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咸阳师范学院师资队伍引进与培养的成果

咸阳师范学院师资队伍引进与培养的成果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提出“科学规划、整体优化、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的原则,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对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力度。为了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引进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学校工作,采用柔性引进人才形式,营造“开放、流动、竞争、有序”的用人环境。

咸阳师范学院师资队伍引进与培养的成果

第二节 师资队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

“合校升本”后,师资队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工作跨入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时期。学校提出“科学规划、整体优化、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的原则,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对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力度。以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为主线,以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的,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2002年9月以后,学校陆续出台了《咸阳师范学院全员聘用制暂行办法》《咸阳师范学院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咸阳师范学院校内津贴分配暂行办法》等文件。在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原则的前提下,2002年推行第一轮教师聘任制,2006年进行第二轮教师聘任制,顺利完成了教师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平稳过渡。2002年校内津贴分配方案,津贴总额向教师倾斜20%;2005年出台的第二套校内津贴分配方案,津贴总额向教师倾斜30%,并实行学校宏观调控与教学单位综合考核、包干制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充分体现教师岗位职责的贡献要求和按劳分配原则;加大了科研奖励力度,科研奖金上不封顶,下定限额,较好地调动了教师从事科研和教学的积极性。

一、引进人才的措施与成效

在师专时期,学校为了克服师资队伍中高学历毕业生少、紧缺专业毕业生难招聘、缺乏人才竞争力等诸多困难,积极向省上争取增人计划。1999年招聘了18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2000年招聘了19名应届毕业生,其中2名硕士研究生

“合校升本”后,学校面临着教师队伍重组问题。结合现有教师教学方向的特点,经过认真研究,学校确定了教学人员归口原则:一是原咸阳教育学院的教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进入教师队伍;二是原咸阳师范学校的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经过相关教学单位专业教学环节考察合格,可转入教师队伍。咸阳教育学院和咸阳师范学校共有38位同志符合专任教师条件,其余教师分流到教辅、行政管理、附中等岗位。

为保证大学本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编制,也为学校引入新的用人机制做出有益的探索,2003年9月15日院务会讨论通过《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人事代理工作暂行办法》,规定附属中学增人不增编,实行人事代理予以解决;减人减编。这一举措较好地解决了附属中学人员没有列入省上编制范围,占用大学编制带来的实际问题,也对促进附属中学办学的自主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引进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学校工作,采用柔性引进人才形式,营造“开放、流动、竞争、有序”的用人环境。2002年4月24日院务会讨论通过了《咸阳师范学院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出台了《咸阳师范学院2002-2005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04年、2006年、2007年又对这一办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建立了人才引进工作领导机构,负责人才引进的方向、引进工作程序及引进后的管理等工作。在学校经费短缺、房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给引进人才比较高的经济补助。其中,特聘教授,安家费10万元,年津贴10万元,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费200万元;学科带头人,安家费5万元,年津贴5万元,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费10万~100万元;博士后出站人员、博士毕业生,科研启动费3万~5万元,享受校内奖励津贴;硕士毕业生及引进的其他人才均有相应的优厚待遇;为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免费提供120~140平方米住房或10万元住房补贴;为博士提供专用工作室,配备比较先进的科研办公设备。

在广泛征求各教学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实施办法,充分调动教学单位参加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宣传力度,学校领导亲自带领人员到湖南、四川、甘肃、重庆、武汉、北京、上海、西安和东北等地招聘高校优秀毕业生。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名校引进了一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200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石超峰、李卫斌,北京大学博士史兴民成为学校首次引进的博士。2005年李卫斌、史兴民2位博士来学校任教1年即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石超峰博士来学校任教2年即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2007年李卫斌博士又破格晋升为教授。

表5-1 1998-2007年引进高层次人才情况一览表

img27

二、教师培养的措施与成效

(一)教师培训

1.教师岗前培训

1999年,学校认真落实省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参加岗前培训结业验收方式的补充通知》精神,采用省教育委员会规定的教材,对1994年1月1日后新补充的教师进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等4门课程的培训,统一参加省上组织的考试。从此以后,结束了学校自行培训新教师的历史,每年参加省上组织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考试,同时结合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和学校办学要求,增加一系列新的培训内容,形成了新教师培训机制。(www.xing528.com)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贯彻人才培养的终身教育指导思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工作,2005年4月13日经院务会研究通过,出台了《咸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暂行办法》,规定了青年教师培训的原则、工作职责、坚持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组织新进教师学习教育部规定的教育法律法规,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岗前培训及资格认定考试,进行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的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经费与管理等。

2.教师业务培训

2002年以后教师队伍数量增长很快,8月底在岗专任教师303名。为有计划、有目的提高现有教师适应本科教学的能力,调整教师专业与学科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盘活现有教师资源,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推行“多层次、多渠道、业余为主、短期为主、自学为主”的培训模式。通过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访问学者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提高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2003年外语系与西北大学合作开办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4年体育系与西安体育学院合作开办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60名教师得到了培训。出台《咸阳师范学院选派国内外访问学者办法》,选送70多名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短期教学论培训。2004年之前接受各种培训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

第二,推行“导师制”,提高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各教学系部、教研室为主体,通过“导师制”“青年教师赛教”、观摩教学、教案展评等途径,帮助青年教师过教学关,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对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重视发挥退休老教师的作用,返聘了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第三,聘请校外专家讲学。为了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学校积极聘请校外具有一定学术声望的专家、学者做兼职教授,来校讲学和对现有教师进行业务指导,传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2002年至2004年两年间,共聘请60余名校外专家学者任兼职教授,既弥补了学校教师数量的不足,又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教师学历、学位提高措施与成效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年轻教师数量比例迅速增大。学校设立教师科研资助基金和教师培养培训基金,用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以保证满足中青年教师业务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的需要。

2002年学校出台了《咸阳师范学院教职工继续教育暂行办法》,2003年、2004年、2006年对这一办法陆续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及更高学位。学校规定,在职教师从取得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到上学期间,专业技术职称可以正常申报晋升,并可提前享受博士住房等待遇。在职教师委培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回校工作后,享受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等待遇。学校平均每年投入100多万元,支持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学位。

表5-2 1998-2007年在职专任教师学历学位提高情况一览表

img28

表5-3 1998-2007年专任教师学历、学位变化情况一览表

img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