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模式分类与探究式教学

教学模式分类与探究式教学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具体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践探究为主要形式,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逻辑会形成不同的教学形式。

教学模式分类与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

1.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Inquiry一词意为“探究、探索、寻求”,而探究式教学则为Inquiry teaching。说到探究式教学,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指在教育领域内学生学习知识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探究式教学的含义可以总结为两层:一是以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与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二是将科学探究本身作为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各种探究的方法步骤。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具体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我国的物理教学大多数是以包含第一层含义的探究式教学,而包含第二层含义的探究教学鲜少见到,往往被融入第一层中。需要注意的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践探究为主要形式,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逻辑会形成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要考虑到由于课程内容的特点、数量、难易程度、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水平等影响教学目标和课程逻辑的因素。

2.探究式教学的分类

探究式教学的分类方式较多,较典型的有两种分类方式。

第一类,根据开放水平可分为结构探究、有指导的探究、开放探究。结构探究指教师将要探究的问题和探究方法告诉学生但不提示探究结论,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有指导的探究指教师将要探究的问题告诉学生,学生需要自己选择探究方法、查找探究材料进行探究并得出探究结论。开放探究是一种将所有自由权都交给学生的探究方式,包括提出问题、选择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

第二类,依据探究目的的差异,将探究教学分为发现式探究、表达式探究、应用式探究和训练式探究。发现式探究指为发现某个事物或问题的特点、本质、规律等进行的探究。表达式探究指为表达或描述某个复杂的事物而创造一种形式化的表达方式的探究过程。应用式探究指为了解决一些应用型的问题而进行探究,该探究模式可以用已有的知识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释,可以用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制作一些仪器来解决问题[9]

3.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探究教学的形式、手段、环节等的不同。不同形式的探究教学,其教学过程不同。目前我国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最常用的探究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现代技术、实验、观察图片等方式引入一种情境,从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描述出来,教师再帮助学生明确要探究的主题,提供给学生探究所需的材料、仪器等。

第二步,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本环节,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并设想可能的结果,同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假设。

第三步,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该环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教师提供的资料及器材进行实践操作并完成实验,得出实际结论。

第四步,分析讨论,交流反思。学生比较实验所得结果与猜想假设的结论有何区别。实验小组间互相交流讨论并反思造成猜想结果与实际结论有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实验误差对结果的影响能否忽略等问题。

(二)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1.自学—辅导教学的概念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

学生要使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材料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但可以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意见。接着需要教师启发,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重难点启发的基础上,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做一定的课后练习。在自学—辅导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职能从以前的系统性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以启发引导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变为现在从内而外地自我建构知识。这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2.自学—辅导教学的建构原则

完整性原则,指应用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必须囊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等各方面内容。

操作性原则,指该教学模式必须体现出可运用性和实践性。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实践和具体化,所以在构建该教学模式时应充分考虑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性,必须确保该教学模式的每一环节都是可操作的、可实践的。

双主性原则,指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中应当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模式的设计应该紧绕着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为主,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教师在运用该模式进行教学时还应该考虑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该教学模式不仅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强调在此基础上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学中该模式的应用比较少见,所以还应该在实践中多作改进。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

1.抛锚式教学的概念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model)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来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情境,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自发地学习并解决问题,以此来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而“锚”指的是教师为了创设某种学习情境而列举的某个具体的实例或抛出的某个问题。“抛锚”指的是确定所要研究问题的过程,就好像船将锚抛出到水底将船固定了一样。当这个问题确定之后,整节内容的逻辑思路与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了,如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知识,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2.抛锚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物理知识性的具体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类似真实的。其目的主要是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同时让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步,确定问题。创造一个情境后,学生的注意力都在情境中,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在此时“抛锚”,即抛出要研究的问题,这样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能大致确定下来。但需要注意的是,抛出的问题应难度适中,应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问题,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结果,增强成就感与学习动机。

第三步,自主学习。确定问题后,学生应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个自主学习并不是指自学,而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线索和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四步,协作学习。抛锚式教学的优点之一就在于减少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时间,将课堂交给学生。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有差异,所以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难免会有些片面,这就需要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协作交流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相互融合,这样也就有助于学生理解最终答案。

第五步,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就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而学习的效果就体现在对问题解决的好坏上。在学生成绩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3.抛锚式教学的优点

第一,抛锚式教学是有意义的教学。抛锚式教学是学习者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框架,且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有不同。所以抛锚式教学是多元化的、有意义的教学。

第二,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抛锚式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学生要建构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而这就需要生生互助与合作,但合作的前提是学生本身对知识也有一定的具体认识。所以抛锚式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www.xing528.com)

第三,抛锚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还要把控教学的节奏。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示但不能将方法都告诉学生,并且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慢慢地减少教学的脚手架,让学生的学习逐步地接近独立自主。这样教师的教学就不再是像教书匠一样拿着课本讲,而是用教材研究教学,从而转变成教育专家。

(四)范例教学模式

1.范例教学的概念

范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例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范例”指可供后来者参考的典型例子。“范例教学”指教师选取包含物理本质的典型例子,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典型例子从中观察分析某事物的特征、规律等来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创新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范例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选取的范例要有典型性和范例性。教学过程要遵循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等原则,让学生自己在范例中发现问题,自己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2.范例教学的优势

第一,范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的原理。物理范例教学是利用基本性和基础性的原则进行教学,主张通过范例让学生对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系统性认识,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这种分析事物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快速地掌握其他知识。

第二,范例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范例教学是将典型的例子、好的例子加以剖析,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教师起到引导学生分析的作用,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创新意识,使学生将问题理解后加以创新再进行迁移和应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五)合作教学模式

1.合作教学的概念

合作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就是将整个班级分成规模为三至五人的若干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分别确定一个小组长,再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将教学任务进行分配,使他们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位置,对教学任务合作实施,最后小组内部进行异质交流,组间进行同质竞争的教学模式。

2.合作教学的特点

第一,合作教学能极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水平将教学任务设置成不同难度的问题再分配给小组。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答案,这样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合作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将问题分配到小组后,小组内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在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最后全班的小组之间再进行讨论。这样能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第三,合作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的力量比一个人的力量要大得多。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易有难,一个人可能无法将所有问题都解决掉,但大家的想法汇聚在一起,思想之间发生碰撞,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教师在学生讨论得出结果的基础上再加以纠正或提点,能非常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合作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多项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而合作教学能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和方法,又锻炼了团结协作的交际能力。

(六)发现式教学模式

1.发现式教学的概念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布鲁纳发现学习论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不是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能将结果告诉学生。发现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发现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知识和技巧,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大脑。教师首先创设相关的情景并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问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后就要着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现有知识对提出的问题先分析再作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验证假设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开放,积极性也较高。

第三步,形成概念。假设被提出后就要接着论证假设的正确性。学生要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若假设成立,那么这就是本节课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并且学生要将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物理概念。

第四步,知识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形成的概念,这样能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的记忆,也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七)支架式教学模式

1.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支架”一词最早出现在300年前,其原意是指在建筑行业中,工人们在建造、修屋时所用来提供暂时性的、起支撑作用的脚手架,当房屋建好之后,脚手架就会被撤去,只剩建筑物。而在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成人或较强的同伴的协助,而这种协助应该建立在学生当前的认知层面和结构基础上。当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自己建构知识、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在为学生搭“脚手架”,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达到能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及时地拆掉支架。

2.支架式教学的环节

第一步,搭建支架。在该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适合的支架,使学生按照教师搭建的支架逐步达到能自己学习的高度。

第二步,进入情境。在该环节中,教师需根据搭建好的支架,寻找合适的契机将学生带入合适的情景当中。

第三步,独立探索。在该环节中,在学生独立探索初期,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并提供相关知识概念及原理。在学生探索中期,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架,使学生沿着支架上升。学生达到探索后期时,教师可逐渐撤掉支架,让学生自己探索。

第四步,协作学习。在该环节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可在组间巡视然后加以提示指导。最后让小组进行汇报交流,使学生能全面学习到本节知识。

第五步,效果评价。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在该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