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步青励志教育馆:主题结构演绎

苏步青励志教育馆:主题结构演绎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苏步青也十分关注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身体力行,蔚为风气。苏步青认为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国家的建设。因此,在1983年退居二线之后,苏步青依然发挥余热,倾力于基础教育战线。

苏步青励志教育馆:主题结构演绎

本展览是温州平阳苏步青励志教育馆的基本陈列,由如下所示六个部分组成:

●序厅 一代宗师 国之栋梁

如下图所示:

●第一部分 少年心事当拏云

本部分讲述苏步青先生少年时期成长成才、青年时期留学海外以及成才后归国执教的人生经历。重点突出他走出山村,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奋斗历程;以及他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之后,面对国内战乱局势,毅然选择归国,立志为国家建立一流数学系的拳拳报国之心(见下图)。

▶第一单元 卧牛山下农家子

单元说明: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带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9岁进入平阳县城小学读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在省立十中的求学经历,使原本爱好文学的小苏步青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受到杨霁朝老师“科学救国”理想的鼓舞,他立志用数学富国强民,从此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

▶第二单元 数学新星耀东瀛

单元说明:1919年,17岁的苏步青赴日留学,先后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和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学习。他在东北帝国大学学习期间,接连写出不少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新领域,在日本数学界引起轰动,被誉为“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苏步青在东北帝国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他不忘与陈建功先生的约定,毅然归国,志在为祖国建立一流的数学系。

▶第三单元 风雨兼程浙大情

单元说明:1931年苏步青回国后至1952年,他在浙江大学历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数学系主任、校数学研究所所长、教务长等职。初到浙大时,他便与陈建功着手开创科学讨论班,培养优秀人才,为创建一流数学系付出惊人的努力。抗战时期,苏步青随校西迁至贵州遵义、湄潭,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取得辉煌成果,由苏步青、陈建功领导的“浙大学派”享誉国际。苏步青在浙大的21年,是艰难困苦的年代,也是他精力充沛、成果丰硕的年代。

●第二部分 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本部分主要展示苏步青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的学术成就,及其为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开拓所作的贡献(见下图)。

▶第一单元 学术造诣

单元说明:苏步青是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开创者。在微分几何领域中,其各个时期的研究工作都处于国际先进行列。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步青在仿射微分几何学领域已经获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研究的主攻方向转到射影微分几何,研究了射影曲线论和射影曲面论;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他把研究的领域扩大到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并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苏步青应用外微分形式法于高维射影空间共轭网理论,得到一系列新颖而深入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苏步青开始致力于计算几何学的研究,其部分研究在我国航空造船等工业发展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第二单元 硕果累累

单元说明:苏步青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数学。在七十余载的数学生涯中,他笔耕不辍,硕果累累。自1927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苏步青一生共发表了160余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专著、教材10多册。他的不少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大量引用或作为重要的内容被写进他们的专著,苏步青因此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数学家。2003年7月,世界最高水平的工业与应用数学家大会——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决定设立ICIAM苏步青奖。这是国际数学界对苏步青的成就、为人、贡献与地位的高度认可,是苏步青的光荣,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第三单元 奔波开拓

单元说明:除学术研究外,苏步青还十分关注中国数学的发展,他做过大量的组织和交流工作。苏步青历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上海数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与全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顾问等职,并且担任《数学年刊》主编19年,使之成为在世界数学界有一定影响的国际性数学杂志。另外,苏步青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曾访学欧洲、日本等地。他为推动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忙碌奔波、积极奉献。

●第三部分 毕生事业一教鞭

本部分主要介绍苏步青作为一名教育家的杰出成就与贡献,让观众了解到苏步青在高等数学教育、高校建设及培养中小学教师、重视基础教育科普教育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第一单元 严师出高徒

单元说明:苏步青的高等数学教学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7年至1931年的4年间,在日本为数学教师进修班学生上高等代数课;第二阶段是从1931年至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的21年,在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第三阶段是从1952年调到复旦大学以后的教学。在教学上,苏步青敢为人先、方法独到,且一向以“严”字当头。他与陈建功在国内首创讨论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他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超过自己,认为培养人才要一代超过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在近七十载的高等数学教学生涯中,这位严师慈父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数学人才,为我国数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单元 复旦校长

单元说明:苏步青于1956年9月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78年4月至1983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1983年2月起至2003年为复旦大学名誉校长)。20世纪50年代末,苏步青分管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强调科研要密切联系实际,并鼓励开辟新的科研领域,获得显著成效。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苏步青积极投身拨乱反正工作,带领学校迅速从“文革”创伤中恢复发展,再现生机。1978年复旦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此外,苏步青也十分关注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身体力行,蔚为风气。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复旦大学的发展历程,苏步青校长是十分关键的角色之一,他为复旦实现从一所地方性高校到国家重点大学的重要转身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 春风化雨

单元说明:苏步青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在高等教育的本职工作之外,他也一向重视基础教育与科普教育,关怀青少年的成长。苏步青认为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国家的建设。因此,在1983年退居二线之后,苏步青依然发挥余热,倾力于基础教育战线。他通过举办中学教师讲习班,资助基金会、奖学金等方式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水平;他数度参加、指导中学数学教材编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促进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科普教育水平,他亲身参与各类科普教育工作与活动。此外,苏步青常以自身的经历、经验躬身为青少年答疑解惑、指引方向。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罄尽余微”。

●第四部分 留取丹心报暖晖

本部分主要介绍苏步青作为社会活动家的贡献,围绕其多重社会身份,展现他作为民盟领袖、赤诚党员和文化使者的努力与贡献,展现他爱国爱党,积极参政议政,心系国之大局命运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见下图)。

▶第一单元 民盟领导人(www.xing528.com)

单元说明:1951年9月,苏步青在浙江大学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到复旦大学后,他作为民盟上海高教委员会的负责人,在上海各高等院校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高教民盟工作开展。1956年起,苏步青先后担任第二、三届民盟中央委员,第五、六届民盟上海市副主任委员。1977年10月,他开始主持上海民盟工作,并以其崇高的威望为上海民盟恢复活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78年起,苏步青先后担任民盟第四、五届中央副主席,肩负起组织民盟内部老同志继续参政议政,为民盟发展献计献策的重任。1997年被推选为民盟中央名誉主席。作为民盟领导人,他始终支持民盟的工作和发展,积极议政建言,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统战工作贡献力量。

▶第二单元 赤诚党员

单元说明:1959年3月,经复旦大学党委批准,苏步青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此一直以“赤胆丹心连共产,苍颜白发献终身”的精神实践着对党的忠诚。他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作为自己言行的指针,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党的事业中去。“文革”期间,苏步青面对不公正待遇,抱着对党的坚定信念屡次经受住了考验。退居二线后,他深知能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时间不多,就抓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一名党员专家,苏步青认为应该时时检点自己,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不搞特殊化;他认为应当正确处理党员和专家这两个身份的关系,并应毫无保留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作贡献。

▶第三单元 参政议政

单元说明:新中国成立后,进入政治领域的苏步青积极参政议政。他于1949年首次赴京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并在1954年当选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后又历任多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在政治舞台上,苏步青关心教育经费、关怀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关注科技工作,对四化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他和同志们撰写的提案几乎每年都被送至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单元 文化使者

单元说明:苏步青热心国家文化事业,积极为中外文化交流牵线搭桥。他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曾多次赴日,致力于中日教育和文化合作,所作贡献受到嘉奖。苏步青于1956年、1984年与1986年分别担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会长与名誉会长,还曾担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长等职。除此之外,自1986年起担任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期间,苏步青以其“大文化观”推动了上海文化发展战略进程,为上海的国际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五部分 文章道德仰高风

本部分主要介绍苏步青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朴实真切的为人、处事、生活的风范。通过展示苏步青对古典诗词的热衷、对亲人朋友的真情、对故地的情谊、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在点滴生活中所体现的诸多可贵品质,旨在让观众从不同侧面了解苏步青的生活、情感和可贵精神,感受他可亲、可爱、可敬之处(见下图)。

▶第一单元 诗意情怀

单元说明:苏步青一生提倡文理相通、文理结合,他既是一位精通逻辑思维的杰出数学家,又是一个擅长形象思维的出色诗人。曾任西湖诗社名誉社长、浙江省诗词学会顾问。苏步青擅长文史,尤其钟爱古典诗词,13岁时便开始学作诗。抗日战争期间,他同浙江大学师生西迁贵州湄潭,曾参与创办“湄江诗社”,通过诗歌互相切磋,诗艺见长。在工作之余,他常常通过吟诗作诗以调节大脑。苏步青以诗寄情、以诗会友、以诗言志,缘情而发,缘事而作,诗词里有他的文人风雅和铮铮傲骨。苏步青一生创作古典诗词五六百首,所作多有发表,有《西居集》《原上草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等诗集。

▶第二单元 亲友情谊

单元说明:苏步青是一个性情中人,有着对家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他是一个同甘共苦的弟弟、一个体贴入微的丈夫、一个尽心尽职的父亲、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而苏步青的成长和成就也离不开家人和朋友对他的爱护和支持。

▶第三单元 故地情结

单元说明:在苏步青奔波辗转的一生中,有几个地方是他人生地图中最深刻的印记:温州平阳是苏步青出生、成长的家乡;日本是苏步青青年求学、崭露头角的地方;杭州、浙江大学是苏步青学成归国的第一站,也是他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贵州湄潭是苏步青随浙大西迁后的驻地,是他在极为艰苦环境下获得事业上丰硕收获的难忘之地;台湾是苏步青曾经短暂工作的地方,更有着他对台湾亲人的无限牵挂;上海、复旦大学是苏步青工作、生活最长久的地方,是苏步青后半生与最终的归宿。这些地方在苏步青的心中烙下情结,它们串联起苏步青的人生足迹,标志了苏步青不同时期的人生阶段和重要经历,见证了苏步青辉煌的百岁人生。

▶第四单元 养身之道

单元说明:苏步青是百岁老人,是数学界著名的高寿之人。他一生为数学、为教育事业忙碌奔波,在古稀以至耄耋之年依然身兼数职。他曾说:“长寿不是我的目的,但一个人若想为祖国和人民多做贡献,需要长寿。”因此,虽然公务繁忙,但在生活中苏步青十分注重保持身体健康。80岁时,他还能走路轻快,上五六层楼不气喘;1986年以前,他从未住过一天医院;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年届九旬的他,体内的重要器官都能正常运转,牙齿齐全,不拔牙,也不补牙。还能按照常人的作息时间,每天在秘书的陪同下,到复旦大学的办公室上班,来回都是步行。到90年代中期以后,才到上海华东医院疗养身体。1985年,苏步青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1995年又获中国“幸运老人特别奖”。苏步青不仅在事业上成就显著,在生活中他也成了健康长寿的智者,而他的养生之道就是坚持锻炼、注意饮食、劳逸结合、乐观豁达。

▶第五单元 细微之处见精神

单元说明:苏步青是一位谦谦君子,在他的身上有诸多的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待人亲和、幽默,助人为乐,对待下属则既严格管理又体恤关爱;他惜时守时,谦虚严谨,勤俭节约。在工作、生活中,苏步青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待人处事有礼有节,是一位品格高尚、极具涵养的智者、长者。

●第六部分 功成不忘家乡情

本部分主要介绍苏步青与家乡的深厚情缘,通过展示苏步青对家乡文化、教育、社会事业的关心、帮助,以及苏步青与家乡友人和乡亲们的交往和情谊,旨在表现苏步青热爱家乡、饮水思源的品质(见下图)。

苏步青与家乡学校、教育

苏步青与家乡人的交往、情谊

●尾厅 名垂青史 百岁全归

传播目的:展现后人对苏步青的纪念与缅怀,通过其学生、同事、家人对他的回忆片段以及学校、社会对他的高度评价烘托出他在数学界、教育界的崇高地位,凸显他热爱祖国、奋斗一生的光辉形象:

苏步青家人、朋友、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他的怀念、追忆

苏步青给青年学生的话

观众留言与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