中的某种缺乏或痛苦而产生的动机。

动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介绍

第一节 动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

一般认为,文艺创作的动机和目的,或为革命、为社会、为人生;或抒一己情怀,不吐不快 ;或为名、为利…… ;而今,文艺作品作为文化商品进入市场,特别是动画的商业性尤为突出,这是否意味着动画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呢?应该说,首先是为了审美需要,即满足创作主体和观赏主体两个方面的审美需要,这是个基本前提,惟其如此,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否则,一味为金钱而创作,将会导致艺术与金钱双双落空,甚至葬送了艺术。

在人的生命中,“新的难题、新的目标会不断激发出新的能力,而且这些能力加入到原有的生命力之中时,便汇成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更复杂、更高级的需要,即人的各种需要,这些需要渐渐成为各种特殊的信息,渗入到人的各种基因之中,成为体现人之本性的最基本的需要——即创造的需要,人一天不创造,这一天便失去了价值,也就感到不快和烦恼,只有重新创造,快乐才能重新点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创造又满足了这种基本需要,因而总是伴随着快乐。”(3)艺术家包括动画家更是如此,他们不断地进行着审美创造,而且在其中获得了审美快乐。

从心理学角度讲,存在“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这样两个概念。所谓缺乏性动机就是基于人在生存中的某种缺乏或痛苦而产生的动机。而丰富性动机则恰恰相反,它不是为了解除缺乏和痛苦,而是为寻求一种刺激和满足的动机。如处于安逸中却偏要渴望冒险和恐怖的刺激,处于温饱而舒适中却要体验承受艰苦事业的感受。这种动机包含着一种心理张力的增强,需要得到满足和释放。这种丰富性动机超出了人的生存需要,表现为对探索、理想、创造和自我实现的渴望,成为一种生命的审美需要。(4)动画创作者往往是出于这种丰富性的动机来进行动画艺术创作的。

一、生命冲动的自由天地

生命活动需要艺术活动,艺术活动也需要生命活动。艺术能够展现生命的形态和图景 ;艺术能够宣泄生命的悲情和苦痛 ;艺术能够摆脱生命的乏味和平庸 ;艺术是生命的兴奋剂和推动力。人们需要艺术,更需要审美、需要美感、需要自我完善。艺术家、动画家更是如此。

1.动画创作是动画艺术家的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精神上的必然需求,艺术家,尤其是动画艺术家对于这种需求则更为强烈。原因有三 :

第一,审美感受是一种直接的感性活动,它唤起人的精神,使之产生一种总体的兴奋与勃发,使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得到洋溢与升腾,使人的感情得到空前的充实和完满,是人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第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不良的、非正义的现象而造成生存的压力和精神的压力,因而导致心理处于欠缺和失衡状态,艺术家总是期望通过艺术创作来弥补和调节这种欠缺和失衡状态。

第三,更主要的是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暂时存在的,但是人在精神上的追求是无限的永恒,总希望达到完美与无穷。这就是追求一种审美超越,即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时空和有限价值进行一种精神的超越。这种超越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实现。

审美需要,实质上就是人类自由地表现自己生命的需要,就是从这种生命表现中获得享受的需要。人作为一个生命体有一种要求实现自身、发展自己的需要。

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是根植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一种独特性质,黑格尔说“心灵自由的需要”是创造的强大原动力,也正是一种源于生命的冲动。荣格说 :“人的生命冲动是无意识活动中最根本性的冲动,又是有意识活动的根本动力。生命冲动,广义上包括一切有生命的个体和集体的生命活动,……人的生命冲动不是盲目的。每当创造力占据优势,人的生命就受无意识的统治和影响而违背主观愿望,意识到的自我就被一股内在的潜流所席卷,成为正在发生的心理事件的束手无策的旁观者。创造过程中的活动于是成为诗人的命运并决定其精神发展。”(5)动画艺术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具有更大的超越性,它以其无限性和虚幻化为动画家的生命冲动提供广阔自由的天地。

动画艺术家自我意识中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价值意识是推动动画艺术创造的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深刻的动机。他是一种在精神生活领域情感为主要方式活动的,享有高度生命自由的人。

从深层次说,动画艺术是动画艺术家对现实有限性的一种超越,是向往未来的一种具体表现和真实把握。动画家在《钟楼怪人》中塑造了一个外表美丽、内心善良的女性形象爱斯梅拉达,寄托着自己追求完美的审美理想,即使对自惭形秽的卡西莫多,也以满腔热情歌颂他纯真的爱情追求和对完美的热切向往。这一切实际上在表达动画艺术家的审美需要。

2.动画——满足了生命的希望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不断地追求完美和无限,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总是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有限性,而且这些缺陷和有限性是难以弥补和改变的。因此,人类就通过艺术来实现这种完美和无限,在艺术中寻求这种精神上的寄托,而艺术恰恰满足了人类的这种愿望。

例如,大约公元前2600~2500年,人类将自己的身体与一些动物做比较,感觉人的头脑具有的智慧超过所有的动物,是人类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但是,人类发现自身的肢体比较瘦小,缺乏力量,两腿跑得不够快,而且缺少锐利的爪,不够勇猛,与野兽搏斗难以取胜。对于尚未完全脱离自然界的远古人来说,人类身体这种固有的缺陷和有限性(与猛兽相比)与人类追求完美与无限的愿望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为了调节人类心理和精神上的不平衡,古埃及人创造了狮身人面像,这座雕像在聪明的人头下面镶嵌着狮子的身体。在远古人看来,狮子的身体集力量、速度、勇猛与锋利于一体,不愧为百兽之王。这一艺术创造正是满足了远古人心中的希望。无独有偶,中国商代有一尊青铜铸像,其中人面特大,双眼突出如墚,两耳长扩如檐,嘴巴横宽如船,这反映了远古人对自身的视、听、食等器官的能力太小而感到不满,于是在青铜铸像的艺术创作中寄托对于人类感觉器官的愿望:千里眼、顺风耳。

如今看来,人类要求超越自身局限性的愿望在动画艺术中可以轻而易举又尽善尽美地得到实现。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有“希望”在指引着;生命之所以一代代充满活力是因为有“希望”在呼唤着。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乃至永远,人类的种种希望都可以在动画中得到满足,这正是动画艺术的无比超越性之所在。然而,在动画片中,无论是《冰河世纪》中展现的2万年前冰川时代的情景;还是《风之谷》所表现的关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关注人类当代生存的命运;或者是《大都会》那个被操控控制全世界机器人缇玛不断地问自己:“我是谁?我是机器人么?为什么我和人一样拥有爱和感情、记忆和人格?”特别是在《狮子王》中,小辛巴的诞生,引来百兽群鸟的欢呼、雀跃,赞美一个新的生命,一个新的希望……这些实际上都是在探索和寻求人类、人生的未来走向和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不难看出,尽管在不同的动画片中所反映的不同时代的思想内容不同,人类心中的“希望”不同,但评价它们的伦理标准和审美标准却是一致的。

正如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所说:“艺术中存在的问题有三种尺度,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艺术作品中既有人类对他的过去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预测。艺术家既面向自己的社会环境,面向同时代人和亲近的人,又面向遥远的未来人,面向整个人类。艺术家努力介入今天的关系,同时又力图切断当代的界限,把自己时代的经验用于未来,用永不过时的全人类价值的数据来测量当代。这里既有永久的伦理标准(善与恶),又有全人类的审美价值(美与丑)。”(6)实质上人类的希望就是在追求尽善尽美,因此,动画艺术遵循永久的伦理标准和全人类的审美价值以其无限自由、无比超越的形式和手段,充分地满足了人类生命的希望。

3.动画——让生命的幻想自由放飞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与儿童的游戏活动相同,产生并维持这种活动继续下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幻想。他说:“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去幻想,幻想的动力是尚未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令人不满足的愿望的补偿。”(7)幸福是相对的。十全十美、绝对的幸福是不存在的,况且人的愿望,特别是精神上的愿望和追求是无止境的,因而,几乎人人都有幻想,人人都需要幻想。就象儿童一样,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生活中儿童感到自己处处受到大人的限制,不像大人那样自由、随意,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情感和想像都投入进去,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想像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满足自己“已经长大”的愿望。动画家也像儿童游戏一样在创作中把自己的(当然,不仅是他个人的,而是概括人们普遍的、共有的)思想情感、想像和幻想投入到动画中去。创造出一个自由自在、令人神往的虚幻世界。

席勒说:“在审美王国中,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公民’,在权利力量的国度里,人和人以力相遇,他的活动受到限制;在安于职守的、伦理的国度中,人和人以法律的威严相对峙,他的意志受到束缚;在审美的国度中,人就只须以形象显现给别人,只作为游戏的对象而与人相处,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8)

在动画世界里,动画家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生命自由,整个生命无拘无束地徜徉在审美境界里,一切愿望、一切幻想都可以像白鸽一样自由地飞翔。

动画艺术家只有摆脱了庸俗社会学的所谓反映社会真实,教化民众的困扰,冲出了狭隘的、实用的、功利目的的羁绊,才能真正成为审美主体,以真实的生命冲动投入创作,从而进入动画的审美境界。

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其目的就是对有限存在的超越,但是这种超越只能存在于心灵的期待。动画家创造了一个“西游记”的神话世界和一个“小鹿斑比”的童话世界,前者天宫、人间、龙宫、上天下地入海,人鬼神怪任意驰骋其间,为所欲为;后者森林、山川湖泊、原野……整个大自然的动物、植物,一切自然物都拟人化了,都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情感……一切都超越了自然,超越了客观,超越了自我……想像、幻想、超脱……生命、心灵、创造得到了空前的自由。

动画艺术以其自由的想像、无限的时空、超越物质世界的广阔天地为动画家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性。使动画家以玄想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最集中地实现人的梦想,创造一个超越现实生活的价值世界。(www.xing528.com)

动画家的审美需要,实质上是创造的需要。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创造又满足了动画家的这种基本需要,并从中得到了创造的,也是审美的快乐。

二、生命律动的显现

动画原本是无生命的幻像,动画家将自己对生命、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理解、思考,倾注在动画之中,使无生命的图画仿佛有了思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这实际上是动画家自己的生命律动通过动画形象显现出来,才唤起了观众的共鸣。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体现在与自然、社会、人生的高度融合之中,体现在理性与情感的有机统一之中。

1.审美主体(动画家)应该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自然、社会、人生的高度融合。

虽然动画艺术创造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梦想的世界,但仍然是现实世界中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折射。如果动画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没有真情实感的生命体验,那就是“以假造假”了,那便是动画艺术的悲哀。任何艺术都是艺术家生命律动的外显,动画艺术也不例外。动画家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生命投射到动画创造之中,才能产生有生命力的动画作品。

(1)动画家对大自然的生命体验

宇宙无穷、奥秘无限、日月星辰、辉煌灿烂。地球如同宇宙间之沧海一粟,然而,云霓彩虹、风雨雷电、海洋浩瀚、陆地茫茫、山川平原、花草树木、禽鱼虫兽……,这就是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法国哲人卢梭说:“大自然就是艺术家。音乐和绘画,她天天在创造。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副本,动画家置身于大自然,用生命感受大自然的脉搏,象孩子一样产生许许多多奇妙的梦想。大自然恰恰是人类的母亲,她永远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这些梦想正是动画艺术的胚胎,它一旦成熟将在人们面前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大自然的雄伟、大自然的温柔、大自然的慈爱……”动画家在动画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是自身对于大自然的生命感受、生命体验、生命净化的艺术再现。它吸引观众们对美好的大自然产生向往、依恋和探求,于是更加热爱大自然。海底世界的奇妙(《海底总动员》) ;江河之壮阔、峰峦之秀美(《山水情》) ;淳朴的田园风光给孩子们带来的童趣(《龙帽》)等等,让动画家与观众通过动画中的大自然景色达到了心灵的沟通、生命的融合。

(2)动画家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以物质生产为基础和以上层建筑来维系的人类群居在一起的生活就是社会。社会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和精神需要(包括劳动创造、文化教育、审美享受、休闲娱乐等)人们也以自己的劳动创造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动画家对社会的回报和奉献就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之中。也就是说,动画家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感悟和体察人类社会的脉搏使之与自己的生命律动合拍,然后,将社会现实的情状通过主观的想像加以改造和变形投射到动画的虚幻世界里,让观众感到似真非真,亦真亦幻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使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与观众的生命律动在梦幻的潜意识中达到融合,激发起生命的活力。

动画世界主要是孩子们的世界,从这个角度说,动画家以自己童真般的生命动力为孩子们创造着真、善、美的美好世界,完成着培育未来的社会使命。

(3)动画家对人生的向导作用

一个人从诞生开始经历着成长、学习、劳动、事业、交际、爱情、婚姻、友情、亲情、成功、失败、病痛直到死亡等等,遭遇过多少挫折、磨难和艰辛,也享受过多少幸福、荣耀和欢乐……这就是人生。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就象养花一样,不能因为花迟早要枯萎、死亡,就以为浇水是徒劳的。其实,每天浇水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人生。也就是说,这种行为本身,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人生,就是生命的历程。动画家用自己的生命经历来体察、思考人生的真谛,并推及人生的普遍哲理,引导人们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的价值目标是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最终目的,它贯穿在个人一生的全部社会生活过程中,成为一个人全部思想活动和行为过程的内在动力。因此,动画家创造的为理想而奋斗的动画形象正是为青少年树立了人生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典范形象。这正是《灌篮高手》、《梦幻街少女》等动画片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

这里,我们把动画世界所展现的自然、社会、人生的种种情状提升到动画家生命律动的高度和力度来分析和认识无非在于说明:动画是假的,动画世界是虚幻的,是没有生命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但创造动画世界的动画家是有生命的,是现实中的人。因此,动画家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律动、生命感受赋予虚幻的动画形象,使他们也有了思想、情感和生命,才能打动观众,唤起孩子们心灵的触动。有生命的动画才能得到生命的呼应。

2.审美主体(动画家)的生命理性与动画情感的融合统一

艺术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情感,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自由,克服人性弱点也获得自由,因而艺术情感是包含着社会历史内容的情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通过艺术家个人情感表达出来。这种艺术情感是与理性、思想融为一体的。德国美学家费尔希认为:艺术中的思想与情感“象一块糖溶解在一杯水里一样。在水的每一个分子里都存在着、活动着,可是作为一整块糖,却再也找不到了。”(9)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正体现在理性与情感的结合与统一之中,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也表现在这两者的统一之中,而动画情感又是艺术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理性,包括科学理性、教育理性和道德理性。这里的情感称之为动画情感(冒昧制造这一概念,意在强调动画是艺术,就必须赋予艺术情感),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动画家必须将自己的艺术情感倾注在动画创作之中;其二,动画作品中的每个动画形象不论是人,还是动物、植物、物品、事物、现象,甚至是妖魔鬼怪也都应该赋予它们符合各自心理、性格和情境的情感,实际上是动画家爱与憎、喜与怒、哀与乐等不同情感的外化。“情感的最高形式是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它们产生于主体的社会性需要,具有持久而炽烈的特色,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主体的能量去完成使命。”(10)可见理性与情感之间并没有无法超越的鸿沟,高度的理性必然激发强烈的情感;激越的情感也积淀为理性的思考。

艺术情感是超功利的情感,近代构造派心理学家冯特提出:“情感三度论”,认为情感的基本性质只有三个方向:愉快与不愉快,激动感与平静感,紧张感与松弛感,在实际生活中的情感状况会更丰富、复杂、细腻,但动画中的情感比较单纯、简化。

(1)科学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辞海》上说,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的知识体系……”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就不是点滴的、零散的、互不联系的某些知识,而是人类系统地反映世界、把握世界的基本形式,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本质的方式。动画家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科学方法才能以高度的理性认识宇宙、自然、人类、生命、社会等方面的规律和本质,也才能在有关科学题材的动画创作中准确地反映出来。但是,仅止于此,并没有达到艺术的层面,充其量不过是科普教材而已。现在有些科幻片、环保片不感动人,不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艺术情感。因此,动画家必须用激情点燃理性,进行大胆地想像预测宇宙的未来、人类的命运……创造出艺术化的科学寓言式的动画片。《风之谷》、《幽灵公主》等正是宫崎骏的科学理性与艺术情感高度统一的产物,使观众在感情共鸣中获得了科学的启迪和洗礼。

(2)道德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道德是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言行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是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道德规范着人的行为方向。正如一位作家所说:道德感可以喻为一艘巨轮的舵。动画家正是以高尚的道德理性清醒地判断各种各样人、事、物的真假、好坏、善恶、美丑,从而产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外化、物态化到动画作品中去感染着观赏者。使原本带有某种利害关系和实用价值的生活情感加以升华和净化,使之超越功利目的,而达到审美情感的境界。《钟楼怪人》之所以深深打动了各国观众就是因为它表达了崇高的道德情感。

(3)教育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人的发展主要是心理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能力等的发展;二是意向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思想、品德等的发展。应该承认,在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方面,动画艺术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动画家从教育理性的高度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出于对孩子们的深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爱,将这种理性与情感融汇到艺术想像中去,创造出美妙的动画形象,让孩子们在喜爱和欢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净化和提升。

有些动画片把成人的说教通过动物等动画形象说出来,完全失去了动画艺术的美感,令人感到厌倦。美国的《芝麻街》之所以受到全世界孩子们的普遍喜爱,就是因为教育理性与动画情感巧妙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享受着审美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