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慕课助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的研究报告

慕课助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的研究报告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慕课助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子课题指南:……国内外研究述评①国外研究述评。2008 年,加拿大大学教授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首次提出了MOOC这个概念。虽然中国对慕课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研究目的因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西部地区历来都是教育的薄弱地区,尤其是西部的乡镇地方,教育的基础、资源尤为薄弱。研究意义①“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对信息时代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

慕课助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的研究报告

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于2013 年秋迁建至现址——黔江区正阳街道积富居委香山寺路,建立了现代化校园和教室,建立计算机教室5 间,班班配备“班班通”,网线连接直接入教室,校园部分区域能做到无线覆盖,在慕课课堂教学设备未到位之前,我们已经开始了利用网络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模式探索,有了一定的研究结果。2016 年11 月,学校配置了50 余台学生平板电脑建设了一个标准化的慕课课堂教室,进一步开启了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对慕课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课题参与人员以及全校教师在《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

1.课题提出背景及国内外研究述评

(1)课题提出背景

教育是国之大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福祉,更关系着国家的永续发展。中国梦的追求和成就需要更好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要实现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凭借信息技术在空间和时间跨越的优势,教育终于有了突破历史的、地域的、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慕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慕课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历史的、地域的、政策性的、社会经济状况导致的“东西部”“城乡”“校际”的教育水平差距。

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历来都是教育的薄弱地区,尤其是西部的偏远乡镇,教育基础、资源尤为薄弱。《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利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技术,依托慕课、云课堂、翻转课堂等形式,通过建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等手段,推动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城乡、校际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教育公平”。

为了贯彻落实2014 年“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全市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究与应用,构建面向各大学校的线上慕课、微课等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重庆市技装中心向中央电教馆申报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重点课题《慕课助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并获批准,课题编号:143922304。为了切实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实现我市教育发展均衡,特在总课题下设置若干子课题。根据《慕课助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子课题指南:……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申请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第三十二条《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这一课题。

(2)国内外研究述评

①国外研究述评。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的首字母缩写,其中,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直译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是慕课的雏形。2008 年,加拿大大学教授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首次提出了MOOC这个概念。2011 年10 月,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就吸引了来自190 多个国家的16 万注册者。该课程后来孕育了目前三大平台之一的Udacity;11 月,Andrew Ng联同斯坦福另一位教授Daphne Koller紧随Udacity的步伐创立Coursera。同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了MITx项目,于2012 年5 月联合哈佛大学创建了现在的edX。

至2012 年,三大平台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支持,吸纳了众多美国顶尖名校,课程内容和数量得到极大丰富。随着世界各地的大学和教师纷纷加入到“慕课”实践中,大量“慕课”平台及课程也随之出现。美国《纽约时报》针对这一现象,称2012 年为“慕课”元年。国外慕课平台的发展体现了国外对慕课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国外慕课平台主要涉及高校教育和社会人员教育,在基础教育方面仍然匮乏。

②国内研究述评。虽然中国对慕课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2013 年中国用户在Csa平台注册使用用户达到13 万多,2013 年被称为中国“慕课元年”。截至2016 年年底,经过四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慕课在全球慕课行业发展历程中的地位见图1:

图1 2001—2016 年全球慕课行业发展历程

从国内外相关资料中我们发现,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慕课在高校中的应用,以及慕课在中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影响。而对于慕课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较少。相比传统教学,慕课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决定教学所取得的成效。综上所述,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在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的情况下,选择这一课题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2.研究内容: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利用教育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和慕课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课堂家庭”“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慕课”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并将校本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与慕课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及教师自身素养、学生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生优质教育和素质教育

(2)研究目的

因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西部地区历来都是教育的薄弱地区,尤其是西部的乡镇地方,教育的基础、资源尤为薄弱。《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利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技术,依托慕课、云课堂、翻转课堂等形式,通过建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等手段,推动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城乡、校际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教育公平”。为此,本课题研究目的旨在总结信息技术时代与教师专业能力成长发展的实践经验,探索移动终端和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与教的创新方法,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和带动所在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为其他学校及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成长提供经验。

(3)研究意义

①“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对信息时代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如何利用信息社会给教学带来的红利,是每个学校都要思考的问题。慕课就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教师在慕课的影响下提高专业水平,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各大线上平台开设的慕课课程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课程都由教师单方面提供,教师在讲授教学、制作微课、微视频之余,还要参与和引导学员在线上、线下两端的互动和讨论,设计适合慕课教学的学员评价机制。可以这样说,任何一门成熟的慕课课程都需要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和教师慕课课程构建团队。没有他们的积极奉献和作用,慕课是很难在基础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因此,要想构建好慕课平台,开展好慕课课程,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②“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资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在慕课教学环境下,教学过程大多数时间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必须掌握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测评、合作交流等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慕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具备信息、网络、虚拟现实、云信息等诸多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完美地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创设更多优秀的慕课课程资源。即使不具备开发慕课课程条件,教师也可以自己加入慕课平台,听优秀教师的慕课课程,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水平。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案例研究,以促进中小学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培育具有现代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学人才。

(4)理论依据

理论需要社会实践的检验,社会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背后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慕课”是在不同的认知理论和学习理论下“混合式学习的一种形态”。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的课题《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布卢姆在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20 世纪60 年代逐渐建立起来的。掌握学习理论以“人人都能学习为基础”,以基础能力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为前提,以集体学习的教学方式为核心。

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在这两种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下,课题组开展对“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慕课”倡导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慕课模式的探讨和实践。

3.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以“慕课”的创设和实践应用为突破口,落实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学习,探索一套慕课与校本课程有效结合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使信息技术真正为学生、教师服务,变革教学方法,推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①探讨慕课对提高教师专业的案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起教师对慕课的重视,调动教师利用慕课的积极性。

②促进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教师转换教师角色。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教师由只讲解知识,转换为指导学生学习甚至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搭建较好的学习环境。甚至教师通过加入慕课平台,也可以变为学生,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③尝试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学科内部建立慕课平台。对某一领域研究较透彻的教师制作有关本领域的课程微视频,在年级内部播放,检验教学成效。

(2)研究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慕课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案例,推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最重要的目标,然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课题着眼于在慕课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重点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校本课程的现状和慕课课堂使用的现状研究,包括其现实状态及其优缺点等。

②慕课课堂环境下高中校本课程的建立和开设,包括进一步完善慕课课堂的硬件环境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

③慕课课堂环境下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设置和方法。

④慕课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与反馈的主要方法。

⑤慕课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与评价的主要方法。

⑥慕课课堂环境下教与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⑦慕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具体包含学科知识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思考。

⑧如何把慕课课堂环境下教与学的成果最有效地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动力。

4.研究环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分工及主要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www.xing528.com)

①具体实施法。先计划再行动,之后进行考察和反思,最后进行调整。研究者参与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内容和完善研究方案。

②典型案例研究法。研究人员为本课题提供典型案例,提倡运用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利用慕课和学生平板电脑课堂教学学习,获得有关实验资料。

③个案分析法。结合课题具体目标,引导受教育者在慕课教学模式下学会主动学习。

④教育实验法。通过慕课教学环境下参与的学生学习,探索慕课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模式。

(2)研究步骤和分工

①课题准备阶段(2014 年11 月—2015 年2 月)。

成立“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课题组,确定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课题组负责人:邓思渠副校长;主研:李静、卢魁峰、马超、宋永攀、张勇;参研:杨勇、汪登才、喻新涛、张启志十位不同学科老师参与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由主研老师李静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②前期实施阶段(2015 年3—8月):分解“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任务,举行校内课题可行性论证会,做好开题准备工作。并选派宋永攀、李静、卢魁峰三位老师参加重庆市“慕课总课题组”的开题研讨会。在会后,由主研老师李静完成开题报告并上传。课题组成员在年级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中展开“慕课”教学模式实施问卷调查,进行初步研究。

③中期实施阶段(2015 年9 月—2017 年9 月):课题组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收集在前期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和案例,并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总课题组在2015年10 月和11 月下发文件的要求,由主研老师卢魁峰负责完成课题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在2016 年5 月顺利通过了专家组和黔江区教委技装中心的检查验收。

在此期间课题组内及课题组与校内教师广泛开展课题交流活动。学校组织开展了“微课制作大赛”“一师一优课”“德育精品课程”等多种教学研究活动,对课题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课题研究人员在此阶段逐步形成教案,以上汇报课、观摩课等形式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完善自己实施的教学模式、方法;根据设定研究步骤进行研究,并作好记录,初步撰写反思、论文;课题组全体组员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

④总结鉴定阶段(2017 年10—12 月):这一阶段中,所有研究教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论文、案例,上报课题结题材料进行评审。

(3)研究过程

为了把课题做实做强,学校领导特别重视研究人员老师的理论提升。2015 年4 月11日,课题组成员李静、张勇老师在张志余校长的带领下赴江津参加“翻转课堂和慕课”理论和技术的学习。

2015 年4 月23 日,课题组成员宋永攀、李静、卢魁峰等参加了重庆市总课题组召开的“慕课助推西部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及研讨会。

2015 年5 月,在民族中学党员活动室举行了课题组成员研讨会,《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课题组成员全体参加。在本次研讨会上,课题负责人邓思渠副校长对课题研究者的分工和课题研究相关环节作了详细安排。

2015年6 月,学校派出马超、张启志、宋永攀外出学习,学习如何将课程做好,并在在线平台上抓住受教育者的眼球,解决受教育者学习的实际问题,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

2015年7 月,学校邀请西南大学专家对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教师进行微课教学。培训结束后课题小组在党员活动室举行了课题交流会,商讨如何利用微课培训提高自己的微课制作能力,积极推进校内慕课建设。

2015 年11 月15 日,课题组成员在民族中学“慕课”计算机教室对“慕课”环境下的学生合作式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究。课题组成员马超、卢魁峰、张勇等教师进行了“慕课”研究课授课,随后,全体成员就本次课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6年4 月,在学校“慕课”计算机教室举行了《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课题学习会,全体课题组成员本次进行学生移动本模式学习:internet+模式培训。

2016年5 月底,参与实验的班级毕业,课题组收集整理了主、参研教师撰写的课题论文、案例、教学反思、课件等。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整理了课题档案

2016年6 月,召开课题研究人员全体会议,根据课题考评办法和研究需要,对课题人员进行了变更,决定主研教师宋永攀变更为参研,参研教师杨勇变更为主研。

2016 年12 月,慕课项目教学设备采购到位,学校课题组成员卢魁峰老师到重庆29 中学“罗化瑜名师工作室”参观学习,继续充实理论知识和提高技能。

2017 年5 月上旬,制订慕课课题2017 年秋季学期研究计划。

2017 年10 月所有研究教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论文、案例,上报课题结题材料,进行评审。

2017 年12 月课题组所有成员收集整理资料,上报课题结题材料,进行评审。

5.研究成效及创新点

(1)研究成果

三年来,课题组老师不断实验、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取得以下成效:

①《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课题通过培训课、观摩课、研究课总结出学生慕课学习模式:internet+模式,即internet+课前、课件预习;internet+课中,释疑拓展;internet+课后,练习检测。

②通过《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课题充实教师理论,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教育和教学的观念,加快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自身学科相结合的步伐。

③通过《慕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课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合作、思维、创造等各项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④在课题组的带动下,学校积极建立网络资源库,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利用网络,上传各自特色的教学视频,给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⑤积极参研,集思广益,形成了可喜的教育科研成果。在课题实践研究中形成了论文集、案例集、课件集、教学反思集,其中完成课堂实录10 多堂,论文20 多篇,案例10 多篇,课件100 多件,教学反思10 多篇,为以后科研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

(2)课题创新点

借助当前的已有研究,探索适合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慕课教学理论、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完善关于慕课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及学生的影响,丰富西部地区的教学,提升西部教师的自身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①完善慕课在中小学教育中运用的理论研究,弥补慕课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研究的不足。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慕课相关理论和课程,对教育信息化理解得更加透彻。

②完善慕课促进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的案例研究,实现教师的自我提高。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学校,由于经费欠缺等因素,学校往往无法给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但是慕课可以让本校教师足不出户聆听和学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实现资源分享和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③探索教育者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在研究过程中选定的高2016 届实验班级(1)、(2)、(6)、(17)四个班级,分为三个层次,经过接近一年时间的实施和学习,在尚未充分展开“慕课”教学模式下,在2016 年高考中实现了突破,在各个层次中都十分优异。“慕课”教学模式是有效而且高效的,为我们接下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例证。

6.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虽然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慕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在基础教育阶段还处在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在课题研究中会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慕课”是一个新生事物,因为课题的首创性,课题实验基本处于既无可借鉴模式,无经验可循,也无理论依据,因此,在课题实施前期阶段中,教师实践起来比较困难。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深感缺乏理论支撑,缺乏理论依据和专家指导因此写论文难。

②相关设备欠缺,在线平台课程也有所不足,参与人员都是任课教师,只有利用休息时间制作相关课程。他们要付出更多时间与心血,而且每一堂课都要先收集很多资料上传到慕课平台,因此,需要教师有更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和更敬业的精神。

③慕课在线平台和互动学习的运用存在很多困难。慕课在线平台网站只要可以互动,就存在安全隐患,网络上黑客的攻击比比皆是。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目前条件有限,网站服务器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欠缺使这些困难迟迟无法解决。特别是浏览量的增加,不断有黑客侵扰,学校相关网站多次因被黑客攻击而暂时关闭,让我们十分头疼。

④慕课在线平台和相关已有资源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是否会滋生教师的惰性?“慕课”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学校公共经费不足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教学设备而家长又无经济能力为学生购买电脑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和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差异,个别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班级在教学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提高,如何解决?这都是摆在课题组面前的问题。

7.结束语

在21 世纪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求新求变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是微不足道的参与者。但是我们认为,我们的探索是有价值的!作为教育教学最基础的单位,我们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的慕课教学模式研究和慕课课程设置及慕课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但实用性比较强。通过研究,加快了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句话说得好:打造高效课堂、有效课堂,归根到底是节约了时间。我想,我们的行动正好做到了这一点。课题可以结束,但研究不会停止。我们会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与研究过程,客观分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教训,继续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紧跟时代步伐,在21 世纪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学生、学校、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