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境并购的成功与绩效文献分析

跨境并购的成功与绩效文献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即从上述视角,结合并归纳已有文献观点,研究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的影响因素等。本书将主要考察这六个因素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的影响以及对比其在发达国家与非发达国家的区别。

跨境并购的成功与绩效文献分析

1.关于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概述

前文已述,关于跨境并购,关于国企业跨境并购,成功论、失败论、成败比例论都有,绩效变好、绩效变差、绩效没有变化或变化不显著也都有。这是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的概要性或大的层面的问题,更具宏观和理论意义。本书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视角,从跨境并购实践角度,重点研究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微观和具体层面的问题,即跨境并购影响因素与其成败和绩效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不论是上述大的层面的问题,还是下述跨境并购的具体影响因素,以及其对成败和绩效的影响,都是由跨境并购市场决定的。而市场因素,是又一个宏观层面问题,本书将专章以案例研究,分析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中,市场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2.关于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的影响因素

从逻辑归纳角度讲,跨境并购涉及境内和境外不同国家,境内和境外不同企业,并以一定特点的交易方式完成。因此,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的影响因素,即可归纳为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企业层面的影响因素,交易层面的影响因素等。有些影响因素,如本书所述的是否同行业并购,既可归之为企业层面,也可归之为交易层面,但本书认为,其反映企业层面特点更多,归为企业层面影响因素更为合理。因此,本书的交易层面影响因素,更多的是指交易特点、交易结构等因素,如并购股权比例、并购支付方式等。本书认为,国家层面的跨境并购影响因素,主要是文化经济法律政治等;企业层面的跨境并购影响因素,主要是企业性质和行业等;交易层面的跨境并购影响因素,主要是并购股权比例和并购支付方式等。本书即从上述视角,结合并归纳已有文献观点,研究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的影响因素等。

3.关于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文献中的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文献,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的影响因素为,文化距离,目标公司是否在发达国家、并购公司是否国有企业,是否同行业并购,是否绝对控股并购,是否现金支付,目标公司是否为资源类企业,是否有跨境并购经验,目标公司是否为非上市公司,并购公司是否上市公司,并购公司是否海外上市,目标公司是否为高科技企业,国家间经济关联度,公司相对规模,公司策略关联度,并购公司业绩,合并公司市场力量,国内并购或跨境并购,专业顾问,等等。

根据上述文献,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为,文化距离,目标公司是否在发达国家、并购公司是否国有企业,是否同行业并购,是否绝对控股并购,是否现金支付,是否有跨境并购经验,管理层代理动机,并购公司是否海外上市,目标公司是否为高科技企业,公司战略背景和资本市场环境,交易态度与设计和投资机会,管理层能力和并购公告时市场氛围,人民币升值,成长型企业或价值型企业,股权结构和比例,并购规模或交易大小,并购方式如要约并购与协议并购和敌意并购与善意并购,甚至并购发生的不同时间阶段,等等。

4.关于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的共同影响因素

前文已述,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从大的方面,是同一个问题,本书从研究角度,将其分为跨境并购成败、跨境并购短期绩效、跨境并购长期绩效。正因为如此,根据上述文献,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的影响因素,绝大部分是类同或重合的。正如本书所述,并购成败和绩效,作为同一个问题,有些研究并不区分,是一并分析的,甚至有些研究所称成败,实为绩效。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类同或重合的有,文化距离,目标公司是否在发达国家,并购公司是否国有企业,是否同行业并购,是否绝对控股,是否现金支付,是否有跨境并购经验,并购公司是否海外上市,目标公司是否为高科技企业等。上述类同或重合的影响因素,也是本书文献综述中学者关注最多的,因而是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这些因素也与本书所关注的国家层面影响因素、企业层面影响因素、交易层面影响因素相一致,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可以有不同的分析角度,而文化距离以及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可以说明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经济、法律、政治等的不同;并购公司是否国有企业、是否同行业并购、是否有跨境并购经验、并购公司是否海外上市、目标公司是否为高科技企业,都是企业层面影响因素,对跨境并购都有影响,前两个影响因素,更能反映企业性质和行业,因而更能说明企业层面影响因素的作用;是否绝对控股并购、是否现金支付,则是交易层面影响因素。至于并购公司是否海外上市、目标公司是否为高科技企业,也是企业层面影响因素,但前者的海外运营经验与跨境并购经验类似,本书仅取跨境并购经验;后者的跨境并购高科技企业,在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中,不具普遍性,且已有学者研究结论为目标公司的科技含量对并购没有显著影响(张建红等,2010),故本书亦未选取。

因此,本书根据文献综述已有学者观点,总结归纳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六个影响因素,分别为国家层面的文化距离,目标公司是否在发达国家,企业层面的并购公司是否国有企业,是否同行业并购以及交易层面的是否绝对控股并购,是否现金支付。本书将主要考察这六个因素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的影响以及对比其在发达国家与非发达国家的区别。

5.关于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浪潮、动因、风险与成败和绩效

前文已述,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浪潮、动因、风险,尤其是其特殊性,构成其成败和绩效的国内背景;在跨境并购浪潮、动因、风险的背景下,上述成败和绩效的影响因素,具体发挥作用。因此,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浪潮的规模化的国有企业的资源并购的特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动因特殊性之政府导向动因、反向市场动因、资本离境动因,中国企业跨境并购风险特殊性之国家因素、国企因素、资源因素;或者由于其浪潮、动因、风险的共同特征,而可统称为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政府导向、反向市场、资本离境动因和风险,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既构成背景,也产生影响。且如前文所述,其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为基础性负面影响。

6.关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投资发展阶段理论与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是现有相关理论的集大成和新发展,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有指导性和适用性。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没有或不充分具有“O+I+L”优势,跨境并购等对外直接投资,条件不足,其跨境并购成败和绩效,应负向而行,此主要为对外横向观察。根据投资发展阶段理论,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以人均GNP为指标,已经发展到相应阶段和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包括跨境并购,应逐渐向好,此主要为对内纵向观察。前文已述,两者相较,本书认为中国企业不具“O+I+L”优势和条件,在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中,为更主要特征,即横向观察,较之纵向观察,应该影响和作用更大。

7.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本书的研究

根据上述文献所确定的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影响因素,以及文献的已有研究,根据中国式跨境并购浪潮、动因、风险的特点,并依据跨境并购等相关理论,本书选择国家层面的文化距离,目标公司是否在发达国家,企业层面的并购公司是否国有企业,是否同行业并购,交易层面的是否绝对控股并购,是否现金支付,为自变量;本书选择目标公司是否为资源类企业,是否有跨境并购经验以及目标公司是否为非上市公司,作为并购成败检验的控制变量;选择是否有跨境并购经验以及管理层代理动机作为并购短期绩效检验的控制变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影响因素,与其成败和绩效的关系,以回归分析法研究跨境并购成败,以事件研究法分析跨境并购短期绩效,以财务评价法考察跨境并购长期绩效,并对比跨境并购影响因素在成败和绩效上、在发达国家中和非发达国家中的相同或不同。本书的系统对比分析,在现有研究中,尚属较少。

【注释】

[1]王仁荣.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12.

[2]赵海波.东亚地区国际投资态势的实证分析——邓宁投资阶段论在东亚的检验.亚太经济,2006,(3):59.

[3]薛求知,朱吉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7,(2):40.

[4]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0.

[5]Robert F.Bruner.铁血并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沈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3.

[6]Tyrone M.Carlin,Nigel Finch,Guy Ford.过火的交易:杀手收购案例.见:Greg N.Gregoriou,Karyn L.Neuhauser.企业并购逻辑与趋势.巴曙松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2-253.

[7]Robert F.Bruner.铁血并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沈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99.

[8]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18-222.

[9]Robert F.Bruner.铁血并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沈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6-40.

[10]Robert F.Bruner.铁血并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沈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7-8.

[11]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10,(3):97-107.

[12]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18-222.

[13]杨春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及东道国法律规制典型案例分析.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9.

[14]何志毅,柯银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10大案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54-155.

[15]黄嵩,李昕旸.兼并与收购.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93.

[16]何志毅,柯银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10大案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

[17]杨春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及东道国法律规制典型案例分析.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158.

[18]于桂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政治、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经济界,2008,(2):65-68.

[19]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67-668.

[20]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10,(3):97-107.

[21]杨春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及东道国法律规制典型案例分析.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9.

[22]马建威,张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3]阎大颖.国际经验、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经济评论,2009,(1):83-90.

[24]余力,刘英.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4,(4):68-74.

[25]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0.

[26]Patrick A.Gaughan.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朱宝宪,吴亚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76277.

[27]Robert F.Bruner.铁血并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沈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78.

[28]同上书,26 40。

[29]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10,(3):97-107.

[30]阎大颖.制度距离、国际经验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败问题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1,(5):7593.

[31]田泽.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65.

[32]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67-668.

[33]邹建卫.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研究.厦门:厦门大学,2008.

[34]阎大颖.制度距离、国际经验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败问题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1,(5):75 93.

[35]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纽约和日内瓦:联合国,2011.

[36]马建威,张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37]阎大颖.制度距离、国际经验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败问题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1,(5):75 93.

[38]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10,(3):97-107.

[39]张传民.中国国企跨国并购低成功率的原因分析——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

[40]何帆.中国对外投资的特征与风险.见:黄益平,何帆,张永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6.

[41]杨春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及东道国法律规制典型案例分析.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9.

[42]Min Ye.中国内部制度如何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张琨,译:思想库报告,2013-9 23.

[43]姜秀珍,徐波.跨国并购中的政府职能定位——CFIUS调查联想与IBM并购交易的反思.国际商务研究,2005,(4):20-23.

[44]柏航周,靳雪银.政府支持对跨国并购作用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研究.决策与信息,2011,(11):175-176.

[45]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67-668.

[46]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10,(3):97-107.

[47]邹建卫.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研究.厦门:厦门大学,2008.

[48]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10,(3):97-107.

[49]Robert F.Bruner.铁血并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沈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6-40.

[50]Tyrone M.Carlin,Nigel Finch,Guy Ford.过火的交易:杀手收购案例.见:Greg N.Gregoriou,Karyn L.Neuhauser.企业并购逻辑与趋势.巴曙松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2-253.

[51]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482.

[52]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纽约和日内瓦:联合国,2013.

[53]阎大颖.制度距离、国际经验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败问题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1,(5):75-93.

[54]何帆.中国对外投资的特征与风险.见:黄益平,何帆,张永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6.

[55]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10,(3):97-107.

[56]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67-668.

[57]阎大颖.制度距离、国际经验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败问题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1,(5):75-93.

[58]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10,(3):97-107.

[59]阎大颖.制度距离、国际经验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败问题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1,(5):75-93.

[60]张诚,赵剑波.高管团队异质性、企业所有制与海外股权并购——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2):55.

[61]杜群阳,徐臻.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绩效与风险: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0,(9):65-71.

[62]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10,(3):97-107.

[63]同上。

[64]Tyrone M.Carlin,Nigel Finch,Guy Ford.过火的交易:杀手收购案例.见:Greg N.Gregoriou,Karyn L.Neuhauser.企业并购逻辑与趋势.巴曙松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2-253.

[65]阎大颖.制度距离、国际经验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败问题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1,(5):75-93.

[66]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10,(3):97-107.

[67]Patrick A.Gaughan.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朱宝宪,吴亚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34-337.(www.xing528.com)

[68]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90-98.

[69]同上书,704。

[70]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

[71]同上书,218-222。

[72]Karyn L.Neuhauser.兼并与收购.全球视野.见:Greg N.Gregoriou,Karyn L.Neuhauser.企业并购逻辑与趋势.巴曙松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73]Robert F.Bruner.铁血并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沈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0-24.

[74]Michael C.Jenson,Richard S.Ruback.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The Scientific Evide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3,11:5-50.

[75]Robert F.Bruner.铁血并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沈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3.

[76]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82-683.

[77]邵新建,巫和懋,肖立晟,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与经验绩效:基于A股市场的评价.世界经济,2012,(5):81-103.

[78]陆瑶,闫聪,朱玉杰.对外跨国并购能否为中国企业创造价值.清华大学学报,2011,5(8):1 154.

[79]顾露露,Robert Reed.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经济研究,2011,(7):116-127.

[80]吴茜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上海:复旦大学,2011.

[81]阎大颖.制度约束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63-69.

[82]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1,(1):54-61.

[83]钱婷,邢喆,张诚.股东特征、海外并购与市场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见: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2011年.

[84]马建威,张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85]王仁荣.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12.

[86]张传民.中国国企跨国并购低成功率的原因分析——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

[87]刘艳春,赵一,胡微娜,孙博文.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海外并购绩效——金融危机后的行业数据检验.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3):61-65.

[88]Ahern K.R.,D.Daminelli,C.Fracassi.Lost in translation?The effect of cultural values on mergers around the world.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2),http://dx.doi.org/10.1016/jj.fineco.2012.08.006.

[89]阎大颖.国际经验、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经济评论,2009,(1):83-90.

[90]杨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制度因素研究.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91]吴茜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上海:复旦大学,2011.

[92]阎大颖.制度约束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63-69.

[93]Doukas J.,N.G.Travlos.The Effect of Corporate Multinationalism on Shareholders'Wealth:Evidence from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43,No.5(Dec.,1988):1 161-1 175.

[94]顾露露,Robert Reed.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经济研究,2011,(7):116-127.

[95]张传民.中国国企跨国并购低成功率的原因分析——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

[96]阎大颖.国际经验、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经济评论,2009,(1):83-90.

[97]Shiro Armstrong.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与潜力评估:一种计量方法的视角.谢沛初,译.见:黄益平,何帆,张永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6.

[98]同上。

[99]阎大颖.制度约束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63-69.

[100]田巍,余淼杰.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见:黄益平,何帆,张永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2.

[101]崔林.次级股东的公司治理角色: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王戴黎,译.见:黄益平,何帆,张永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17-218.

[102]阎大颖.制度约束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63-69.

[103]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经济研究,2005,(5):40-50.

[104]周杰,薛有志,吴超.市场化进程、地区开放度与企业跨国并购.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2):115.

[105]邵新建,巫和懋,肖立晟,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与经验绩效:基于A股市场的评价.世界经济,2012,(5):81-103.

[106]陆瑶,闫聪,朱玉杰.对外跨国并购能否为中国企业创造价值.清华大学学报,2011,5(8):1 154.

[107]钱婷,邢喆,张诚.股东特征、海外并购与市场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见: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2011年.

[108]马建威,张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109]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1,(1):54-61.

[110]顾露露,Robert Reed.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经济研究,2011,(7):116-127.

[111]杨柳勇,张晶晶.企业政治关联与跨国并购绩效:基于中国并购方数据.广州:中山大学第三届全国金融学博士生论坛,2012.

[112]黄兴孪,沈维涛.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经济管理,2009,(6):70-76.

[113]潘红波,夏新平,余明桂.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地方国有企业并购.经济研究,2008,(4):41-51.

[114]Lulu Gu,W.R.Reed.Chinese overseas M&A performance and the Go Global Policy.Economics of Transition Volume 21(1)2013:157 192.

[115]Yuan Yi Chen,Michael N.Young.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y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A principal-principal perspective.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27:523-539.

[116]Morck R.,B.Yeung,M.Zhao.Perspectives on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39(3):337-350.

[117]周昌仕.政府控制下的公司并购模式及绩效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广州:暨南大学,2008.

[118]Singh H.,C.A.Montgomery,Corporate Acquisition Strategie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7,8(4):377-386.

[119]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1,(1):54-61.

[120]方芳,闫晓彤.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8):43-48.

[121]范从来,袁静.成长性、成熟性和衰退性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2,(8):65-72.

[122]方芳,闫晓彤.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8):43-48.

[123]张传民.中国国企跨国并购低成功率的原因分析——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

[124]陆瑶,闫聪,朱玉杰.对外跨国并购能否为中国企业创造价值.清华大学学报,2011,5(8):1 154.

[125]Nickolaos G.Travlos.Corporate Takeover Bids,Methods of Payment,and Bidding Firms'Stock Returns.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7,42(4):943-963.

[126]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

[127]Robert F.Bruner.铁血并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沈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48-53.

[128]Starks.L.T.,K.D.Wei.Cross-Border Mergers and Difference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2013,13(3):265-297.

[129]王仁荣.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12.

[130]阎大颖.制度约束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营绩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63-69.

[131]阎大颖.国际经验、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经济评论,2009,(1):83-90.

[132]吴超鹏,吴世农,郑方镳.管理者行为与连续并购绩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8,(7):128-132.

[133]Michael C.Jensen.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323-329.

[134]Lang H.P.L.,M.Stulz,A.R.Walking.A Test of the 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1(29):315-335.

[135]Harford J.Corporate Cash Reserves and Acquisitions.Journal of Finance,1999,(54):1969-1997.

[136]顾露露,Robert Reed.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经济研究,2011,(7):116-127.

[137]王仁荣.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12.

[138]Robert F.Bruner.铁血并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沈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48-53.

[139]邵新建,巫和懋,肖立晟,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与经验绩效:基于A股市场的评价.世界经济,2012,(5):81-103.

[140]杨柳勇,张晶晶.企业政治关联与跨国并购绩效:基于中国并购方数据.广州:中山大学第三届全国金融学博士生论坛,2012.

[141]顾露露,Robert Reed.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经济研究,2011,(7):116-127.

[142]同上。

[143]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1,(1):54-61.

[144]钱婷,邢喆,张诚.股东特征、海外并购与市场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A.见: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2011年.

[145]Robert F.Bruner.铁血并购——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沈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48-53.

[146]Sudi Sudarsanam.并购创造价值(第二版).芮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

[147]陆瑶,闫聪,朱玉杰.对外跨国并购能否为中国企业创造价值.清华大学学报,2011,5(8):1 154.

[148]王仁荣.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12.

[149]同②。

[150]吴茜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上海:复旦大学,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