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审视

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审视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以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为研究对象,取其狭义的用法。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从两方面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观念。在这种背景下,好莱坞电影借用戏剧形式进行叙事,戏剧的审美规律是成熟、现成的,这就使得类型电影具备了艺术的特征。(二)类型化的叙事方式从情节模式来说,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情节有着近乎公式的特点,其情节结构是模式化的。

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审视

类型电影也称类型片,它的创作依据不同类型或样式的规范要求。类型电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说,它是因不同题材或技巧形成的影片形式或种类,和地域文化有关,可以超出国家或地域的限制。从狭义说,类型电影是好莱坞电影生产的样式,这种样式完全从商业和票房的角度去生产电影,并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电影创作的方法。本节以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为研究对象,取其狭义的用法。

一、电影生产的流水线

20世纪20~30年代,好莱坞产生了类型电影。类型电影的产生离不开以下三个条件: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和电影行业的人力资源;大制片厂制度和明星制度;美国福特汽车的“装配流水线”。其中,装配流水线在类型电影生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有着深刻的美学价值。

(一)好莱坞电影生产的流水线

作为文化工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方便制作,好莱坞大制片商在电影生产中引入了福特汽车“装配流水线”的工业制造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将商业娱乐电影划分为不同类型,在同一类型的不同影片中,让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反复出现,这便于电影创作者在制作中的掌握。在制作过程中,划分出不同的工种,如编剧、导演、摄影美术、人物等,就像“零部件”一样分门别类,然后编定程序形成片场的流水线,让这些工种的“零部件”最终形成完整的影片。

这就是在工业流程中生产出来的模式化电影,即“类型电影”,它由不同的题材和技巧形成种类和样式,每一种类和样式都有自己的规定要求,根据这些规定要求创作出来的电影在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和场景设置等方面,有着相似的主题、情节、人物、场景和视听技巧,它成为典型的商业化样式,就像汽车装配流水线上每一个生产岗位都有标准化和通用性一样,类型电影在生产过程中也有着标准化和复制性。在20世纪30年代,类型电影成为美国商业电影的主流,伴随着好莱坞在全世界影响的扩大,它成为世界商业电影发展的趋向。

(二)对传统美学观念的拓展

传统观念来说,独特性是艺术的生命,在学术和日常语境中使用“艺术”一词时,就意味着它具备独特性、不是批量生产制作出来的。因此,艺术品应该包含艺术家个体创作的独特性(强调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它是艺术家对世界或人类情感的理解方式的自由表达,不会或较少考虑受众的态度和感受,这就决定了艺术家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从两方面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观念。一是它的创作是集体按照规则和程序,而不是个体按照个人对题材的理解来进行,这决定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具备了更多的确定性;二是类型电影的创作紧密贴合观众、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而不像传统艺术家那样较少考虑受众的需求。所以,从传统艺术观念来看,类型电影的出现意味着艺术个性的消亡,或者说,类型电影是某部影片大受欢迎之后其他影片争相仿效的结果,是对成功的商业电影的抄袭跟风,几乎很难和艺术挂钩。

虽然类型电影的生产游离了传统艺术创造的观念,但对它的审美价值全盘否定也是一种片面的观点。类型电影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这种精神产品包含了审美意象、是以审美的形式出现和传播的,应该包容、正面地看待它的审美价值。

首先,艺术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某些创新的艺术作品(比如抽象绘画等)远离社会公众、不为社会公众所接受是艺术存在的形式,类型电影有意地接近观众、契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为社会公众所追捧也是艺术的存在形式。

其次,类型电影的生产目的是盈利、是实用功利目的,但它本身属于精神产品,并且它的语言都是“心灵化”的东西,它和意象符号完全统一,把非审美的观念、情欲融合在审美形式中,通过意象来影响打动受众,这也决定它具备艺术的特质。

再次,类型电影使用了艺术的形式。和它最为接近的是戏剧,因为声音进入电影,使得电影情节更加复杂曲折、人物形象更加完整丰满,也使得歌舞、人物对话、枪声、打斗声等成为可能,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使之不仅能够像戏剧和小说一样讲述复杂的故事,而且能够超越戏剧和小说,使用更加丰富的视听元素来讲故事。在这种背景下,好莱坞电影借用戏剧形式进行叙事,戏剧的审美规律是成熟、现成的,这就使得类型电影具备了艺术的特征。

最后,类型电影带来审美的宣泄和净化。好莱坞的电影适应了观众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认同方面,类型电影中熟悉的环境、故事和行动会激起观众相似的观影经验,获得可预期的情感经历和视觉冲击;二是类型电影通过固定的情节套路和紧张刺激的戏剧冲突来叙事,解除了人们在日常经验中的恐惧、忧虑心情,以白日梦的形式释放和宣泄了观众的“集体无意识”。

从这几点理由来看,类型电影拓展了艺术审美的边界,丰富了审美创造的形式,存在着值得肯定的一面。

二、类型电影的艺术特征

20世纪30~40年代是好莱坞电影的鼎盛时期,也是经典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期,它以戏剧冲突为基础,以传统戏剧结构为电影的结构原则,采用戏剧化的情节、动作、冲突和情境来表现,在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和剪辑等方面有着突出的特征。

(一)戏剧化的故事结构

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是以戏剧化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戏剧应该完整、有一定的长度。完整是指它包括起始、中段和结尾,“作品的长度要以能容纳可表现人物从败逆之境转入顺达之境或从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的一系列按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依次组织起来的事件为宜。”[86]戏剧(悲剧)情节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是“突转”和“发现”,它体现为戏剧冲突。好莱坞的电影基本符合传统戏剧理念,故事情节的核心是戏剧冲突,故事结构完整而且有一定的长度,故事发展的过程也是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大团圆”结局。

我们以《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等为例来分析它们的戏剧化特点,如表4-1所示。

表4-1《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的戏剧化特点分析

这类影片有巧合、冲突、误会、结局,在开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随着情节的演进冲突达到高潮,在结尾有个完满的交代(不是事件本身的完满,而是整个故事的完整),体现了戏剧化电影的基本特点。

(二)类型化的叙事方式

从情节模式来说,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情节有着近乎公式的特点,其情节结构是模式化的。比如,西部片的情节主线是善恶冲突,其演进过程跌宕起伏,贯穿了英雄救美、决斗、弱者解围等内容;强盗片的情节主线是抢劫与对抗,其演进过程贯穿了兄弟情谊、强盗落入法网等内容;科幻片的情节主线是怪物出现后危害人类和地球的安全,于是孤胆英雄奋力反抗怪物、拯救地球和人类等。不同题材类型电影的结构方式都是在影视实践中检验过、清晰可辨、易于为观众接受并受到观众欢迎的,也是为同类型电影所模仿的。从视听语言来说,好莱坞类型电影常常采用固定的语言模式和标准化的叙事技巧,比如在西部片中,开始的时候经常使用远景镜头确定影片的叙事空间,之后,在展开故事情节时使用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最后再使用远景。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在180°轴(人物的运动方向、视线方向或相关位置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线)前后左右来回反打,使演员的视线与观众视线保持高度一致,以确保人物运动方向或相关位置始终清楚明确,实现较好的观影效果。

(三)类型化的人物和场景

在戏剧化的情节结构中,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人物形象也呈现了类型化的倾向。在形象设计上,也根据戏剧冲突原则,把人物形象设置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两个阵营。在西部片中,警长或西部牛仔正义法制的化身,能够匡扶正义、除暴安良,匪徒或印第安人则是贪婪和野蛮的代表,在被打败或消灭之列;在爱情片中,恋人在面对困难时至死不渝;在强盗片中,强盗不畏惧警察;在科幻片中,怪物或科学家仇视人类。美国学者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一书中说:“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每一个作用力总是有一个与它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意味着,基本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的。”[87]就是说,设置对抗性人物类型,是好莱坞戏剧化电影惯用的手法。在题材类型确定之后,也就明确了角色设置和人物之间的对抗关系,由此也确定了人物的善恶、强弱等性格特征,这样做既便于故事的讲述,也便于观众的理解。

场景的类型化是指,特定的视觉图式和环境空间成为特定意义的能指,这也是设计的典型化和模式化,便于观众辨认,在辨认时把图式和意义直接联系在一起。在鬼怪片中的墓地或坟场代表阴森恐怖;恐怖片中的森林和城堡代表邪恶和凶险;爱情片中的咖啡厅电影院代表时尚和浪漫;枪战片中的旧仓库和停车场是枪战火拼的场所等,这些都是场景的类型化。

在好莱坞经典时期成熟起来的类型电影具备各自独特的类型语言,类型电影使得电影作为文化工业获得了稳定、持续的发展,它一方面压缩了新的类型电影的诞生和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为某些类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完整的运营经验。比如,横跨并统领整个制片厂时代的“西部片”“喜剧片”“歌舞片”成为最重要的类型片,在制片厂时期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www.xing528.com)

三、好莱坞电影的主要类型

类型电影是开放的概念,美国影片分类学家曾经列出75种故事片和非故事片的类型。比如,故事片的类型包括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学幻想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非故事片的主要类型有广告片、新闻片、纪录片、科学教育片、教学片、风景片等。在制片厂时代的类型电影中,最有典型性的是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犯罪片等四个类型,它们有着各自的审美风貌。

(一)西部片

西部片产生的背景,是白人在北美大陆的扩张。在美国内战结束后,德克萨斯平原的牧场主需要为自己的牲口寻找市场,于是,沿着向加利福尼亚州延伸的铁路线,他们把牛群赶到了新兴城镇阿比林和道奇城。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牛仔形象,牛仔源于南边的拉美文化,他们信仰自己的马匹和枪支,充满阳刚之气、具备自由精神。

在19世纪80年代的大众文学(小说)中讲述各种开拓西部、白人和印第安人发生战争的故事,同时,迅速发展的通讯业和娱乐业也创造出各种西部英雄,其中牛仔和印第安人是核心人物。这些故事的核心理念是文明的白人与野蛮的印第安人的对立,白人代表法律、秩序和安定的社会;印第安人和歹徒则代表破坏和无法无天的行为,最终的结果是文明通过暴力手段惩罚野蛮,强制推行社会秩序。到1900年的时候,西部已经成为美国的国家神话,也成为有价值的商品,以及西部片产生的文化语境。

电影史叙事中的第一部西部片,是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的《火车大劫案》(1903),这部影片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强盗抢劫火车上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受到惩罚为依托,分14段、历时10分钟,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这部影片包含了现在看来和西部有关的许多元素:持枪匪徒抢劫火车、户外景地、骑马追逐以及结尾的枪战。它拍摄于新泽西州,还不是真正的边疆外景地。西部边疆外景地通常在密西西比河以西、里奥格兰德河以北的地区,这里有着狂野、美丽的乡村风景。

在好莱坞西部片中扮演牛仔的著名影星有汤姆·密克斯、道格拉斯·范朋克、威廉·哈特、约翰·韦恩和约翰·福特等人。约翰·福特(1895~1973)于1910年开始导演电影,他是最伟大的好莱坞西部片导演。福特一生导演电影112部,其中约1/3是西部片,包括《关山飞渡》(1939)、《侠骨柔情》(1946)、《要塞风云》(1948)、《黄巾骑兵队》(1949)、《原野神驹》(1950)、《搜索者》(1956)、《马上双雄》(1961)、《双虎屠龙》(1962)、《安邦定国志》《1964》等。

(二)歌舞片

在声音被引入电影之后,电影业如何生产足够的影片满足大众需求,成了行业发展的瓶颈。于是,利用正在百老汇上演的舞台剧,就成为好莱坞满足市场需求的手段。舞台剧几乎不需要专门为银幕改编,因为它本身经过了反复锤炼。早期的歌舞剧缺乏连贯的故事情节,把歌舞和传统的杂耍结合在一起,因而被称为“歌舞讽刺剧”。作为故事情节与音乐歌舞的结合,歌舞片一直是主流的娱乐形式。

在电影史上,公认的第一部有声歌舞片是《爵士歌王》(1927)。之后,各大公司纷纷仿效,相继推出自己的歌舞片。20世纪30年代是歌舞片的黄金年代,很受观众欢迎。好莱坞的歌舞片可分为歌为主和舞为主两大类型,它们的主要特征如表4-2所示。

表4-2 歌舞片的类型及特点

在好莱坞的歌舞片中,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哈里·博蒙特导演的《百老汇的旋律》(1929),讲述克薇妮和汉克姊妹两人均为歌舞演员,他们应剧团经理艾迪的邀请加入百老汇歌舞团演出,姊妹两人同时爱上了艾迪,最后汉克退出三角恋爱,把心上人还给克薇妮,独自回到了家乡的歌舞团。在影片中,演员的表演热情洋溢、朝气蓬勃,其对话真实有趣,影片呈现了娱乐圈的幕后动态,让普通百姓得以窥探艺人的私生活,票房非常成功,其剧情模式被其他歌舞片编导套用,影响了很多好莱坞的歌舞片。

1937年,华纳兄弟公司出品《1933年的掘金女郎》和《第42号街》,以恢宏的气势和壮观的场面开拓了歌舞片的新领域。在片中,著名的歌舞片明星弗雷德·阿斯泰尔和琴吉·罗杰斯以潇洒、优雅的舞姿获得了观众的追捧。

从审美形式上说,歌舞片中反复出现的典型元素包括舞台、红帷幕、乐池、钢琴、魅力四射的服装、闪光片、聚光灯;童话故事的歌舞片还会包括皇冠和其他的王权标记,以及权杖、扫帚柄等具有魔法属性的物件。从故事模式上,常见的是男女在某个偶然的场合相识,男子对姑娘一见钟情,但姑娘毫无觉察,与男子沉浸在共舞的欢愉中,最后实现大团圆。歌舞片的轻歌曼舞让观众陶醉,观众似乎并不介意故事情节的相似或雷同,这说明,歌舞片主要是通过歌舞等艺术的审美元素吸引观众,这是声音全面进入电影以及新的视听表现手段(如声画对位法)得到采用的结果。它在美国经济萧条的20世纪30年代广泛流行、大受欢迎,也可以被看作对现实的逃避。有人说:“娱乐业提供了一幅更加美妙的景象来让人逃避进去,或者说它提供了我们无法得到但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心心念念的东西。选择、希望、愿望,这些都是极为乌托邦化的东西。在歌舞片中,我们感觉事情似乎都会好起来,它似乎也许能够实现。”[88]这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歌舞片的评价。

(三)神经喜剧片

神经喜剧也叫疯狂喜剧、乖僻喜剧,它的主要角色一般表现出古怪、癫狂和行为奇异的特征,被称为“美国电影喜剧之父”的麦克·赛纳特首创了喜剧片。1912年,麦克·赛纳特开始拍片,他创造了著名的“启斯东警察”形象:穿着过大的制服、开着一辆随时会翻倒的破汽车,动不动就卷进一场狂乱的追捕。在喜剧片中,赛纳特制造了大量的噱头,如像旋风一样你追我赶、人体不断地摔打、百发百中地向人脸上扔奶油蛋糕等,这些噱头成为好莱坞喜剧片的构成元素。

在赛纳特之后,默片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有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哈洛德·劳埃德、哈莱·朗东等人,他们共同创造了“喜剧的黄金时代”。进入有声电影时代后,卓别林拍摄了《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时代》(1936年)两部没有对白的有声片。1940年,卓别林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对白片《大独裁者》。这三部作品加上《淘金记》(1925年),成为卓别林的四大经典之作,奠定了卓别林喜剧大师的不朽地位。

在有声片时代,著名的神经喜剧影片有霍华德·霍克斯的《育婴奇谭》(1938)、《女友礼拜五》(1940),乔治·库克导演的《休假日》(1938)和《费城故事》(1940),弗兰克·卡普拉导演的《民主万岁》(1931)、《第兹先生进城》(1936)、《浮生若梦》(1940)等。

学术界一般认为,1934年霍华德·霍克斯导演的《20世纪特别快车》和弗兰克·卡普拉导演的《一夜风流》是神经喜剧的开端。前者以极端玩世不恭的方式处理片中的主要人物,行为夸张、非常戏剧化的剧院老板把一位漂亮的女店员捧成明星,之后追求她,成为明星的女店员的行为举止也像老板那样夸张、富有戏剧性。后者则讲述一个温馨浪漫的爱情故事,年轻貌美的富家千金埃莉和失业的记者彼得·沃恩邂逅,两人在漫长的旅途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上演了一部性别倒置的《灰姑娘》影片,失业的记者一夜之间变成亿万富翁的乘龙快婿。在神经喜剧中,影片的核心是矛盾冲突,情节具有丰富性和多变性,主人公性格乖僻、行为古怪、做事有悖常理,在主人公荒谬悖理的行为背后,坚持了人生的基本原则,表达了对媚俗行为的挑战和反叛。

(四)犯罪片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社会动乱和犯罪事件层出不穷,这使得犯罪片广泛流行。混世分子使用不法手段反抗社会的不公平,在反抗后被消灭掉,是犯罪片叙事的一般逻辑,适应了观众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心理,使他们的情绪得以宣泄。犯罪片的题材大多以都市为背景,以一桩罪案的始末为内容,以一个犯罪分子为主要人物,以宣扬暴力为要旨,通过犯罪活动展示社会中的黑暗面,反映社会现象并进行社会评论。

犯罪片包括强盗片、警匪片、黑色片、侦探片、惊险片等几个类型,其情节有持械抢劫、强奸杀人、走私盗窃、诈骗勒索、偷贩毒品等,影片的必备要素是枪战、电话、汽车追逐等。

1931年,由茂文·勒洛埃导演的《小凯撒》被认为是第一部大型犯罪片。影片的主人公里科·班德罗从一个拦路抢劫犯变成犯罪团伙的首领,最后死在警察的枪口之下。1931年,好莱坞拍摄了50部犯罪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威廉·韦尔曼导演的《人民公敌》。在好莱坞的犯罪片中,1932年霍华德·霍克斯的《疤脸大盗》和茂文·李洛埃的《我是一个越狱犯》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著名电影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公认的犯罪片大师,他一生共拍了53部影片。在去美国之前,他拍摄了《敲诈》(1929)、《三十九级台阶》(1935)等犯罪题材的作品。1939年,希区柯克到好莱坞发展,他从《蝴蝶梦》(1940)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他拍摄了《爱德华大夫》(1945)、《电话谋杀案》(1954)、《后窗》(1954)和《深闺疑云》(1956)等影片。希区柯克较多地运用悬念,依靠完整的情节和人物的表情动作,戏剧化特征更为明显。在影片中,希区柯克以悬念掌握节奏,环环紧扣、动人心弦,其情节曲折离奇不落俗套,其结局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好莱坞的犯罪片与西部片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有强烈的追逐和持枪格斗,剧中人物往往都是有着复仇心理、强悍而又孤独的男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西部片离不开大自然和文化,犯罪片则突出社会秩序的冲突,更多地使用被水泥墙包围的现代城市、雨渍湿漉的柏油马路、摆来摆去的黑色汽车等作为符号特征,以及对抗、竞技的叙事元素。

总之,作为文化工业的电影美学,在创作形式上采取集体协作和流水线的组织,而不是传统的个体性,意味着艺术生产的独特性让位于工业化的标准模式;在审美取向方面依据观众的审美需求从事创作,在这个过程中遵循了审美心理的一般规律;在消费方面体现为明星消费和文化消费主义,它为现代社会商品的消费推波助澜并与之相呼应,共同构成了现代消费社会的面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