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山西新农村建设进展及思考

山西新农村建设进展及思考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立足县情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贾玉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核心就是要立足县情、开拓创新,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邱村也成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

山西新农村建设进展及思考

立足县情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

贾玉文

定襄县人民政府县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好“三农”工作,又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定襄县是闻名世界的“中国锻造之乡”,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农业部确定的“小杂粮基地县”,同时又是一个无矿产资源县。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核心就是要立足县情、开拓创新,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产业开发富农民

一是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我们把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作为第一选择。县委、县政府依托县里锻造的传统优势,支持和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锻造业,适应市场需求,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方向,转变生产方式,推进产业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在组织形式上,实现由“蜂群式”发展向规模化发展的战略转移,19个规模企业生产能力占到全县的50%。在生产方式上,实现由自由锻向模锻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新增了轧环机、数控车床、油压机等先进设备,降低了成本,为专业化、批量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在生产技术上,初步掌握了高精尖端技术,能锻造大型军工、矿产开发、石油开发等类产品。目前,全县有锻造企业680余户,从业人员2.3万人,主要加工法兰、齿轮、轴承、合金钢模块等四大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33万吨,创产值34.8亿元,占到全县工业产值的80%。产品远销到美国、欧洲、东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9万吨,占到全国出口量的75%,实现出口交货值8000万美元,成为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出口基地。全县财政收入的45.9%、农民人均收入的45%,均来自锻压业。二是培育多元支柱产业。我们制定出台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力发展冶金铸造业、机电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筑建材业。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五大特色产业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强县富民的主要支撑。全县现有民营企业2242户,总产值42亿元。其增加值占全县GDP的74%,上缴税金占到全县工商税收的80.2%,占到财政总收入的71%;从业人员5.4万人,占到劳动力总数的79%,农民纯收入中来自民营经济的收入占到68%。在民营企业打工的人员,年收入至少在万元左右。全县5万个家庭、17万农业人口,从此得到了实惠。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897元,比上年增长10%,在忻州市排第一。

二、开放开发强财政

定襄作为一个缺乏矿产资源的内陆农业县,要克服资源“瓶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开放开发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财政实力。我们实施“引外资、招大商”发展战略,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以及工业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政策。从土地、税收、收费、准入制度、资金奖励、服务环境等方面,为开放招商提供方便。政府精心策划,企业积极主动,上海香港招商后,于2006年11月在省城太原,首次举办了2006山西·定襄(太原)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推出招商引资项目105个,涉及农业、工业、城市建设、文化旅游等领域投资额度达169亿元,吸引了加拿大、美国、韩国等7个国家和国内20多个省市的145个投资商参加,成功签约40个项目,10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引进资金18亿元。之后,又签约15个项目。其中,有建设规模为2×100万千伏、总投资80亿元的山西大唐国际定襄发电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年可创税金10亿元。同时,政府启动100户优势企业参与的资产担保公司成立,7个工业园区进一步完善,占地1万亩的芳兰锻造工业基地和占地3000亩的受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规划也已落实。开放促开发,跳出农业抓农业,抓好工业促农业,兴工富县强财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支撑。(www.xing528.com)

三、统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村镇建设、民主政治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方面都有具体标准和硬指标。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我们在工作中既重视经济发展,又重视农村社会发展;既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既抓村镇组织建设,又抓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全县已有108个村实现了油路村村通,占到全县总数的70%;有68个村、4.95万人吃上了安全水,有124个村通了公交车,有30个村新建了教学楼,136个村建起了农村卫生保健站。全县开通程控电话用户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8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500户,光缆电视用户1万多户。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级班子建设是关键。县委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重点,加强对村级干部的理论培训和思想理论武装;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为范例,开拓村级干部的工作思路;以改革开放的经验为教材,提高村级干部的工作能力;以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监督等机制创新为重要措施,改善村级干部结构,提高村级干部素质,及时加强了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以农村“三地”(科技示范基地、党员活动阵地、转移培训基地)为载体,强化村级干部执政为民、带民致富的宗旨意识,一批政治坚定、致富有方、和谐有策、奉献不止的农村带头人正在茁壮成长,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例如,换届上任的邱村党支部书记高文秀带领干部群众,争取国家投资,兴修水利,改善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3000亩,占到总耕地的83%,总收入804万元,纯收入654万元,亩均收入2180元。仅此一项,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就达5317元。邱村也成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

五、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工作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为此,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注意调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性。通过部门协作、机关帮扶、企村挂钩、专人蹲点等多种方式,形成共同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我们还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内容细化分解到城建、交通、电业、卫生、教育、文化等31个部门和单位,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职责明确,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各部门根据自身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采取措施,求真务实,积极作为,打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山西日报》2007年3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