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

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确定是以会计年度为参照标准,并根据此标准确定审计和评价财务数据的期初数。此外,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内容主要涉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以及经济责任事项的审定。其中,有关审计通知书的送达,应该送达至被审计对象,并抄送至其他相关部门。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内部审计机构有必要在相应范围内进行公告。

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分类、范围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确定需要遵循重要性原则,并结合审计风险所带来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可知,所属于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公司具体包括:①资产占据重要位置的子公司。②公司内部管理干部所兼职的子公司。③任期内发生产权变动的子企业,如合并分立和重组改制等变动。④任期内出现关停并转或财务危机的子公司。⑤任期内没有进行审计的子公司。⑥不同类型的金融子公司和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等。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分类

经济责任审计的分类如图5-1所示。

图5-1 经济责任审计的分类

第一,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指公司内部管理干部任期届满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指内部管理干部在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之前所接受的经济责任审计。

第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指公司管理干部任职期间所接受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说,这类经济责任审计所审计的对象仅是在职期间的管理人员,具体指任职时间较长且领导根据规定和需要安排的审计等。

第三,专项经济责任审计,指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因存在违法乱纪行为而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或者是公司因出现财务异常状况和重大经济危机等情况而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比如,债务危机、经营亏损、合并分立、破产关闭、重组改制等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确定是以会计年度为参照标准,并根据此标准确定审计和评价财务数据的期初数。若公司内部管理干部的任职时间是某一年度的上半年,则这一年度初就是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期初;同样,若公司内部管理干部的任职时间是某一年度的下半年,则下一年度初就是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期初。

二、经济责任内部审计

根据企业干部管理部门提出的年度委托建议,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在得到主管领导批准的前提下将其纳人年度审计计划之中,并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此外,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内容主要涉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以及经济责任事项的审定。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是内部审计机构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经济责任以及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的。其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核查被审计单位对党和国家制定的经济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②组织管理和运营体系的改进、优化情况;③组织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其效果;④遵守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情况;⑤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以及落实情况,还有领导对员工的监管情况;⑥财政部门的运作情况,具体指收支是否真实、合法;⑦一些经济事项决策程序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⑧重大项目的整个流程情况,如投资建设、管理和效益情况;⑨个体是否遵守从业规定的情况;⑩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如图5-2所示。

图5-2 经济责任审计的四个阶段

第一,审计准备阶段。在审计工作展开之前,首要确立审计组织,其次确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再由审计人员制定审计方案和传达审计通知书。其中,有关审计通知书的送达,应该送达至被审计对象,并抄送至其他相关部门。

第二,审计实施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有召开进点会议、收集有关资料、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底稿等,并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建议和意见。

第三,审计终结阶段。在审计工作的终结阶段,审计人员需要编制、修改审计报告,并提交至相关部门,同时建立审计档案等。

第四,后续审计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包括检查审计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和整改情况,以及审计建议的实施效果。

在展开审计工作时,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比如,目标、风险以及成本等因素,并有效运用审核、访谈、计算和分析等方法,从而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报告与运用

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之后,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出具审计报告,并将审计报告以书面的形式送达至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并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内部审计机构需要认真核实接收到的书面意见,必要时做出一些改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①基本情况,具体指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职责、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等。②被审计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③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认定。④审计评价。⑤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⑥其他相关的必要内容。

若审计工作中出现重大事项,则审计工作人员直接告知主管领导或有关部门即可,不需要将重大事项写入审计报告中。内部审计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审计结果报告,并将其送达至主管领导,提交至委托审计的管理部门,抄送至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

无论是对企业的整体发展而言,还是对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要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将其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出来。此外,内部审计机构要健全和完善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以及结果公告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及时跟踪监督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也就是说,针对审计建议和审计问题,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是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整改。必要时,内部审计机构要对审计对紐行后续审计。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内部审计机构有必要在相应范围内进行公告。而对于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至主管领导或有关部门。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

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审计以后,就基本掌握了被审计人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绩效状况,如要更系统、更明确、有重点地了解,就有必要对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审计。企业的相关经济、业务指标主要是根据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财经纪律、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管理需要设定的。

各类经济指标可以提供总体或某一方面经济活动的数量、质量的概括性数据,对其审计,有利于对被审计领导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经济指标审计的方法主要是计算,核实,比较,分析。

审计对象是企业领导人员,针对企业的一些重点指标比如:销售量、质量、利润、绩效、资金流转、员工收人、发展潜力等,经济责任审计,全方面地评价各类经济指标。针对经济能力比如:资产负债质量、企业盈利、经营成果、经营生产能力等进行审计,进行具体审计评价。

(一)利润指标

企业如果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活动的结果反应就是盈利或亏损。呈现的结果可以是绝对的数额即利润总额,也可以是相对数额即资金利润率。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应该关注相应审计利润指标:

第一,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用绝对数的方式表示的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最终利润金额。利润总额的结算具有周期性,一般以会计年度为一个周期。经济责任审计也会对比前后责任周期的金额利润情况,也会将本周期的利润综合和年度计划、任期目标,进行对比来衡量被审计责任人业绩的完成度。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审查被审计责任人和被审计单位是否有作假行为。

第二,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标准,具体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使用全部企业资产所能收获的收益率。

第三,资本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是企业净利润占企业实收资本的比值,收益率的高低体现的是企业对投资者投人资本运用,并获得收益的能力高低。之所以用实收资本来计算投资报酬率是因为投资报酬率必须从投资者的立场出发,而不是企业管理人的角度出发,因为企业管理人除了投资收人,还有企业固定的利息收入。所以相比较而言,投资者会更关心企业的投资报酬率。

第四,流动资产利用率。流动资产利用率,指的是流动资产的投资使用效果,是流动资产占实际利润的比值。

第五,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利用率,指的是固定资产的投资使用效果,是固定资产占实际利润的比值。

第六,任期利润平均增长率。任期利润平均增长率指的是在一个任期内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状况,企业任期利润平均增长率是企业稳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体现。

第七,经营亏损挂账比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指的是经营亏损挂帐金额与企业负责人离任时的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值,该比率客观地分析了企业资金挂账,可以深刻地反映出企业经营亏损对所有者权益所造成的侵蚀结果。

(二)成本费用指标

成本费用指标体现的是企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水平。通过开展成本费用类指标的审计工作,审计结果可以体现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员在其任期内企业经营成本的变化情况,并且通过将该情况与行业标准、前任期情况、计划指标、不同期间情况进行对比,看出企业在该领导人任职期间的成本变化情况。

第一,可比产品单位成本升降率。即通过可比产品单位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或上期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其升降幅度。并分析造成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各因素影响幅度。通过可比产品单位成本升降率审计,可以进一步查明被审计人所在企业在其任职期间对成本费用控制的力度及其控制的效果。

第二,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经营费用和企业利润之间的比值,能够体现出每单位耗用费用给企业单位带来的利润值,是企业的工作能力、效益提高、耗费降低方面工作成绩的体现。[13]

(三)资本、资金指标(www.xing528.com)

第一,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任期末所有者权益与任期初所有者权益的比值。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进行企业决策时,必须尽量降低决策风险,尽可能地保证投资者的权益,使投资者的资产增值。无论是从债权人还是投资人的角度,都应该尽量维护所有者权益,帮助企业提髙自身价值。

第二,资本周转率。资本周转率也叫净值周转率,是企业的销售收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值。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体现的是相对比销售营业额,所有者投人资金的利用效率。资本周转率如果值低则说明企业的资本运用效率比较差;如果值高,则说明企业的资本运用效率较好、较快。但是如果资本周转率过高,则说明企业对所有者之间投入过分依赖,说明企业自身持有资本过少。

第三,资本积累率。资本积累率指的是任期期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和任期初所有者权益额的比值。体现的是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内企业资本的变化情况,资本积累率是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资本积累率代表的是所有者权益总额增长率,体现了当年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情况。除此之外,它还能体现投资者投人资金的保全性、增长性,资本积累率的数据偏高,说明企业保全性强,保全性强说明企业有应对风险的能力,可持续长远发展;如果资本积累率的值为负值,那么说明该企业资本和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了损害。

第四,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额比值。流动比率是企业到期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标准。

第五,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冻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额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中,可用于立即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衡量指标。企业的速度资产具体是指流动资产中的现金、短期投资票据、收账款净额、银行存款,其中应收账款和票据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变现,短期投资可以在市场上立马变现,银行存款和现金不用变现就可以立刻清算。相比之下,其他流动资产,比如存货、应付账款待摊费用等很难或无法变现。因为存货会受市场环境影响,变现可能需要较长时期,相对应的预付账款只会增加存货,导致变现时间更长,待摊费用只能从支出上减少资金花费。由此可见,流动资产并不能全部变现偿还流动负债,所以流动比率,并不能代表企业真正的资产流动性,更不能代表企业真正的即期偿债能力。

速动比率体现了企业的资金清算能力。对于企业债权人来讲,速动比率的值越高越好,速动比率的值高说明清算能力强。除此之外,在评价速动比率时应该注重查看应收账款的收账率,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赊帐现象或未偿还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会影响速动比率的可靠性

(四)产量与销售指标

产量与销售指标是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效果占市场规模大小、经营规模大小。用绝对数表示产量与销售类指标就是产品产量;用相对数表示产量与销售为指标就是销售增长率。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可以审计以下指标:

第一,产品产量。是以绝对数表示的企业各种完工产品的数量,直接反映了生产经营成果。对产品产量审计,主要是核实企业所提供的数据真实性和查明被审计人任期内生产成果的优劣状况,如是否完成了任期目标和年度计划,与前期相比是有所发展,还是有所萎缩等。

第二,销售收人。销售收人是企业实际完成的销售收入的总额。在开展对销售收入的审计工作时,首先应该审计销售收人的真实性,检查销售收人有无造假、人为故意增减收人和调节利润的情况;其次,审计工作应该明确审查销售收人的计算准确性和账务正确性;最后审计的目的是比较本期销售收入的完成情况和年度计划、前期销售收人之间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观察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变化情况。

第三,产品销售率。产品销售率是在任职期间产品售出与产品总量的比率,该比率可以反映出产品的社会需求度和工厂的产出和销售连接度。

第四,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是比较前期销售的增长幅度,该比率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状况、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将来企业的业务发展趋势。除此之外,销售增长率还是企业容量扩张和资本集资的重要基础。

第五,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是总利润收人和总销售收人的比率。销售利润率反映的是每单位的销售收人为企业所带来的营业利润。除此之外,还能表示企业在收入增加效益提高方面的管理成效。

四、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审计质量管理是实施一系列与审计质量相关的组织,控制和监督活动,以达到审计工作的目标并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大数据环境下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管理具体的措施还是得由经济责任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围绕遵守规定的标准和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目标这两个方面来实施,尽管在人大和政府等机构提出的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要求上也有安排其他部门或人员进行评价和监督。

(一)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组充分利用围绕项目审计目标的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对象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于不熟悉审计的组织或业务规模大、审计复杂的业务领域有必要通过实践来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过程对短期内实现深人理解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理解的逐步深人,可能有必要更新,纠正和完善原始审计想法并调整审计实施计划。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由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等方式呈现出来。审计事实是否准确、结论是否正确、文书格式是否规范是判定一份审计结果质量好坏的三要素。以下措施对审计结果的质量起到控制作用:

第一,审计小组的集体讨论系统。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意见或许带有偏差,经过大家集体讨论过后,对结果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给出一个合理的结果,保障了审计结果的质量。

第二,业务部门的复查系统。负责组建审计部门或审计团队所在的业务部门,指导和监督审计项目的现场实施。有义务对包括文书要素、格式、审计证据、底稿、反馈意见等进行全面的复核。

第三,审计项目审理系统。该系统独立于审计项目组织进行审理工作。主要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在审计方案的基础上对审计项目资料参考审计方案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独立判断。吸取实施单位的意见,对审计处理结果提出建议。既要对审计结果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考虑审计结果是否公平合理,又要结合审计部门的出发点,考虑审计结果的目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审计项目审理系统的独立性十分必要,是对审计结果质量的双重保证。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中大数据的积极效应

(1)保障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靠。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储存经济责任审计数据,使审计数据更加全面可靠,并且可以将数据与审计流程对应起来,使查找缺陷和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运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完善审计结果,让审计结果更加可靠。

(2)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随着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许多财务数据可以直接在数据库中更新获取,并且可以实时监控被审领导从上任到离职这段时间的单位经济活动,彻底改变事后审计的方式,逐步向实时审计发展。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相关大数据审计处理程序的成熟与应用让小部分审计人员可以处理分析大面积的审计数据,极大地提升审计人员工作的效率。一些简单的、流程性的任务可以让大数据分析系统审核操作。这样既可以减少工作上的疏忽错误,还可以解脱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3)优化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经济责任审计的阶段包括:①影响审计准备阶段;②影响审计实施阶段;③审计结束阶段。大数据技术在经济责任审计各阶段中都能有非常大的帮助,若能好好运用,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得到优化。

(三)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高措施

1.大数据审计系统平台的建立

(1)建立政府大数据信息平台并实现政府数据共享。大数据信息平台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髙效的信息交流有助于降低审计工作的成本。平台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也要定期的进行维护更新,而且要特别注重相关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2)建立大数据审计对象库并实时录入管理。要想更好更快地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既定目标和任务,就必须对审计对象的各项基本信息了解到位。设立大数据审计对象库,对大数据审计对象库数据动态更新。充分利用被审计对象的特点,根据相关情况进行一个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的风险设立不一样的等级,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提供相应的监督预警机制,来有效的避免审计工作盲区,提高审计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建立大数据信息安全机制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并实时监管。时刻保持数据安全,增强数据保密的安全意识,预防和阻止安全威胁。根据现在社会上网络安全的实际情况,审计部门利用大数据进行核查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安全问题。

2.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大数据时代使社会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也应该对这个新时代做出改变。在审计工作变革的同时,加强审计人员的大数据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审计部门可以通过五个方面提升工作人员的这项技能:①通过实践中的培训,使他们传统的思维向大数据思维转变,使每个工作人员都具备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和智慧思维;②对基础的审计知识和工作流程熟练度的要求,在面对非常规审查工作时,能够从容应对;③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技能。如今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时代,在审计工作时难免会碰到信息技术和工具;④在信息加工处理方面,工作中肯定会有很多的数据,如何处理筛选出有用数据是非常考验工作人员这方面的能力的;⑤审计工作中有很多类型的数据,新规定推进一审多,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这样在面对多类型数据时才能使用自身累积的各学科知识从容的处理各项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五、经济责任审计创新

(一)审计制度创新

现代审计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审计开始成为独立的机构而存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部门,都可以委托审计机构对特定业务进行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对现代审计制度的一次创新性应用,主要针对国企领导和政府官员。

很明显,这种审计制度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发展而形成的。自形成伊始,这一制度就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审计制度的突破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审计目标创新

完成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目的。针对审计目标的理论创新毫无疑问有助于整个审计理论体系的革新。一般而言,审计目标包含三层内容:一是表层目标内容。审计的表层目标就是如财务信息等与审计活动直接相关的内容,可以得到质量上的提高,并提高审计活动的公正性和真实性;二是中层目标内容。这一层次的目标则上升到与审计活动相关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设置这个目标的目的就是使这些活动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三是本质目标内容。这一层次涉及审计活动的顶层意义,即保障审计目标的经济责任能够进行。

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创新,推动了审计目标理论朝着更高层次发展,这一理论创新不仅使领导置于独立审计下,我国的科教文卫事业也将随着这一审计理论的创新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审计方法创新

“导向”是决定审计模式的主要因素,根据风险、制度、账表导向的不同,审计也应当采取相应的证据收集、风控、程序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导向”贯穿在审计活动的始终,也引导了成体系的审计活动的形成。

经济责任审计的创新也体现在对“导向”的创新上。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下的导向为审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审计人员审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为审计证据的收集提供了重要参考。

因此,审计理论或可从经济责任审计下的审计模式着手,有审计活动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同时,引导现代审计制度理论和审计模式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审计报告模式创新

审计报告是现代审计制度下审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审计活动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审计意见的最终表达。而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对审计报告模式的创新,不但丰富了审计对象选择,更丰富了审计内容,这种创新是对审计制度的根本的创新。当然,相较于现行一般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并未在报告形式上和内容上做出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