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争力的新工匠精神思考维度

争力的新工匠精神思考维度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应该把工匠精神融入自我,将其作为我们做人做事的一项准则。新工匠精神是基于以下两个维度的思考。无论是物质上的“利他”,还是精神上的“利他”,其终将会以各种方式回馈于你。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要生存、要发展,更离不开“利他”的思想行为,这就好比一艘大船航行在海上,当它遭遇风浪的时候,每个船员都不计个人得失,团结一致,使之航行到目标彼岸。“利他”才能让个体拥有竞争力,让自己的团队拥有竞

争力的新工匠精神思考维度

工匠精神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我们去弘扬,比如,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这些都应该是一名优秀员工身上应有的品质。工作中,完善技艺;生活中,修养身心。这个时代,不缺少人才,而一个德艺兼修的员工,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企业都是极其受欢迎的。我们应该把工匠精神融入自我,将其作为我们做人做事的一项准则

新工匠精神是基于以下两个维度的思考。

成为什么样的人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既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也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会有很多,比如个人的能力、知识储备、背景条件等。一个人能力再强,知识储备再多,背景条件再好,如果人品很差,那么他的事业也不会顺利。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具有一个好的人品。

先贤们早就强调“做人为先”的重要性,比如孔子所说的“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注重修养,就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由此才能够担起众人的期望。一个人的修养如何,决定着他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承担多大的重任,决定着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

懂得修养自身的人,在待人处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细节都带有浓重的大家气息。马克思曾说:“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像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因此,与有修养的人相处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们自身的修养水平。

思想品德上的修养,目的是要教会自己应该如何做人。《读者文摘》杂志曾经讲过一个中学篮球队的传奇故事。某学校的篮球队,比赛成绩一直不理想,有一天教练突发奇想,他把球队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小组。A组的成员在一个月之内不允许来球队参加训练,B组的成员每天都要到球队练习自由投篮一小时,C组的成员每天只需要在自己的想象中练习投篮就可以了。一个月后,教练把所有的球员都召集起来,他要测验一下三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到底有什么区别。由于一个月没有训练,A组的投篮平均水平下降了两个百分点,这是教练意料之中的事情;而B组因为勤加练习,所以投篮命中率上升了两个百分点,这也是教练意料之中的事情;C组这一个月一直在自己的想象中练习投篮,最后的结果会如何呢?他们投篮的命中率竟然提高了四个百分点,这是教练没有想到的事情。为什么在想象中投篮比实际练习还要有效率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自我的想象中,你投出的每一个球,都是命中篮筐的。

在职场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自我修养并不一定非要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的决心。只有在潜意识中不断固化自我修养的概念,才能在不经意间逐步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表里如一”的,你的修养和言行也应该与内心相称,这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做人要恪守自我的原则,要有正确的人生信念,执着的人生追求;做人要合乎历史潮流,不可随波逐流;做人要在实践中磨砺。贪小便宜且轻狂浮躁的人,成就不了大事,也不可能成为顶天立地之才,凭着高尚的情操和修养,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好的人品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它显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好的修养比个人能力或者财富更让人敬佩,拥有亲和力的气场,使我们事半功倍。会做人,是一个人智慧的集大成体现。

人生丰富多彩,一切皆有可能。不论是雇佣别人还是为人做事,都要首先做好自己,拥有端正的品行,于己心安,于人可靠。得到别人的认可,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也将是成才路上不竭的动力之源。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所推崇的“利他”理念不仅使京瓷连续50年盈利,其所倡导的“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的经营理念,更是将京瓷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这真正体现了“成人达己”。

所谓“小赢靠智,大赢靠德。”“利他”其实就是“德”的具体体现,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试想,比尔·盖茨如果没有以“利他”之心去研究产品,Windows系统怎么会在世界普及?乔布斯如果没有以“利他”之心作为出发点,苹果手机怎会为世人所钟爱?商业环境日趋复杂,各种产品更是五花八门,消费者的需求也难于识别,因为选择之多已让消费者自己都迷失了。这就更需要企业能够真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深入到消费者中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一个企业的产品真正做到了“利他”,这个企业就能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小成功,伪成功,或许可以在短时间里靠智慧来获取,但真正的成功则必须由“德”来支撑。企业是这样,个人也是如此,常存“利他”之心,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发展的机遇,让我们更接近成功,为他人和社会贡献更大的价值。

“利他”,稍微牺牲一下自己的享受,这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试想,如果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疲惫的你在人群拥挤的公交车上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座位,你正要坐下或者已经坐得很舒服了,这时候一位抱小孩的妈妈被挤到你的身边,你却纠结着是让座位还是不让座位呢。当你站起来把座位让给这位妈妈的时候,会感到心情豁然开朗,展现了自己人格的尊严,一天的疲倦也跟着烟消云散了。此后你会感悟,原来“利他”也是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的。再如,你时常对别人微笑,或者做些让人心情舒畅的事情,自己是不是也会收获快乐呢。有时候扶老人过马路,给偏远山区的孩子捐赠一些物品,我们所做的是将善良这种与生俱来的品质弘扬。无论是物质上的“利他”,还是精神上的“利他”,其终将会以各种方式回馈于你。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要生存、要发展,更离不开“利他”的思想行为,这就好比一艘大船航行在海上,当它遭遇风浪的时候,每个船员都不计个人得失,团结一致,使之航行到目标彼岸。但如果大家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每个人都想着自己怎么逃离,那这艘大船最后可能完全倾覆,每个利己的船员也可能难逃厄运。所以,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先要有社会价值,才有自我价值。

道德层面来说,“利他”也可以检验人性。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说,选人应该以德为先。我们始终不应忘记,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行为才是真理。“利他”才能让个体拥有竞争力,让自己的团队拥有竞争力。

做什么样的事情

为什么你的工作越做越不开心

是否热爱一项工作,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工作本身的性质,而是你对待这份工作的心态。在这个社会,想要找一份自己真心热爱的工作实在太难了,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薪资待遇不满意;不是总需要加班就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一边抱怨着所从事的工作,一边寻求下一个自认为一定会满意的工作。

大伟很幸运,因为他正从事着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刚到单位的时候,他主要负责产品文案写作,虽然不需要加班,但是每天做的事情却很繁杂,薪资待遇也不尽如人意。同许多人一样,大伟也没想长期从事这份工作,但不同的是,很多人仅仅是为了离开而离开,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从事哪一行业,而大伟则目标很明确——从事平面设计。可是他的专业并不是平面设计,想要从事这个工作,对他来说等于一切要从零开始。大伟花费两个月工资报了一个培训班,周末、工作日下班后都赶着去上课,风雨无阻,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课程结束。平日里,他不仅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工作完成,同时还会帮做平面设计工作的同事们打打下手,做得有模有样。

闲暇之余,大伟也会将平日里的作品发到相关的平面设计网站上与其他平面设计爱好者交流,彼此学习,共同成长。后来大伟辞职时,公司为了挽留他决定将他调往平面设计部,但他拒绝了。他说:“我走并非是因为我不爱这一行,正因为我非常喜欢这一行,所以我知道,如果想得到更好的发展,想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的话,我就需要去更专业的设计公司,哪怕这一次又是从零开始,但之后每一天的成长都会以加法甚至乘法计算。”后来他成为了一家知名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师,虽然工作更加辛苦,可是他却乐在其中,每一天都过得很满足、很开心。(www.xing528.com)

究竟怎样的工作才能够让我们热爱呢?首先,这份工作得让你喜欢,这样你才乐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次,这份工作你能够驾驭,这样你才不会充满无力感。只有二者兼备,才能使你工作得热烈而起劲,不仅能提高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会使成就感和幸福感倍增。

海上总有波澜,人生总有缺憾。有些人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摸索,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些人则需要通过不断磨炼,才能够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因为这世上能够一帆风顺的人少之又少。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工资太低、加班太多、任务太重、压力太大等理由告诉别人甚至暗示自己,正因为这些原因自己才没法爱上这份工作。但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应有的心态和姿态。这是别人无法帮助我们的,只能靠我们自己调整好心态,学会正确地工作。

如果觉得眼前的工作自己很努力了却依旧做得不开心,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有满腔的勇气,何不毅然地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如果没有,那就请你脚踏实地,转变心态,少一些抱怨,多一点投入。“越努力越幸运”,你会发现努力了,其实也没有那么糟。

我们选择一份职业的初心,不仅仅是为了五斗米,还有你对梦想的热忱、对未来的憧憬。这样,无论你从事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想你都会比常人更坚忍,因为你深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人生从不是一帆风顺的,良好的心态会让你在面对挫折与苦难时更从容。

“鱼与熊掌”二者有时也可以兼得。比如一份工作既待遇高,也可以实现你的人生价值。若是目标能够同时兼顾的话,是再好不过的,但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

做一件事情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的初心就应该是什么,需要用这个初心时刻提醒自己,让自己能够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初心一定是积极向上的,而非负面的,否则不管你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何探索你的真爱事业

如果你能把工作当成是自己的事业去做,那么就会激发你更多的智慧、热情、想象和创造力。作为员工,只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工作,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赏识和机会。即使在企业中找不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也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丰富自己的人脉网络,寻求更好的出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喜欢与人交往,有的擅长写作等。比如,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她的姐姐学习非常出色,尤其是数学,琼瑶的父亲经常表扬她,而琼瑶的学习成绩却非常一般。父母对于这个成绩平平的孩子简直失望至极。但没想到琼瑶对文学情有独钟,9岁多就已经写出了她的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并成功刊登在《大公报》的儿童版上。如今,她的小说风靡整个华语地区,在写作和影视方面都卓有成就。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也是我们有所成就的起点。一个人对某些事物的浓厚兴趣,往往会成为他在该方面奔向成功的向导。如果你能长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某一件事情,由此而形成专注力,那么这将是你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础。

你今后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这对于刚毕业的学子来说,恐怕还一头雾水。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甚至有的人一毕业就失业,这不得不让人深思。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没有主动去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或者在探索自己事业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或者还没有找到兴趣点。所以也需要在工作中去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愿意做什么,而不要勉为其难。

在美国,一些学校设置了“职业日”。在那天,学校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如律师会计、消防队员、运动员、玩具设计师等,到学校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这样孩子们就知道社会上的人到底怎样生存和发展,也了解了五花八门的职业。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会让年轻人在探索自己事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因为如果把职业当成是事业,人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会积极地去感知和关注该领域的知识、动态,并且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同时会从工作中享受到很大的乐趣。即使工作再辛苦,也总是心情愉快的;即使困难再多,也不会轻易放弃,甚至废寝忘食,如醉如痴。

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人。一个擅长具体操作的人,就能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如果硬让他钻研理论,他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正是这种兴趣上的不同,成为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

对于你真心所爱的事业,你会不计得失,在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兴趣是保证职业稳定、职场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选择职业生涯时,不仅需要我们知道自己有能力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自己对哪类职业感兴趣。

在探索真爱事业的过程里,我们需要可行的方法,如果你正迷茫于自己的人生方向,试着把你所知的职业列出来,再做选择。也许你会失望,每个人对于所处环境的认识都受限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可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还有很多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方式是你不知道的。

试着问问自己:你从小就爱干什么?你表现出来的优势是什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做哪些事情时你最得心应手,并且乐此不疲?你做哪些事情时会很不自在?你可以花一段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做好记录,然后再问问自己的内心:我愿意一辈子只从事这个事业,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吗?

假如你在探索真爱事业的过程里有所受挫,记得要从内心寻求答案,一定要找到那个能带给你自信和热情的事业,并着手去做。在行动中,我们无须完全参照别人的做法,因为每个人的热情“点”不同。那些最终找到了真爱事业的人们,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带着恐惧和怀疑,但从不放弃寻找,并勇于争取任何可能的机会。

在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付出很大耐心之后,往往很难在短时间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还要忍受失败与枯燥乏味。这也许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与强大的内心,做好自我监督,让自己沿着职业的正确道路前进。但往往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大多数人整天为各种琐事忙碌奔波,甚至屈服在功名利禄的诱惑和生活的压力之下,这其实是一种十分消极的生活态度。就工作而言,这种态度不仅会浪费你的宝贵时间,也会浪费为你提供良好成长机会的平台。因此,这种自我逃避的生活态度是不可取的。

带着工匠精神去做人做事,就是在实现自我价值。在当今社会中,工匠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弘扬,需要我们每个人坚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