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画创作的基本要求的介绍

动画创作的基本要求的介绍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型设计师的职责是创造动画作品中的各个角色造型,因此对造型设计师而言,需要具备深厚的美术设计基础,掌握多种绘画风格;要具备相当数量的生活形态积累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并能够从中获得各种创意灵感。动作设计师也被称为原画师,其工作任务主要是按照导演的创作意图和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设计角色的各种动作。实践表明,成功的动画创作者首先应具备坚实的创造性能力。

动画创作的基本要求的介绍

第三节 动画创作的基本要求

一、动画制作团队的基本职责[13]

动画是一种团队创作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流水线式制作风格。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每个步骤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需要协调一致以保证一部作品最终圆满完成。

(一)核心层的职责

动画制作团队的核心层成员大体包括三部分:制片人、导演和编剧

制片人是动画工作团队形成的关键人物。其主要工作包含三大部分:在前期策划阶段,制片人主要是挖掘合适的故事,选择合适的人员主持动画创作的核心工作,例如选定编剧、导演等。同时制片人在前期策划中还要负责撰写制片企划书,重点阐述动画创作的目的、观赏受众群体、动画制作的进度安排、制作预算以及争取盈利的方法等等。在中期动画制作阶段,制片人的主要任务是与导演保持密切沟通,监督制作进度和各种资金预算的落实。而在动画制作后期,制片人的职责主要是安排动画作品的发行和推广。

导演是动画创作的灵魂人物。其职责,一是要带领团队将动画故事进行精彩演绎。这就要求导演不仅要具备出色的讲故事能力,还需要和各个环节的动画设计师们保持良好的交流,并能够将自己的创作意图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位制作者,以营造和谐、自由的创作氛围,有效地激发和凝聚制作团队成员的创作热忱和创作灵感;二是要与制片人保持良好的交流,使得制作资金获得合理分配和使用。总之,在整个动画创作过程中,导演应当是一位集艺术创意能力和组织沟通能力于一体的“领头羊”角色。

编剧是动画创作的闪亮人物。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首先依赖于一个好的故事素材和一套精彩的故事编排,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编剧的优劣决定了动画作品的成败。

(二)动画设计师的分工

动画设计师主要包括分镜设计师、造型设计师、场景设计师、动作设计师以及中间设计师。

分镜设计师的工作主要是将抽象的文字剧本转换为画面的分镜头。这部分工作需要极其丰富的想象能力,需要具备相当深厚的视听语言功底,以确保能够创造出与电影相媲美的动画艺术效果。

造型设计师的职责是创造动画作品中的各个角色造型,因此对造型设计师而言,需要具备深厚的美术设计基础,掌握多种绘画风格;要具备相当数量的生活形态积累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并能够从中获得各种创意灵感。

场景设计师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动画故事的需要,设计各种背景、道具等。场景设计师应当具备出色的空间构图能力,熟悉各种风格的建筑、服饰、道具以及各个地域的风情特色、民俗文化

动作设计师也被称为原画师,其工作任务主要是按照导演的创作意图和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设计角色的各种动作。对于动作设计师来说,应当掌握动作的力学原理,对各种生命体的行为动态规律了如指掌,并且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以保证各种动作设计的合理性、夸张性和协调性。一般来说,优秀的动作设计师还应具备出色的表演能力。

中间设计师又称为动画师,其主要工作是在原画之间加上中间画。众所周知,动画中的各种动作均是由人画出来的,与真实的形体动作相比往往缺乏流畅性。因此,在原画师完成动作的基本设计之后,中间设计师还需要根据原画的创作意图,在相邻的原画之间补充插入一些富有韵律和动感的动作,使得一套动画表现得更为自然、和谐、流畅。

(三)后期制作的任务

这一部分的职能与分工已在前一节中阐述。

二、动画创作者的基本素质

世界动画百年的发展长河中,动画艺术家们创造出了无数光辉灿烂的艺术珍品,既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也为人们观照事物添加了独特的视角。在我们惊叹、赞美这些创作精品之余不禁会提出:具备何等能力的人才能有此作为?实践表明,成功的动画创作者首先应具备坚实的创造性能力。何谓创造性和创造性人才?

(一)关于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那么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人才应当具备何种品质?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创造性可以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里既指思维过程,又指思维产品,也是思维的个性特征。这里的“产品”,即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个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不管是强调思维过程,或者是强调思维产品,还是强调思维品质,共同的一点是突出“创造”的特征。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在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的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叉点。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越强,减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则创造性越突出。这样认知创造性,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14]

1.思维与艺术

研究学者认为,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是人脑对事物的属性和关系的间接的反应活动,并通过语言这一物质形式而存在。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是语言表达的内容[15]。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的思维载体便是作品的各种表现视角和表达内容。也就是说,艺术语言是艺术创作者内在思维的外在承载物质形式,于是思维与艺术便成为无法割裂的统一体。创造一流的艺术,首先应当具备一流的思维,而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产生优秀艺术思维的重要基础。

林崇德教授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提出:人的创造性思维(属于智力因素),具有这样五点特征和主要表现:(1)创造性活动表现出新颖、独特,且有意义;(2)思维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重要成分;(3)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常常称为灵感;(4)在思维的意识的清晰性上,创造性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5)在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上,它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16]。这些思维特征无疑也是动画创作所必须具备的,其中想象能力更是独具分量。

美国动画之父科尔说:“做动画的人,是像上帝一样在创造世界,因为他面对的只是一张白纸。”那么,能够在“白纸”上创造出多彩梦境的人,必定具有奇特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可以说,丰富的想象能力是动画思维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是动画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对《龙猫》的创作,就离不开神奇的想象能力。

2.人格与艺术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说过:“无论在什么领域里,自然科学也好,人文学科也好,谁能把握自己活动与行为的要旨,谁能领悟出当代新知识的意义,谁就是艺术家。艺术家就是有完整一致悟性的人。”

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围绕着人格中的两种力量。其一是发掘力量,致力于发掘和利用自身内在的动能和已有的各种经验;其二是平衡力量,能够认知各种事物或意念之间的联系,揭示其内涵、规律,能够在各种事物的冲突中寻求到合理的平衡(动画情节编排尤其需要这样一种平衡力量)。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罗伯特·N·威尔逊曾经提出了艺术家的人格动态内容:力量(活力、自我力量或整合力);组合与整合多种意念和意象的能力(容纳各种感觉印象的宽容,以及包含各种张力的能力);敏感性(具有穿透力的辨别力);赋形和表达的欲望(语言流畅或迷恋于词语);以及智力[17]。罗伯逊认为,艺术家的人格特质突出了这样四种能力:经验能力、整理经验的能力、探究并运用自己人格的能力,以及利用语言的能力。

经验能力强调了人的敏感性、强度、意识和激情。艺术家应当对人和自然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世界充满强烈的热情与依恋,以至于其经验的审视点要高于大多数人。同时,艺术家还应当能够吸纳自己内心的震撼和心智灵活性的呼唤,使大脑始终保持一种清新活力的状态。同样,对于动画创作者而言,只有对现实世界和超现实世界始终保持奇特的好奇心,才能敏锐地、习惯性地捕捉周围一切静态、动态的人和事物的细微变化,并将其融入自己脑海中特有的“动画天地”之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同仁说,美影厂里的动画大师几乎家家饲养猫、狗等各种宠物,因为对这些动物的细心观察与揣摩,可以为动画创作积累宝贵和丰富的经验。

整理经验的能力突出了艺术创作者的理性认知水平。每一个人的生活历练都为自己积淀了各种各样的经验,然而在整理经验方面,艺术创作者有别于普通人之处就在于,他应当能够将各种纷繁无序的经验,以理性的智慧予以合理的梳理,以形成较为鲜明的表达主题,并在宽泛的经验域中剥离和集合起与之相关的经验单元和经验链条。艺术创作者各自拥有的不同的经验处理能力,决定了他的艺术表现风格和艺术表现水平。

对任何艺术创作人而言,整理经验的能力都是动态的,它伴随着人们思维的成长而成长,伴随着人们经验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生长在一个白领家庭,父亲是一位狂热的电影爱好者,不遗余力地收集电影作品,其中就有迪斯尼的动画影片。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手冢从小兴趣广泛,最爱两件事:捕捉昆虫和看电影。他甚至在自己的笔名里加上一个“虫”字,可见对昆虫的痴迷程度非同一般。在动画创作初期,手冢深受迪斯尼动画的影响,据他回忆,光是《白雪公主》、《小鹿班比》他就看了一百遍以上。这样的经验熏陶和积累,使得手冢在动画创作初期更多地表现了人类、自然唯美的一面,动漫画的主角始终是建立在传统道德价值基础上的“英雄式人物”。1963年《铁臂阿童木》中具有神力的阿童木,以及1966年《森林大帝》中白狮雷欧的成长都表现了这类主题。20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矛盾加剧的时期,新的价值观念没有建立,老的价值理念不断地受到抨击,各种社会公害和丑闻充斥在新闻中。日本青年人的思想失去导向,题材“幼稚”的动漫画主题和表现手法使动漫画产业面临着停滞的危险。对社会的严肃思考,使手冢决定创作一部描绘真正生活的作品。1972年,他在《希望之友》上开始连载《佛陀》,通过对释迦牟尼的传说故事进行严肃改编,将佛祖刻画成了有血有肉的少年,试图向人们阐述“活着,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探讨人生意义几乎成为手冢后期动漫创作的主要议题,最有代表性的是其绝唱之笔《火鸟》。通过不同时空的12个故事,手冢以火鸟为线索,探讨了生命的秘密,讲述了生命的意义。当观众随着火鸟一起驰骋在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里,仿佛可以追觅到这位大师对一生经验的整理脉络,倾听到他对人类文明、生命意义以及宇宙本源的思考,诚如手冢自己的概括:“一定要说这部作品的主题,那就是在某个时间的某个地方,有某个生命在发出声音……”[18]

善于探究并运用自己人格的能力是每一位艺术创作者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这种人格能力既包括了自身特有的人格特质,也包括了对本民族性格特征的解读。实践表明,能够充分利用和完美运用这些资源进行艺术创作,才能使作品更加绚丽多彩,释放出更具特色的魅力。中国动画学派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作品中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美好的人格特质,以及这些特质背后蕴藏着的深厚文化底蕴。

利用语言的能力,在中国动画创作中可以说是一根软肋。这里的语言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人声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二是运用技术创造的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更多表现为镜头语言)。对于前者,我国动画语言缺乏幽默感,这与多年来强调动画的教育功能和打造“精神食粮”的创作理念有关;对于后者,我国动画片很少融入电影语言的表现形式,因而缺乏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与我国动画学科长期以来建立在纯美术学科基础上,忽略电影特有的再现手法密切相关,往往动画的美术成分很精彩,但整体的运动规律和画面的表现手法不尽如人意。因此,有意识增强和培养创作者的语言利用能力,应该是我国动画人关注的方面。

创造优秀的动画作品首先源于优秀的动画创作思维、创作技能以及优秀的人格系统,这三部分也构成了动画创作者的基本素质。

(二)创作者的基本素质

1.思维素质(www.xing528.com)

丰富的想象能力 动画是一种极富幻想的艺术形式。创作者完全凭借自己的想象能力,在一个假定的虚拟空间中,演绎着各种奇思妙想,从人物到场景,从远古至现代,几乎包罗宇宙万象。因此,一个成功的动画创作者首先应当具有超出平常人的想象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 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就要求创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们常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人的真实灵感更多是由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抽象提炼和再度发挥形成的。尤其是在动画创作中,人物、动物的一举一动均是画出来的,没有对大千世界的细心观察和揣摩,就没有动画作品的真实性,也无法在创作中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合的人文素质 动画作为一种表达人类思想的艺术载体,其表现范围之宽、表现力度之深,是同类影视创作所不能及的。正因为如此,动画的创作者应当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种素质既包括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也包括对历史和各种风土人情的通晓;既有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也有对现实社会深层问题的深刻省思;既了解人类文化心理的共通性需求,也应掌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个性展现……可以说,真正的优秀动画创作者应首先在综合人文素质上是一流的。

2.技能素质

美术设计能力 有人曾经这样解析动画片:“动”是指技术功能,“画”是指美术设计能力,而“片”是特指内容、故事的编排。可见,具备良好的美术基础是动画创作的基本条件。在动画创作中,美术设计师通常承担着将文学剧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变为屏幕上具象的视觉符号的任务,具体工作包括角色造型设计,场景、道具设计以及分镜头画面的设计等等。

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 伴随新媒体与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动画已经从传统的手工作画发展成为计算机绘画,甚至无纸绘画,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动画片扩展到广告、游戏、网络等等。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带给动画创作手段和创作过程革命性的改变,同时也向动画的创作者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应当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例如相关的绘图软件、二维三维电脑动画软件、后期合成制作软件等等。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同时具备扎实的传统动画绘制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将是动画专业人员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

视听语言运用能力 在第一章我们讨论动画的本体性质时曾提到,动画是美术与电影联姻的产物,就旨在强调动画片作为电影的一个片种,在创作时首先应该注重其故事性。而完成故事情节的衔接,渲染故事情节的气氛,以及真正能够引发受众情感共鸣的部分恰恰是电影艺术特有的视听语言,因此,掌握并娴熟地运用视听语言便成为动画创作者的另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通常视听语言运用能力主要包括镜头语言设计、场面调度、后期剪辑以及声音的处理,这些内容将在第六章《动画电影语言的创作元素》中详述。

3.品格素质

创作敬业精神 一部动画作品的完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例如美国的《狮子王》、中国的《宝莲灯》等都是历经四年才完成作品的创作,而且各个细致环节繁多,质量精度要求很高,这些都需要动画创作者在工作中具备坚毅的持久耐力和敬业精神。我国的动画前辈当年也是凭借着这样一种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动画精品,打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学派”。也是在这种精神支持下,当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曾经拥有过自己庞大、精锐、有序、充满理想、群策群力、深入钻研、奋力拼搏的团队,有人曾这样形容他们:那个时候的人们不图钱,单纯得只为追求理想和艺术的民族精神。尽管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动画前辈的敬业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科学实验精神 强调动画创作中的科学实验精神,旨在强调以受众为本的科学创作理念。也就是说,我们的动画创作者应当本着理性的科学实验精神和科学实验方法来深入探讨、论证、考察符合中国不同层面受众的动画观赏行为,并以他们的需求作为我们的造型设计、色彩选择和剧本创作的依据,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我们在原创中指导思想上的偏差,避免因盲目投资、盲目制作而造成血本无归的局面。实现这一步,动画人具备科学实验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团队合作精神 较之一般的绘画作品,动画是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尤其是动画影片的创作,更像是一种特殊的流水线式的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前期的剧本定稿、造型定位等各项筹划,到中期的动作和视听语言设计、建模渲染,以及后期的各种效果合成,都需要按照指定的要求严格完成,任何不协调和不合作的情况发生都会给作品带来重大的损失。所以,就动画创作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而言,没有什么比团队合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严谨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优秀动画作品成功的基本保证。

思考与提问

1.动画创作的思维特征有哪些特点?

2.哪些是动画创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如何认知人格力量与动画艺术的相互关系?

【注释】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08页。

[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08页。

[3]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37页。

[4]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95页。

[5]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6]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15页。

[7]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30页。

[8]韩羽:《“和尚”叙家常》,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第76页。

[9]阿恩海姆等:《艺术的心理世界》,周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4页。

[10]M·H·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朱金鹏、朱荔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11]彭玲:《文化心理学研究对动画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载《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12]参考王才勇:《中西语境中的文化述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3]参考冯文、孙立军编著:《动画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第109页。

[14]参考林崇德:《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学习》,载新浪网教育科学,2005年2月16日。

[15]陈兵:《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奥秘》,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页。

[16]参考林崇德:《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学习》,载新浪网教育科学,2005年2月16日。

[17]罗伯特·N·威尔逊:《艺术家的人格》,载《艺术的心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38页。

[18]孙立军:《影视动画经典作品剖析》,海洋出版社,2004年,第2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