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行政的不力导致大规模侵权,请加强监管

政府行政的不力导致大规模侵权,请加强监管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服务政府的理念正逐步形成,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对人民的人身利益、财产权利及生活安宁都负有不可推卸的基本责任,对其有着诚实监管职责和监管义务的要求。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行政监管不力导致了大规模侵权发生频繁且损害影响较大。相关监管部门在媒体曝光前,竟对这些问题食品毫无所知,可以说这是政府监管不力的力证。

政府行政的不力导致大规模侵权,请加强监管

我国现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这不仅意味着经济体制的转换,也意味着政治体制的转型,意味着强权统治政府向民主自由政府的转换,意味着法治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服务政府的理念正逐步形成,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对人民的人身利益、财产权利及生活宁都负有不可推卸的基本责任,对其有着诚实监管职责和监管义务的要求。在政治体制转型中,政府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弊病,最为典型的就是公共信息的透明度不足。网络使得信息的获取更为便捷,民众对于自身的知情权和对公共信息获取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依旧想以隐瞒事件实情作为应对公共事件的手段,在行政监管、信息透明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不足,这使得社会中的个人、企业组织对于政府的信任产生危机。同时,政府对于企业公开信息真实性的监管不力,让企业有机会以企业秘密为借口,不公布各种本应公布的信息或公布虚假信息,也促发了大规模侵权事件的发生,较为典型的例证就是银广厦案件。

同时,政府在食品、药品、产品、环境领域均负有监管职责。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行政监管不力导致了大规模侵权发生频繁且损害影响较大。以食品安全所引发的大规模侵权为例,如果相关部门能够监管到位,那么即使存在有安全隐患的食品,监管者也可以及时发现隐患并处理,将大规模侵权抹杀在萌芽中。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政府的监管不力,让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有机可乘,导致我国食品安全大规模侵权频发。而且很多案件都是由媒体先曝光,然后才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及重视。相关监管部门在媒体曝光前,竟对这些问题食品毫无所知,可以说这是政府监管不力的力证。由此可见,政府监管不力也是我国大规模侵权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1] 粟榆:“责任保险在大规模侵权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法制建设”,载于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第78页。

[2] 参见美国联邦司法中心:《复杂诉讼手册》 (第3版),郭翔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3] [德] 冯·巴尔:《大规模侵权损害责任法的改革》,贺栩栩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4] Richard A.Nagareda,Mass Torts in a World of Settlement,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7,p.34.

[5] [德] 冯·巴尔:《大规模侵权损害责任法的改革》,贺栩栩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6] 朱岩:“大规模侵权的实体法问题初探”,载 《法律适用》 2006年第10期,第9页。

[7]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对大规模侵权的举措”,载 《法学家》 2011年第4期,第65页。

[8] 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33页。

[9] 朱岩:“从大规模侵权看侵权责任法的体系变迁”,载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第138页。

[10]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对大规模侵权行为的举措”,载 《法学家》 2011年第4期,第67页。

[11] 孙大伟:“挑战与超越:大规模侵权案件应对模式研究”,载张新宝、葛维宝主编:《大规模侵权法律对策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73页。

[12] “重庆开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载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z/chongqingjingpen/,访问日期:2014年3月1日。

[13]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假药”,载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z/qqhescjy/,访问日期:2014年3月6日。

[14] 朱岩:“对大规模侵权的初步思考——以实体法层面问题为中心”,载《中国民法年刊 (2006~2007)》,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36页。

[15] See Abel v.Eli Lilly&Company,418 Mich.311,317;343 N.W.2d164 (1984).

[16] 陈年冰:“大规模侵权与惩罚性赔偿——以风险社会为背景”,载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第155页。

[17] 张新宝:“设立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 (赔偿) 基金的制度构想”,载 《法商研究》 2010年第6期,第24页。

[18] See Dack B.Weinstein,"Ethical Dilemmas in Maxx Tort Litigation",88 No.U.L.Rev.469 (1994),at 510n.164.

[19] 马新彦、孙大伟:“我国未来侵权法市场份额规则的立法证成——以美国侵权法研究为路径而展开”,载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1 期,第94页。

[20] “服用‘龙胆泻肝丸’ 吃出肾衰竭患者索索赔再遇难题”,载网易网:http://news.163.com/2004w03/12496/2004w03_1079679205817.html,访问日期:2013年5月20日。

[21] 朱岩:“大规模侵权的实体法问题初探”,载 《法律适用》 2006年第10期,第12页。

[22] “铅中毒让甘肃徽县人心心惶惶,村民维权缘何受阻”,载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11125144.html,访问日期:2013年 4月 5日。

[23] “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害死婴儿”,载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z/milkpowder/,访问日期:2014年3月2日。

[24] [法]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页。

[25]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 (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26]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0~82页。

[27] 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09页。(www.xing528.com)

[28] 张新宝:“设立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 (赔偿) 基金的制度构想”,载 《法商研究》 2010年第6期,第24页。

[29] [德] 冯·巴尔:《大规模侵权损害责任法的改革》,贺栩栩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30] 张红:“大规模侵权救济问题研究”,载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115页。

[31] Sindell v.Abbott Laboratories,163Cal.Rptr.132,607P.2d 924 (Cal.1980).

[32] “反应停” 是在1953年由一家德国公司作为抗生素合成的,合成后发现它并无抗生素性,却有镇静作用,于是在1957年作为镇静催眠剂上市,厂家吹嘘它没有任何副作用对孕妇也十分安全,可用于治疗晨吐、恶心等妊娠反应。但后来,在欧洲和加拿大发现了8000多名海豹肢症婴儿,经证实是由 “反应停” 的副作用导致怀孕初期 (怀孕前3个月) 婴儿四肢畸形。“回顾 ‘反应停事件’:全世界诞生约1.2万畸形儿”,载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050406/n225039958.shtml,访问日期:2013年6月5日。

[33] 万络是美国默克公司生产的治疗关节炎药物,属于环氧化纯西酶2抑制剂,主要用于镇痛和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曾有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可诱发心血管疾病。从2001年第一起索赔案例开始,默克公司此后还将应付4200多例州级以及联邦诉讼,由于原告人数众多,默克公司可能面临180亿美元的索赔。“万络可能致6万人死亡,厂家或被索赔180亿美元”,载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xi⁃aofei/puguangtai/20050823/10321909383.shtml,访问日期:2015年9月9日。

[34] 被称为 “袪火良药” 的龙胆泻肝丸,除北京同仁堂外还有多家药厂生产此药。2003年起,很多服用过龙胆泻肝丸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严重的还有肾衰竭、尿毒症状。经查实,这种药含有一种叫 “关木通” 的中药,这中药中含有化学成分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为一种高毒性的化学成分,经过长期的服用,会对人体产生损害,主要的表现症状为肾衰竭和尿毒。根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约有10万人因服用此药而导致了程度轻重不一的肾脏损害。朱玉、张建平:“龙胆泻肝丸——清火良药还是 ‘致病’ 根源?”,载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2/23/content_740961.htm,访问日期:2013年10月12日。

[35] 2003年新闻媒体连续曝光了安徽阜阳伪劣奶粉案件等多起恶性制假售假案件,因食用劣质无营养奶粉的 “大头娃娃” 即患有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的人数达到了200多人,死亡了13人。参见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追踪报道”,载新华网:ht⁃tp://www.ah.xinhuanet.com/ztzl/2004—04/21/content_2011271.htm,访问日期:2013年10月20日。

[36] 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曾被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其对心脏的副作用大,故已被弃用。它可明显增加瘦肉率,一些养猪户掺入饲料中使猪不长膘。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特别对心律失常、高血压青光眼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有极大危害。因此全球禁用作饲料添加剂。上海发生的瘦肉精事件波及9个区,300多人中毒。“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载搜狐网:http://news.sohu.com/s2006/shhshrj/,访问日期:2014年5月2日。

[37] 2008年众多食用三鹿奶粉的婴儿,导致泌尿系统的结石,事件的元凶是奶粉里面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结果大量的儿童住院治疗,失去生命,或者留下后遗症,造成不可逆转的人身伤害。该案也成为近年来食品领域最为典型的大规模侵权案件之一。“三鹿奶粉事件聚焦”,载新华网:http://www.he.xinhuanet.com/zhuanti/slwtn/,访问日期:2014年3月2日。

[38] 1976年7月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是因当地一家化工厂爆炸,剧毒化学品二噁英扩散,使许多人中毒,事隔多年后,当地居民的畸形儿出生率大为增加。

[39] 1979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反应堆元件受损,放射性裂变物质泄漏,造成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使周围50英里以内约200万人口处在极度不安之中,人们停工停课,纷纷撤离,一片混乱。“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核电站泄漏”,载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3/18/522573 4_0.shtml,访问日期:2014年12月1日。

[40] 1984年11月,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故是由于城郊石油公司液化气站管理的疏漏,导致54座气储罐几乎全部爆炸起火,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死亡1000多人,伤4000多人,毁房1400余幢,致使30 000多人无家可归。“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载中国环保网: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view/viewn.ews.aspx?k=19841109174433984,访问日期:2014年10月9日。

[41] 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是由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剧毒气体外泄,使2500人死亡,20万人受害,其中5万人可能双目失明。“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载安全管理网:http://www.safehoo.com/case/case/poison/200810/4542.shtml,访问日期:2014年11月5日。

[42] 1986年4月,苏联基辅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伤害,也造成了其他国家遭受放射性尘埃的污染,中国的北京上空也检测到这样的尘埃。“1986年4月26日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载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100425/n271740499.shtml,访问日期:2014年10月23日。

[43] 1986年11月瑞士巴塞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起因于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使靠近事故地段河流生物绝迹,成为死河,100英里处鳗鱼和大多数鱼类死亡,300英里处的井水不能饮用,德国和荷兰居民被迫定量供水,使几十年德国为治理莱茵河投资的210亿美元付诸东流。曲格平:《中国的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4页。

[44] 2010年4月22日,英国一座石油钻井平台因疏忽和管理不当,在墨西哥湾爆炸起火,致死11人,伤17人,随后3个月,海底原油不断涌出,总量超过400万桶,同时喷发大量甲烷,造成海洋生物受到污染并可能部分灭绝。“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载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z/mghszjly/,访问日期:2013年5月8日。

[45] 2004年2月11日至3月3日,川化股份公司在对其日产1000吨合成氨及氨加工装置进行增产技术改造时,在未报经省环保局试生产批复的情况下,违规操作,擅自对该技改工程投料试生产。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致使含大量氨氮的工艺冷凝液 (氨氮含量为1000毫克/升以上) 外排出厂,注入沱江,导致沱江沿岸死鱼50万千克,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 亿元。更严重的是,沿沱江两岸的简阳、资中、内江三个城市的百万民众无法饮用被污染的自来水26天,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这起事件,被环保部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关注四川沱江水污染事件:谁该为事故负责”,载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05—01—08/04484754582s.shtml,访问日期:2013年2月8日。

[46]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近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6908万元。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 (苯、硝基苯等) 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吉林爆炸导致松花江出现 ‘苯污染’”,载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05—11—24/08327524906s.shtml,访问日期:2013年7月25日。

[47] 2009年8月,宝鸡东岭冶炼公司在卫生防护范围内村民未搬迁的情况下从事铅锌冶炼,造成当地水、空气、土地污染,并导致851名14岁以下儿童血铅超标,33名企业员工慢性铅中毒。“陕西凤翔儿童血铅超标增至851人”,载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09—08—19/205618469594.shtml,访问日期:2014年8月5日。

[48] 2011年6月4日,中海油与康菲石油合作的蓬莱19—3油田发生漏油事故,造成渤海6200平方公里海水受污染,大约相当于渤海面积的7%,其中大部分海域水质由原一类沦为四类,所波及地区的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河北、辽宁两地大批渔民和养殖户损失惨重。“渤海湾蓬莱油田溢油事故”,载人民网: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17/226059/,访问日期:2014年8月1日。

[49]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寨发生了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罕见的特大井喷事故,失控的有毒气体硫化氢) 随空气迅速扩散,4个乡镇,30个村,9.3万余人受灾,6.5万余人被迫疏散转移,累计门诊治疗27 011人 (次),住院治疗2142人 (次),243位无辜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余万元。其中受灾最重的高桥镇晓阳、高旺两个村,受灾群众达2419人,遇难者达212人。这起事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重庆开县井喷事故”,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yjgl/2005—08/09/content_21390.htm,访问日期:2013年6月5日。

[50] 2005年2月14日,辽宁省阜新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4人死亡,3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68.9万元。“辽宁阜新孙家湾瓦斯爆炸调查报告”,载安全管理网:http://www.safehoo.com/Case/Case/Mine/201101/167795.shtml,访问日期:2014年10月13日。

[51] 2013年11月22日,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 172万元。“山东省青岛市 ‘11·22’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载安全管理网:http://www.safehoo.com/case/case/blow/201401/337162.shtml,访问日期:2014年10月12日。

[52] 2015年8月12日22 时51分46 秒,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因存放的易燃易爆危险品硝化棉发生自燃引起火灾,进而发生爆炸。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 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人民币。“天津港 ‘8·12’ 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载安全管理网:http://www.safehoo.com/case/case/blow/201602/428723.shtml,访问日期:2015年10月25日。

[53] 张明远:《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54] 1996年 “琼民源” 的控股股东民源海南公司曾与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联手,因制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虚假年报严重误导投资者,使股价在短时间内扶摇直上,10万余名 “琼民源” 股东高位套牢,构成中国证券史上最严重的一起证券欺诈案。“琼民源:国家买单第一例”,载和讯股票网:http://stock.hexun.com/2008/qmy30/,访问日期:2014年12月5日。

[55] “银广夏造假事件,打开证券民事赔偿大门”,载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01202/02499042145.shtml,访问日期:2014年8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