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地市企业创新成效汇总

各地市企业创新成效汇总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此,本节从分地区的视角,详细分析珠三角9个城市自创区的企业创新形势,从而能够更准确更详尽地了解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建设过程中的企业创新成效。广州自创区内企业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自创区所有企业的创新水平。深圳市对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各地市企业创新成效汇总

珠三角国家自创区正以“1+1+7”组合模式推动建设进程,但实际上9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创新环境等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如果只从总体视角对珠三角国家自创区的企业创新现状进行分析,难免有失偏颇。基于此,本节从分地区的视角,详细分析珠三角9个城市自创区的企业创新形势,从而能够更准确更详尽地了解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建设过程中的企业创新成效。

(一)广州市的企业创新

广州市发挥其在珠三角国家自创区两大龙头之一的带动作用,积极创造优越的创新环境,推动企业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建设,同时对于全省正在全力打造的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起到引领作用。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在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广州以落实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加以促进,而基于《中国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可知,2017年省、市、区三级安排事后奖励补贴资金共计10.12亿元,补助企业共计364家,拉动投资共计60.11亿元;针对市重点建设项目和省跟踪督导重点工业项目持续实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最终实现广州创维平面显示、广汽本田汽车、广州风神汽车、中新塑料等重大项目纳库共计738个。其次,在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方面,广州市着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尤其是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自行建设研发机构。具体而言,出台“1+9”科技创新系列政策,按时间按计划落实企业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改革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逐步实现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的“两个80%”,即科技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企业或企业牵头项目的比重达到80%,后补助经费的比重达到80%。再者,在鼓励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方面,广州市从支持企业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出发,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从事前沿关键技术研发等活动,更好地研发体现自身先进技术水平的产品。最后,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广州锁定IAB和NEM等多类新兴行业,重点支持拥有无人智能、AR/VR、石墨烯材料运用、区块链、基因诊断和治疗等拥有前沿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基于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重点发展产业之外,还将工业优化升级专项资金重点投向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重点行业。

广州自创区内企业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自创区所有企业的创新水平。根据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统计和《中国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可以发现,一方面,2017年1—11月,广州完成工业技术改革投资共计211亿元,实施技术改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近800家。另一方面,2017年广州专利申请量共计11.83万件,实现历史新高,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9.44%;专利授权量共计6.02万件,同比增长幅度达到24.6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共计2441件,同比增长幅度达到48.7%。此外,广州同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3.95万件,专利密度为27.24件/万人,是2013年的2倍。上述数据说明,广州在技术改造、专利的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保持了良好发展趋势,说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显著,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首先,为了不断增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规模,2017年广州市一共开展16场宣讲培训会,累计2653家企业共3789名人员参加,并且通过精准服务,筛选出潜在高新技术企业名单超过5000家作为重点培育发动对象,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主动申报。其次,为了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质量,广州因地制宜研究制订《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方案》。最后,为了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体系,广州市立足于现有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构建广州市科技企业数据库,并积极对接工信、工商等部门。

根据《中国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2017年广州入库科技创新企业新增数量共计4万家,累计总数共计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共计3951家,累计总量达到8690家。根据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数据,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总数从2015年的1919家增长至2018年的1.1万家,继续保持全国第三的位置。此外,2018年广州科技创新企业累计总量已经超过了20万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力量。广州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增长强劲;2017年1—9月,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共计6836.30亿元,占规上企业所有产品总产值的46.8%。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涉及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等行业,成为广州经济创新发展的风向标。综上所述,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在规模和质量上实现了新突破,带来极大提升。

(二)深圳市的企业创新

深圳国家自创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完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工程,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创新发展,有力发挥了对珠三角国家自创区的龙头带动作用。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技术改造方面,2018年深圳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达到420亿元,构建贷款贴息、事后补贴和奖励、财政无息转贷款、技术改造融资租赁补贴等方式的多层次、全方位政策扶持体系。在自主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深圳遵循技术发展路线图,深入研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与生命健康、新材料、石墨烯等重点领域,针对性地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力度。在研发机构方面,深圳自创区着力实施企业研发机构覆盖政策,提供最高1000万的事后研发补助。

深圳市对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具体而言,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统计,2017年1—10月深圳市规模以上开展技术改造的企业数量达到850家,同比涨幅达到23%;新增机器人应用数共计3250台。据深圳统计局统计,2018年深圳市全部专利申请量共计22.86万件,同比涨幅为29.1%;全部专利授权量共计14.02万件,同比增长48.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7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13万件,分别增长16.1%和12.6%。此外,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81万件。上述数据表明,深圳市在技术改造、专利的数量及质量方面继续维持良好增长势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作为一座科技创新驱动的城市,深圳为了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开展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例如2018年深圳培养与扩大科技型企业的规模与质量,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拟资助共计1140家企业。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统计,2018年高新技术培育入库企业数量达到1199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共计4812家,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累计超过1.12万家,位居全国第二。此外,2019年1—5月深圳市高技术产业企业的总产值共计8851.98亿元,占深圳市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了68.3%。其中,电子与信息行业企业的总产值共计7963.56亿元,占深圳市全部高技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了90%。从华为、中兴、万科腾讯比亚迪这样的传统老牌企业,到大疆、华大基因、光启、柔宇这样的后期新生企业,深圳市这些各具特色的企业产生集聚效应,带动深圳更多企业不断开展创新活动。

(三)珠海市的企业创新

珠海市坚持新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引领两大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珠海市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省市技术改造事后奖补及设备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2017年1—10月珠海市实现技术改造投资共计148亿元,相比2016年同期增长幅度为18.1%,占工业投资比值超过56%。2017年1—11月珠海市实施技术改造规模的以上工业企业共计258家,相比2016年同期增长24.04%,2015—2017年推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比例达到60%以上。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共有9个项目列入国家或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8家企业获得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600万元资金支持,2107年1—11月全市企业机器人新增共计1399台套。

珠海市支持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并进行产业化,“光纤激光器产业化项目”等25个项目获得2015—2017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专项立项,支持金额共计5.5亿元,立项数和金额排名全省第一。此外,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13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珠海市实施企业研发机构覆盖行动,截至2017年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程中心、技术中心覆盖率超过1/3。创新产出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10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超过7000件,全省排名第二。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11月,市财政科技投入超过40亿元。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珠海始终采取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的增长与质量提升的举措,实施“对口督查、分片包干、一企一策”的培育机制,针对被列入高新技术企业百强的目标对象实行挂点服务,提供10万元资助和更多的政策支持。2017年,珠海高新技术申报企业新增共计852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400家。

(四)佛山市的企业创新

佛山市把握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战略,通过先试先行,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充分发挥佛山作为第二梯队在企业创新中领先者的作用。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佛山市持续深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引导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针对优势传统产业的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提高发展质量和生产效益;通过事后奖励补贴、贷款贴息优惠、股权投资等方式,激励企业研发并推广合适的共性技术,促进产品加速更新换代。2017年1—10月佛山市技术改造的投入额和企业规模持续居全省第一的位置,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共计1027家,投入工业技术改造总额共计653.76亿元,同比涨幅达到32.1%。

佛山实施《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方案、《智能制造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8年)》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应用“百千万”工程在内的专项行动,重点扶持“工业母机”型、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等具有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内的企业,鼓励其研发、制造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智能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等各类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全力推进佛山地区制造业的智能化、高端化;推进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建设,力争成为国产机器人最大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应用示范中心。佛山市家电、家具铝型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通过承接机器人集成创新的溢出效应,加快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据佛山市政府统计,2017年1—10月佛山市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的示范企业数量共计22家、机器人应用数共计1914台套。

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视角,佛山全力支持行业技术进步,为企业创新创造了基础。具体而言,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广东省各类别的重大专项,重点放在与佛山产业关联度高的广东省9个重大科技专项和应用型研发项目中相关领域如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2017年佛山市财政出资共计1亿元,设立佛山市应用型核心技术攻关研发专项。据佛山市政府统计,2017年1—6月佛山市PCT国际专利申请达258件;2017年1—10月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共计58492件,同比涨幅达到32.0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数量共计19269件,同比涨幅达到36.4%,居全省第三,仅次于广州、深圳;专利授权数量共计28725件,同比涨幅达到27.68%;专利授权中,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共计3891件,同比涨幅达到34.96%,同样居全省第三。

从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的视角,针对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佛山市引导此类具备创新实力的工业企业加快速度完善自身的研发体系、集聚各部门创新力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据佛山市政府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初,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比率达45.05%,主营业务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比率达100%,即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鼓励优势企业与佛山市各所高校、各类院所、其他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协同实现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从而实现科研投入规模增加、科研行动规范化、优秀创新人才集聚化,切实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大力支持企业在国内和国外各个创新资源优势地区设立研发机构,通过承接全球各地区创新资源,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的创新网络。2017年,佛山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新增共计4家,创历史新高点。在“军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落户佛山市的优势,鼓励企业通过“军转民”和“民参军”双向互动的方式,积极对接中国航天集团等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助力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助力佛山市相关产业企业的创新发展。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佛山市各区各部门通过任务分解、市区联动、镇企挂钩、大力宣传等方式,深入开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基于对现存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属行业类型、规模分布、技术水平等信息的把握上,有侧重有方向地分类指导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加快实施“两个推动”:推动规模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的增长,以及规模以下的高新技术企业早日成长壮大;推动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激励引导企业、对企业进行资本培训及上市辅导等各个方面为切入点,立足于高新技术企业群,着力向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迈进。佛山市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优势,主动加快加强对接广州、深圳、港澳等第一梯队的项目、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承接这些发达地区的创新溢出效应,有选择地引进优质科技型企业、项目以及创新人才团队落户佛山自创区,为深度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和质量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不断加强提高服务指导水平,促进更多企业更快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佛山市严格确保不同类别的高新技术企业均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例如早在2016年佛山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总额已经高达24.5亿元;针对还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佛山市一方面积极帮扶已经培育入库的后备企业,另一方面抓紧挖掘具有潜力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借助这两方面的行动加快这些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完成认定进程。

佛山市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成效。据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统计,2018年佛山市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共有2601家,拟认定共计1402家企业,通过率达65.8%;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共3949家,同比增长了55%。除了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以及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外,高新技术企业也不断涉及纺织服装行业、陶瓷、家电等传统行业,实现范围的扩大。

(五)惠州市的企业创新

惠州市制定并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体系以及促进自创区更好地建设发展的政策意见,全面营建鼓励企业加强创新的氛围。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立足于传统优势产业,加大力度推进产业整体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内企业的创新水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将智能装备融入传统的制药、服装、制鞋、建材等产业中,推动产业内企业进行智能革新。据惠州市科学技术局统计,2017年1—11月,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超过396.6亿元。全面落实《惠州市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通过政策来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产业更具深度的融合,促进工业制造企业发展“互联网+”模式;出台政策扩大技术改造事后奖励补贴政策的惠及面,进一步巩固提升工业转型升级的提质增效。(www.xing528.com)

惠州不断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据惠州市科学技术局统计,2017年1—10月,惠州市专利申请总量超过2万件、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超过4000件、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超过1000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超过4000件。此外,2017年1—11月,开展技术改造的企业共计385家,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企业新增20家;机器人应用企业超过了100家,机器人应用数量超过了2000台/套。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惠州市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确定为县区党政领导政治绩效的重要考核指标,健全、完善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事中事后的监管体系,为企业创新构建制度保障。惠州市制定并实施《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意见》《惠州市知识产权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各县区领导“一对一”对骨干企业、“三高”企业和重点企业中的非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精准服务;全方位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保护其持续健康发展,并为企业解答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各类困难。全面落实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据惠州市科学技术局统计,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共计接近6亿元,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励补贴的金额共计1亿元,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补贴的金额共计2465万元。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积极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并将其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并组织专家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方案促进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严格推进优化优惠政策环境,切实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加计扣除、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创新投入的规模。

一系列组合拳之下,据惠州市科学技术局统计,2017年惠州市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共计562家,其中获批认定的企业共计415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共有802家;另有申请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的企业共计671家。另外,2017年惠州市培育出主营业务收入达百亿以上的大型骨干企业共计有7家,“小升规”(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6家;瞪羚企业新增数共计45家,瞪羚企业示范企业共计18家。

(六)东莞市的企业创新

东莞市牢牢把握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作为第二梯队领先者的作用,在自创区的建设中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实现企业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东莞市出台了《强化新要素配置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工作方案》,不断落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励补贴资金资助。据东莞市政府统计,2018年受资助的企业共计55家。同时,积极推进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的“零首付、零门槛”技改信贷计划,扶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2017年已资助企业312家,吸引40多家融资租赁机构。2017年东莞实现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将近420亿元,实施技术改造企业超过1000家,新增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企业数共计25家、机器人应用数量约3280台(套)。

东莞市制定了《东莞市重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目录》,出台了《东莞市核心技术攻关“攀登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将市级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额度提升至最高2000万元,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的组织和扶持。制订出台《东莞市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行动计划(2017—2019)》,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引导和扶持。据东莞市政府统计,2017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超过1/3。

东莞企业在专利申请与授权方面实现加速增长。据东莞市知识产权局统计,2018年东莞市专利申请共计97030件,同比增长18.38%,位居全省第三;专利授权共计65985件,同比增长45.97%,位居全省第三。其中,专利申请共计24674件,同比增长20.94%,位居全省第四;专利授权共计6716件,同比增长45.97%,位居全省第三。此外,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一共有2698件,同比涨幅达到了47.51%,同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23300件,分别处于广东省的第二名和第三名。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东莞为了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开展“育苗造林”行动计划,例如对2017年符合条件的1903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共计9515万元;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以市政府一号政策的形式启动并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对象,选取优势企业在政策、产业、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供给上给予倾斜扶持,努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据东莞市科技局统计,2018年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共计2174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5790家,同比增长幅度高达68%,继续维持飞速增长趋势。

(七)中山市的企业创新

中山市积极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发挥创新在供给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加快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推动中山新一轮大发展。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山市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突破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同时推动成果转化力度的不断扩大。改造的主要领域包括增资扩产、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等方式,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外,企业技术改造借助科技创新这一突破口,推动企业朝着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熟悉并掌握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行业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并将其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创新,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据中山市政府统计,2017年1—11月中山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超过230亿元;纳入广东省重点培育名录库的装备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已经达到41家,占全省总量的1/3。

中山市不断引进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落地,比如哈工大无人装备产业基地、大洋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氢能源电池模组、明阳风电碲化镉和迈雷特数控高端装备等。利用中山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等平台大力引进创新项目,在机器人、健康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引进了至重离子治疗项目、明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项目等一批“高精尖”项目。此类新兴行业的创新项目区别于依靠财力或人力投入的传统项目,企业需要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中山市把提高创新能力与壮大企业规模并重,坚持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举头并进,持续制定并努力实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及其孵化载体“树标提质”的一系列措施,努力把中山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成长潜力转化为发展质量优势。具体而言,其一,中山完善扶持政策体系,通过在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培育、创新券申领、知识产权贯标、科技贷款贴息等各个方面给予高新技术企业更全面更有利的扶持,引导金融资本、科研院所与本市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对接,不仅推动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尽快成长为骨干高新技术企业,还将引导和鼓励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优化自身。其二,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生,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中小微创新型企业作为基础。因此,中山不断完善贷款贴息、研发费补助、科技创新券等政策体系,注重遴选一批生产技术基础好、生产产品市场预期佳、产业带动性相对强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扶持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种子期、初创期困难重重的中小企业,加快培育更多的科技“小巨人”。据中山市政府统计,2017年共参与高新技术认定申报的企业共计1395家,比起2016年增长了125%,实现申请规模的巨大突破;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共计1674家,比起2016年增长了176.7%。

(八)江门市的企业创新

江门市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立足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采取各种政策为创新主体——企业构建合适环境,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实现创新,不断朝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迈进。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企业技术改造方面,一是积极组织实施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贯彻落实事后奖补普惠性政策,根据江门经济与信息化局的数据,2018年江门市通过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共计64家,获得10.8亿的投资;2018年获得技术改造项目事后奖补的企业共计55家,资金接近2亿元。二是制订和完善其他扶持政策,通过贷款实施技术改造,制定了《江门市企业技术改造风险补偿项目实施方案》,为实施技改项目的企业提供3亿元技改贷款额度;印发了《关于继续申报2016年度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新一轮技术改造新增专项资金(股权投资专题)项目的通知》,鼓励积极有条件的企业主体申报股权投资项目,落实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在企业智能制造方面,加快推进“十百千工程”,修订印发了《“机器人应用”专项资金实施细则(2017年修订)》,提出将原有政策的期限延长至2020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企业实施机器人应用项目;将原有设备投资门槛从200万元直接锐减至100万元来降低项目申报壁垒。在企业研发机构构建方面,推动龙头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建立大型研究院,引导其逐步向独立法人形式的新型研发机构转变,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行业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和研发设备投入,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加速企业内研发机构的创新资源向行业延伸,建设一批面向行业服务的省、市级企业研究院,推动重点企业研究院发展为新型研发机构。在企业建设技术中心方面,积极推动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与申报相关项目,并对现存的企业技术中心做好跟进服务。

江门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据统计,2017年1—10月底,江门市实施技术改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400多家,新增机器人应用共计约980家。落实市级机器人应用项目共计19个,扶持资金共计约936万元,当年机器人专项资金使用率达95%,撬动江门工业企业新增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投入约1亿元。据江门市知识产权局统计,2018年江门市专利申请共计19748件,专利授权共计12273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和43.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共计3487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共计712件,同比涨幅突破20%,位居广东省第四。2017年江门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累计省级以上共计41家,包括国家级共计3家。

2.高新技术企业。

江门市不断完善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的相关机制:一是修订《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补助资金试行细则》,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财政方面奖励补贴的力度;二是收集并制作《江门市有效专利权人分类统计》,据此筛选高新技术企业潜在对象并进行着力扶持。加强对接近或者已经达到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潜在企业的宣传工作、激励其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评定。具体而言,江门市按照不同行业类别,以宣讲会的形式聘请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评定的专业人员分享经验,2018年共计举行30场;针对农业、电子商务、软件等行业企业开展专门培训共计10场,参加企业超过600家;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评审要点交流会,邀请评审专家分享评审经验;邀请全市各级科技部门一对一核查企业申报材料,以提高申请通过率。

根据江门政府官网数据,2018年江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01家,增速连续两年位居珠三角首位,同时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累计1240家,比2015年的196家增长了6.3倍,比2008年提高了45倍,说明了江门市在摆脱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短板上取得显著的成就。此外,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共计593家,其中519家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九)肇庆市的企业创新

肇庆市立足打造成为创新引领、集聚集约、国内一流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基础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着力提高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企业自主创新水平。

在企业技改方面,肇庆以企业为最主要的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引导方向、以创新为最大动力,全面运用先进适用技术,通过大力改造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变更管理等方式,全力推动其实行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加大改造力度。着力建设动态重点项目库。据肇庆市政府统计,自新一轮技术改造以来,肇庆共有579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覆盖率超过50%。其中肇庆高新区规模以上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超过150家。2017年1—10月,肇庆市实现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累计超过150亿元,增长速度在珠三角排名第3;开展技术改造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新增量超过250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以上企业超过150家。

在重点攻关自主核心技术方面,肇庆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激励企业不断增加投入,特别是研发费用的投入。据肇庆市政府统计,2017年肇庆市获得省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共计2项。据肇庆市知识产权局统计,2017年肇庆市专利申请量共计5341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共计1848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2%和122%,实现了爆炸式增长。此外,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共计4家、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共计2家。

在构建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方面,肇庆市大力建设创新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制定并出台《肇庆市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并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创新平台,进一步扩大研发机构的覆盖面。据肇庆市政府统计,2017年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覆盖率超过30%,其中肇庆市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自身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已经超过了70%。此外,肇庆高新区已经拥有设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企业共计44家,包括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设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企业比值超过了4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自身设立研发机构所占比率超过了90%。一直以来,肇庆高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处于肇庆全市的最前方,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肇庆市不断对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资源进行整合及优化,2017年省级创新平台增加52家。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速发展是保证肇庆市最终实现整体创新发展的重要地基。肇庆市格外看重并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肇庆市编制并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3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16—2018年)》,对第一次认定以及之后再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补贴金额分别是30万元和10万元,落实并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补贴政策,从而提高了自创区内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和质量的新提升。仅2017年1—11月肇庆市享受税收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肇庆市各县区分别建立各自的工作台账和信息库,实行一企一策、采取领导干部挂点、市县协同合作等举措;实现“一对一”辅导“全覆盖”,做到“成熟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孵化一批”的方式四管齐下,为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奠定基础。作为领头者,肇庆高新区实施了《肇庆高新区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与培育行动计划》,建立了科技企业管理台账与服务专员制度,开展主动跟踪对接。

据肇庆市政府统计,2017年,肇庆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287家,相比上年的188家净增长99家;推荐参加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评审的企业共计207家。此外,2017年肇庆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总计86家,相比2016年净增25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