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必将有力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地处中小城市,它们的建成及其可持续发展,将会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我国高校区

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张继良[1] 张景书[2]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其自身的持续、稳定、协调、全面发展,发挥其自身的社会功能,需要处理好规模和质量,外延性发展与学校承受消化能力,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及改革、发展、稳定等四个关系。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四个关系

2000年以来,全国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学校迅猛发展,数量达到了140多所,占了全国现有本科院校的六分之一左右,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但这些新建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相比较而言,各方面的基础和条件都比较薄弱,亟待提高,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新建本科院校规模、质量、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正确处理规模和质量,外延性发展与学校承受消化能力,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及改革、发展、稳定四个关系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1.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它的本义是对环境的要求,“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还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人类在经济发展中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追求生态和谐和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它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保证教育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为基础,是以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前提,是以建立绿色大学智力生态环境为核心,是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国民经济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居民消费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文化生活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高等教育政策以及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级别设置、高等教育布局、层次结构、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设置、高等教育的内容、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办学物质条件、投资条件、办学规模、办学空间、科研水平以及校办产业的发展情况。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其自身的持续、稳定、协调、全面的发展,发挥其自身的社会功能,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选择。

第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本科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心理更为突出,迫切希望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中央和地方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依托地方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积极推动地方组建或省市共建普通高校,从而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促使一批新型本科高校兴建起来,极大地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矛盾。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有益于提升公众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而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必将有力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

第二,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地方性区域终身教育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必将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主战场,利用自身优势为地方提供科技、人才服务。同时,社会也因获得高校的科技、人才智力支持而获得发展动力和空间,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依存,形成良性互动。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发展,承担高等教育的本科院校,不仅是社会文化的传播中心,经济建设人才基地,同时也是推动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生力军和先锋队;地方高校在人民大众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中起到“动力源”和“加油站”的作用,能够成为他们吸收新知识,继续深造的学习家园;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各行各业的人才都要随着一生中岗位的变迁或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大不断地回归高校,接受继续高等教育,从而有效地面对社会挑战和机遇。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做大做强地方高校,让它们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轴心作用。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他们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与地方区域建设、发展融为一体,必将成为地方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力量。

第三,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

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不管是开发主导产业,还是建设新农村,提高城市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需要大批本科层次人才。但由于地方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相对滞后,导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十分困乏。以商洛市为例,在商洛学院建成之前,本科以上人才完全依赖外地高校培养,而升入本科院校的商洛籍学生毕业后每年回乡就业的不足百人。目前商洛市240万总人口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仅8000余人,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严重滞后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瓶颈”,新建本科院校的建成及其可持续发展,必将为地方培养一批急需的本科层次人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四,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规模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着高校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现有普通本科院校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大城市,而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本科院校很少。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地处中小城市,它们的建成及其可持续发展,将会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我国高校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2.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不仅数量递增,而且招生规模扩大,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质量与数量的矛盾。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在本科教学及管理方面经验欠缺,学科专业结构和办学层次正处于转变过程当中,面临着既提高本科层次质量,又提高专科层次质量的双重任务。特别是随着在校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使新建本科院校提高质量面临更艰巨的任务。这些都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挑战。

二是学科专业与办学特色的矛盾。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这些学校在原来的专科层次上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升本后,应该打什么特色牌,学科特色是什么?专业特色是什么?地方特色又是什么?这些需要认真思考和科学定位。若不及时解决学科专业与办学特色的矛盾问题,必将导致人才培养规格趋同,毕业生难以形成就业优势,不利于社会急需的多样性、适用性人才的培养。

三是经费投入不足与事业发展要求的矛盾。这些学校在升本期间,为了扩大校园面积,改善校舍、实验、图书等基本办学条件,进行了集中而大量的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银行贷款。升本后偿还贷款本息,导致办学经费紧张,今后在教学投入方面可能会受到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制约学校的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四是教师队伍数量、结构、整体素质水平与提高质量要求的矛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主体。具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而新建本科院校普遍专任教师数量不足,职称、学历、学缘结构不尽合理,双高人才比重低,“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观念滞后与形势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一些教师和管理人员习惯于专科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对本科办学理念和办学规律学习、认识不够,不能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已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会极其困难。

3.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

破解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难题和矛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3.1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问题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正在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高转移,高等教育的质量成为决策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实抓好。”11月2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高等教育要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去年年底,省教育厅下发《陕西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修订稿指出,我省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可以看出,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问题,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好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怎样保证质量,怎样做到规模和质量的有机统一。要认识到,没有质量的数量,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就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要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高等教育的规模还要进一步发展,同时,质量更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也必须是一个高质量的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增强质量意识,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坚决实现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切实加大质量工程实施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3.2处理好外延性发展与学校承受消化能力之间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从客观上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但同时,由于政府在高等教育迅速扩张的同时并未给予足够保障,致使高等学校负担过重。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高校负债总额大约2000多亿,有些高校已濒临资不抵债的危险境地。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过程中,普遍经历了快速外延性发展,导致其负债一般高于高校负债的平均水平。有些学校升本后,明显出现承受和消化能力跟不上,学校陷入财务困难,发展举步维艰的情况。

处理好外延性发展与学校承受消化能力之间的关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完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对各类高校的地理布局、发展规模等进行系统规划,建设应该经过反复论证,用地规划要有科学的分析测算结果,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同时,强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可成立校际合作委员会,实现资源共享、师资互聘、科研互助、优势互补。

处理好外延性发展与学校承受消化能力之间的关系,要求新建本科院校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学校发展节奏,合理控制学校规模,不盲目攀比,不一味追求校园面积的大和学科专业的全,而是要在质量上下工夫,在特色上做文章,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内涵发展上,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学校的社会声望。

3.3处理好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各个层次人才培养数量最终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从目前高校学生就业所反映的问题来看,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即使高薪也聘用不到学生,但有很多专业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这些都反映了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以及相应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变化,学校在教育思想与观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面临全面而系统的改革,以适应本科教育教学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以增强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类型,着力突出和强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所需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紧密结合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紧密围绕地方的需求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构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办学,积极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服务。

科学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行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方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办学条件,确定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行业类型、岗位类型;要科学合理地制订培养方案。培养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化人才,在围绕这一目标合理设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基础上,着重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和资源优势,与当地的厂矿和企事业合作,建立实践、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实施人才培养,形成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

3.4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只有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才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解决新建本科院校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善办学基本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和谐稳定校园都离不开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较快发展期,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改革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发展目标,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要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之路。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基础和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新建本科院校正处于办学定位、目标、特色转变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特别是财务压力可能会比较突出,保持稳定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没有稳定的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

新建本科院校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把加快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同科学求实的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到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学校的长期稳定。

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必须由外延式发展转入到内涵式发展轨道上,更加注重内功提高,注重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注重为学生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注释】

[1]张继良,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商洛学院党委书记

[2]张景书,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商洛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