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咸阳师范学院校史:1998-2008前瞻办学理念和思路

咸阳师范学院校史:1998-2008前瞻办学理念和思路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办学理念和思路一、办学指导思想2002年3月,学校首届领导班子组建以后,根据“合校升本”后的具体实际,系统总结学校以前的办学经验,紧密结合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形势,号召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有特色”就是在办学过程中,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

咸阳师范学院校史:1998-2008前瞻办学理念和思路

第一节 办学理念和思路

一、办学指导思想

2002年3月,学校首届领导班子组建以后,根据“合校升本”后的具体实际,系统总结学校以前的办学经验,紧密结合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形势,号召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对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全校上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2004年4月,经学校院务会、党委会议讨论审定,正式提出了“六个以”的办学指导思想,即:“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的”。

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对办学理念的探讨逐步深入,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迎评促建工作启动以来,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工作,重新审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2007年5月,学校对“六个以”的办学指导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确定为“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以育人为根本”就是坚持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就是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就是坚持将教学工作置于中心地位,处理好教学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以学科为重点”就是要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一重点,以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带动课程建设;“以改革为动力”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以质量为生命”就是坚持把办学质量作为教育教学的生命线,作为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办学定位

“合校升本”以后,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地方基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形势和自身发展的实际,对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逐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

2002年初,学校提出了“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高水平,有特色,一流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经过几年的实践,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经过上下反复讨论,2005年,最终确定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有特色,教学型的高等师范院校”。“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就是在本科办学过程中,注重师范教育的历史,充分发挥师范专业的优势,以发展师范类本科专业为主;同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适当建设非师范类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就是以文、理学科为主体,文学、理学、历史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工学等协调发展。“多层次”就是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适当控制专科,并逐步争取开办研究生教育。“有特色”就是在办学过程中,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教学型”就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坚持内涵式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明确学校办学定位的同时,学校还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

学科专业定位:以文、理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作风朴实、专业基础厚实、实践能力扎实、适应能力较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咸阳,面向陕西,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立足于咸阳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和适应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的应用人才;将陕西作为主要生源地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市场;为西部省份服务,并扩展至全国各地。

三、办学思路

学校坚持把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思路。

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学校着眼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高扬“师范”旗帜,发展师范专业,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同时,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当发展非师范专业,培养应用人才。

坚持依法办学、民主理学、教授治学的办学思想。“依法办学”就是依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民主理学”就是充分发扬民主,发挥教代会的职能,畅通渠道,广开言路,广泛吸纳教职工关于学校建设、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教授治学”就是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导委员会的作用,赋予其责、权、利,让教授“治学科”“治学术”“治学风”“治教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之上。

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质量立校”就是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内涵式发展,严格教学管理,加强质量监控,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强校”就是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的目标,通过制度创新,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造就一支敬业爱岗、勇于创新、廉洁高效、服务意识强的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科研兴校”就是制定科研规划,强化科研意识,增加科研立项,提高科研水平。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www.xing528.com)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各项事业的全局,正确处理好发展规模与提高质量、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校训和“三风”(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校训对激励师生员工弘扬传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特殊的意义。

2002年,学校对“合校升本”以前原“重教尊师、博学笃行”的校训进行了修订,提出了“厚德、博学”的新校训。

(校训释义:“厚德”一词,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先哲们看来,唯有“德行宽厚、有仁义之心”,方能立足于天下,获得生命之“至道”。“厚”也有推崇、重视之意。所以,“厚德”就是要求人们重视自己的道德和品行,自觉向有德行的人学习,不断塑造自己的良好品质

“博学”则见于《论语》及《礼记》。《论语·子罕》中有言:“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以此来赞扬孔子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行。《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此来说明为学的几个层次或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即为学应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又有丰富、渊博之意,人云:学贯中西乃为博。而“学”的意思不仅有学问、学识,还有一层意思是指修养。因此,从现代意义上讲,“博学”指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且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雅的志趣,温文尔雅的风度气质和人格修养。

师范院校是教师的摇篮,教师最重要的是为人师表,即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作学生的楷模。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品德高尚是一个教师最为重要的素质。因此校训中我们把“厚德”放在首位。我们认为,学校的教师要做到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坚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以教育振兴为己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要树立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又要培养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修身立德,奋发有为,着力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努力成为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

知识的渊深和广博是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特别是在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当今时代,教师更应做到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要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又要关注未来、学习新知,做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模范。

人才培养规律告诉我们,在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德和才存在着互动关系,品德的提高是才干增长的思想意志基础,才干的增长是品德提高的文化知识条件。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干坏事。我们以“厚德、博学”为校训,就是要求师生要重视修养,努力学习,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德行深厚,又要学识渊博,坚持德才并重,和谐统一,自觉肩负起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自觉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和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2003年1月,学校党委和行政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印发了《咸阳师范学院关于加强校风建设的意见》《咸阳师范学院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咸阳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强“三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措施。随后,学校每年都把加强“三风”建设作为学校党政工作的重点之一,围绕“三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工作的进步。

学校“三风”的具体内涵是:

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主要表现为:团结一心、奋发向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以人为本、管理科学、决策民主、廉洁勤政的领导作风;爱岗敬业、勤恳履职、注重实效、优质服务的工作作风;积极乐观、情趣高雅、勤俭朴素、健康文明的生活作风;爱国爱校、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和睦友善的道德风尚;严谨笃学、修德育人、躬行善诱、教学相长的教学风气;勤奋善思、励志进取、知行统一、全面发展的学习风气;追求科学、探求真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环境优美、文化厚重、自然和谐、特色鲜明的校园氛围。

教风:“严谨笃学、修德育人”。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

学风:“勤学善思、励志进取”。具体表现为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励志进取的治学态度;严谨善思的治学方法;求实创新的治学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