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及品牌延伸

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及品牌延伸

时间:2024-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期刊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则是要尽量做大做强数字信息生产发布平台,快速适应媒介产业变革的新形势。其中,四大期刊数据库已经初具品牌效应。

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及品牌延伸

四、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

传统纸质期刊的价值增值过程是围绕着“出版→印刷→发行→广告”这一链条单向进行,其价值的核心,始终是内容产品的生产和发布。而期刊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则是要尽量做大做强数字信息生产发布平台,快速适应媒介产业变革的新形势。通过变革原创内容生产和深加工方式,一次开发、多级多次生成、多点发布,拓展价值增值渠道,实现信息生产→信息发布→信息增值的目的,为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不同介质传播平台提供高品质的原创内容服务,满足多种信息消费终端的客户需求,打造辐射型的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因此,现代期刊通过与新媒介融会贯通,以更新颖的方式、渠道、网络和对受众的精准定位创造出更多的接触点,积极参与数字出版实践,才能在新的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期刊与在线数据库合作模式

近年来,与在线数据库出版平台合作成为国内学术期刊在出版数字化方面采用的最普遍和最成熟的方式,发展速度非常快。这种数据库主要是指二次文献数据库性质的集中式在线期刊数据库。将纸质期刊的内容通过数字技术按一定的格式转存到独立建立的大型数据库中,这是一种查询与检索文献资料最好的方式。在线数据库不再是仓库,而是作为一种传媒形态,它们将期刊社已发表的文章以篇为单位进行整合,形成多种类别的数据库。比较大的中文期刊数据库有: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其中,四大期刊数据库已经初具品牌效应。目前,清华同方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学术期刊多达7651种。万方数据旗下的“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集纳了理、工、农、医、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与教科文艺等八大类100多个类目的6800余种各学科领域核心期刊。维普资讯中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汇集了12000余种中文期刊。这种数字化方式有以下特点:

1)信息容量巨大,制作加工专业。大型期刊数据库集成了几乎全部学术期刊的文献内容,通过专业的制作团队进行分析、加工、整合,形成规模化的海量信息内容,能提供给读者大量的关联度高的文献,满足读者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而且可以使用专业的检索系统和服务系统,没有前期投入,共享市场资源。

2)资源整合和知识服务相结合,提高使用效率。数据库出版平台以期刊文献单篇文章为单位对文献资源的学科类别、期刊名称、研究资助基金、研究层次、文献作者、作者单位、中文关键词、发表年度等类别进行发掘梳理,同时对文献间的内在逻辑进行整合,使文献检索者在检索时通过链接就可以找到许多相关内容,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效率。

3)市场占有率高,受众范围广。期刊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对知识资源有强烈需求的高校、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情报机构等领域。[3]与数据库出版平台合作后,机构订阅量和个人订阅量均大幅增加,而且大大拓宽了受众覆盖面。例如,目前同方知网的机构用户有6000多家,个人用户143万,总使用人数约2600万,在各行业的用户数量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本科院校100%,高职高专50%,省级、副省级以上图书馆91%,地市级以上图书馆21%,科研机构200多家,中小学600余家,医院逾1000家等等。万方数据的机构用户市场占有情况为:高校80%,科研、情报机构60%,公共图书馆80%,企业、医院用户约1500家。维普资讯拥有机构用户1200余家,个人用户数量逾10万,其市场占有率为:高校80%,公共图书馆60%,科技信息所90%,医院30%,科研单位50%。[4]

2.期刊自建网站模式

越来越多的期刊与网站开发商合作自建网站,网站成为期刊进行数字化出版和数字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期刊内容和网站内容相互交融,通过网站发布期刊文献内容,提供网络订阅、免费下载等服务,起到宣传期刊、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等作用。期刊网站通过大容量的信息发布、快捷有效的编者和读者的交流互动,不但丰富了网站的内容,而且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期刊网站除了涵盖纸质期刊主体的基本内容以外,还增加了同期刊内容相关的信息,其中不少网站把期刊内容进行了符合网络传播特点的再编辑,纸质期刊信息和经过加工整合的信息相互融合,形成刊网互动的宣传,使期刊的网络版成为纸质期刊的一种扩展和延伸。一些期刊网站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有自己的作者聊天群和论坛,基本上已初具网络传媒的特点,通过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即时性给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的渠道。

1)宣传期刊的窗口。从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建设自己的网站,首先会极大地方便编者与读者间的交流,有利于期刊质量的提高,增强竞争力。期刊拥有网站这一宣传平台后,可以独立、方便地进行出版内容的更新与维护,真正意义上参与了出版数字化的全过程。通过网站配套建设的数据库功能,可以帮助期刊掌握自己的用户群,积累客户资料,而对这些资料的有效分析和管理可以为期刊带来巨大的利益。

2)通过采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采编系统包括网上投稿系统、审稿系统和编辑办公系统。期刊编辑部通过采编系统进行日常编辑出版业务处理,实现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及主编的协作化、网络化、高效化、系统化的编辑业务处理。编辑出版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不仅大大减少了编辑工作量,缩短刊出周期,提高了审稿的效率、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它也提高了作者的满意度,使刊物更容易得到高质量的稿源。

3)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检索功能越来越高效。期刊网站作为一种多媒体传播平台,通过视频、音频、Flash等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实时的查询、检索、学习、留言等功能。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这些功能也普遍日趋完善,社区、论坛、微博、博客等互动交流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OA期刊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网站搜索以及服务功能的完善使期刊文献的利用价值得到充分挖掘,用户查阅变得方便,网站上的文献资源被准确搜索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3.原创多媒体期刊

原创型多媒体电子期刊以P2PQ技术、互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融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是交互性、可视性、个性化更强的杂志,是直接在互联网上编辑、出版、发行的新媒体出版形态。这种数字化期刊以全新的加工方式和影音互动的丰富表现形式对平面杂志中的时尚内容进行了创意加工和表现,创办者从各家网站所发布的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特定的内容,搭建栏目构架,以杂志的形式定期发布。例如,Zcom、Xplus、Pocos三大发行平台原创的多媒体杂志,新浪网的《车行天下》和博客网发布的《博客周刊》等。(www.xing528.com)

4.开放存取期刊(OA期刊)

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是指某文献在互联网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允许将其编入索引,用做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无任何费用产生,无法律和技术方面的存取障碍。OA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OAJ),即基于OA出版模式的期刊,既可能是新创办的电子版期刊,也可能由已有的传统期刊转变而来。OA期刊大都采用作者付费、读者免费获取的方式。OA期刊出版模式具有以下特点:投稿方便;出版快捷;出版费用低廉;便于传送或刊载大量的数据信息;检索方便;具有广泛的读者群和显示度。

事实上,国际上已建立了多个OA期刊网站,可以免费下载论文、全文期刊、开放课程、免费电子书等资源。据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存取可以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在英国,英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收录的近6000多种期刊中,近90%的期刊允许作者将自己撰写的文章作为开放式电子文档进行存储。在国内,科技期刊的开放存取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被广泛应用。程维红等[5]对2010年中国科协1003种科技期刊的统计调查表明:有开放存取期刊有241种,占24.0%,比2007年的140种净增101种。其中英文版期刊30种,占中国科协全部70种英文版期刊的42.9%。开放存取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数的增长率分别高于非开放存取期刊7.3%、6.2%和59.0%,开放存取模式切实提高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5.手机期刊模式

随着手机技术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移动平台的不断成熟,手机也逐渐开始在上网工具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7.5亿,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手机期刊用户规模突破9000万人,较2008年的3200万人提高了200%。手机当之无愧地成为最普及的终端设备。订阅电子期刊已经成为目前手机用户最常使用的服务内容之一。期刊利用手机特性,在内容传播、发行和产品创新方面形成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例如,《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国家地理》等期刊都开发了基于手机阅读的手机报业务,取得了良好的收益。2010年11月,包括意林传媒、读者、南方报业、财讯传媒在内的多家传媒集团联合苹果阅读应用开发商上海富媒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在苹果在线应用商店App Store发布了旗下《意林》、《读者原创版》、《南都周刊》、《新旅行》等44个知名杂志的品牌客户端。

6.行业网站模式

期刊行业联盟网站模式通过吸收同类期刊加盟,整合了行业期刊资源,做到期刊资源充分共享,实现期刊资源的规模化、网络化发展,推进同行业各期刊的信息化步伐,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整个行业期刊的整体实力。期刊行业联盟网站方便读者、作者浏览及投稿,减少编辑部工作量,实现跨库检索等。每个编辑部的网站就像一个蜘蛛网的节点一样,实现编辑部之间引文的相互链接。例如,中国冶金资讯网由于《中国采矿技术》、《中国有色设备》、《中国有色冶金节能》、《中国矿山工程》、《中国有色冶金》和《中国冶金动态》等杂志的联盟加入,整体提升了中国冶金资讯网和冶金行业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中国医药期刊网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华中医药杂志》,联合《中医正骨》、《中国病案》、《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多家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共同发起的,致力于为医药卫生期刊提供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的综合性行业网站。

7.优先数字出版模式

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在印刷版期刊出版前,以数字出版的形式在网络上优先发表文献。中国知网推出了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平台,编辑部可以自行独立操作,随时随地进行出版,统一在中国知网发布。优先数字出版的最大特点是:论文在编辑部录用后即可根据授权直接以数字出版的形式发表,提前数周至数月在网上出版;形式灵活,可以单篇,也可以整期出版,单篇出版可以不按印刷版式排版;发行范围广,出版者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载体,主动向读者推荐、推送。近年来,国际上许多著名学术期刊都出版了优先数字出版期刊,如Nature创办了AOP(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Science创办了Express,Springer创办了Online First,Elsevier创办了In Press等。这种出版模式符合国家推进知识创新的战略需要。

可以预见,优先数字出版模式出版的科学成果传播速度和交流空间将比目前普通模式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大缩短知识传播周期,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提升了知识创新能力。通过这种先进的出版模式吸引海外优秀稿件,提高期刊国际竞争力,是期刊出版业态创新的需要。

8.与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合作模式

与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开展深层次和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即时出版,是我国科技期刊实现国际化、网络化的重要和高效的途径。因为国际大型出版集团的网络平台功能完善、服务全面细致,多数期刊均实现了现刊即时在线发布及出版。例如,通过与国际著名的大型出版集团如Elsevier、Splinger Link、Nature Publishing Group等合作出版网络期刊,可以学到先进的电子出版技术和网络发行经验。截至2008年12月底,共有41种中国科技期刊在Elsevier公司的平台Science Direct上出版。与Elsevier合作的某些中国期刊通过免费安装EES系统,实现了在线投稿、审稿、录用、排版、印刷一体化的国际化运作和网上即时出版,提高了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例如,《中国物理快报》(中国物理学会)与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的IoPP(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数学年刊》与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公司(World Scientific Press)的合作。但目前与国际出版商合作的大部分国内期刊仅局限于将纸版内容在网络上出版,出版时间滞后,没有发挥网络出版在时效性上的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