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商丘高质量发展,以民生保障为导向

推进商丘高质量发展,以民生保障为导向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常规管理,对全市无证幼儿园办园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出台了《商丘市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管理办法》,开展了市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截至2018年年底,商丘市民办学校(机构)共1293所,比2017年新增100所;在校生共47.97万人,比2017年增加3.07万人。

推进商丘高质量发展,以民生保障为导向

【摘要】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商丘市全力在民生建设、城镇化发展水平、社会治理能力、贫困治理、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切实增强政策“获得感”,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们的民生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居民收入水平、贫富差距依然较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直接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为此,我们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广泛促进就业创业,持续扩大社保覆盖,稳步推进医改工作,全力助推脱贫攻坚,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这深刻阐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是高度的政治清醒,更是坚决的责任担当。商丘市委市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始终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商丘市民生建设现状

近年来,商丘市以“民生工程”为契机,坚持每年为民生办好“十大实事”,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初步形成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经济与社会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民生建设、城镇化发展水平、社会治理能力、贫困治理、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协调发展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投入3.7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13所,面积25.21万平方米,购置设备学校235所,价值5587.24万元,超额完成了省定“全面改薄”目标任务。二是学前教育规范发展。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8所,目前已全部完成,11所已投入使用。努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开展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加强常规管理,对全市无证幼儿园办园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出台了《商丘市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管理办法》,开展了市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三是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成效显著。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2018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105所,已完成91所,其中46所主体完工,11所竣工验收,34所交付使用,完成率达86.7%。其余11所处于审批阶段,3所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柘城、宁陵、民权和梁园四县(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四是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更加成熟。截至2018年年底,商丘市民办学校(机构)共1293所,比2017年新增100所;在校生共47.97万人,比2017年增加3.07万人。

(二)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扩大,统筹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2018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5.87万人。其中,参保企业职工49.04万人,参保事业职工16.8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1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0.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3.4万人,失业保险人数32.56万人,均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二是提高了低保与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补助水平。2018年,全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由430元提高到470元,人均月补助水平由250元提高到不低于262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由3210元提高到3450元,人均月补助水平由147元提高到不低于154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2018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1亿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07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4.06亿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20.9万人。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83亿元,供养对象4万人。三是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医疗救助共支出11526万元,其中资助51.4万困难群众参加医保,支出资金3330万元;医疗救助实行“一站式”结算,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服务模式,资助困难群众住院及门诊救助7.2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8196.6万元;资助临时救助对象2.97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046.7万元。四是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稳步推进。全市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5977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2111人,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9005万元。大力开展慈善助学活动,为全市532名学生发放助学资金266万元。五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出台了《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丘市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商政办〔2018〕44号)、《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丘市支持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商政办〔2018〕45号)等文件。放宽行业准入,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实行备案制,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实行许可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三)就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41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506人,全部超额完成任务。全市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万人;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达2.3万人。二是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双乡、双业、双雁”活动,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创业,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资金扶持作用,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9亿元,共帮助4105人实现创业,带动14368人实现就业,为5540名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三是切实加强就业服务。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和“春风行动”专题活动,帮助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召开高校招聘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全市参加洽谈招聘的单位有1694家,提供就业岗位5.86万个,入场求职毕业生21.44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万人次。四是强力推进就业援助。全市购买公益性岗位5179个,全部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1.4万人。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279人,消除“零就业家庭”279户;城镇登记失业率3.48%,低于省定失业控制标准1.02个百分点。五是扎实做好贫困人口就业。2018年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78万人,为全年市级转移就业目标任务的1.87万人的202%;2018年新增技能培训3.32万人,为年度培训任务的1.13万人的293%;累计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3432人,累计安置公益性岗位2.56万人。2018年,建成“扶贫车间”687个,带动贫困户1万户,受益贫困人口1.18万人。

(四)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整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商丘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作为重要发展目标,通过促进工资增长、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扩大就业、鼓励创业,扶助困难群体等多种举措,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稳步提升。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整体缩小。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87元,比上年增长10.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96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6元,增长9.4%。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091元,比上年增长10.2%。2017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4元,比上年增长11.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95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7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847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420元,增长8.4%。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城镇居民的。二是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商丘市近几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处于平稳状态。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8%,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上涨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五)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质量取得新进展

一是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目前全市15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正式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制定印发了《商丘市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实施方案》,对骨科植入类、吻合器类等386个品规明确了采购限价,平均降幅为9.8%。全市公立医疗机构执行“两票制”的药品比率平均达96.82%,医院总体运行平稳有序,社会反响良好。二是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全市形成了“3+3+N”健康扶贫医保救助政策体系,商丘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2018年年底提高到88.7%。对贫困人口中9种大病1828名患者开展集中救治,已完成救治1047人,救治率达100%。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政策,全市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结算的贫困住院患者达16万余人次。全市842个贫困村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已全面完成。三是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工作全面覆盖。实现了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全覆盖、三级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县级医院与上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全覆盖。目前,全市共组建医联体57个,医共体133个,城市医疗集团1个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12个,先后成立了商丘市中医肛肠联盟和针灸联盟等专科联盟53个。同时,优化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远程医疗装备保障能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进。目前,全市居民签约人数3559784人,签约率达58.71%;慢病患者签约人数497333人,签约率达78.42%;重点人群签约人数967625人,签约率达69.57%;贫困人口签约人数553216人,签约率达100%。四是制定完善医疗资源规划。将社会办医纳入《商丘市中心城区医疗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商丘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商丘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健康商丘2030”规划纲要》等规划,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

(六)脱贫攻坚持续深入,精准扶贫成效初显

商丘市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以“6633”晋位争优目标为指导,强化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圆满实现了92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22.33万户、60.29万个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市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11.51%下降到2018年的0.93%。一是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近两年,针对全市脱贫攻坚的工作实际,商丘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并出台了《商丘市脱贫攻坚“6633”晋位争优工作方案》《商丘市领导干部“三五”基层工作日脱贫攻坚包乡联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商丘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专案》《商丘市关于提高脱贫质量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方案意见,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贫困治理政策体系。二是夯实脱贫攻坚保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方面,2018年,全市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03亿元,全市6个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3.84亿元。在项目推进方面,确定实施项目2941个,已竣工2922,竣工率达99.35%。三是凝聚社会合力助推脱贫攻坚。开展了“百企帮百村”活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536家企业参与帮扶572个行政村,实施项目952个,投入帮扶资金6.69亿元,3.36万个贫困人口受到帮扶。

二、商丘市民生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

近年来,商丘市在民生建设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民生建设发展水平还不能满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民生建设的高质量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民生建设面临的问题还不少。

(一)经济下行引发社会风险加大

经济下行带来的社会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被高增长掩盖的社会矛盾将逐步显现。第二,粗放式增长模式中内含或隐含的社会问题将进一步暴露。第三,经济下行引发金融风险,而这种风险必然转化为社会风险。第四,由于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而积累的问题在经济下行过程中会逐渐显现,借助于特殊事件而激化。

(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由于贫困人口基数大,商丘市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辖市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仍有贫困人口3.24万户、7.12万人。2019年全市要实现6个贫困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确保所有贫困村脱贫出列,时间紧、任务重。扶贫资金投入有限。由于历史原因,全市及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承担着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使命,市本级及各县(区)财政收入少,市、县可投入脱贫攻坚的配套资金有限。

(三)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基础投入不足

近年来,商丘经济发展取得了可观成果,居民基本走出了贫困、解决了温饱。但是,受客观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所限,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社会发展兼顾不够,“一头重、一头轻”的问题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学生数量加大,城镇中小学少,现有优质学校少。二是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商丘市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比例较低,与商丘市经济总量不相称。三是安置房建设资金不足。棚户区改造地方财政投入压力大,加之征地拆迁、土地开发、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造成后续资金压力。(www.xing528.com)

(四)民生服务保障不完善,反馈机制不健全

商丘民生实事工程的实施,虽然大幅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基础设施状况,但民生建设的监管机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第一,后续管理监督不到位,造成了大量工程建设与服务能力之间不协调问题。第二,民生工程建设监督不力。一些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工程草率推进,应付检查,重量而忽视质,与工程质量要求存在差距。第三,对具体民生实事建设中新出现的问题,政策缺乏有效应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如食品安全、社会安全、空气质量、交通堵塞等问题,现有的民生政策多以短期行为为主,缺乏解决问题的长远思路。第四,年终考核机制不明确或不完善。比如每年的“十大实事”,对每年的“十大实事”的年终考核机制不明确完善。虽说在每年年初都会对外隆重公布年度“十大实事”的名单和具体内容,可是在年末的时候,对于具体这一年中民生实事的完成情况如何、进展怎样,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社会公布,让民众无法很清晰地了解民生实事的具体执行情况,这也反映出民生建设的保障和反馈监督机制的欠缺。

以上这些民生建设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有大环境的问题,也有自身不足。概括起来,其主要根源有:

一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协调性兼容性、互促性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政府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经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这使得公共资源大多优先用于经济和产业领域,社会与公共事业方面的比重相对较少,导致民生改善滞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经济改革和经济部门的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加上20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的高速转换,社会资源被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解构和分割。整个社会追求效率优先,而公平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由此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平问题。

二是社会结构不合理、社会体制不完善、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等消极因素叠加。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之间呈现出结构失衡的状态,即经济发展快,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相对缓慢。这使得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制度、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最终都以民生问题的形式凸显出来。首先,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没有根本缓解。长期施行优先支持城市发展的政策导向使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实际差距没有根本缓解。其次,民众利益表达机制不畅。公共政策制定及实施时,如果弱势群体对其受损利益,缺乏正常的利益表达机制,就会引发一系列民生问题。再次,民生政策普遍供给不足。一方面,民生政策的缺失或不到位,是出现大量社会问题进而导致民生问题的重要根源。另一方面,民生政策的执行存在梗阻现象。职能部门和利益集团谋取自身利益,干部民生政绩观念的缺失等都会导致政策的执行障碍

三是现有社会体制机制及社会政策措施不能适应提高民生建设质量的时代要求。一方面,在公共事业发展方面,由于体制不完善、条块分割带来的权责不清问题日益凸显,导致了一系列民生建设方面的实际困境。比如救助、扶贫、公共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公共事业的责任,在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如何进行合理划分,并与财权进行合理匹配,现有的体制和制度存在责任不清、互相扯皮、推诿的情况。由于权利和责任的不清晰,往往出现社会公共事业谁都管谁都管不好的现象。这就形成了虽然上面的民生政策很好,可是在基层实施的时候却因为对接不畅和配套不足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使得民生建设效率不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民生建设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旦这一要求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不满和问题。同时,在民众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民众之间的分化也在进一步被拉大,一夜暴富和一夜之间下岗失业现象同时存在,这容易使人们产生巨大的相对剥夺感,惟恐生活水平与周围人或周围群体相比下降。普遍的焦虑状态和不安全感也增加了人们对公共事业服务的更大渴求以及对社会保障等公共安全网的更高要求。

三、对提高商丘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打造商丘教育新面貌

按照《商丘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中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商丘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河南省人力资源强市行列。因此,下一步商丘在推进教育领域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实现学校之间的基本整齐划一,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搭建公平高效平台。二是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支持各地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同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推动公办职业院校改革办学体制,支持公办职业院校采取集团化办学、“公办民助”等形式,吸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参与办学,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三是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发展水平。要不断在促发展、抓质量、推改革、重公平的教育建设中,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打造商丘教育新面貌。

(二)广泛促进就业创业,确保局势总体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稳定的就业,发展注定不可持续。下一步商丘在就业创业发展领域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重点群体。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化产能企业分流职工三大群体就业工作。妥善做好化产能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等工作。二是抓创业带动。紧紧抓住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两个重点创业群体,完善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孵化、创业指导四个体系,切实加强创业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园区和新型众创空间建设。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培育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三是抓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质量。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推进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经办精细化、信息化。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为各类就业人员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

(三)持续扩大社保覆盖,全面筑牢保障之网

商丘是人口大市,要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公平、稳定的社会保障网,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质量水平。一是抓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集中治理“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坚决查处农村低保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精准兜底”,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二是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救助力度,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重点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的救助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慈善救助和志愿服务,不断提高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三是实施多元化养老。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项目,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对促进就业的作用。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性企业,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业市场,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兴办非营利性家庭服务机构。不断探索建设以传统的养老方式为主体,社区养老服务,敬老院养老服务等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养老体系;扎实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压实各级责任。四是改进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使用政策,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运营透明度,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协同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四)稳步推进医改工作,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商丘市应重点围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来展开,以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一是推进全民医保体系结构的优化与质量的提升,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制定合理的付费标准,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同时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和服务。深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按时完成城市公立医院药降价目标。二是积极推进卫生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商丘市“十三五”区域卫生规划》《商丘市中心城区医疗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商丘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加快区域健康医疗中心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基层卫生项目建设资金,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是全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卫计委、扶贫办下发的健康扶贫工作指导意见精神,积极实施大病专项救治,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大力推广睢县“防、服、减、保”四位一体模式和“两免四提一降一升”健康扶贫政策以及虞城县“四次报销”模式。四是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管理,健全投入补偿机制,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训、培养工作,鼓励、引导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五是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打破大医院“虹吸效应”,鼓励引导患者在基层就诊,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有序就医格局。

(五)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脱贫攻坚“四大硬仗”“五大行动”“四大工程”要求,结合商丘实际,对照贫困户脱贫“123”、贫困村出列“129”、贫困县摘帽“321”的工作标准,全面开展“清零行动”。一是着力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严格遵循识别和退出原则、标准、方法、程序,从根本上杜绝漏识、错识、错退现象。重点关注返贫人员四类人群、四个方面和一个特殊群体,完善相关档案资料,确保各类档案资料规范、准确、齐全。同步建设县级信息平台,加强部门之间数据比对和信息互联共享,对返贫的及时纳入,对脱贫的及时退出,进一步提升全市“三率一度”。二是着力完善增收措施。重点推进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车间、光伏扶贫等增收扶贫措施对贫困户的全覆盖。以增加就业和产业扶持为重点,突出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交通的专项扶贫,倡导民营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参与脱贫攻坚,继续开展好全市“百企帮百村”活动。三是着力做好政策责任落实。注重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使贫困群众享受到完善的政策红利,保障脱贫效果的稳定性、持续性。重点解决好影响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的关键要素,包括资金、项目、人才、土地等方面。健全脱贫攻坚联动机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分批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进一步扩大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范围。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加强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鼓励贫困群众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营造光荣脱贫、勤劳致富良好氛围。

(六)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

健全劳动报酬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居民普遍持续增收,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增收帮扶和社会救济,确保城镇中低收入者收入的持续增加。多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七)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提高民生实事工作的实效性

确保民生实事工作落到实处,离不开健全的监督问责机制。一是通过完善决策程序来实现监督。民生实事工作从确定到实施要保证有百姓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来规范决策程序,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出现拍脑袋决策、拍胸脯决策;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督查部门、新闻媒体、社会监督员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完善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机制,形成全省上下共抓民生实事落实的良好氛围。

(主持:刘德瑞 执笔:楚丰翼 成员:张景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