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温钱学森——中国导弹和航天之父

重温钱学森——中国导弹和航天之父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6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力学研究所,任命钱学森为所长。3月14日,军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国家航空工业委员会。1957年2月,国务院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研制短程导弹、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钱学森展现了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显示了底气;火箭与核弹“联姻”,钱学森彰显了胆气……作为中国“火箭之王”“导弹鼻祖”和“航天之父”,他还有许多秘密。

重温钱学森——中国导弹和航天之父

1966年10月27日,中国“核导弹”发射成功,有力地回击了美国人对于我国有“弹”无“枪”的嘲讽(图2-2)。

图2-2 中国“核导弹”准备发射

1913年6月18日清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百里命号兵吹号召集全体学员,登台陈词:“我自己不能尽校长的职责,是我对不起你们……你们不要动,要鼓起勇气来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言毕,他从腰间拔出手枪,朝自己的胸膛开枪。子弹打穿了肺部。在医院,日本护士左梅倾慕于他,并答应日后子女教育只用“华语华文”。他们共育蒋昭、蒋雍、蒋英、蒋华、蒋和五个“千金”。三女儿蒋英漂亮活泼,蒋百里的莫逆之交、钱学森父亲钱均夫恳求蒋家将她过继钱家。钱家特意办了酒席,蒋英进住钱家,改名“钱学英”。钱学森对这个妹妹平添几分责任感,呵护有加。

半年后,蒋家要带蒋英回家小住前,钱均夫直言:“她已是钱家女儿了,你们想什么时候让她回去就什么时候回去,反正将来还是钱家媳妇。”蒋百里笑道:“既当女儿又当媳妇好啊!”

1935年7月,蒋英随父母去“婆家”为即将出国求学的钱学森送行。“童养媳”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你的笑声特动听!希望若干年后,依然如故,能做到吗?”他问。

“为啥?”蒋英抿嘴一笑,把脸扭到一边,故意反问。

“因为,自由快活、清纯真诚最可贵。”

蒋英弹奏了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送他一本《唐诗选》。

钱学森带着《唐诗选》,乘“杰克逊总统”号轮船赴美。

1936年底,蒋百里夫妇携蒋英、蒋和出访欧美,1937年姐俩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学习。1941年,蒋英考入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研究生班。1946年,蒋英回国,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了独唱音乐会

1947年夏,钱学森回国,与蒋英确定了婚期,送给未婚妻的订婚“信物”是黑色三角钢琴。回国时,钱学森想留在国内工作,但政府腐败,物价飞涨,劳苦大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景象,令他十分失望,双双赴美。

钱学森被美国当局软禁在家数年,蒋英的琴声伴他度过了阴暗的岁月,动听的音符催生出了《工程控制论》。

晚年,钱老曾自豪道:“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丰富了我的认识,使我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更宽广、灵活、辩证一点。”他说:“工作困惑时,往往她的琴声使我茅塞顿开。”

钱学森体验,科研往往从猜想开始。这是典型的艺术思维形式,即形象思维。人才培养要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这有利于创新。

钱学森曾对夫人许诺,退休后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却因怕高规格的接待和怕违背自己“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应景’活动,不题词,不接受礼品,不写回忆录,不同意塑像和立功德碑,不接受采访”的原则,在晚年未离开北京。

他的家坐落在中国航天大院内梧桐掩映中的红色砖楼里,夫妇常在院中散步、晒太阳。

1955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接见钱学森时,钱学森建议组建力学研究所。

钱学森考察东北时,陈赓大将特意从北京到哈尔滨,陪同参观“哈军工”,在火箭实验台前,大将问:“我们能造火箭、导弹吗?”钱学森脱口而出:“有什么不能?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陈赓喜笑颜开:“好极了,就想听这句话!”

1956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力学研究所,任命钱学森为所长。他一边筹备力学所,一边组织专家制定国家火箭技术远景规划。

1956年2月1日,毛泽东为全国政协委员设晚宴,审名单时,用红铅笔把钱学森的名字从第三十七桌勾到了第一桌,坐在自己身旁。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3月14日,军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国家航空工业委员会。

“主席”,一天,周恩来走进菊香书屋,“我将您的贵宾请来啦!”毛泽东起身上前,握着钱学森的手,满面春风道:“盼你好久!听说美国把你当成五个师!对我们来说,你比五个师还重要!”

“学森同志,《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很好!”毛泽东推心置腹:“国家将根据你的工程控制论,组织各学科各部门一起搞导弹。想请你牵这个头,有信心吗?”钱学森有点紧张:“主席,这么重要的任务,我怕干不好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说,“你是工程控制论的开山鼻祖,还怕干不好?”

10月8日,我国首家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路的北空四六六医院食堂里成立。当时,大院里还弥漫着药水气味。这一天也是钱学森回国一周年的日子。

1957年2月,国务院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这期间,他身为十二名科学家组成的小组组长,参加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www.xing528.com)

一天,聂荣臻元帅走进菊香书屋,说:“主席,为了争取苏联技术援助,我们正考虑赴苏谈判人员名单,特来请示。”

“有钱学森同志,但苏方讲究军衔。”聂荣臻面有难色,“他虽是五院院长,却没军衔。为了便于谈判,要为他授军衔。周总理曾说:‘十年前,钱学森就是上校,现在应该是将军。论资格和贡献,他至少是中将。’”

“恩来同志考虑得很周到。作为工程控制论创始人,钱学森同志至少授中将军衔。”毛泽东一锤定音。

1957年9月,钱学森领衔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研制短程导弹、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钱学森展现了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显示了底气;火箭与核弹“联姻”,钱学森彰显了胆气……作为中国“火箭之王”“导弹鼻祖”和“航天之父”,他还有许多秘密。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为免遭“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启动了导弹防御工程。1963年12月15日,毛主席强调:“我们是防御战略,要搞防御武器。”

1964年2月6日,毛主席在卧室接见了李四光竺可桢和钱学森。谈起反导工程,他告诉钱学森:“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

1970年4月,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后,钱学森便建议上马载人飞船项目。同年7月14日,毛泽东批准了载人飞船提案,并成立了办公室。10月,开始选拔首批航天员。

1971年1月,体检组在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飞行员中海选,要求年龄30岁以内,个别战斗英雄可放宽到35岁,身高在1.8米以下,体重80千克以下。结果:歼击机飞行员的身高、反应、思维、心理素质等最佳。于是在1800多名歼击机飞行员中筛选,通过政审、技术考核和体检,初选215人,在此基础上选出88名,再遴选出33人,最终20人成为幸运儿,其中有几位是战斗英雄。同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宇航员训练由空军负责。训练场在四川西昌机场,训练“失重”的设备,由“三叉戟”或“图”-124飞机改装。

春暖花开的四月,京西宾馆戒备森严,400多名专家讨论中国宇宙飞船的外在形状、技术性能、工作目标等。专家们还品尝了航天食品:高热量的巧克力压缩饼干鸡汤等。牙膏状的食品叫鸡蛋炒米饭,挤入口中有鸡蛋炒米饭的味道。

不久,全尺寸飞船模型诞生——“曙光”一号。它的外形似倒扣的大漏斗,由座舱和设备舱组成。计划1973年,用“东风”五号火箭,将“曙光”一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相关设备交付训练基地,有些产品已是第二代。

1992年1月8日,中央专委召开第五次会议,专门研究发展我国载人航天问题。会议决定,在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和航空航天部过去论证的基础上,由国防科工委牵头组织专家论证。

再如“神龙”天空飞机。早在1949年12月,钱学森在纽约召开的美国火箭学会上,就提出了“火箭客机”概念,为美军空天飞机概念奠定了基础。1988年,钱学森提出研制中国空天飞机。

又如航天飞机。中国航天飞机项目在20世纪60年代酝酿,70年代正式提出。1986年,中国爆发了一场激烈争论,中国航天究竟是走航天飞机之路,还是飞船之路。1987年,研究单位提出了11种技术方案,经过专家组筛选出六种方案,其中五种是航天飞机。1989年8月,中国航空航天部火箭技术研究院高技术论证组认为“航天飞机方案”优于“飞船方案”。但钱学森认为中国连大飞机都不能制造,更何况研制航天飞机了,主张走飞船之路。

2001年12月21日,“钱学森星”命名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经国际小行星协会批准,1980年10月14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三七六三号”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

晚年,由于“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腰椎楔形骨折”等,钱学森无法行走,但仍关注着科技动态。2007年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钱学森的《创建系统学》一书,其思路已前瞻到2049年——新中国百年。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使钱学森每天要戴面罩2至3小时吸氧。2009年10月31日,他安然仙逝。“我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钱学森做到了,人民称他是“人民科学家”。

“我是沧海一粟!”钱老强调,火箭、导弹、卫星、飞船是集体事业,个人力所不及。

改革开放后,美方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均被婉拒。1985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访华,向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表示:美愿邀请钱学森访美,由政府或学术机构表彰其贡献。或者,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来华,授予钱学森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勋章”。钱学森仍未松口。

中央领导曾劝:钱老,建议你接受邀请,出去走走。你出去和别人不一样,影响大。今天,世界在变,中国在变,美国也在变。几十年前的事就算了,不必老记在心上。你的国际影响大,对推动中美科技交流会有积极作用。

钱学森回答:我回国时背景复杂,目前不宜访美。当年我是被驱逐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再踏上美国仍属非法入境。美国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再赴美。否则,将“证实”他们捏造的言论。去美国接受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的荣誉称号及国家勋章,这不仅违反了“不能再去美国”的“法律”,更重要的是“失原则、失国格、失人格”。

1991年10月16日,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授奖仪式,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摘编自《读书》,2011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