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险资产管理业快速崛起,管理规模超过18万亿元

保险资产管理业快速崛起,管理规模超过18万亿元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随着国家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保险资产管理发展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但与其他的资产管理行业相比,保险资产管理业无论在机构的数量、管理资产规模,还是从业人员数量上均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保险资产管理业管理资产规模16.6万亿元,加上管理的非保险资产,业界称为业外资产或者第三方资产,大致是在18万亿元左右。

保险资产管理业快速崛起,管理规模超过18万亿元

第一,资产规模。近些年来,保险资产规模稳步增加,由2006年的1.97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6万亿元,年均增长27.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也实现快速增长,由2004年1.78万亿元的增长到2016年的13.39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2.4%。2004年保费规模达到1万亿元,实现第一个1万亿元用了24年的时间,第二个1万亿元用了3年时间,第三个1万亿元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到目前为止保费规模在2017年9月底已经超过3万亿元,2016年是3.1万亿元,预计2017年保费规模会达到3.5万亿元左右。同时,保险资产规模在2016年跨过了15万亿元的关口,在2017年年底预计接近17万亿元。从未来看,按照保险业“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的保险资产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年度保费将达到4万亿~5万亿元。由此可见,随着国家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保险资产管理发展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与世界的平均水平比,我国的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快的。比如在2016年时,我国保费规模新增量占全球保费规模新增量的59%左右。

第二,市场主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起一个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保险资产管理组织体系。所有的保险资产管理类机构包括综合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香港子公司股权投资公司等合计超过70多家,还有170多家没有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共同构成保险资金管理的主体。但与其他的资产管理行业相比,保险资产管理业无论在机构的数量、管理资产规模,还是从业人员数量上均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比如,商业银行现在大致有4260多家,有355万的从业人员,管理资产规模247万亿元;证券公司129家,管理17万亿元的资产;公募基金110多家,管理大约25万亿元的资产;信托机构68家,管理24万亿元的资产。与这些行业比,保险资产管理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到目前为止,保险资产管理业管理资产规模16.6万亿元,加上管理的非保险资产,业界称为业外资产或者第三方资产,大致是在18万亿元左右。保险资产管理业从业人员是7000多人,是资产管理市场各行业从业人员最少的,但人均管理资产规模是最高的,人均产能也是最高的。

第三,配置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保险资产管理在配置上基本形成分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配置格局。按照固定收益和权益类划分,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66%,权益类资产占比22%,还有12%的其他投资资产;按照另类投资和传统投资划分,另类投资占比大致在26%,传统投资占比在63%,以及11%的其他投资。最近几年,境外投资发展较快,从2004年开始境外投资的尝试。到2016年底,境外投资总规模大约500亿美元,配置上另类投资跟传统投资是四六开的比例。从目前情况来看,境外投资主要包括股权、不动产、私募股权基金、股票债券以及存款等。从投资收益看,境外投资比如一些大型保险投资境外不动产,收益基本上是在6%~7%,整体投资收益还不错。至于投资的区域分布,中国香港是股票的主要投资地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韩国等,是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动产和股权较多的地区。

从2012年到2017年9月的资产配置结构变化看,最明显的是存款占比直线下降,另类投资占比逐渐上升。比如,长期股权投资,在2012年时是2.84%,2017年9月底时增加到9.4%。私募债权的投资,又称作项目投资,2012年是3.05%,2017年是15.18%。实际上传统投资下降的空间基本让给了另类投资。这几年另类投资的增长,跟大的市场环境有关,特别是长期的低利率周期,由于保险成本降低与市场利率降低有一定的滞后期,为了缓解低利率带来投资收益率的下降,避免利差损风险,这几年在另类投资上特别是私募债权和长期股权的投资增长较快。根据五大上市保险公司的年报和半年报的信息披露显示,另类投资占比都增加较快。这一方面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需要,因为另类投资譬如私募债权项目平均投资期限在7年到8年,有利于拉长资产久期。而目前公开市场上很难找到中长期的债券,超过10年到15年的债券更是少之又少,全部加起来的比例超不过债券发行总量的2%,大量的保险长期资金怎样进行配置,怎样缓解期限错配问题,另类投资是一种现实选择,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收益率的需要,多年来另类投资的收益率远远高于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水平,并且另类投资的收益率的贡献度要高于它的资产占比,这是近几年很明显的一个趋势。

第四,投资收益。据2004年到2016年的统计显示,受中国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收益率的起伏较大。最低的时候应该是在2008年,因为2007年股票指数是最高的,2008年股票大跌,导致保险投资收益率由12%跌到1.9%,落差巨大,恍如过山车一样。从2009年起,随着保险投资领域的逐渐拓宽,特别是另类投资对收益率发挥的熨平效应,整个投资收益率的曲线也变得平滑一些。2017年1月至9月底,保险行业财务投资收益率为4.05%,预计2017全年是5.4%左右,如果股市在未来两个月变得更好一些,投资收益率可以做到与2016年持平。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下,能有这个收益率已经难能可贵,基本上能够满足保险负债成本匹配的需要。但与国际发达市场相比,我国保险业投资收益率仍比较低,且不太稳定。

第五,资产质量。保险业是管理风险的行业,保险资产的质量要比其他行业更加优良,才能不给投保人带来新的风险。从目前情况来看,保险资产是比较优良的,20世纪80、90年代形成的不良资产消化完毕,近几年没有出现过大的不良资产,这也是保险行业始终注重安全的切实成效。如银行存款,现在将近80%的存款都存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再如,债券投资,基本是三大类,一是国债,二是政策性金融债,三是企业债。前两种基本都有政府信誉做保证,企业债中AAA级和AA级达到91%的水平,安全性不错。股票投资中60%以上都是在主板,重点投的是大盘蓝筹股创业板投资仅4.1%左右。特别是长期股权投资中,投资对象都是分红比较好、估值比较低、前景比较好的行业,在收益上也是有保证的。此外在项目投资领域,从外部信用评级看,AAA级和AA级加起来基本占到99%的水平,同时其中88%的项目有增信措施安排。

第六,运作模式。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即专业化、集中化、规范化的模式。这个模式对有效防范风险发挥着很大作用。这几年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还进行了新的探索,如产品化。从2006年到2017年,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创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到目前为止,已分成六大类产品。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和不动产投资计划大概在18000亿元,股权投资计划2690亿元,资产支持计划1500亿元,组合类产品8350亿元,还有保险系私募基金大约500亿元,这几大类全部加起来在30000多亿元,占总资产的18%,也可以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的产品化率是18%的水平。但与其他资产管理行业100%的产品化率相比,如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还是很低。这些行业都是以金融产品作为开展资产管理和获取金融资源的主要载体。(www.xing528.com)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行使产品注册职能,2017年1—10月注册了3844亿元,比2016年增长幅度达到65%。从债权计划来看,近几年的收益率是不错的,2013年平均收益率是6.6%,到2017年10月是6.4%,基本上保持比较稳定的收益水平,平均投资期限7年到8年。

第七,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有四个方面,一是集中化,把所有资金运用的权利收归法人机构。在2003年的时候基本上实现了100%。集中化是很重要的机制,过去由于资金运用权分散导致大量不良资产产生。二是专业化,成立综合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构成资产专业化管理的主体。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有34家是大型的保险公司,80%以上采用自身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来管理资产。三是规范化,目前形成委托人、受托人、管理人三方协作制衡的机制。从2002年起逐渐引入资产托管,到目前托管资产超过总资产的80%,下一步要继续推动实现保险资产的全托管,包括全程托管和全额托管。托管机制引入对于增加投资操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市场化,除了保险行业的保险管理机构管理资产外,还有100多家券商和基金公司作为保险资金的受托管理人,目前管理的险资大致有3000多亿元,同时还有10多家境外机构作为境外资产的管理人。此外,还有120家的私募股权基金也成为保险资产的管理人,涉及230多支私募股权基金,总规模超过了5000亿元。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人除了可以选择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也可以选择业外机构管理,甚至境外机构管理;对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而言,既可以受托管理保险资金,也可以受托管理非保险资金,如企业年金、基本养老基本和职业年金等。

第八,监管体制。目前基本形成多元化、立体型的监管体制:一是政府监管,即中国保监会。二是行业自律,即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三是公司内控,2016年保监会下发保险资金运用内控文件及其系列指引,基本涵盖整个保险资金运用领域的内控管理。四是市场约束,这是很重要的约束力量。同时,保监会还推行保险资金运用属地化的监管,目前有6家保监局具有保险资金运用监管职能。

从机制上看,我国建立起资产全托管机制、内控机制,以及能力备案。能力备案对于保险资产管理而言是一个能力上的牌照要求,现在保监会实行的能力备案有七项,包括股票投资能力、无担保债券投资能力、股权投资能力、不动产投资能力、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产品的创新能力、不动产投资计划产品创新能力和衍生品运用能力。此外还有业外的业务资格,包括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等。从2016年起,中国保险业推出偿二代,体现在资产管理领域是通过资本约束来控制风险。资本拘束也是一个有效的机制。现在的监管工具也比过去丰富多了,除了有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信息披露、分类监管,还有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等。监管技术上也有了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和大类资产比例管理。

第九,市场影响力。截至2016年底,我国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的风险保障总额度2373万亿元,是GDP的32倍,可见保险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公众生产生活的风险保障作用十分重要。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提出的金融改革发展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保险业始终是切切实实积极主动的。现在有三种途径支持实体经济,第一个是间接融资,保险业在银行有2万多亿元的协议存款,成为银行中长期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第二个是直接融资,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总数超过7万亿元。第三个是项目融资,目前所有项目融资共有5万亿元左右,涵盖基础设施、不动产、交通能源、棚改、保障房等各行业和民生领域。同时,我国保险业还积极支持国家倡议战略,如“一带一路”倡议等。从产品注册规模来看,“一带一路”相关省市项目注册的产品达到7800多亿元。在绿色金融上,按照发改委、人民银行的标准,现在有6200多亿元的产品注册。还有支持长江经济带3100多亿元,以及支持棚改、京津冀一体化、东北振兴等,我国保险业都有相当规模的投资。

此外,还对一些大项目投资,如京沪高铁。2007年,全行业对京沪高铁的股权投资160亿元,当时号称中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此外还有大量的债权类投资。西气东输有360亿元的股权投资,南水北调债权投资550亿元。这些重要项目工程中都有保险资金的积极参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